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手术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了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接收的4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了系统性的围手术护理。结果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有6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1例需要进行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因心排综合征严重而死亡。结论给予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有效的术前和术后护理,不仅能够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围术期,而且还能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围手术 护理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在心内直视瓣膜置换中应用氨甲环酸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106例心内直视瓣膜置换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手术期加用氨甲环酸。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新鲜冰冻血浆(freshfrozenplasma,FFB)用量,心脏停跳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总引流量、术后24h红细胞悬液使用量,术后FFB用量,以及术前、术中、术后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浓度,血小板(platelet,Pt)浓度,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ivatedcoagulationtime),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结果治疗组术中FFB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手术时间、CPB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术后24h红细胞悬液输入量、术后FFB用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总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组间同时点比较,治疗组的术中术后PT、APTT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Pt、FIB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瓣膜置换中应用氨甲环酸能够对血液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减少术中、术后输血量,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氨甲环酸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置换术
  • 简介:目的评估远隔缺血预处理在瓣膜置换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远隔缺血预处理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40例,分别于术前(T1)、开放主动脉前5min(T2)、开放主动脉后30min(T3)、开放主动脉后4h(T4)和开放主动脉后24h(T5)5个时相,动态观察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B型钠尿肽(B—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的变化。结果①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射血分数、手术类型、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在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在手术后均明显升高(P〈0.001),但各时点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的cTnI在T3、T4、T5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01),远隔缺血预处理组患者在T3、T4和T5时相cTnI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④两组患者在T2、T4时相的BNP较术前明显下降,T5时相的BNP较术前明显升高(P〈0.001),远隔缺血预处理组患者在T5时BN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结论在术中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无差别的情况下,远隔缺血预处理减轻了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在瓣膜置换中对心肌起到了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缺血预处理 心肌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心肌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心脏搭桥手术采用不同护理服务的临床可行性。方法:纳入范围在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随机分组,观察组25例优质护理,对照组25例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服务评分、负面情绪。结果: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直观对比差异较为显著,经计算后为P<0.05;2.观察组护理服务各项维度的评分更高,两组直观对比差异较为显著,经计算后为P<0.05;3.观察组负面情绪评分改善情况更优,两组直观对比差异较为显著,经计算后为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及心脏搭桥手术患者采用心脏外科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具备关键积极的作用,可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可以有效控制样本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对患者预后效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 心脏搭桥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我院2014年4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心脏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恒速泵注模式,实验组患者采用靶控输注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ICU停留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以及苏醒时间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而言,采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靶控输注方式,有助于缩短患者的ICU停留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靶控输注 恒速泵注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舒芬太尼 丙泊酚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后机械瓣膜急性功能障碍、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人工瓣膜瓣周漏及生物瓣衰败再次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及手术治疗要点.方法选风湿性心脏瓣膜替换术后49例,扩张性心肌病左室减容术同时行二、三尖瓣替换术后1例.人工瓣膜急性失功9例中,术后菌落样赘生物和心内膜炎2例,左室腔内残留腱索卡住碟片2例,破裂的左心室后壁卡住后瓣叶1例,碟片边缘缺损1例,碟瓣瓣钩断裂1例,陈旧及机化血栓形成2例,均急症行再次换瓣手术,其中4例急症手术行股动脉插管灌注.术后瓣周漏2例,限期手术,采用带垫片直接褥式缝合修补.生物瓣衰败39例中,二尖瓣位19只猪瓣及18只牛心包瓣多为不同程度的瓣叶增厚、钙化,同时合并不同程度瓣叶撕裂、穿孔,择期行再次瓣膜替换术及附加手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出现并发症4例,晚期死亡1例.47例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换瓣术后病人多是处于心功能已损害至严重程度或急症时期,手术死亡率高,掌握好再次换瓣手术指征、时机及方法,可大大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心脏瓣膜 人工瓣膜 再次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手术中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择 2021年4月至 2022年 4 月在本院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的 80 例患者,按照术中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个体组(44 例)和对照组(36 例)。