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对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成因,以及预防误差对策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选取 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 6 月在我院血液检查科出现误差的 286 例血液检验标本,对其所有血液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后发现,血液标本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包括标本采集过程、送检过程、检测过程以及患者自身因素。并结合对原因的分析,提出科学预防措施。结论: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涵盖了标本检测的全过程,而要想实现对误差产生几率的降低,需结合对预防措施的制定,提升血液检验样本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检验 预防策略 标本误差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测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100例,将其分成非溶血标本组和溶血标本组各50例,利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血液标本的肝功能各项代谢指标,对比分析两组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结果:溶血标本组的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总胆红素(TBIL)浓度显著低于非溶血标本组(P

  • 标签: 溶血标本 肝功能检测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溶血标本影响肝功能检验结果准确性。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期间接收的 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例。对照组为未溶血标 本 ,观察组为溶血标本,两组血样标本均进行肝功能检验,对比两组体检者的肝功能指标。结果 对

  • 标签: 溶血标本 肝功能检验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中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分析其原因与解决方法。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在我血站进行血液检测的样本 2000份,筛查检测不合格样品,并分析样本不合格的原因。结果:通过对不合格样品的筛查,发现 2000份样品中有 122份样品不合格,占样本中的 6.1%,其中患者因素占不合格样品原因的 27.87%;标本采集不规范占样品不合格原因的 26.23%;运输及储存不当占样品不合格的 45.90%,其中患者因素中受检者准备不足、标本采集不规范因素中样本量少、运输与储存因素中抗凝不全占的比例较多。结论:血液标本不合格有患者因素、标本采集因素与运输和储存因素,减少不合格样本需要需要加强引导患者做准备前工作,加强样本的管理与运输,加强对采血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来减少样本不合格的发生。

  • 标签: 血液标本 临床检查 不合格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临床尿、粪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到2020年8月检验科的尿液标本、粪便标本各82份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在尿液标本及粪便标本中不合格标本的发生率及发生影响因素。结果 82份尿液标本中不合格发生率9.76%(8/82),在82份粪便标本中不合格发生率10.97%(9/82),其中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标本污染、标本量无法满足检测需求、容器错误、送检不及时、标识错误等因素。结论 在临床粪、尿标本检测过程中存在较多影响导致标本不合格的因素,临床中应在标本采集前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指导,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检测质量,减少不合格标本现象的出现。

  • 标签: 尿液标本 粪便标本 不合格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实施生化检验的80例体检者,平均分配每位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分为2份标本,且分别置于两组试管内作为对照组样本和观察组样本,针对对照组样本实施常规处理,针对观察组样本实施人为的溶血处理。然后针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样本在常温下实施离心处理,且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针对两组样本实施检测,对两组样本的血液生化检测结果加以观察。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观察组血液样本中葡萄糖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液样本中总蛋白、血清钾、乳酸脱氢酶、总胆红素、草转氨酶和肌酸激酶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液样本中相应指标的含量,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液样本中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和尿素氮含量与对照组血液样本中对应指标的含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生化检验结果会受到标本溶血的影响,所以,操作人员实施临床检验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操作的规范性,规避出现溶血的情况,确保检验结果更为精准。

  • 标签: 血液生化检验 血液标本 溶血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104例在本院进行肝功能检验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和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标本不作处理,研究组标本制作成溶血标本,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DBiL、TBiL、ALB、TP、GLO、AST、ALT和LDH均高于对照组,IBiL、A/G、GGT和AL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钾离子和氯离子水平高于对照组,钠离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钙离子水平对比,差异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溶血标本会对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负面影响,应当妥善控制溶血标本的质量,避免对肝功能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

  • 标签: 溶血标本 肝功能检验 准确性
  • 简介:摘要 :此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血常规标本,在临近检查之前把其混匀放置段时间,看其是否影响其检验的结果。检验的方法则是把某医院接收的 160例血常规检查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每个检查对象都要从外周静脉抽取血样,血样进行抗凝处理分别放置四个时间段,把每个不同时间段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其中包括白细胞( WBC)、红细胞( RBC)、血红蛋白( Hb)等指标,白细胞中的分类指标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果是在对血常规进行检测的时候,血液样本在检测之前所放置的时间会影响到测定的结果,这一点需要得到关注,

