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射治疗(IMRT)、适形-调强混合野放射治疗(Hybrid)及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的剂量比较。方法:制定30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的治疗计划,处方剂量均为全乳腺50Gy/25F,瘤床60Gy/25F,利用Varian Eclipse 15.6计划系统分别设计IMRT、Hybrid及VMAT计划,比较三种计划的靶区、危及器官及跳数等参数。结果:三种计划在靶区的平均剂量上无显著差异(P>0.05),在靶区均匀性、适形度指数及治疗跳数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果均为VMAT;在患侧肺的平均剂量、V5、V20及V30 的比较上,IMRT计划具有较低的V5百分体积,Hybrid计划具有较低的Dmean,VAMT计划具有最低的平均剂量、 V20及V30,但同时增加了健侧肺V5的百分体积;心脏平均剂量及V5、LAD平均剂量及V40的数据比较可得: IMRT,说明IMRT计划能更好的保护心脏及LAD。结论:综合靶区剂量、适形度指数、均匀性指数及跳数,危及器官双肺、心脏及LAD的受量比较,IMRT计划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常规放疗技术。

  • 标签: 乳腺癌 IMRT HybridVMAT 剂量学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世界卫生组织(WHO)次级标准剂量实验室乳腺低能X射线剂量仪校准系统RQR-M线质进行测定和优化,对线质测定中所用铝片厚度精度的要求进行研究,保证低能X射线校准系统线质准确。方法系统管电压和RQR-M线质测定:分别设定25、28、30和35 kV,连续曝光30 s,使用标准kV计测定系统实际管电压值、使用铝片法测定第一半值层(HVL1)。微调kV设定值,使系统实际管电压值尽可能接近标称值,得到25~35 kV范围内每间隔1 kV的设定值、系统实际管电压值和HVL1;不同厚度铝片对HVL1测定结果的影响:选择30 kV,以[0.318 mm,0.369 mm]厚度铝片测定的HVL1为参考值,与18组不同厚度铝片组合下测量的HVL1进行比较,分析偏差大小。结果管电压设定值调整后,4个管电压设定值下的系统实际管电压与标称值偏差(kV)由0.55、0.34、0.33和0.30降低为0.04、0.02、-0.04和-0.01。HVL1偏差(mm Al)分别由0.011、0.007、0.010和0.012降低为0.000、0.003、0.003和0.010;HVL1测定中所用两个铝片的厚度与参考HVL1值的偏差均在0.1 mm内时,HVL1测量偏差均在 0.01 mm Al以内,测定结果相对准确。但两个铝片的厚度偏差均超过0.1 mm时,HVL1测量值的偏差大部分在0.01~0.02 mm Al,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结论本校准系统RQR-M线质虽有偏差但在IEC 61267-2005规定范围内,通过微调系统管电压后系统线质更加接近标称值;为更准确地测定乳腺校准系统线质,测量中所用铝片厚度与标称HVL1偏差不宜>0.1 mm Al;对乳腺校准系统线质定期检测以满足国际标准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乳腺剂量仪校准系统 管电压 第一半值层 铝片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俯卧盆腔固定装置对妇科肿瘤调强放射治疗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放疗的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共20例,每位患者均采取两种方法勾画外轮廓,第1种仅包含患者轮廓,第2种包含患者轮廓和固定装置。每例患者在放疗计划系统(TPS)中分别用两组轮廓计算相同的7野调强计划,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和计划相减来比较不带固定装置计划Planwithout和带固定装置计划Planwith间剂量差异。在仿真人模体中使用EBT3胶片验证实际点剂量,并分别比较其与上述两个计划剂量的差异。结果Planwith的靶区100%、98%处方剂量的覆盖体积V50 Gy、V49 Gy和均值Dmean分别下降了19.75%、7.99%和2.54%(t = 8.96、10.49、22.09,P<0.01);皮肤的V40Gy、V30Gy、V20Gy、V15Gy和Dmean分别上升了51.79%、51.05%、45.72%、33.63%和10.80%(t = -2.54、-5.63、-15.57、-24.06、-13.88,P<0.01);其他危及器官无显著性变化。仿真人模体中EBT3胶片点剂量测量结果提示,腹盆部皮肤剂量约增高了37.24%(t = 10.86,P<0.01)。结论俯卧盆腔固定装置可以有效降低小肠的低剂量,但其引起的射线衰减会使得放疗计划靶区的覆盖下降、腹盆部皮肤剂量陡增,尤其是需要照射腹股沟和会阴区的患者。

