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康复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定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患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90例实施本次课题研究,依据患者就诊单双号进行分组,诊疗期间,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实验组开展综合康复护理,护理开展后,统计对比两组心脏功能及护理依从性。结果:组间护理开展后,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心脏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护理前得到有效改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开展后,实验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展综合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良好护理效果。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老年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替格瑞洛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 2017年 10月至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18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试验组 92例与对照组 9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氯吡格雷,试验组给予替格瑞洛,对比两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2.17 %,对照组为 15.22 %,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05;试验组用药后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替格瑞洛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可提高血小板抑制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高。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替格瑞洛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 2017年 10月至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18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试验组 92例与对照组 9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氯吡格雷,试验组给予替格瑞洛,对比两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2.17 %,对照组为 15.22 %,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05;试验组用药后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替格瑞洛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可提高血小板抑制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高。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 简介:因肝素在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抗凝时,手术中难以监测性和可能的致血小板减少症等问题,引起了医生的顾虑。近年来,低分子肝素在这类手术中的抗凝方案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综合相关文献,介绍了低分子肝素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使用相关问题。

  • 标签: 肝素 低分子量 依诺肝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在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动脉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3月-2018年4月期间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进行研究,同时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1组与实验2组,每组患者的人数为30例,实验1组应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法,实验2组采用溶栓治疗法,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在血管通过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指标上,实验1组患者均显著优于实验2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相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血管通过率,临床效果显著好于溶栓治疗,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 标签: 经桡动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动脉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方法: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8月,本院一共收治 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实施动脉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全面护理,对比两组结局。结果:实验组 49例的并发症(心包填塞、出血、前臂血肿、造影剂过敏)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49例护理后的心功能优于 对照组(P<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动脉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期间给予全面护理,可改善患者预后,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经桡动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常规护理 全面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期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效应。方法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共收治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病情进行分组,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SA),每组均为50例。所有患者均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术期,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比较两组临床基本情况、抗血小板情况。结果和对照组比较临床基本情况,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抗血小板情况,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术期,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能够达到较好的抗血小板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抗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期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方法2013年10月-2017年9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患者病情状况进行分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62例作为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55例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在术前1d和手术当天给予患者阿司匹林和氯吡咯雷,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抗血小板抑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阿司匹林、氯吡咯雷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77.36±2.84)%、(68.61±3.37)%,均低于对照组(86.79±3.15)%、(76.37±3.45)%,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阿司匹林、氯吡咯雷抗血小板效应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低,提示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在具体治疗时需予以足够重视。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阿司匹林 氯吡咯雷 血小板效应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首位死亡原因。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为有效的手段。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2月共进行经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116例,患者术后精心护理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冠状动脉支架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行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178例左主干开口病变、分又病变、慢性闭塞病变、长度≥30mm的长病变、纡曲成角病变及严重钙化病变等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动脉途径进行PCI。结果动脉PCI完成率97.2%。因导引导管支撑力不够,采用双导丝技术18例,采用子母导管技术5例,微导管技术6例,锚技术3例。左主干开口病变8处即刻全部成功。左主干分又病变双支架置入17例,单支架置入9例。其他分又病变67处,单支架置入47处,双支架置入20处。双支架置入后对吻球囊扩张成功率100%。34处慢性闭塞病变PCI成功27处。长度≥30mm的长病变91处、纡曲成角病变23处、严重钙化病变27处全部PCI成功。术中支架内血栓2例,住院期间亚急性血栓形成2例。死亡1例。穿刺处并发症:桡动脉闭塞8例,前臂肿胀4例,无血肿及神经损伤。结论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PCI有较高的成功率。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冠状血管造影术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具有创伤小、止血方便、恢复快、血管并发症少等优点1。

  • 标签: 经桡动脉穿刺 冠状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冠脉造影指征并Allen’s试验阳性患者150例,以右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对符合介入指征者行介入治疗。结果造影成功142例,成功率94.7%,失败8例,其中7例为穿刺不成功(桡动脉痉挛5例,桡动脉斑块狭窄1例,急诊患者血压低1例),1例因造影管打折不能松解动脉切开术取管后改股动脉途径。造影成功者中对50例患者行介入治疗,动脉途径48例成功置入支架73枚,成功率96%,失败2例均因痉挛指引导管无法到位。造影及介入治疗不成功者改股动脉途径均获成功。术后6例发生手臂肿胀,12例出现伤口局部水泡,无桡动脉闭塞,出血,血肿,夹层等发生。结论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小,病人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 介入
  • 简介:目的总结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质量。方法总结对16例患者采用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重点阐述了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即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对患者体位的要求;术区伤口的包扎及压迫;术侧肢体局部血液循环状态的观察;综合分析判断有无出血倾向;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成功的进行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均得到满意效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精心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更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完善治疗的效果。

  • 标签: 股动脉穿刺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护理措施 护理质量 并发症
  • 简介:目前,冠状动脉介入干预(PCI)疗法已成为冠心病血管重建术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的动脉途径以动脉途径为主,其主要优点是穿刺操作简单、方便,成功率高,但其主要缺点是局部血肿发生率高,常规动脉压迫病人痛苦大,卧床、住院时间长等。目前,越来越多的心脏介入治疗采用上肢的动脉途径,其优点是动脉压迫方便,出现血肿少,病人不需要卧床,痛苦小,住院时间短,不影响抗凝药物的连续使用,其缺点是桡动脉较细,穿刺有困难,导管操作较复杂。我科从2002年4月起开展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 经桡动脉途径 护理 冠状动脉介入干预 经股动脉途径 血肿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间进行治疗的9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并将这90例患者随机且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的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的冠心病患者给予其护理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方法,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结果的对比发现,经过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手术全部成功,成功率为100%,有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占4.4%。而相对于观察组,对照组冠心病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3.2%,有1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占24.4%,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的数据,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在实施优质围手术期护理的干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患者的成功率,预防手术后并发症,且手术恢复更快,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其值得临床护理广泛应用。

  • 标签: 冠心病患者 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应用冠脉造影和支架置入术进行诊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间的治疗情况。结果患者均接受护理后显示,研究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的诊治中应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支架置入术 冠脉造影 冠心病 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