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院主导的家庭心脏康复对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老年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人员从我院相应科室选取了符合此次研究标准的患者共计200位,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且两组人数相同,并将两组分并命名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康复训练与医院主导的家庭心脏康复,最后将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作为对比标准。结果:研究人员将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SF-12以及HADS量表评分情况作为判断其康复情况的主要依据,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平均状况普遍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医院主导的家庭心脏康复可大大缓解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老年患者在病痛中的不适感,提高了患者基本功能的恢复效率,此康复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得到深度应用。

  • 标签: 家庭心脏康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老年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主要针对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患者应用心脏康复综合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50例行PCI术后患者为对象,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行心脏康复综合干预,对比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6min不行距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脏康复综合干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流程在缩短急诊冠状动脉介入干预术前准备时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样本共计26例,纳入范围在2021年12月至2023年7月,回顾性分析护理流程在缩短急诊冠状动脉介入干预术前准备时间中的作用。结果:20例样本均在20min内完成急诊PCI手术,其中6例样本突发室颤,经过对症治疗后均在25min完成PCI手术。结论:护理流程在缩短急诊冠状动脉介入干预术前准备时间中的应用具备临床可行性,可有效提升样本手术成功率。

  • 标签: 护理流程 缩短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山莨菪碱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术(PCT)后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作用。方法  纳入80例均为2021年7月-2023年8月于我院行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比两组肾功能[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比两组术后对比剂急性肾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SCr水平较低,eGFR较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尿素氮及尿酸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PCI术后对比剂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山莨菪碱在预防PCI术后对比剂急性肾损伤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保护肾功能,并可降低对比剂性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对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对比剂急性肾损伤 山莨菪碱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肾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和措施。方法对66例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间接受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中33例为实验甲组(采用综合、全面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另外33例为实验乙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结束后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甲组患者不满意的患者例数仅为1例,总满意度为96.97%,实验乙组患者不满意的例数为6例,护理满意度为81.82%,实验甲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实验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采用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给予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为治疗提供辅助,从而确保患者治疗过程的顺利,提高其满意度。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护理干预 满意度
  • 简介:对76例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实施术前、术后的观察及护理进行总结。认为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方法能有效地预防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 标签: 桡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护理
  • 简介: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时代,CABG治疗冠心病的实践已经改变。PCI侵入性小,具有良好的早期治疗效果,尤其是药物洗脱支架(DES)的使用,使CABG的手术指征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与CABG相比,PCI的长期治疗效果,尤其在治疗多支血管病变方面的效果,仍是临床重要问题。本文将对这一重要领域的现状进行介绍。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入路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抽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4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每组74例。股动脉组采用股动脉入路PCI术,桡动脉组采用桡动脉入路PCI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心脏超声指标、心功能分级、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X线曝光时间、穿刺时间、穿刺至置管时间、卧床时间均短于股动脉组(P均<0.05)。术后3个月,桡动脉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高于股动脉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低于股动脉组(P<0.05)。桡动脉组心功能分级优于股动脉组(P<0.05);桡动脉组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2.70%,2/74)、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70%,2/74)均低于股动脉组(12.16%,9/74;10.81%,8/74),P均<0.05。结论采用桡动脉入路PCI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可提高穿刺效果,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程,改善心功能,并可降低穿刺部位并发症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 标签: 冠心病 老年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桡动脉入路 股动脉入路 心功能