  • 标签: 妇科肿瘤 放射治疗 俯卧位固定装置 剂量分布 仿真人模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瓦里安呼吸门控实时位置管理(RPM)系统对放射治疗计划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40例胸腹部肿瘤放疗计划,采用质量控制运动模体产生呼吸门控信号,选取呼气末30%~60%稳定时相作为呼吸门控窗,在Edge加速器RPM呼吸门控模式下对上述计划进行Portal Dosimetry(PD)系统剂量验证,采用不同的γ通过率标准进行剂量分析,并分析其γ值的分布特点,与非门控模式下验证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RPM呼吸门控模式下,对于不同均整器模式下的调强放射治疗计划(IMRT)或容积调强放射治疗计划(VMAT),采用γ(3%,3 mm)或(3%,2 mm)标准,所有计划通过率均在95.5%以上,采用更严格的γ(2%,2 mm)标准,所有计划通过率均在90%以上,符合美国医学物理师学会(AAPM)推荐的临床治疗标准。非门控模式下剂量验证结果通过率略优于呼吸门控模式下验证结果,两种模式下差异具有统计意义(3%/3 mm,Z=-1.45;3%/2 mm,Z=-2.86;2%/2 mm,Z=-3.70;1%/1 mm,Z=-4.52, P<0.05)。两种模式下计划验证结果γ值的最小值、最大值及γ>1.5的份额差异不明显,但非门控模式下γ的平均值及标准偏差总体更小。结论RPM呼吸门控技术引入带来的剂量影响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该门控模式下计划执行是安全可靠的。

  • 标签: 呼吸门控实时位置管理 Portal Dosimetry 胸腹部肿瘤 放疗计划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导航辅助CT引导放射性粒子治疗盆腔复发恶性肿瘤的术前、术后计划剂量参数探讨该技术治疗的精确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导航联合3D打印个体化模板(3D-PIT)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盆腔复发恶性肿瘤患者共15例,其中宫颈癌7例,直肠癌7例,前列腺癌1例。患者年龄34~84岁,中位年龄55岁。术前处方剂量100~150 Gy。比较术前、术后粒子数、针数、剂量参数差别。剂量参数包括90%和100%靶区体积剂量(D90, D100)及100%、150%和200%处方剂量的靶区体积(V100、V150、V2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结果中位病灶体积为29.20 cm3,中位粒子数43颗,中位D90 150 Gy。术后剂量评估的的V150较术前计划低(64.1% vs. 67.1%,t=2.937,P=0.011);术后HI较术前增大(32.01% vs. 26.68%,t=-2.950,P=0.011);其余指标术前及术后计划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导航辅助3D-PIT辅助CT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盆腔复发恶性肿瘤,术后验证实际剂量分布达到术前计划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治疗精确性和一致性。

  • 标签: 导航系统 3D打印个体化模板 放射性粒子植入 剂量学 盆腔复发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容积弧形调强技术(VMAT)和静态调强放疗技术(sIMRT)在脊柱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主要在靶区和脊髓上的剂量差异。方法入组5例脊柱转移的病人,分别制订3套放疗计划,即7野IMRT、单弧VMAT及双弧VMAT。处方剂量为3.0Gy,共照射10次。在计划靶区(PTV)和脊髓的剂量分布等剂量参数上,比较二者的优劣。结果计划靶区(PTV)的D1%和D10%,单弧VMAT和双弧VMAT优于IMRT,且有统计差异。而D99%、CI等指标,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代表脊髓受照剂量的D1%、D10%及Dmean等指标,三组之间有统计差异。其中,Dmean分别为(23.0±1.26)Gy(IMRT),(26.1±1.11)Gy(1ARC),(25.6±1.4)Gy(2ARC),P=0.004。结论VMAT与IMRT技术在脊柱转移灶放疗中,PTV的剂量分布基本相似;前者在脊髓的保护方面有一些优势。

