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改良预警评分与预见性护理联用的干预效果及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心衰患者60例,根据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0例采用改良预警评分和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不同干预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肺栓塞、心率失常、心源性休克等不良事件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统计学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心衰患者采用新型改良预警评分和预见性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积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改良预警评分 预见性护理 心力衰竭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下早期预警评分应用对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作为常规组(60例),另一组作为研究组(6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早期预警评分在集束化护理下的应用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早期预警评分为患者的康复和生存率带来了显著的提升,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集束化护理 早期预警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患儿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该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儿39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就诊方式分为危重组(43例)及普通组(348例)。患儿入院后即通过PEWS系统评定患儿PEWS分值,确定两组患儿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分为高值组(PEWS≥3.5分)及低值组(PEWS<3.5分),比较两组患儿死亡发生率;根据患儿疾病类型分为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疾病亚组及血液、消化、中毒疾病亚组,比较两亚组患儿区别危重患儿及普通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危重组患儿的PEWS平均得分为(5.98±2.27)分;普通组患儿的PEWS平均得分为(2.11±1.97)分;两组患儿PEWS评分比较(P<0.05)。AUC为0.884(95%CI:0.788~0.979,P<0.05);区别两组患儿的最佳截断值为3.5分,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83.9%,Youden指数=0.756。ROC曲线图结果显示,高值组患儿为68例,低值组患儿为323例。其中,高值组中入住PICU的患儿为62例,占91.18%;普通组中入住PICU的患儿为19例,占5.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情况结果显示,高值组中死亡患儿为10例,占14.71%;低值组中死亡患儿为13例,占4.02%。结论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急诊患儿的预检分诊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且对急诊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尤其在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评估中更加及时、准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患儿 预检分诊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就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危重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危重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在其护理中应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结果:通过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干预,患儿各指标呈良好趋势,发生意外事件的几率较低,进一步促进了其生活质量的改善。结论:在危重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护理中,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发挥的作用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危重呼吸系统疾病患儿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英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估测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的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该院收治的60例急诊抢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研究组应用英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早期预警评分均可缩短患者护理所需工时,但是研究组患者抢救所需护理工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抢救患者应用英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可有效缩短急救所需工时,提升护理干预效率,诊断诊断准确率更高,可有效评估患者预后治疗效果,应在临床急救抢救治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英国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估测 急诊抢救 护理工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化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早期康复护理在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患者以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常规ICU护理,观察组基于信息化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差异。结果 观察组APACHE- I、MEWS、MOD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

  • 标签: []信息化MEWS评分系统 早期康复护理 ICU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信息化在其预警评分系统的早期康复护理用于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ICU接诊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病人(n=56)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28人,前者采取基于信息化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早期康复护理,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不良事件等指标。结果:关于机械通气时间这个指标:试验组数据(3.39±0.65)d,和对照组数据(5.82±0.93)d相比更短(P<0.05)。关于不良事件这个指标:试验组发生率3.57%,和对照组数据25.0%相比更低(P<0.05)。结论: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用基于信息化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早期康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机械通气时间也更短。

  • 标签: 重症肺炎 信息化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机械通气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作用。方法 选取 2014 年 5 月~ 2016 年 5 月在我院治疗的危重病患儿 90 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危重护理,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危重病护理评分进行干预。护理 2 周后,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中重病护理评分 <70 分者 20 例,评分 70 ~ 80 分者 17 例, >80 分者 8 例。护理后,评分 <70 分的患儿并发率为 55.00% ,明显高于评分为 70 ~ 80 分患儿( 29.41% )及评分 >80 分的患儿( 12.50% )。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 97.78%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2.22% ( P<0.05 )。结论 危重病患儿在小儿护理中,采用危重病护理评分干预,可了解患儿的病情,为护理提供有效的依据,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 ] 危重病护理评分法 危重病 临床效果 小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小儿护理中应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的效果。选择2019年2月—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小儿危重病护理的96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8例。研究组采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生存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表明,研究组的有效护理患儿45例,总有效率达93.75%;参照组的有效患儿38例,占79.17%,研究组的护理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45,P<0.05)。护理前,两组患儿的生存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研究组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差异,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人数为45例,占93.75%;参照组并发症的发生人数为38例,占79.17%,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45,P<0.05)。在小儿护理中采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的效果显著,护理效果更佳,生存质量评分更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 护理 危重病护理评分法
  • 简介:目的:探讨声弹性成像5分评分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共收集59例患者,总计85个甲状腺结节。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这85个结节分为良性组[42例,共63个结节,男性∶女性=21∶42,年龄13-74岁,平均(53.16±13.00)岁]和恶性组[17例,共22个结节,男性∶女性=5∶17;年龄24-68岁,平均(44.77±11.51)岁]。分析弹性图像,评估组间弹性评分有无差异;勾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得弹性评分方法的鉴别诊断效能;并且计算截断点。结果: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组间弹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参数Mann-Whitney秩和检验,Z=-9.517,P=0.000);曲线下面积为0.886,鉴别诊断效能较高;弹性评分大于等于3分时(截断点=3)评判恶性甲状腺结节的特异度为78.0%,灵敏度为90.5%。结论:声弹性评分可以有效提高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 标签: 声弹性成像 评分法 甲状腺结节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探讨Apgar评分在新生儿窒息抢救中的巧妙应用。自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累计抢救新生儿急症患者1478例,其中窒息后进行复苏抢救患者705例。结果,705例窒息新生儿经过抢救,治愈643例,占91.2%。经分析,巧妙应用Apgar评分对705例窒息的新生儿进行复苏,效果满意。

