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潮湿相关皮肤损伤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本科室收治的1例尿失禁致潮湿相关皮肤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严格落实皮肤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结果:患者肛周后方皮肤恢复正常。结论:对于长期卧床伴尿失禁,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长期漏尿,导致潮湿相关皮肤损伤,给患者造成很多的痛苦,加强对该类患者的护理及膀胱功能训练,使其尽早恢复膀胱功能,以减少潮湿相关皮肤损伤的发生,积极治疗的过程中联合进行有效的护理,缩短治愈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尿失禁 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措施,就损伤预防的效果和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雨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22例PICC置管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均等分组法,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舒适。结果:观察组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5.00%(χ2=7.566,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PICC导管 皮肤性损伤 应用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固定法在预防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抽取我科室2018.05至2019.12时段内诊疗的PICC导管维护患者共200例,以抽签法划分为参照组(100例)、改良组(100例)。参照组为传统导管固定模式,改良组为导管改良固定模式,比较患者皮肤损伤总发生率。结果:参照组皮肤损伤总发生率为25.00%,改良组为10.00%,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在PICC导管维护患者中,导管改良固定法的使用能够有效预防或降低机体皮肤损伤总发生率,促进预后恢复,可推广。

  • 标签: 改良固定法 PICC导管 相关性皮肤损伤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一例骶尾部 2期压力损伤的护理体会。方法 联系临床实际,遵循湿愈合理论,采用适当的方法给予护理。结果 发生压力损伤后局部伤口的正确清创处理及正确的敷料应用,能够促进伤口愈合。结论 对发生压力损伤的患者实施适当的护理干预,能大大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护理体会 湿性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伤口护理小组对临床压力损伤预防及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本院内科收治的共计80例压力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伤口护理小组管理,对比两组住院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VAS评分、护理知识评分。结果:实验组住院患者应用了伤口护理小组管理后,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疼痛VAS评分显著降低,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评分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于内科住院患者开展伤口护理小组管理的效果突出,能够有效预防压力损伤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机体恢复,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价值,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适用。

  • 标签: 伤口护理 压力性损伤 疼痛评分 预防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压力损伤风险预警护理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内,接受过急性脑梗死手术的病例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6例;将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行压力损伤风险预警护理干预,并不加两组患者的压力损伤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压力损伤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损伤风险预警护理能够有效护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者卧床的体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压力性损伤风险 预警护理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护理预防颈椎骨折颈托固定患者枕后压力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4月~2021年12月为研究时段,以100例随机选取的于我科进行治疗的颈椎骨折并以颈托固定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护理路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路径为预防枕后压力损伤护理,观察指标为压力损伤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1)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压力损伤发生率相对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比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颈椎骨折并以颈托固定的患者而言,采用针对护理措施预防枕后压力损伤,能够获得良好的预防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颈椎骨折 颈托固定 枕后压力性损伤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管理应用在老年压力损伤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开展选择而86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压力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时间为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参考数表法原则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接受集束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种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更高,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很显然优于对照组,对比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老年压力损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

  • 标签: 老年压力性损伤 集束化护理管理 生活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干预在压力损伤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泗水县人民医院住院部2019年1月至12月接收的压力损伤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72.15±7.68)岁;2020年1月至12月接收的压力损伤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71.84±8.22)岁。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参考2016年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关于压力损伤的分级标准实施分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的NPUAP压力损伤分级及压力损伤面积。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3个月的NPUAP分级均优于干预前(均P<0.001);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的NPUAP分级(正常26例、1期12例、2期7例、3期2例、4期0例)优于对照组(正常15例、1期13例、2期 8例、3期4例、4期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两组患者干预后3个月的压力损伤面积均低于干预前(均P<0.001);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的压力损伤面积低于对照组[(2.61±1.12)cm2比(3.48±1.34)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分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压力损伤,缩小压力损伤面积,促进压力损伤愈合。

  • 标签: 分级护理 压力性损伤 NPUAP分期 损伤面积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手术治疗婴幼儿压力损伤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发生压力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选择2018年7月—2021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麻醉手术科收治的657例手术治疗婴幼儿,根据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对手术治疗婴幼儿进行评估,根据是否发生压力损伤将其分为发生压力损伤组(n=15)和未发生压力损伤组(n=643)。收集婴幼儿年龄、手术时长、手术开始30 min体温、空腹时长、体重指数(BMI)、手术体位、发生压力损伤时间、压力损伤部位、压力损伤分级及手术类型,调查术后发生压力损伤的现状,分析发生压力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657例行手术治疗婴幼儿中,21例发生压力损伤。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长≥3 h(OR=4.362,95%CI:3.322~5.728)、手术开始30 min体温<34.0℃(OR=1.066,95%CI:1.009~1.127)、BMI>17.9 kg/m2(OR=2.683,95%CI:1.133~6.356)是行手术治疗婴幼儿发生压力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治疗婴幼儿压力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在围术期应重点评估发生压力损伤的影响因素,并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尽可能降低压力损伤发生率。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婴幼儿 手术治疗 手术时长 术中低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曲线型仰卧护理方式在老年患者压力损伤的预防中所具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1.01-2022.03病例系统中选出的117例老年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设置观察组老年住院患者58例,对照组老年慢阻肺患者59例,前者采取曲线型仰卧护理模式,后者采取一般护理,其他条件保持基本一致。结果:在观察组和对照组老年住院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式后,观察组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率更低, Braden 评分更高。结论:当老年患者接受曲线型仰卧护理后,所取得的护理效果优于传统护理,可见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曲线型仰卧护理模式 老年患者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全程多维度无盲点护理预防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患者压力损伤的效果。方法以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EICU收治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全程多维度无盲点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压力损伤发生率、治疗依从率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压力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EICU患者应用全程多维度无盲点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其压力损伤发生率,并尽可能控制其压力损伤的严重程度,提升其治疗依从及生活质量得分。