  • 标签: 脊柱转移 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定量分析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IMRT)和常规二维放疗(2D-CRT)时靶区及各危及器官的剂量特点,从剂量角度观察和比较二种不同放疗技术治疗鼻咽癌的优劣及其临床意义,为鼻咽癌IMRT应用展示剂量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采用此二种不同放疗技术的90例鼻咽癌患者,收集比较两套计划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物理剂量数据,如Dmax、Dmin、Dmean、D95、V95、CI、HI、危及器官限制剂量。结果两组计划对肿瘤靶区(PGTVnx、PGTVnd、PGTVrpn)范围的覆盖均无明显差别(P>0.05)。鼻咽癌高危靶区PCTV1的D95%、V95%、HI值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IMRT对靶区覆盖更好,剂量分布更均匀。PCTV2的Dmin、Dmean、D95%、V95%、CI、HI均有统计差异(P<0.05)。显示2D-CRT无论在靶区覆盖程度、适形度、均匀性均较差,靶区范围内存在低剂量区。IMRT计划中脑干、垂体、颞叶、颞颌关节、腮腺受照剂量显著低于常规二维放疗(P<0.05)结论从剂量上分析,IMRT可以使各个靶区得到足够、均匀的剂量分布,周围正常组织得到较好的保护。

  • 标签: 鼻咽癌 调强适形放疗 常规二维放疗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和固定野调强放疗作用于鼻咽癌患者的剂量区别。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52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每例患者分别设计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与固定野调强放疗计划,对比2种计划的危及器官受照剂量、靶区剂量分布。结果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的腮腺V30、颞颌关节平均剂量、腮腺平均剂量以及PTV2、pGTVnx的靶区适形度,均显著高于固定野调强放疗计划,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与固定野调强放疗技术存在相似的靶区剂量分布情况,并且均可符合临床要求。

  • 标签: 鼻咽癌 容积旋转 固定野调強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以鼻咽癌病例进行动态调强放疗计划设计,探讨射野等中心的选择对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鼻咽癌患者20例,以相同角度的射野、相同目标约束条件分别设计三组动态调强计划A组射野等中心在靶区几何中心、B组射野等中心相对于A组向头侧偏移6cm、C组射野等中心相对于A组向足侧偏移6cm,比较3种方案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剂量体积受量。结果三组计划靶区的剂量分布、危及器官的受量无统计差异。结论鼻咽癌动态调强放疗计划中,射野等中心的选择对剂量无明显的影响。

  • 标签: 鼻咽癌 动态调强放疗 射野等中心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分别应用VMAT和IMRT技术的剂量差异。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采用乳腺癌根治术后接受放疗的患者10例,对其分别采用VMAT和IMRT技术,对比分析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后计划靶区的适形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等相关内容。结果相较于IMRT技术组,VMAT技术组的靶区均匀性指数较好,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而在患侧肺、正常肺的V5,V20以及平均剂量方面,VMAT技术组均低于IMRT技术组,同时,不仅受照面积更小,而且出射总面积也较少,缩短了治疗时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VMAT技术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侧肺以及器官受量的问题,在照射时间以及跳数总数方面,VMAT技术也明显低于MRT技术,不仅减少的患者治疗时间,而且降低了因时间过长而产生的误差,有效降低了加速器的损耗率,进一步提升了机器的工作效率。

  • 标签: 乳腺癌 容积旋转强调治疗 固定野调强治疗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通用共面模板(以下简称通用模板)辅助CT引导下对肺癌术后局部复发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植入前、植入后剂量符合程度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通用模板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38例。术前进行预计划,处方剂量110 Gy。术中验证结果与术前计划的剂量参数匹配周边剂量(MPD)、9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90)、10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1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和均匀性指数(HI)进行配对t检验。术后第6个月按照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判定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完成粒子植入治疗,术前计划、术后质量验证剂量:MPD为(222.7±26.2)、 (227.7±29.8)Gy,D90(130.8±13.6)、 (134.8±12.8)Gy,D100 (106.4±10.6)、 (110.7±11.8) Gy,CI(0.75±0.06)、 (0.74±0.04),EI(22.7±5.8)%、 (24.3±4.8)%, HI(36.8±4.7)%、(37.2±5.3)%,心脏平均照射剂量为(19.3±7.2)、 (21.3±6.8 ) Gy(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22.5个月(8~98个月)。中位生存期21个月(95%CI 7.4~34.6),2年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和局部控制(LC)的发生率分别为47.4%、 39.5%和83.5%。结论通用模板辅助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局部复发可以较好地在术中实现术前TPS计划目标,取得良好疗效,是一种微创、精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通用共面模板 放射性粒子 治疗计划系统 非小细胞肺癌 局部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乳腺癌保乳术后切线野放射治疗不同楔形板的剂量。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收治的乳腺癌保乳术后切线野放射治疗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放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靶区剂量分布、患侧肺与心脏剂量分布。结果:物理楔形板与动态楔形板在D2%、D50%、HI以及CI上数据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但动态楔形板D98%(49.35±2.16)Gy,高于物理楔形板D98%(48.87±2.02)Gy,组间数据差异较为明显(P<0.05)。在患侧肺V10、V20,心脏V20上,物理楔形板与动态楔形板剂量分布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患侧肺V5,心脏V5、V10上,动态楔形板剂量分布要低于物理楔形板,且动态楔形板治疗跳数也低于物理楔形板(P<0.05)。结论:在乳腺癌保乳术后切线野放射治疗中,应用动态楔形板的临床效果更好。能有效的减少对患侧肺、心脏的损伤,且能更好的分布照射剂量,但由于动态楔形板质量控制较为复杂,所以在临床应用中需多加注意。