  • 标签: Apgar 评分法 新生儿窒息 复苏
  • 简介:目的:比较快速急性生理学评分(RAPS)、快速急诊医学评分(REMS)、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对急诊重症创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急诊科101例重症创伤患者进行RAPS、REMS、MEWS评分,记录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3种评分与重症创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同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大小,比较3种评分系统评估预后的性能。结果:3种评分分值越高,死亡率越高。REMS、RAPS、MEWS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及其95%CI分别为0.846(0.770~0.923)、0.823(0.741~0.905)、0.760(0.653~0.866)。结论:3种评分系统均能有效评估急诊重症创伤患者病情危重度,并能有效预测患者的预后,其预测准确度为REMS>RAPS>MEWS,REMS因比RAPS增加了年龄及氧饱和度两个变量准确度更高,更适用于急诊重症创伤患者的早期预后评估。

  • 标签: 快速评分 急诊 重症创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目的:探讨护理评分在儿童危重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78例危重患儿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危重症评分干预。比较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不高,仅为64.10%,观察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高达94.87%。组间比较结果p

  • 标签: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 小儿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评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2月在医院新生儿科住院并经临床及胸部X线确诊的120名NRDS患儿和80名对照组新生儿。受试对象均进行超声评分(LUS)检查,确定LUS评分和肺实变面积。结果NRDS患儿的LUS评分高于非NRDS患儿(P

  • 标签: 超声评分法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医护协同建立病情早期预警工作对精神科危重症识别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建立病情观察早期预警工作流程,对住院患者病情观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精神科住院病区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识别率由实施前的78.26%提升至100.00%。结论建立医护协同病情早期预警工作流程可提高住院病区医护人员对危重患者的识别率,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能力,降低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住院患者安全。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MEWS) 危重患者 SBAR 精神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抢救室患者中的应用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2018年8月-2020年8月,急诊收治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前后分成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救治流程,研究组为开展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期间;两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死亡率比较。结果:对照组抢救时间(38.02±5.26)min、住院时间(14.93±1.45)d,研究组抢救时间(28.11±2.42)min、住院时间(9.02±1.02)d,比较t=9.138,4.352,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抢救成功率80.36%,研究组抢救成功率92.86%,比较χ²=6.115,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抢救室应用,可缩短急救时间,为患者争取宝贵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抢救室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情况用改进早期预警评分进行判断,并展开相应的护理。方法: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为纳入分析对象的主要方向,主要选取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21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护理对支气管肺炎患儿临床症状和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参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儿童早期预警评分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发热、咳嗽的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以及两组患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的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明显更低,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更高,结果对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即P<0.05。结论:采取儿童早期预警评分护理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干预,能够缩短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同时能够提高患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 标签: 儿童 支气管肺炎 早期预警 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早期预警评分护理干预对急诊留观室危重患儿的影响效果。方法:择2022年8月--2022年12月急诊收入留观室的40例急危重症患儿的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PEWS)评分值的最佳截断点进行预测,并将此组设为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择2022年8月--2022年12月急诊收入留观室的40例危重患儿列入研究组,护理人员对照PEWS评分维度与内容进行早期预警评分,并根据最佳截断点制定相应针对性护理方案。结果:两组相较、两种方案相较,患儿在重要器官衰竭发生率、死亡率以及好转时间方面体现,研究组显优实验组。结论: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护理干预的应用,对急诊留观危重患儿临床影响意义重大,不仅有效降低重症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脏器衰竭及病死的发生率,且使其好转时间缩短,保障急诊急救工作质量。

  • 标签: 基于儿童早期 预警评分 急诊留观室 危重患儿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分级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提升中的作用。首先介绍了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和分级管理的概念及意义,然后分析了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的评价指标。接着,通过分级管理对护理质量的理论支持和实证研究分析,阐述了分级管理对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提升的重要影响。最后,从影响因素分析出发,提出了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完善医疗设备支持和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等针对性建议。本文旨在为提高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提供参考和指导。

  • 标签: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分级管理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