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妥善的医疗护理和杜绝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是医院工作的核心,是每位医护人员应尽的职责。如何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安全渡过手术和全麻术后苏醒期及全麻术后安全转运的护理关,是医护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术后患者清醒后转过程中由于只有短暂的几分钟,常被医护人员所忽略,且全麻苏醒后的患者转运工作贯穿于日常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为加强转运的安全护理,

  • 标签: 麻醉后护理 病人转送 麻醉 全身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行以心脏介入手术治疗之后的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对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共施以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并行院内转运的50例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转运过程中风险发生情况,并根据探讨的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结果:针对心脏介入术后安全转运的护理风险,可在转运之前做好全方位的准备措施、在转运过程中全方位的强化监护措施、在转运之后做好相关的交接措施来应对。

  • 标签: 心脏介入 术后 安全转运 护理风险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院前镇痛方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归影响的差异。方法选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0例):非甾体药物镇痛组(N组)、髂筋膜阻滞组(F组)、腰丛阻滞组(L组),分别于急诊入院前行口服非甾体药物镇痛治疗、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镇痛治疗和腰丛神经阻滞治疗。于疼痛治疗前(T0)、疼痛治疗后(T1)、术晨(T2)、术后24 h(T3)、术后72 h(T4)行VAS疼痛评分,于T2、T3、T4时测定血清IL-6、TNF-α、P物质浓度。记录患者ICU入住率、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及6个月病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电话随访患者,根据巴氏评分对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结果F组和L组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发生率高于N组(P<0.05)。3组患者血清IL-6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TNF-α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步降低,F组、L组T2时血清IL-6浓度低于N组(P<0.05),F组、L组T3、T4时血清IL-6、TNF-α浓度低于N组(P<0.05);T2、T3、T4时F组、L组血清P物质浓度低于N组(P<0.05),T2、T3时L组血清P物质浓度低于F组(P<0.05),N组、L组患者的血清P物质指标随着时间变化先降低后升高,F组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3组患者的静息VAS疼痛评分、运动VAS疼痛评分在T1时较T0明显下降,后随着时间的变化有不同程度改变;F组、L组T1、T4时静息及运动VAS疼痛评分低于N组(P<0.05),L组T0时运动VAS评分高于F组和N组(P<0.05),L组T1时运动VAS评分低于F组(P<0.05)。F组、L组术后至少发生一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谵妄发生率低于N组(P<0.05),F组住院天数短于N组、L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院前镇痛方案中,院前区域阻滞镇痛可降低患者围手术期静息痛及运动痛、围手术期炎性反应及谵妄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腰丛神经阻滞效果并不优于髂筋膜阻滞,院前区域阻滞镇痛对远期预后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院前镇痛 区域阻滞 髋部骨折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SBAR沟通程序的术后交接表的设计及其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将60例由手术室转出至各临床科室的患者纳入为研究对象,在术后采取传统方式转交接班的为对照组,30例,患者的转出时间范围为2022年1月至9月;在术后采取基于SBAR沟通程序的术后交接表方式转交接的为观察组,30例,患者的转出时间为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分析两组患者转交接情况、护理人员满意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执行率以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交接不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交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SBAR沟通程序的术后交接表的设计及其应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交接效率,能有效保证患者的安全。

  • 标签: SBAR沟通程序 术后转交接表 转交接问题发生率 交班制度
  • 简介:介绍轮椅加装俯卧位支架的制作方法及其在眼科术后患者转运中的应用。在普通轮椅的扶手前各安装1个倒"L"型可升降支架,在右侧的支架上安装1块可旋转搁板,搁板中央有1个三角形孔洞,可保证眼科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呼吸道畅通的同时,确保眼部伤口不受压迫,并可根据患者的体型调整搁板的高度。

  • 标签: 轮椅 俯卧位支架 体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冠脉术后患者院内转运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转运策略。方法总方法将2012年1~12月从急诊科转送的609例危心脏冠脉术后患者设为对照组;2014年1~8月的759例心脏冠脉术后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转运;观察组在建立安全转运路径后,按安全转运路径实施,流程包括转运前风险评估、转运前准备、转运前联络与协调;转运中监护与急救;转运后交接等措施。结果1368例危心脏冠脉术后患者,除6例因病情危重在抢救室抢救无效死亡,62例因抢救后病情相对平稳由抢救室转送急诊科留观室留观治疗或暂因患方及医院主客观原因不能转送专科住院治疗由抢救室转送急诊科监护室治疗,其余1300例危心脏冠脉术后患者经抢救病情相对稳定后全部实现院内安全转送。结论合理的救治医疗人员组成、积极对心脏冠脉术后患者的救治、作好病情评估、把握好转运的时机是实现心脏冠脉术后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的保障。