  • 标签: 全程多维度无盲点护理 EICU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居家卧床老人采取延伸护理对预防压力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居家卧床老人100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7月到2018年3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伸护理,记录并对比两组老人的压力损伤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在经过延伸护理后,压力损伤发生概率明显有所下降,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居家卧床老人采用延伸护理,可有效降低压力损伤的发生概率,对预防压力损伤有着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延伸护理 压力性损伤 卧床老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伤口护理小组对临床压力损伤预防及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本院内科收治的共计80例压力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伤口护理小组管理,对比两组住院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VAS评分、护理知识评分。结果:实验组住院患者应用了伤口护理小组管理后,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疼痛VAS评分显著降低,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评分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于内科住院患者开展伤口护理小组管理的效果突出,能够有效预防压力损伤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机体恢复,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价值,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适用。

  • 标签: 伤口护理 压力性损伤 疼痛评分 预防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构建手术室压力损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手术室护理管理者进行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标准。方法2018年3—7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护理学会手术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室科护士长、压力损伤管理小组专科护士等18名专家作为咨询对象。在检索手术相关压力损伤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制订函询表。采用德尔菲(Delphi)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根据专家意见对各级条目进行删除、合并、修改,确定手术室压力损伤护理质量各级评价指标及权重。结果本研究共进行2轮专家咨询,其中专家判断系数为0.989,专家熟悉系数为0.956,专家权威系数为0.973。2轮函询结果中,二级和三级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109~0.138。最终构建的手术室压力损伤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和28项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通过Delphi法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手术室压力损伤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可用于手术室压力损伤护理质量的评价,有利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手术室 压力性损伤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 专家咨询 三维质量评价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老年压力损伤患者施以舒适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调取2015年8月~2017年11月我科室诊治的120例老年压力损伤患者资料,按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施以常规与舒适护理;评估2组难免压力损伤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状况。结果2组相较而言,试验组难免压力损伤发生率较低(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较佳(P<0.05);试验组满意度较优(P<0.05)。结论对老年压力损伤患者施以舒适护理,可以降低难免压力损伤的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与满意度,因此可以大力实践与推行。

  • 标签: 舒适护理 老年压力性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raden评估表在胃肠外科住院患者预防压力损伤中的应用.。方法采用Braden评估表对所有入院患者进行评估,针对评估结果分级预防和对应护理。结果高危的患者中发生Ⅰ期压力损伤有2例,2期压力损伤有2例。其中1例患者因疾病原因死亡,其余病人压力损伤均治愈。结论Braden评估表在胃肠外科住院患者预防压力损伤中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

  • 标签: Braden评估表 胃肠外科 预防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侧卧位角度对卧床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CINAHL、WebofScience、EMbase、CNKI、SinoMed、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不同侧卧位角度对卧床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率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经过文献筛选、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5.3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这些试验结果显示30°侧卧位较90°侧卧位更能有效预防压力损伤的发生。不同侧卧位角度对压力损伤预防效果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少,研究方法较局限,但近期有较多研究通过招募志愿者,比较其多个侧卧位角度时的皮肤表面压力、血流量、温度等,以探索卧床患者最佳侧卧位角度。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30°侧卧位与90°侧卧位相比,可能会减少压力损伤的发生,但仍需高质量、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支持,且需要更多设计严谨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卧床患者的最佳侧卧位角度。

  • 标签: 不同侧卧位角度 压力性损伤 预防效果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前瞻单臂观察试验探讨应用水胶体敷料改良粘贴方法预防医护人员中防护用品相关面部压力损伤的效果。方法按照N95口罩的边缘大小分别剪大小为2 cm×5 cm的水胶体敷料4块,应用无张力粘贴的方法分别张贴包裹边缘。将本改良粘贴方法应用于隔离病房工作的护士,持续随访2周,每日报告皮肤状况,随访2周后分析压疮发生情况。结果2周的随访中20%(4/20)受试者发生鼻部压疮等级增加事件,25%(5/20)受试者发生脸颊部压疮等级增加事件,仅有5%(1/20)的受试者出现2级压疮,无受试者出现3级及以上压疮。中性/干性皮肤者脸颊部压疮等级增加的发生率为5/11,高于油性皮肤者0(χ2值为5.378,P=0.02)。鼻部压疮等级增加与压痕消失时间的增加呈正相关(r值为0.615,P=0.004),压痕恢复时间需要120 min以上的受试者鼻部压疮等级增加的发生率为2/8,高于30~60 min的0,以及61~120 min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382、6.472,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改良张贴方法能有效预防因长时间佩戴N95口罩相关的压力损伤,但应做好皮肤评估,重视对中性/干性皮肤医护人员的保湿防护,加强皮肤压迫后血运恢复产品的使用,可降低医务人员被感染的风险,本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 水体胶辅料 贴法 压力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