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心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5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分为两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96.0%较对照组72.0%明显较高,且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较高,且P<0.05。观察组满意度100.0%较对照组84.0%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针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其术后心功能,且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康复护理 心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诊治的83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手术前后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测,由本院同一个医生记录主动脉瓣环内径和钙化斑块情况等,将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瓣膜和心功能情况行比较。结果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二维、三维的主动脉瓣环内径、钙化检出率和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3例患者主动脉平均跨瓣压差术前显著高于术后(P<0.01),术前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术后(P<0.01),术前有效瓣口面积指数显著低于术后(P<0.01);中5例主动脉瓣环径变大,采用大号人工瓣膜手术;3例钙化瓣分裂,采用人工瓣膜固定,83例患者术后复查瓣膜开启正常。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中的临床价值高,可有效提升其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上采用。

  • 标签: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肺康复训练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4月我院心胸外科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围手术期肺功能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ERAS肺康复训练模式。比较比较两组训练后1周、术后第2天、术后第7天肺功能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应用ERAS肺康复训练后的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肺康复训练 心脏瓣膜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泌尿外科护理中采用情景式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以我收治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给予综合康复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在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护理中,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 置换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将强化护理干预用于风湿性心脏病机械瓣膜置换患者中,探讨其运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6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020.8-2021.8收治)。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对其编号,奇数号30例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偶数号30例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更高,差异均显著(均P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机械瓣膜置换术 强化护理干预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 抽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接受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54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按照入院时间分成各有27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综合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不同的护理价值。结果 术后相关指标,观察组的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提高心脏瓣膜置换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年10月-2022年9月我院接收的接受过心脏瓣膜置换治疗的患者,共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延续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对抗凝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抗凝依从性。结果:护理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患者对抗凝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延续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抗凝治疗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脏瓣膜置换的治疗过程中,采用无缝隙护理配合的干预效果。方法:86例样本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接受的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治疗的患者。随机将86例样本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理;观察组予以无缝隙护理配合。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的配合度93.02%(40/43),相比于对照组的76.74%(33/43),观察组的中配合度更高,结果比较(P<0.05)。开展无缝隙护理干预,对手术的顺利实施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手术安全性明显提高,进一步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比较(P<0.05)。结论:针对心脏瓣膜置换开展无缝隙护理配合,能显著提升患者在中的配合度,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提升手术治疗的效果,从而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无缝隙护理配合 心脏瓣膜置换术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应用单元康复护理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21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64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32例。参照组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加用单元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的心理状态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单元康复护理能够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单元康复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研究胺碘酮在预防心脏瓣膜置换后高危患者房颤中的作用。方法常规体外循环下92例窦性心律、年龄〉50岁的瓣膜心脏病择期行瓣膜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药物和安慰剂。试验组除常规药物外,术后加用胺碘酮。两组比较瓣膜置换后房颤的发生率。试验终点为术后第30天。结果瓣膜置换后两组比较,试验组房颤发生率(8.5%)小于对照组(33.3%),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能降低瓣膜置换后高危患者房颤发生率,有效预防术后房颤的发生。

  • 标签: 胺碘酮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数字法的分组方法将本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在院治疗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112例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6例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生存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存质量可通过延续护理显著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延续护理 生存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过渡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的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2例)和对照组(n=32例)。对两组SDS、SAS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两组SDS、SAS评分,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渡护理应用在进行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中效果料号,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过渡期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生存质量 护理效果
  • 作者: 张晓晴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北京 100048)  【摘 要】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抗凝药物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瓣膜性心脏病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抗凝药物治疗,而后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常规)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对比抗凝药物治疗依存性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药物治疗依存性93.4%,并发症4.3%;对照组分别为75.5%和20.4%;P<0.05。结论:对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较佳,值得推广。  【
  • 简介:总结2014年1月—2015年2月130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后患者抗凝治疗的观察及护理。130例患者中出现术后2h引流液较多者6例,4~5cm以上皮下淤血者3例,尿道出血者2例,胃肠道出血者2例,月经量过多导致贫血者5例,下肢麻木者1例。主要通过术后密切监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国际标准化比值,遵医嘱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观察伤口、引流管、皮肤黏膜、胃肠道、意识及四肢活动感知等,防止出血倾向和栓塞的发生;应用专业知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确保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上述患者通过对症处理及积极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控制,痊愈出院。

  • 标签: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 抗凝治疗 凝血酶原时间 国际标准化比值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05月—2018年05月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9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46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化基础上开展延续性护理。结果研究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延续性护理之后,能够大大提高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延续性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儿童心脏瓣膜置换后早期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儿童心脏瓣膜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5例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儿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针对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并对其术后死亡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15例患儿均未发生死亡,存活率为100%。手术后,共有3例患儿出现并发症。结论在儿童心脏瓣膜置换后早期对患儿进行严密的监护,并施行有针对性的并发症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存活率。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并发症 护理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后妊娠患者的抗凝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抗凝治疗对胎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入住我院的1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后妊娠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妊娠、分娩期抗凝治疗情况,胎儿发育情况。结果12例患者在整个孕期均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瓣膜血栓和栓子栓塞并发症,其中足月正常妊娠8例,早产2例,产后大出血2例其中1例患者胎儿发育迟缓出生时体重偏低,无胎儿畸形发生。在妊娠过程中有2例患者发生阴道出血现象,经治疗后没有发生流产。结论对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后妊娠患者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效果显著且对孕妇及胎儿不会产生影响,安全方便,不会引发胎儿畸形,能够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 妊娠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0例全心型巨大心脏患者瓣膜置换后并发症观察方法及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10例全心型巨大心脏瓣膜置换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针对性观察与护理。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一例死亡。结论术后针对性的观察和护理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全心型巨大心脏 瓣膜置换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后肺部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对象为2021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72名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肺部感染与否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两组均行低体温下心脏瓣膜置换,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模式。统计两组肺部感染情况和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可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肺部感染;预防护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为了能够对实施心脏瓣膜置换后的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以求得更大的生存几率、生活质量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实施过第 1 次心脏机械瓣膜置换的患者200 例,时间为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且患者在手术后行抗凝治疗。将选取的200例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人数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实验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且为责任制护理,即病患均有对应的专职责任护士,负责整个治疗阶段。术后护理效果评价时间节点定位3、6及12个月,评价指标包括服药的依从性和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术后3个月内,两组患者以评价指标为基准,并无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6个月和12个月以评价指标为基准,实验组得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通过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数据比较得知,与常规性护理模式比较,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于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更为有效。病人在得到精心护理后,其服药的依从性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得到了提升,从而降低了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不仅使患者的生存几率有所增强,也使其生活质量有了提高,对患者是十分有益的。

  • 标签: [  ]  心脏瓣膜置换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服药依从性  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