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及相关的动脉硬化疾患尤其冠心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心脑血管病在我国人口死亡原因中已上升为第一位,占人口死亡率40%。心血管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而心肌梗塞在心血管发病中尤其不容忽视。那么,如何才能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呢?

  • 标签: 心肌梗塞 预防 心血管疾病 人口死亡率 中老年人群 心脑血管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心血管疾病存许多国家成为第一位致死原因,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心脏病。目前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无论哪种治疗措施均可对心脏造成一定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心肌的缺血再灌注后,可以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舒缩功能障碍、代谢异常以及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缺血的心肌再灌注时可引起一系列心脏不良事件,从而部分抵消冠状动脉(冠脉)恢复供血和供氧对心脏产生的有益效果,称为再灌注损伤。

  • 标签: 心肌超微结构 缺血后适应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缺血再灌注损伤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腺苷的合成、降解、转运机理及其目前腺苷受体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腺苷的心血管效应及其在心肌缺血中所发挥的作用。(1)腺苷具有强力的冠状血管扩张作用.尤其在心肌缺血情况下,这种血管扩张作用发挥了重要的局部血流调节作用。(2)腺苷具有受体介导的心肌缺血预处理效应,可显著延长心肌对缺血的耐受程度。目前认为腺苷A1、A3受体参与了此种效应.腺苷A1、A3受体的活化有赖于蛋白激酶C(PKC)的参与及其后ATP敏感K通道(K—ATP)的开放、(3)腺苷是体内生成的对抗缺血与再灌注损伤的内源性介质,可减轻心肌缺血程度、缩小心肌梗塞面积、有助于心脏功能的恢复。即使外源性给予腺苷,如在心肌预充液中加入腺苷或在心脏复跳后经冠状动脉输注腺苷.均能起到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在一项对253例行冠脉搭桥病人的临床Ⅱ期研究中亦证实腺苷治疗可减轻术后并发症。(4)腺苷亦是一种内源性抗心律失常物质,可对抗因心肌缺血所致的心律失常。此效应与腺苷A1受体有关。(5)腺苷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化学趋向性、和其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阻止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效应。腺苷可能也具有抑制血小板粘附的作用腺苷作为一种小分子介质,在心肌缺血期间大量生成并极易透过细胞膜释放入冠状静脉,因此腺苷的冠状静脉血浓度可望作为心肌缺血的一项灵敏指标。

  • 标签: 腺苷 心肌缺血 心血管效应 血管扩张作用 蛋白激酶C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损伤标记物增高、特异性的心肌缺血损害心电图改变。

  • 标签: 心肌梗死 病因 护理措施
  • 简介:心肌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脏疾病,是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心肌病患病人群巨大,估计大约有130万~300万人左右,这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我国对心肌病的研究和治疗相对落后,大量的患病人群与滞后的诊治水平不成比例,现状堪忧.基于上述原因,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德分子医学研究室倡导开展了大规模心肌病的系列研究.此研究得到了广大同仁的热情支持,在他们的积极参与下,一个心肌病研究的协作网络已经初步建成.目前我们已经同25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如下表).

  • 标签: 合作关系 心肌病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通报 患病人群 心脏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和各种并发症。

  • 标签: 心肌梗死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参茎叶PTS苷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实验SD大鼠110只,将大鼠分为5组,每组22只,分别为PTS大剂量组、PTS小剂量组、生脉注射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大鼠缺血模型主要应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进行制备,术前1周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给药,缺血24h后检测大鼠各项指标,分析PTS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重构的影响。结果模型组的CK、LDH、AST水平比假手术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脉组、PTS大剂量组、PTS小剂量组比模型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PTS大剂量组心肌细胞结构明显优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出现梗死,PTS小剂量组大鼠心肌肌丝排列齐整,肌结明暗带结构不清晰,线粒体排列较乱,嵴不清晰;生脉注射组大鼠心肌肌丝排列齐整,肌结明暗带结构清晰,线粒体排列齐整,嵴清晰。结论PTS可保护心肌缺血大鼠的心肌结构。

  • 标签: 人参茎叶PTS苷 心肌缺血 心肌重构
  • 简介:<正>本文通过结扎12支家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实验性心肌梗塞模型,使用接触电极引导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和同步记录体表心电图,并以微机实时分析。结扎LAD后,缺血区很快出现MAP减小,Vmax降低,负相波出现,平台期后段抬高,但MAPD不同程度延长,非缺血区MAP则无改变。实验发现,MAP的改变早于ECG的改变;

  • 标签: 缺血区 心肌单相动作电位 急性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前降支 同步记录 体表心电图
  • 简介:目的提高临床对应激性心肌病的认识,以防误诊。方法对16例误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均在应激情况下发病,临床辅助检查与急性心肌梗死不相符,而符合应激性心肌病特点,诊断为应激性心肌病。结论对拟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应激性心肌病的可能。

  • 标签: 心肌病/诊断 误诊 心肌梗塞/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995年1月~1999年1月初诊的HCM住院病人32例,皆无高血压病史,且经超声、~(99)Tc心肌显像明确诊断,IVST/LVPW>1.3。男21例、女11例,年龄54.8±11.6岁。梗阻型15例,非梗阻型17例。根据Holter结果分为:Lown’s3级以上(含3级)VR组18例,Lown’s2级以下(含2级)VR组14例。同期入院的EH-LVH患者30例,LVH标准: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125g/m~2(男)或>120g/m~2(女)。男19例、女

  • 标签: 心肌病 心肌肥厚 QT间期 离散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cTn-I、Mb法国BIOMERIEUX型号mini检测;CK-MB使用美国贝克曼公司LX20检测。对35例健康对照者、35例AMI患者的血清进行分析。结果Mb、cTn-I组合的真阳性率在4~8h已达到100%的满意效果,与Mb、cTn-I、CK-MB组合相同。结论在同时检测Mb和cTn-I的情况下,可以取消CK-MB检测,以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电化学发光测定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超声造影在评价肥厚心肌内外层冠状动脉微循环血流灌注不均一性的价值.方法26只大鼠经腹主动脉缩窄术得到左心室肥厚模型(AC组),13只大鼠进行假手术(SH组).分别喂养4周和8周,两组在手术前后均进行心肌超声造影.分别对心内膜下层心肌(endo)与心外膜下层心肌(epi)进行分析,得到造影成像的时间-强度曲线,读出血流灌注参数A、β、A·β值.计算每一测值的跨壁梯度,即心肌内、外膜层参数比值(EER).结果AC组心肌造影A、β和A·β较SH组均降低,AC组术后8周心内膜层心肌A、β和A·β均比心外膜层心肌减低.AC组术后8周心内膜下层心肌跨壁梯度(EER)较术后4周和SH组均减小(P<0.05).结论心肌肥厚早期内膜层心肌β-endo降低;心肌肥厚中晚期内膜层心肌灌注量和速度均减少,出现心肌微循环灌注跨壁分布的异常.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造影剂 肥厚性心肌病 血液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