  • 标签: 心脏冠脉术患者院内转送安全策略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93-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入普通病房再入CCU的病因。方法:对2016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3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入普通病房再入CCU(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出监护室)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儿由于各种病情变化再次转入CCU,重点分析患儿病因。结果:病因繁多,具体包括:气胸以及皮下气肿2例,心包积液1例,肺内病变加重25例,家长拍背引流增多,血色素下降然后实施开胸止血1例,二次手术1例,开展了膈肌折叠术,术后心率慢1例,实施永久起搏器置入,拔除困难1例,实施了CVC取出术,其中转入CCU行气管插管术20例患儿。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入普通病房再入CCU的病因主要是术后残余血流动力学异常,较为复杂,临床应对术中患儿解剖畸形进行彻底纠正并做好相关措施,促使患儿随访机制完善、并发症减少、再入CCU几率下降。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术后转入普通病房 再入CCU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丛、坐骨和L1椎旁联合神经阻滞在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合并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术后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8年9月114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G组,n=48),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和L1椎旁联合神经阻滞组(N组,n=66)。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出血量、尿量和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住院期间和术后6个月死亡率,术前1 d及术后1、3、7 d的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血浆D-二聚体、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出血量及ICU停留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组患者术中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尿量、住院期间死亡率、术后 6个月死亡率分别为(184±28)μg、(160±55)ml、25.0%(12/48)、31.3%(15/48),N组上述指标分别为(86±23)μg、(265±58)ml、7.6%(5/66)、12.1%(8/66),与G组相比,N组患者术中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量减少,尿量增加,住院期间死亡率及术后 6个月死亡率下降(均P<0.01)。G组患者术后3 d的MMSE评分、NIHSS评分、血浆D-二聚体、S100β水平分别为(9.9±3.0)分、(15.3±3.2)分、(10.8±2.5)mg/L、(326±35) ng/L,N组患者分别为(14.6±2.4)分、(9.9±3.5)分、(7.3±2.2)mg/L、(276±29) ng/L,N组患者术后3 d的MMSE评分高于G组,NIHSS评分、血浆D-二聚体和S100β水平均低于G组(均P<0.01)。结论联合神经阻滞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死亡率,改善脑功能及预后。

  • 标签: 脑梗死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麻醉,全身 联合神经阻滞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直肠癌手术患者治疗中,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干预护理的效果。方法:择90例患者,分为常规、观察两组(n=45),前者常规护理,后者聚焦解决模式干预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相关指标相比,观察组干预前,常规、观察两组心理状态相比(P>0.05)。干预后,常规、观察两组心理状态相比,后者焦虑评分较低、抑郁评分较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短、早期进食时间较短、早期下床活动时间较短、住院时间较短(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干预护理能够改善直肠癌患者心理状态,缩短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缩短患者早期进食时间,缩短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 标签: 直肠癌手术 聚焦解决模式 心理状态 术后转归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病患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者,分析溶栓后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直接PCI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1~2021.12时段我院接收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者68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选择,把行先溶栓后转PCI的患者作为溶栓组,共计例数34例。把行直接转运PCI的患者作为直接组,共计例数34例。分析不同治疗的效果。结果  治疗后,直接组LVDD、LVSD低于溶栓组,LVEF高于溶栓组(P<0.05)。不良反应率分析,溶栓组>直接组,即25.52%>5.88%(P<0.05)。结论  相比溶栓后转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采取直接转运PCI,有助于心功能改善,不良反应减少。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直接PCI 溶栓后转运PCI
  • 简介:摘要自行设计一种医用秋冬季术后病人转运保暖帽,内层由厚毛呢布料制作,保暖性好,表层为纯棉布料,透气亲肤,活动可拆洗。病人在秋冬季术后过程中,为病人佩戴,覆盖头颈肩部,确保保暖效果。