对照组按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安排进行常规护理,个体组增加个体化术中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手术效率,并监测两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个体组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个体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1.36%,5/44)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12/36)(P < 0.05)。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采取个体化术中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术中操作效率,提升患者术后康复速度与效果,有助于防控手术并发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心脏瓣膜 置换术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手术中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择 2021年4月至 2022年 4 月在本院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的 80 例患者,按照术中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个体组(44 例)和对照组(36 例)。对照组按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安排进行常规护理,个体组增加个体化术中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手术效率,并监测两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个体组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个体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1.36%,5/44)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12/36)(P < 0.05)。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采取个体化术中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术中操作效率,提升患者术后康复速度与效果,有助于防控手术并发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心脏瓣膜 置换术 临床护理
  • 简介: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尽管瓣膜手术的最佳时间仍有争议,绝大多数专家均认为应在心室扩张发生前进行瓣膜手术,有时甚至在出现症状前就进行手术。本文概述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手术围术期麻醉处理的原则,并简要讨论本领域两个有争议的问题:微创手术和Ross手术

  • 标签: 麻醉 心脏瓣膜病 外科手术 围术期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瓣膜置换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方式进行介绍,综合评价该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7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38∶37),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的心内科治疗;为观察组患者提供人工瓣膜置换治疗。将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窦性心率恢复情况作为第一观察指标;待患者恢复期满 6个月后,收集并比对动脉收缩压、左心室射血情况,将之作为第二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窦性心律恢复 35例,恢复率达 92.11%,优于对照组的 22例(恢复率为 59.50%);观察组患者动脉收缩压及左心室射血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值均<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瓣膜置换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的内科保守治疗法。

  • 标签: 人工瓣膜置换 心脏瓣膜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于近几年收治的行心脏瓣膜置换心脏瓣膜病变患者中,随后抽选4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人文关怀护理,两组各20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脏瓣膜置换心脏瓣膜病变患者的围手术期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脏瓣膜病变 围手术期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两种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56例行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实施腰-硬膜外麻醉,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有效降低并发生率,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麻醉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脏瓣膜置换术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9例心脏瓣膜置换术临床麻醉资料。采用术前肌注吗啡、东莨菪碱,以马来酸咪达唑仑、依托咪酯、维库溴铵和芬太尼为麻醉诱导;以芬太尼和维库溴铵为麻醉维持。结果全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经过综合治疗均康复出院。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由于心脏及重要脏器功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要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掌握好麻醉深度,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防止麻醉过深导致血压下降、心率紊乱而加重心肌损害。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65例巨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瓣膜置换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巨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65例,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采用透析型人工肾超滤技术,心肌保护采用温氧合血停跳液诱导停搏及终末再灌注,4℃冷晶体间断灌注维持停搏技术。单纯二尖瓣置换术45例,均保留瓣下结构(MVR/SVP),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13例,同时行三尖瓣Devega环缩术20例。结果全组患者中54例心脏自动复跳,11例电击除颤复跳。3例死亡,2例出现顽固性低心排综合征死亡,1例因凝血功能障碍致创面广泛出血死亡,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治疗经验:①充分术前准备;②采用超滤技术;③采用温氧合血停跳液诱导停搏及终末再灌注,4℃冷晶体间断灌注维持停搏心肌保护技术;④采用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MVR/SVP)。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外科学 心脏瓣膜 瓣下结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脏瓣膜置换术主要是采用生物组织制成人工生物瓣膜或合成材料制成机械瓣膜的替换手,该方法是治疗后天及先天心脏病的有效方法,对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有着积极作用,同时还能够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患者接受手术后,需要对机体进行置管,涉及的管道较多,且手术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同时患者的病情存在较快的变化,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治疗效果,所以患者术后积极地开展护理是提高预后的关键。本文通过多个护理角度分析,了解具体护理方式,以期为患者的恢复提供保障。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护理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