  • 标签: 乳腺癌 保乳术 切线野放射治疗 不同楔形板
  • 简介:【摘 要】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中VMAT(容积旋转调强)与ssIMRT(固定野静态调强)技术的剂量差异。方法:回顾我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接受宫颈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21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在同一套CT图像上分别设计共面双弧VMAT计划和共面七野ssIMRT计划。比较两种技术的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结果:VMAT在D98、靶区适形指数CI高于ssIMRT,ssIMRT在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I高于VMAT(P<0.05)。两组直肠V30、膀胱V10、股骨头Dmax器官中存在差异(P<0.05)。结论:VMAT与ssIMRT技术在靶区D2、D50、Dmean并无差异,但在靶区D98、CI、HI和危及器官受量上优于ssIMRT。

  • 标签: 宫颈癌 放射治疗 VMAT ssIMRT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定量研究多叶准直器(MLC)位置误差对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dMLC-IMRT)计划的剂量影响,为该治疗技术确立MLC质控精度和运行容差提供指导。方法模体研究使用计划系统中建立以5、10、20 mm为子野宽度的三组条形10 cm×10 cm动态滑窗测试野计划。患者计划抽取7种常见肿瘤的临床治疗计划,包括鼻咽癌、胶质瘤、肺癌、食管癌、宫颈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每种6例。模拟MLC误差包括系统性开/关误差、系统性偏移误差和随机误差,对原计划引入MLC误差生成模拟计划,比较原计划和模拟计划的剂量差异。结果模体研究结果表明剂量偏差与系统性开/关误差成正比,与子野宽度成反比;系统性偏移误差导致积分剂量的整体偏移,对射野中心剂量无影响。患者计划研究结果表明系统性开/关误差对剂量有影响,7种常见肿瘤计划靶区的剂量敏感性为7.258~13.743%/mm,剂量敏感度与平均子野宽度负相关;系统性偏移误差引起的每毫米剂量偏差均<2%;2 mm以下随机误差时引起的剂量变化在临床上可忽略不计。结论对于行固定野动态IMRT计划宜限制子野最小宽度,而加速器端应加强对MLC的质控。为了确保靶区剂量的不确定度<3%,支持2 mm随机误差应作为固定野动态IMRT时的运行容差,0.2 mm每侧或0.4 mm单侧的对齐精度作为质控精度以保证不同肿瘤的放疗剂量准确性。

  • 标签: 动态调强放射疗法 多叶准直器 质控精度 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D模板在125I粒子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中的安全性及剂量研究。方法选取陕西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自2018—2019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98例,采用4D模板导航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前放疗计划、术中优化、术毕即刻剂量验证,术后评定植入剂量。观察治疗结果。结果98例肿瘤患者全部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术,植入部位行外照射和未行外照射的大体肿瘤体积植入剂量分别为(12 489±414) cGy和(15 036±514) cGy,V100%分别为84.7%~94.1%和88.2%~93.7%;临床靶体积植入剂量分别为(7 450±621) cGy和(9 080±761) cGy。剂量植入质量评估优91%(89/98)、良7%(7/98)、中2%(2/98)、差0。疼痛患者症状缓解率为92%(36/39)。行外照射和未行外照射1、2年局控率分别为61%、36%和82%、54%(P=0.02)。48例肺部植入者气胸发生率为19%(9例),咯血发生率为10%(5例),其他部位植入者均未出现相应并发症。结论4D模板辅助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安全有效,术中实时针道角度调节和剂量优化使植入剂量得到精准控制。

