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脏瓣膜置换后出现心室重塑、心衰等远期心功能不全的并发症是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面临的可能问题,而精准的护理则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从精准护理的概念、健康宣教、心理护理、营养指导、呼吸功能锻炼及心脏康复进行综述,旨在为心脏瓣膜病患者精准护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精准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心脏瓣膜置换是当前进行心脏瓣膜病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在该手术过程中,需要采取合成材料制成的人工机械瓣膜进行替换,在相关治疗之后,可以实现对患者健康状况的一定程度改善。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过程中,为了确保手术的正常进行,需要对患者采取体外循环措施,该过程对于患者心肌的保护和术后功能恢复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当前成人心脏瓣膜置换的体外循环管理措施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后续的相关工作开展形成帮助。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体外循环管理 心肌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手术中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择 2021年4月至 2022年 4 月在本院实施心脏瓣膜置换的 80 例患者,按照中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个体组(44 例)和对照组(36 例)。对照组按心脏瓣膜置换围手术期安排进行常规护理,个体组增加个体化中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手术效率,并监测两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个体组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个体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1.36%,5/44)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12/36)(P < 0.05)。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采取个体化中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中操作效率,提升患者术后康复速度与效果,有助于防控手术并发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心脏瓣膜 置换术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手术中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择 2021年4月至 2022年 4 月在本院实施心脏瓣膜置换的 80 例患者,按照中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个体组(44 例)和对照组(36 例)。对照组按心脏瓣膜置换围手术期安排进行常规护理,个体组增加个体化中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手术效率,并监测两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个体组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个体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1.36%,5/44)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12/36)(P < 0.05)。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采取个体化中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中操作效率,提升患者术后康复速度与效果,有助于防控手术并发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心脏瓣膜 置换术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护理。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于本院就诊治疗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患者30例进行研究,对比护理干预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功能变化。结果:手术后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主动脉瓣面积 ,跨瓣压差,LVEF均有所改善,其中主动脉瓣面积和跨瓣压差指标明显优于术前(P<0.05)。

  • 标签: 经导管 主动脉瓣膜置换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机械瓣膜置换是治疗瓣膜性心脏病最主要的方法,术后患者需终生进行抗凝治疗,而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改善抗凝治疗依从性,并提升个人应对能力。本文就自我管理在机械瓣膜置换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旨在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机械瓣膜置换术 康复护理 自我管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18例重症瓣膜置换体外循环(CPB)管理。方法常规CPB方法。218例全部采用中度低温,中度血液稀释,部分病例中血色素偏低,给予中超滤,全部病例采用含血冷灌注液进行心肌保护。结果218例CPB总时间57~138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4~85min,死亡3例。结论对重症瓣膜病患者,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选择膜肺氧合器,合理的血液稀释,并做好中心肌保护及复跳后平稳过渡停止CPB。

  • 标签: 体外循环(CPB)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手术
  • 简介:目的应用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法对心脏不停跳心脏瓣膜替换手术进行临床分析.方法行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的状态下完成.中不使用心脏停跳液,经冠状静脉窦持续灌注机器血,灌注流量为0.2~0.5L/min,灌注压力为40~55mmHg,使心脏在中持续得到氧合血供应.结果麻醉与灌注满意,阻断主动脉前后的血气酸碱分析、电解质的测定无明显变化,术后无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药物依赖和严重心律失常,病人恢复良好.结论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用于不停跳瓣膜置换,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措施,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 标签: 心脏不停跳 心肌再灌注 心肌保护 心内直视手术
  • 简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的免疫功能在术前、术后均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异,处于一种易感染的状态,同时心脏瓣膜置换还具有特殊的手术过程:体外循环、机械膜瓣异体植入、手术时间长及围期各种侵入性操作多的特点,共同构成了术后潜在感染危险的病理基础。在院内获得性感染中,肺部感染居首位,它的发生和预后与护理工作质量直接相关。因此,重视易感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肺部感染 相关因素分析 护理对策 院内获得性感染 护理工作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脏瓣膜置换主要是采用生物组织制成人工生物瓣膜或合成材料制成机械瓣膜的替换手术,该方法是治疗后天及先天心脏病的有效方法,对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有着积极作用,同时还能够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患者接受手术后,需要对机体进行置管,涉及的管道较多,且手术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同时患者的病情存在较快的变化,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治疗效果,所以患者术后积极地开展护理是提高预后的关键。本文通过多个护理角度分析,了解具体护理方式,以期为患者的恢复提供保障。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护理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大心脏瓣膜置换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6年10月到2019年6月开展选取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大心脏瓣膜置换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周、6个月时接受随访。总结所有不同时间段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分级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周、6个月时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患者的LVESD、LAD以及LVEF数据明显优于治疗后2周,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治疗后2周、6个月时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中I级患者数量明显多于治疗前,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治疗2周与治疗6个月时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数据差异不突出,对比结果无意义(P>0.05);80例患者住院期间总共有3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主要是以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瓣周漏、心包积液、室性心律失常为主。所有患者均通过有效干预措施及时消除症状。术后无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大心脏瓣膜置换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突出,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大心脏瓣膜置换术 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瓣膜置换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病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生物瓣膜置换治疗,观察组在生物瓣膜置换基础上结合尼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心肌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和心排血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LVEF、心排出量和心排血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但观察组cTnI、CK和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MP-2和MMP-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血清MMP-2和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瓣膜置换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心脏瓣膜病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的心肌损伤,降低MMP-2和MMP-9水平。

  • 标签: 心脏瓣膜病 生物瓣膜置换术 尼可地尔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