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巨细denosumab治疗前后组织学形态与分子表型的改变。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的10例经denosumab治疗的骨巨细病例,行光镜观察。EnVision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进行H3.3、RANK、RANKL的表达检测,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H3F3A基因的突变类型。结果10例患者包括女性6例,男性4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34岁)。其中发病部位在骶骨有5例,在股骨、桡骨、胫骨、肩胛骨及髌骨各有1例。术前使用denosumab治疗3~6个月。4例患者分别于术后5、6、11、14个月复发,其余术后经随访4~24个月未见复发。denosumab治疗后骨巨细表现为巨细消失伴显著的新骨形成。治疗后复发病例表现为经典巨细结构的复现并伴有denosumab治疗后的成骨形态。免疫组织化学H3.3染色10例均显示治疗前后一致性的细胞核表达,RANK表达于多核巨细与单核细胞,RANKL表达于肿瘤细胞。Sanger测序显示所有病例均存在H3F3A G34W突变。结论通过对denosumab治疗前后骨巨细组织形态及RANK、RANKL、H3.3免疫表型辅助分析,显示骨巨细细胞组成,并能对denosumab的治疗机制进行深入理解。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增强扫描CT在骨巨细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骨巨细患者临床接受增强CT扫描,对患者的CT值在骨巨细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回顾分析,并与非骨巨细患者的增强扫描CT值进行比较。结果骨巨细患者组的CT值与非骨巨细患者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增强CT扫描能够清晰显示骨巨细患者的病变部位,提高骨巨细的临床诊断准确性。

  • 标签: 增强扫描 CT 骨巨细胞瘤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普通X线、CT、MRI影像学诊断方法对骨巨细的诊断特点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对骨巨细的影像诊断。方法11例病例,分别行普通X线、CT、MRI影像检查及诊断。对这些病例进行影像分析,与病理对照。结果11例X线表现均为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6例MRI出现液—液平面;2例CT病灶内出现骨性分隔;3例CT表现骨皮质中断,骨包壳不完整。结论普通X线、CT、MRI对骨细胞的诊断各具特征,对这三种检查方法认识及三种影像表现相互补充,对骨巨细影像诊断提供更具充分依据。