  • 标签: 血常规 血样 静置时间 结果
  • 简介:铁力市双丰林业局职工医院 152500   【摘 要】 目的:观察分析凝血检验标本采集与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选取本院 2016年 11月至 2018年 1月搜集的 117例健康體检者, 117例入组对象应用不同凝血检验标本采集方式。采用统计学分析不同凝血检验标本采集量( 2mL、 1.8mL、 1.6mL)对凝血功能的结果影响以及不同凝血标本存放温度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与立即进行送检的对照组加以对比)。结果:不同凝血检验标本采集量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无差异( P>0.05),不同凝血标本存放温度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功能指标与立即送检的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加强凝血检验标本采集与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能够显著提高凝血检验准确性。     【关键词】     凝血检验标本采集 ;处理过程 ;质量控制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quality control in the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of blood coagulation test specimens. Methods: from November 2016 to January 2018, 117 healthy persons were selected and 117 subjects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blood clotting test sample collection volume (2ml, 1.8ml, 1.6ml) on the result of blood clotting func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blood clotting sample storage temperature on the result of blood clotting tes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sent for test immediately).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rothrombin time,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fibrinogen and other coagulation function indexes among different blood clotting test samples (P > 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rothrombin time,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fibrinogen and other coagulation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different blood clotting test sampl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quality control in the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of blood coagulation test specimen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blood coagulation test.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在提高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中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PDCA循环运用于提高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管理的784例资料,作为实验组,再选取本院中2016年5月至2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通过不同的方式处理和保存血液标本,将会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带来何种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生化检验中心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处理的 6000例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对血液标本的不同处理方式以及保存方式进行分组(一组、二组、三组,甲组、乙组、丙组),比较六组标本的生化检测结果。结果 三组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一组、二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一组、二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对比,没有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乙组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与甲组、丙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甲组、丙组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对比,没有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通过不同的方式处理和保存血液标本,对血液标本的处理方式和保存方式都会对血液标本的检测质量带来影响,所以在完成血液标本的采集后,有必要及时、尽快的完成对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才可以切实的保证生化检验质量。

  • 标签:   血液标本 处理方式 保存方式 生化检验 检验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标本检测方法,提高新生隐球菌的检出率。 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确诊隐球菌性脑膜炎 55例脑脊液标本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的情况作以比较,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55例患者脑脊液检查结果:墨汁染色阳性 42例,革兰染色阳性 38例,真菌培养阳性 49例,乳胶凝集试验阳性 52例。 结论 通过比较分析 CM脑脊液标本 4种不同检验方法,笔者认为对同一份标本应联合使用 3种以上方法检测,使结果互相印证,从而降低误诊率。     [关键词 ] 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墨汁染色;革兰染色;隐球菌抗原乳胶凝集试验;真菌培养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etection methods of cerebrospinal fluid samples of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meningitis and improve the detection rate of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 of 55 cases of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in our hospital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cerebrospinal fluid examination results of 55 patients: ink staining positive in 42 cases, gram positive in 38 cases, fungal culture positive in 49 cases, latex agglutination test positive in 52 cases. Conclusion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four different methods of CM CSF sample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more than three methods should be used in the same sample, so that the results can be confirmed each other, so as to reduce the misdiagnosis rate.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标本检测方法,提高新生隐球菌的检出率。 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确诊隐球菌性脑膜炎 55例脑脊液标本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的情况作以比较,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55例患者脑脊液检查结果:墨汁染色阳性 42例,革兰染色阳性 38例,真菌培养阳性 49例,乳胶凝集试验阳性 52例。 结论 通过比较分析 CM脑脊液标本 4种不同检验方法,笔者认为对同一份标本应联合使用 3种以上方法检测,使结果互相印证,从而降低误诊率。     [关键词 ] 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墨汁染色;革兰染色;隐球菌抗原乳胶凝集试验;真菌培养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detection rate of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by analyzing the detection method of cerebrospinal fluid samples of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meningiti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 of cerebrospinal fluid samples from 55 patients with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of 55 patients was positive in 42 cases of ink staining, 38 cases of Gram staining, 49 cases of fungal culture and 52 cases of latex agglutination test.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our different test methods for CM CSF sample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more than three methods should be used together to test the same sample, so that the results can be verified mutually, so as to reduce the misdiagnosis rate.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及凝血真空采血管对凝血检验的影响。方法: 2018年 3-8月收治体检健康志愿者 80例,应用 2种不同的凝血真空采血管采集标本进行凝血检验。甲组使用 BD凝血真空采血管,乙组使用国产抗凝管。分析不同时间、不同温度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两组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低温保存 8h后, TT、 APTT、 PT高于即时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室温保存 4h后, TT、 PT、 APTT高于即时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FIB在室温、低温保存以及即时检查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不同质量的真空采集血管会对检查结果造成一定影响,而保存时间、放置温度均会影响检查结果,为了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应选择合适的凝血真空采集管,并在 2h内完成检查。    关键词 凝血检验 ;真空采集血管 ;放置时间 ;放置温度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time and blood vessel collection on blood coagulation test. Methods: from March to August 2018, 8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admitted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Two kinds of blood coagulation vacuum blood collection specimens were used for coagulation test. In group A, blood vessels were collected by BD coagulation vacuum, and in group B, anticoagulation tubes made in China were use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ime and temperature on coagulation test results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T, FIB, APTT and P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after 8 hours of cryopreservation, TT, APTT and P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immediate examination (P < 0.05); after 4 hours of room temperature preservation, TT, Pt and APT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immediate examination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IB in room temperature, cryopreservation and instant examination (P > 0.05). Conclusion: different quality of vacuum collection vessels will affect the results of the examination, while the storage time and temperature will affect the results of the examina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examination, we should select a suitable coagulation vacuum collection tube and complete the examination within 2 hour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对痰液标本中结核杆菌检测结果的影响 。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来 我中心 进行检测后接受手术 治疗 的肺结核 患者 100 例, 在患者来我中心后的第二天清晨,取其痰液标本,经处理后使用 PCR 检查法和涂片检查法两种方法进行结核杆菌检测。 结果: 100 例患者中, PCR 检查结果显示阳性 69 例,阴性 31 例;涂片检查结果显示阳性 58 例,阴性 42 例。 100 例患者中,两种检测方法的 阳性预测值、特异性相同, PCR 检查法的阴性预测值和敏感度均优于涂片检查法 ( P< 0.05)。 结论: PCR 检查与涂片检查均能有效检测出结核杆菌,但 PCR 检查法有着更高的阴性预测值和敏感度,值得广泛采用。