  • 简介:  【摘要】 目的 分析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在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冠心病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 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商品名:波立维)治疗, 治疗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治疗 1年后,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血小板相关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 1年后, 治疗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17.1%, 高于对照组的 2.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为( 42.9±6.1) %, 低于对照组的( 57.8±5.9)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1.4%, 高于对照组的 68.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結论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用于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效果明显, 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血小板聚集率, 但是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 使用时要慎重考虑。    【关键词】 替格瑞洛 ;阿司匹林 ;冠心病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igril combined with asp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 Methods 7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with 3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spirin combined with clopidogrel bisulfate tablets (trade name: Plavix),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spirin combined with tegrilol. After one year of treatment,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dverse events and platelet related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one year of treatment,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17.1%, higher than 2.9%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42.9 ± 6.1)%, lower than (57.8 ± 5.9)%,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latelet cou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1.4%,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8.6%) (P < 0.05). Conclusion tigril combined with aspiri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hich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reduce the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but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s high, so it should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when using tigril.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优化药物治疗(optimal medical therapy,OMT)的临床预后及影响OMT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于泰达国际心血管医院确诊为冠心病并且成功接受PCI的3 818例患者,收集其住院期间和1年后的临床信息及OMT应用情况进行研究。根据出院1年后随访时是否坚持OMT分为OMT组和非OMT组,对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不平衡基线数据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史、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入院相关实验室检查、OMT各类药物使用等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冠心病患者长期OMT与临床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远期OMT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将3 81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纳入2 596例患者。其中男1 609例,女987例;年龄(62.51±9.56)岁,1年后随访时坚持OMT的患者有1 298例(50%),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他汀类降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分别为97.0%(2 517/2 596)、94.5%(2 454/2 596)、69.6%(1 806/2 596)和64.2%(1 666/2 596),尤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和β受体阻滞剂的下降幅度最大。Cox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其他因素后,与非OMT组相比,PCI术后坚持OMT的患者预后较好(HR=0.416,95%CI 0.270~0.641,P<0.001);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HR=1.804,95%CI 1.070~3.041,P=0.027)、心功能不全(HR=2.074,95%CI 1.161~3.702,P=0.014)、冠状动脉多支病变(HR=2.211,95%CI 1.228~3.983,P=0.008)、BMI>24 kg/m2(HR=1.570,95%CI 1.037~2.377,P=0.033)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预后较差。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示住院期间OMT是长期OMT服药依从性的强影响因素(OR=41.278,95%CI 29.961~56.871,P<0.001),拥有较高学历、职工医疗保险及有PCI病史的患者与OMT高依从性相关。结论PCI术后患者长期OMT的服药依从性仍较差,而OMT高依从性与较低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关,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卒中,若无明显禁忌,所有PCI术后患者均应坚持OMT。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优化药物治疗 临床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再发心绞痛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1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优化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介入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ngⅡ、ALD、NE、E、BNP、L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Hb、Cr及EF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3个月内胸痛消失3例,占27.27%,胸痛症状没有改变4例,占36.36%,胸痛症状加重2例,占18.18%,死亡2例,占18.18%,观察组患者在3个月内胸痛消失8例,占72.73%,胸痛症状没有改变2例,占18.18%,死亡1例,占9.09%,观察组患者治疗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治疗冠心病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脏相关的不良因子水平,患者的血红蛋白和其胸痛症状有关,心脏功能与神经内分泌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由于优化药物治疗。

  • 标签: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灌注动脉介入治疗中分别接受急诊治疗和择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患者分为对照组(急诊治疗)与观察组(择期治疗)各30例,冠脉介入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其他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要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心源性死亡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之下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入支架数、管腔狭窄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急诊治疗和择期治疗均有一定的效果,但对比之下择期治疗可以减少术后出血以及心脑血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相对来说安全性更高,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诊治疗 择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特征。方法:抽选2021年8月~2022年01月期间于本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年龄差异分组,中年组(45~59岁)45例,老年组(60~85岁)48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治疗预后信息后行临床研究。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冠心病冠脉介入治疗临床特征、预后治疗方案选择特征。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女性占比,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及GDL-C均高于中年冠心病患者,且吸烟、饮酒率,入院后氯吡格雷用药率,血压正常率及TG水平均低于中年冠心病患者,中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低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实施中应针对不同年龄段患者血压、血脂调控状况,基础健康状况合理选择术前、术后治疗方案,并在一级、二级预防实施同时强调术后心血管不良预后干预质量。

  • 标签: 年龄因素 冠心病 介入治疗 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