  • 标签: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 简介:巨细病毒感染及巨细病毒疾病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常见并发症,巨细病毒性间质性肺炎是移植后巨细病毒疾病的主要类型,如未能及时检出和救治则病死率极高,为探讨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人巨细病毒的方法学,指导临床治疗,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3例,急性髓性白血病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例,非何杰金氏淋巴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病毒抗原血病的检测,并与巨细病毒血清学检测进行了对比,45例中38例患者进行了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2例骨髓移植,5例外周血与骨髓共移植,移植前,对供/受者均进行巨细病毒抗体检查;移植后,受者采用本方法进行抗原检查,结果表明,有25例患者发生巨细病毒相关性间质性肺炎移植后随访时间为6-28个月(平均时间为18个月),根据巨细病毒检测结果进行预防性治疗的患者预后较未进行预防性治疗的患者有明显差异。预防组巨细病毒相关的死亡率为1/29,未预防组为12/16,提示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监测可更早期、快速的检出巨细病毒感染,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巨细胞病毒抗原血症 巨细胞病毒感染 CMVpp65恶性血液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巨细18F-FDGPETCT成像特征,提高骨巨细的分子影像诊断水准。方法回顾分析误诊为乳腺癌骨转移的侵袭性骨巨细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女患因左乳腺癌术后9年,左膝关节痛一个月,发现左腓骨肿物一周为主诉入院,行胫腓骨平片正侧位及18F-FDGPETCT检查。由于可见骨质破坏及FDG代谢增高改变,结合恶性肿瘤病史,误诊为乳腺癌术后单发骨转移。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为(左腓骨)富于破骨巨细肿瘤性病变,结合免疫组化,符合骨巨细(侵袭性骨巨细,易复发)。术后恢复良好并出院。结论骨巨细可分三级,其中二级为侵袭性骨巨细,具有一定侵袭性及代谢活性。特别当患者具有原发肿瘤病史时易误诊为骨转移。在临床上及影像学上应注意与原发骨肿瘤及肿瘤样变的鉴别。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误诊 18F-FDG PETCT
  • 简介:摘要目的从免疫细胞角度分析骨巨细的免疫微环境,明确骨巨细微环境的免疫细胞组成,在单细胞水平探索地舒单抗治疗前后骨巨细的免疫改变。方法自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初发骨巨细及地舒单抗治疗后骨巨细的手术病例中收取新鲜组织样本,送质谱流式细胞术分析,使用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TSNE)降维分析将质谱流式高维数据可视化并定量,比较地舒单抗治疗前后骨巨细的免疫细胞组成。选取部分未经地舒单抗治疗及经过地舒单抗治疗的组织进行原代体外培养并获得培养上清液,用于分析上清液对各类细胞系生长的影响。结果共15例初发骨巨细及3例地舒单抗治疗后骨巨细经质检合格后完成质谱流式及多色流式分析,其中男7例,女11例。骨巨细富含T细胞及多种巨噬细胞样表型的髓系细胞,经地舒单抗治疗后巨噬细胞样表型髓系细胞比例大幅度降低而T细胞比例上升,且巨噬细胞样表型髓系细胞比例与地舒单抗治疗时间相关。骨巨细中疑似多核破骨样巨细的免疫细胞亚型以γδTCR+为特征,且表达多种趋化因子受体。肿瘤中的CD8+T细胞绝大多数为活化的PD-1hiTIM-3+CD69+的T细胞。未经地舒单抗治疗直接手术的骨巨细组织体外培养上清液能促进多种细胞系增殖,而地舒单抗治疗后肿瘤组织上清液则无该功能。结论绘制骨巨细的免疫细胞谱图,探索骨巨细内免疫细胞对肿瘤生长的潜在作用,为无法切除病例长时间使用地舒单抗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狄诺塞麦 细胞微环境 免疫组织化学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消融在Campanacci Ⅲ级肢体骨巨细(GCTB)患者外科治疗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09年7月—2017年4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肿瘤科接受手术治疗的Campanacci Ⅲ级肢体GCTB患者25例。按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微波刮除组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4~69(40.6±10.8)岁,桡骨远端1例、股骨近端2例、股骨远端6例、胫骨近端1例、腓骨近端2例;整块切除组13例,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29~68(46.0±10.5)岁,肱骨近端1例、桡骨远端2例、尺骨远端1例、股骨近端2例、股骨远端5例、胫骨近端1例、腓骨近端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情况,术后肿瘤复发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STS)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重要血管神经损伤。微波刮除组手术时间103~160(121±20)min、术中出血量70~110(85±16)mL,低于整块切除组的119~169(147±19)min和105~225(176±3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66、8.158, P值均<0.01)。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72个月(平均31.17个月),术后3个月时微波刮除组VAS评分为1~3(2.25±0.62)分,低于整块切除组的3~4(3.23±0.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8, P<0.01)。术后1年微波刮除组MSTS评分为27~30(28.33±0.98)分,高于整块切除组的25~28(26.08±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6, P<0.01)。微波消融组术中无血管、神经灼伤,术后无病理骨折;整块切除组假体松动1例,发生于术后26个月,予假体翻修手术治疗。结论微波消融联合病灶刮除术应用于Campanacci Ⅲ级肢体GCTB的外科治疗具有可行性,手术并发症少、术后肢体功能好,且术后肿瘤复发率与切除治疗相似。