  • 标签: 术后 转运 保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交接流程在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方法138例心脏术后患者,由手术室、麻醉科、ICU等部门对患者转运交接流程进行优化,自行设计手术室-ICU核对单,优化巡回护士工作流程,将交接工作前移,及80份医务人员满意度问卷测评表。结果优化交接流程后,未出现血管活性药物用尽未及时续加、配制方法、计量交接不清的现象。发生胸管无标识2例、自体血袋无标识1例、深静脉三通管理未封闭1例、皮肤交接中,皮肤发红占89%,发生一期压疮1例,均进行及时处理及延续护理后好转。优化流程前交接时间为10~15min,较优化后减少4~6min。结论应用优化交接流程,可以有效提高手术转运交接效率和确保手术安全,增加各部门紧密合作,提高医务人员满意度。

  • 标签: 优化交接流程 心脏术后患者 安全转运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外科介入术后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护理干预成效。方法: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手术后移的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9年间辽宁省肿瘤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科诊断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移的52例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模型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对患者总生存的影响。结果随访时间为120个月,Log-rank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有无辅助治疗、转移瘤数目是影响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手术后移预后的相关因素,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分期(OR=2.351,P=0.038)、有无辅助治疗(OR=0.073,P=0.041)、转移瘤数目(OR=0.545,P=0.016)是影响外科手术后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T分期、有无辅助治疗、转移瘤数目是影响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因素。依据患者情况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及时调整治疗模式可能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

  • 标签: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 转移 外科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区域麻醉对比全身麻醉对前列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sp和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中区域麻醉对比全身麻醉用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或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9年2月,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按照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标准或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 NOS)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Stata 11.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2个RCT,9个观察性研究),合计13 943例患者。区域麻醉对比全身麻醉,2个RCT及6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生化复发,二者在生化复发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CT:风险比(hazard ratio, HR)=1.55,95%CI(0.86,2.78),P=0.146。观察性研究:HR=0.96,95%CI(0.79,1.16),P=0.675];4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无复发生存,二者在无复发生存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02,95%CI(0.89,1.16),P=0.829];3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肿瘤进展,二者在肿瘤进展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56,95%CI(0.30,1.04),P=0.065];3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前列腺癌病死率,二者在前列腺癌病死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70,95%CI(0.29,1.68),P=0.418];3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全因死亡率,区域麻醉的全因死亡率低于全身麻醉[HR=0.77,95%CI(0.64,0.93),P=0.008]。结论区域麻醉对比全身麻醉在前列腺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上没有差异,但区域麻醉会降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全因死亡率。

  • 标签: 区域麻醉 全身麻醉 前列腺癌 转移复发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乳腺癌术后移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选取 2015年 7月— 2017年 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32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紫杉醇注射液 175 mg/ m2,顺铂注射液每天 20 mg/ m2,常规治疗 4个周期。结果: 32例患者 CR 3例, PR19例, NC8例, PD 2例,总有效率为 68.8%。本组患者中 21例出现白细胞下降, 2例出现 I度血小板下降,化疗方案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乳腺癌术后移应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临床效果确切,毒性反应可以接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术后转移 紫杉醇 顺铂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分析围术期肠内营养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归的影响。方法将67例老年食管癌患者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围术期肠内营养支持和围术期全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归。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三酰甘油、葡萄糖等生化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患者术后归,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食管癌 老年 围术期 肠内营养 术后转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针药平衡麻醉对患儿体外循环(CPB)下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后归的改善效果。方法择期CPB下TOF根治术患儿100例,年龄3~8岁,体重9~24 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针药平衡麻醉组(ADBA组)和常规麻醉组(CA组),每组50例。ADBA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后,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疏密波型、频率2/100 Hz、电流强度6 mA、脉冲宽度0.2~0.6 ms),持续刺激百会、双侧内关、合谷和郄门穴,直至术毕;CA组行常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并于相同穴位上只贴电极片不进行电刺激。于术前30 min (T1)、手术30 min时(T2)及术后1 h (T3)、1 d (T4)、2 d (T5)、3 d (T6)和5 d (T7)时,采集静脉血样,检查血常规,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IL-6、IL-8和TNF-α的浓度。记录住院时间和术后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CA组相比,ADBA组T2-7时血浆IL-6、IL-8、TNF-α的浓度和T4-7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术后急性肺损伤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针药平衡麻醉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CPB下TOF根治术后归,其机制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电刺激 儿童 心肺转流术 法乐四联症 病人结局评价 针药平衡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