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提高心脏瓣膜置换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心脏瓣膜置换的50例患者行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加用延续护理,对比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等指标水平。结果:同参照组对比,观察组抗凝治疗依从性更高(P<0.05),并发自律更低(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出院患者接受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其抗凝治疗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疗效的同时可促进预后质量提升。

  • 标签: 延续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出院患者 抗凝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病实施瓣膜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中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方法:笔者选择40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均实施瓣膜置换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比较对照组患者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心脏瓣膜病实施瓣膜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中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阶段变化理论的健康教育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随访及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00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基于阶段变化理论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用药依从性、康复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的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左心射血分数水平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远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阶段变化理论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心肺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心脏康复 瓣膜置换术 阶段变化理论 健康教育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将强化护理干预用于风湿性心脏病机械瓣膜置换患者中,探讨其运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6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020.8-2021.8收治)。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对其编号,奇数号30例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偶数号30例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更高,差异均显著(均P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机械瓣膜置换术 强化护理干预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 抽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接受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54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按照入院时间分成各有27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综合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不同的护理价值。结果 术后相关指标,观察组的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 预后
  • 简介:[ 摘要 ]  目的:为了能够对实施心脏瓣膜置换后的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以求得更大的生存几率、生活质量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实施过第 1 次心脏机械瓣膜置换的患者200 例,时间为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且患者在手术后行抗凝治疗。将选取的200例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人数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实验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且为责任制护理,即病患均有对应的专职责任护士,负责整个治疗阶段。术后护理效果评价时间节点定位3、6及12个月,评价指标包括服药的依从性和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术后3个月内,两组患者以评价指标为基准,并无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6个月和12个月以评价指标为基准,实验组得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通过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数据比较得知,与常规性护理模式比较,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于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更为有效。病人在得到精心护理后,其服药的依从性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得到了提升,从而降低了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不仅使患者的生存几率有所增强,也使其生活质量有了提高,对患者是十分有益的。

  • 标签: [  ]  心脏瓣膜置换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服药依从性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及探究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择了2020年7月至2021年11月时间段内在本院当中进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治疗的64例患者的资料实施研究,以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了参照组(n=32)和实验组(n=32),参照组内的患者使用常规性护理方式,实验组内的患者使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别中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当中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首次步行150米时间以及首次坐椅活动时间均比参照组内患者更短,数据当中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概率为3.13%,明显要低于参照组中患者的21.87%,数据当中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护理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期间,对其使用康复护理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康复护理 心脏双瓣膜置换术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机械瓣膜置换是治疗瓣膜心脏病最主要的方法,术后患者需终生进行抗凝治疗,而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改善抗凝治疗依从性,并提升个人应对能力。本文就自我管理在机械瓣膜置换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旨在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机械瓣膜置换术 康复护理 自我管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期间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来我院收治确诊为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9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7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试验组使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心功能和术后情况。结果:试验组心功能与术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期间使用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地帮助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护理前景。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脏瓣膜病 心功能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射频消融联合瓣膜置换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到本院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和参照两组,分析不同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心功能,P>0.05;术后三个月、术后六个月,LVEF指数两组间对比,P>0.05;而术后三个月、术后六个月,LAD指数两组间对比,P<0.05。结论:运用射频消融+瓣膜置换疗法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治疗,疗效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可运用。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瓣膜置换术 风湿性心脏病 心房颤动 心功能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观察样本为心脏瓣膜置换患者200例(2019.1-2022.6),分组依据为1:1,甲组100例,乙组100例,各予以延续性护理、常规护理,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为2组进行比较的项目。结果:甲组用药依从性评分以及精神健康、机体疼痛、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与乙组的差异均得到P<0.05,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续性护理不仅可以显著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同时可促进生活质量的有效提升,具有在临床中全面推广的价值。

  • 标签: 生活质量 心脏瓣膜置换术 延续性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风心病瓣膜置换的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对其心理反应的影响及干预效果。方法 从我科风心病瓣膜置换的围手术期患者中选取60例纳入研究(时间:2020.1-2021.1),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比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心理护理)各30例,分析应用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SAS)、抑郁情绪(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而干预后研究组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 对风心病瓣膜置换的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转变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对临床疗效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值得推荐及运用。

  • 标签: 风心病 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300例,从患者入院到术后转出重症监护室期间进行同步跟踪随访。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ARDS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80例和病例组20例。搜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心脏手术史、脑血管疾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手术时间、手术方式、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等基线资料,分析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发生ARDS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心脏手术史、CPB时间是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发生ARDS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心脏手术史、CPB时间是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AR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8.496、19.500、6.980,P均<0.05)。结论年龄、心脏手术史及CPB时间是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ARDS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脏手术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5月~2019年4月收治的接受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治疗患者56例进行护理,将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心功能恢复总有效率高,生活质量评分高,数据对比有意义(P

  • 标签: 康复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进行过心脏辨膜置换的患者采取全方位的护理,探讨这种护理方法对术后肺部感染预防的价值。方法 从2021一整年中我院收治的进行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中随机挑选86例进行研究,研究组的43例患者在进行心脏瓣膜置换后采取全方位护理措施,参照组仍然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几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在不同的护理干预下,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的情况明显较少,发生几率为4.65%,而参照组为27.91%,且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7.68%)明显比参照组(65.12%)高,差异明显(P

  • 标签: 全方位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肺部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脏瓣膜置换后采用阶段性康复护理,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试验所选对象是2020.04至2022.03此阶段内,在本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治疗的病患共计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作2组,治疗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阶段性康复护理,统计施护后两组护理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治疗期间采用阶段性康复护理,可对患者的预后质量进行改善,适宜借鉴。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阶段性康复护理 施护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湿性心脏病机械瓣膜置换后强化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62例风湿性心脏病机械瓣膜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扑克牌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强化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风湿性心脏病机械瓣膜置换后护理中实施强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护理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机械瓣膜置换术 强化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在患者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治疗期间,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试探析干预后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总共纳入62例实验对象,均是2021.12月至2022.08月到医院诊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利用红绿双色球法进行分组,其中31例行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余下31例开展早日康复护理干预的患者纳入实验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共31例)与实验组(早期康复护理,共31例)。对比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效果方面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其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更低,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步行150m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更短,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确切,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 针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实施康复护理,探究其护理效果与满意度。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9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以及康复护理,比较组间心功能状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

  • 标签: [] 康复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 心脏瓣膜置换术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专科规范化护理模式在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康复的干预效果及满意度。方法 于本院抽选2020年8月到2022年2月间收治的52例行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随机抽签法分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专科规范化护理。就术后恢复情况、满意度展开分析。结果 观察组首次排便、下床活动、开始自行至洗手间、开始步行200m、住院时长同对照组相较都更短,P

  • 标签: 专科规范化护理模式 心脏瓣膜置换术 术后康复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