  • 标签: 结核杆菌 痰液标本 不同检测方法 检测结果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提高微生物标本合格率和检验准确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 8 年 6 月— 201 9 年 12 月我院检验科收到的 3 000 例住院与门诊患者的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临床数据。记录不合格微生物标本例数,分析其不合格原因。提高该项工作的质量控制管理水平。 结果 3 000 例微生物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数 8 0 例,总不合格率为 2.67 % ,其中痰( 36 )、尿( 17 )、血( 11 )、粪( 7 )、分泌物( 6 )、无菌体液( 3 )占比分别为 4 5 % , 2 1.25 % , 1 3.75 % , 8.75 % , 7. 5 % , 3.75 % 。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标本被污染、未在正确时间采集、未及时送检。 结论 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较多,应增加检验科与临床沟通频率,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发挥作用,重视岗前培训与业务教育工作,完善检验室标本接受制度,加强患者健康知识教育等,促进微生物检验标本合格率的提升。

  • 标签: 医院 微生物检验 标本 不合格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以肺结核疾病作为研究方向,针对痰涂片标本采集,观察品管圈活动对其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6月到2020年9月,研究对象为肺结核患者,病例数共计60例,数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痰涂片标本采集。其中,观察组应用品管圈活动,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不同护理模式对标本质量的影响。结果:针对标本质量合格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肺结核患者,以品管圈活动形式完成对其痰液标本的采集,可有效促进标本质量提升,可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肺结核 痰涂片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采用血标本采集法检验细菌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94例细菌检验患者,使用随机平行方法分组平均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试验组采用血标本采集法检验,对照组采用传统采集法检验,对比两组患者检验效果存在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31.91%,高于对照组病原菌阳性检出率12.77%统计学差异性存在,P<0.05;试验组污染检出率为4.26%,低于对照组污染检出率21.28%统计学差异性存在,P<0.05。结论:细菌检验主要影响因素有采血位置、血标本采集温度、溶血,以及血培养和标本送检时间几方面因素,为提高细菌检验的准确性可采用血标本采集法进行临床检验,合理确定采血位置、严格控制血标本采集温度及标本送检时间,同时避免发生溶血的现象、认真做好血标本培养工作。

  • 标签: 细菌 临床检验 血标本采集法 检验效果 相关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泌尿生殖道标本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状况与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3704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的标本,分析支原体感染的阳性率及药敏的耐药情况。结果 3704例标本中支原体感染阳性2313例(62.45%),其中单纯UU生长1607例(69.48%),单纯MH生长81例(3.50%),UU和MH混合生长625例(27.02%),女性感染率(58.72%)明显高于男性(3.73%)。药敏试验结果统计显示,单纯UU生长的,仅对环丙沙星表现较高的耐药率,其次为司帕沙星;生长MH及UU+MH的,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及大环内酯类药物(罗红霉素、红霉素)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结论 泌尿生殖道支原标本培养女性感染率较高,UU感染率明显高于MH及UU+MH混合生长的标本;单纯UU感染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单纯MH及UU+MH混合感染的。

  • 标签: [] 泌尿生殖道 支原体感染 解脲脲原体 人型支原体 耐药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基层医院手术室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01月-2019年12月实施的62例手术室标本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将2019年06月之前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的31例手术室标本作为参照组,将2019年06月之后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的31例手术室标本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 与参照组送检存放评分、书写规范评分和交接工作评分相比,研究组均明显偏高(P<0.05);与参照组管理满意度明相比,研究组明显偏高(P<0.05)。 结论 在基层医院手术室标本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管理质量和管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基层医院 手术室 标本管理 应用效果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