  • 标签: 骨肿瘤 骨巨细胞瘤 肿瘤消融治疗 微波消融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巨细中PTEN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骨巨细临床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的方法检测了32例骨巨细PTENmRNA的表达,就PTEN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变量之间进行分析。结果PTENmRNA在骨巨细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PTENmRNA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Jaffe分级无关;与Enneking分级和肿瘤复发转移有相关性(P<0.05),与生存时间显著相关(P<0.01)。结论PTENmRNA在骨巨细中的表达与Enneking分级和预后有一定关系,可以作为判断骨巨细预后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PTEN基因 骨巨细胞瘤 mRNA
  • 简介:目的:研究MMP-9在骨巨细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P-9在36例骨巨细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资料及Jaffe分级、Enneking分期和复发的关系。结果:MMP-9在骨巨细中阳性表达率为63.8%,但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等因素无关;在Jaffe分级中II、III级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I级,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乃0.05);按Enneking分期随级别升高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组的MMP-9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明显(P〈0.01)。结论:MMP-9在骨巨细中的表达与肿瘤的Enneking分级及肿瘤的复发有一定的关系,MMP-9过表达可作为预测骨巨细复发的一项重要指标。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MMP-9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诊断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溶骨性骨质破坏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经相关诊断确诊有骨巨细(A组)与非骨巨细(B组)患者分别各为40例,两组均给予增强对比剂,并对其相关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CT值和CT值增加值明显高于B组患者,组间相比差异明显纳入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结论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治疗中具有不错的应用价值,值得更加广泛的借鉴和运用。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增强扫描CT值 CT值增加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随访患者局部复发率及膝关节HSS评分,评价病灶刮除术和段切除术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探讨在膝关节周围骨巨细如何选择合理手术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膝关节周围骨巨细患者,记录平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出血量、随访术后患者的复发率、膝关节HSS评分。结果刮除组平均切口长度短于切除组;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刮除组与切除组之间复发率及膝关节HSS评分优良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刮除术后患肢功能好,复发率高,而段切除术后患肢功能稍差,复发率低。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手术治疗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不同方法下特殊部位骨巨细的成像,选择最优成像方法以提高诊断鉴别水平。方法选取我院近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9例骨巨细患者资料,对比分析CT、MRI和DSA下的临床影像。结果CT无明显钙化,骨质破坏边缘清楚,有完整或不完整硬化边,无明显骨膜反应;MRI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T2WI以等或稍高为主的混杂信号,信号不均匀;DSA可见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肿瘤供血丰富且供血动脉增粗扭曲。结论充分认识骨巨细的CT、MRI及DSA常见表现及各自特点,在诊断时运用合适方法对病历分析及合理利用资源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骨骼 骨巨细胞瘤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X线及CT检查对下肢骨骨巨细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骨巨细的X线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25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10例行CT扫描。结果股骨下端9例,胫骨下端7例,跟骨、腓骨上端各3例,胫骨上端2例,距骨1例。主要X线表现为偏心性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CT片显示病灶内多存在分隔状骨嵴,病灶内无钙化灶,外无硬化缘,肿块与周围软组织分界较清。结论X线平片作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诊断正确率较高,CT可提供病灶内更多信息,对提高本病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 标签: 下肢骨 骨巨细胞瘤 X线 CT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女,24岁,因左下颌骨渐进性肿胀半年而入院.患者于8个月前出现全身乏力、消瘦,且时有下腹部绞痛,曾于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右肾积水",经对症治疗症状好转;7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手无名指肿胀,右上臂疼痛,经当地医院检查后诊断为"左手无名指、右上臂骨巨细"遂在该院行左无名指切除,右上臂夹板固定;半年前发现左下颌部肿胀,且伴有右下肢疼痛、无力,遂就诊我院门诊以"左下颌骨巨细"入院诊治.

  • 标签: 亢进并发 原发性甲状旁腺 变例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P53和GPX1在骨巨细(GCTB)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52例存档GCTB蜡块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53和GPX1在GCTB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P53阳性表达率为38%,GPX1阳性表达率为52%;(2)P53及GPX1在GCTB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发生部位均无关,而与肿瘤病理分级及复发有关;(3)P53与GCTB的表达存在正相关性(P

  • 标签: P53,GPX1,骨巨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巨细病毒肺炎的诊断与鉴别。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诊断巨细病毒肺炎需进行肺泡灌洗或肺活检,用以进行病毒分离或病理学检查。病理检查时使用特殊的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组织中的病毒抗原。

  • 标签: 巨细胞病毒肺炎 诊断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不典型肺巨细一例。患者男,63岁,因体检发现肺占位1周就诊,4年内因多关节肿痛伴晨僵,多次就诊我院。2019年11月11日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示左肺下叶胸膜下病灶呈纵向附壁生长,见偏心性坏死,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见截断的小肺动脉分支。术后病理确诊为肺巨细癌。

  • 标签: 肺肿瘤 巨细胞癌
  • 简介:摘要巨细病毒肝炎受广大儿科医生关注,尤其在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或肝功能异常患者中,巨细病毒感染以往常被认为是疾病的病因。全面科学认识巨细病毒肝炎,需了解巨细病毒感染的基础知识,同时结合患儿的年龄、免疫状态和其他潜在疾病等多方面因素,对有抗病毒指征的患者进行规范治疗,更需要避免抗病毒药物的滥用。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肝炎 儿童 抗病毒治疗 更昔洛韦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