  • 标签: 四维模板 实时可调角度模板 剂量学 恶性肿瘤,晚期/125I粒子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肿瘤长径>8 cm的巨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中质子部分立体定向消融推量放疗(P-SABR)的剂量优势。方法收集既往应用光子P-SABR治疗的9例巨块NSCLC的定位影像。在光子肿瘤推量靶区(光子GTVb)基础上逐步外扩,直到重要危及器官受量达3.0 Gy/次时停止,形成质子肿瘤推量靶区(质子GTVb),质子GTV、CTV范围同光子,分别制订光子固定野调强放疗(光子FF-IMRT)、光子容积调强弧形治疗(光子VMAT)、质子调强放疗(IMPT)计划。对比不同治疗技术的剂量参数。结果光子GTVb和质子GTVb占GTV体积比分别为25.4%±13.4%和69.7%±30.0%(P<0.001)。光子IMRT、光子VMAT、IMPT的CTV平均剂量分别为(76.1±4.9)Gy、(78.2±3.6)Gy、(84.7±4.9)Gy,生物有效剂量(BED)≥90 Gy所包含肿瘤占GTV体积的百分比分别为70.7%±21.7%、76.8%±22.1%、97.9%±4.0%,质子较光子P-SABR计划显著提高了靶区剂量及BED(P<0.05)。质子较光子计划还降低了危及器官受量,其中光子FF-IMRT、光子VMAT和IMPT的双肺V5 Gy分别为49.2%±22.0%、56.8%±19.0%和16.1%±6.3%(P<0.001)。结论质子P-SABR较光子可在降低危及器官受量情况下,扩大肿瘤推量靶区范围并提高肿瘤内BED,有望进一步提高巨块NSCLC的局部控制率。

  • 标签: 放射疗法,质子 立体定向消融放射疗法 癌,非小细胞肺 巨块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以直肠癌术前同步推量容积调强计划为例,验证跨平台建模的可能性,并以文献报道的北肿模型为参照,评估新模型的剂量表现。方法将吉林国文医院Monaco医科达加速器68例计划的图像、结构和剂量导入RapidPlan替换北肿模型的81例训练集,保持模型生成条件规则参数不变。重新拟合后利用ModelAnalytics进行统计确认和离群值处置,获得国文模型。另选11例国文验证病例测试两模型优化效果,基于RTOG0822中对小肠V35 Gy、V40 Gy和V45 Gy,股骨头V40 Gy和V45 Gy,膀胱V40 Gy和V45 Gy等指标评估质量。结果医科达数据成功建立RapidPlan模型且验证病例均一次性合格,结果大幅好于以68例训练集为代表的人工平均水平。北肿模型比国文模型更好保护了膀胱(V40 Gy从23.66降至21.64,降幅9.33%;V45 Gy从14.20降至13.40,降幅5.97%;均P<0.05)、小肠(V35 Gy从13.48降至11.23,降幅20.04%;V40 Gy从8.69降至7.21,降幅20.53%;V45 Gy从4.82降至3.80,降幅26.84%;均P<0.05)和股骨头(V40 Gy从1.13降至0.66,降幅71.21%,P<0.05;V45 Gy从0.10降至0.05,降幅100%,P=0.08)。结论RapidPlan可跨系统建模和应用,且对不同处方、加速器性能等具有良好兼容性。

  • 标签: RapidPlan 模型移植 训练集 直肠肿瘤 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Monaco计划系统中3种通量平滑度参数在胸中上段食管癌容积弧形调强(VMAT)中的剂量差异。方法选取15例胸中上段食管癌病例,相同优化条件下分别使用高、中和低3种通量平滑度(高组、中组、低组)进行VMAT计划设计和评估。比较3组计划靶区的D95、Dmean、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的受量和机器跳数。结果3组计划相比靶区的D95、Dmean、CI和HI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高组与中和低组相比,心脏的V40、Dmean、双肺的V10、V20、Dmean和子野数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中组和低组相比,高组心脏的V30和脊髓危及器官的计划体积(PRV) Dmax均降低(t=-2.167、-0.999,P<0.05);高组双肺的V5高于中和低组(t=1.306、-2.027、P<0.05);与中组和低组相比,高组的机器跳数降低(t=-3.148、-6.692、P<0.05)。与中组相比,低组的心脏V30和Dmean,脊髓PRV Dmax均增加(t=0.411、0.589、0.013,P<0.05),而肺的V5降低(t=0.423,P<0.05)。结论3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综合考虑计划质量和执行效率,建议采用高通量平滑度用于中上段食管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

  • 标签: 剂量学 Monaco 胸中上段食管癌 通量平滑度 容积弧形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