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留诊观察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舟山市妇幼保健医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急诊留诊观察患儿68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采取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消退时间(1.09±0.72)d,留诊时间(3.21±1.16)d,留诊观察费用(3.09±1.28)千元,转入相关科室住院准确率96.76%(329/340);对照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消退时间(2.85±1.45)d,留诊时间(6.88±2.87)d,留诊观察费用(4.85±2.13)千元,转入相关科室住院准确率90.00%(316/34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534、9.102、10.328、12.545,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7%(5/340),护理满意度评分(95.88±1.97)分;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59%(19/340),护理满意度评分(89.31±4.23)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或χ2=3.881、14.552,均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应用在留诊观察患儿护理中可以缩短留诊时间,提升转入科室准确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护理 急诊室,医院 危险性评估 早期诊断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护理评分系统在分层护理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00例患者住院24小时之后进行评分,其中有病情变化的需要再次评分。结果16到22分60例,23分到32分176例,33到40分64例,大于40分的0例,根据所得到的分数将患者分为三级,分别为A,B,C级,住院期间因为病情的变化而需要再次评分的患者有59例。结论重症护理评分系统可以按照得分多少将患者分为三级,得分越高的话就越说明患者的病情越严重,需要护理的问题也越多,需要采用的护理措施也越多,还需要配备有经验和能力比较强的护士来护理,真正体现了护士和患者之间的对应。

  • 标签: 重症护理评分系统 分层护理 评价
  • 简介: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主要方法是在医院随机抽取2015年7月到2016年8月之间的急诊内科并且留院观察的120例患者,对这些患者的症状运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同时在患者的评分卡上采用红、黄以及蓝三种颜色进行标注,其中,蓝色代表0到5分,黄色代表6到8分,红色代表9分以上。研究的结果显示,在这次随机抽取的病例中,有60例患者得分在0到5分之间,有40例患者得分在6到8分之间,另外20例患者得分在9分以上。还有2例患者由于一些其他原因要求转入外院,18例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得分在0到5分之间的患者治愈率为100%,得分在6到8分之间的患者,死亡病例有4例,好转的患者有6例,治愈率为86%,而得分在9分以上的患者,有8例死亡,5例好转,治愈率为60%。文章结论是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主要是对急诊患者的症状进行分值化处理,它可以为急诊护理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数据,从而进一步提高急诊护理的效果。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急诊护理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化工过程仿真》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重要必修实践环节,是在学生完成了基本理论、基本课程实验,具有理论和实践结合应用。思政融入基本要素框架指导下,查阅相关资料充分挖掘《化工过程仿真》中的思政元素,案例中尽可能使两者过渡合情合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能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化工仿真系统在操作工培训、实验以及科研工作中,研究提出了针对化工仿真过程通用、统一的评分框架,能够实现自定义、规则组态,自动评分等功能。

  • 标签: 思政 化工仿真 自动评分
  • 简介:摘要:综述了MEWS评分工具在我国急诊科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主要包括在急诊科预检分诊、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现况,认为该评分系统可以简单明了且快速有效地对急诊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预判患者病情发生走向。具有不错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MEWS评分  急诊科 预检分诊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护理对ICU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选取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76例脑出血患者,按照入科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每组均38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试验组患者接受基于ICNSS评分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与常规组比较,试验组护理质量明显更优(P

  • 标签: ICU 脑出血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 护理干预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4月本院的62例在ICU 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31例ICU 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设为对照组;另31例ICU 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设为观察组。分别观察两组护理管理措施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长、住院总费用、护理质控考核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 ICU 护理中,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展现了显著的应用价值。它有效地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并提高了 ICU 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水平。

  • 标签: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 ICU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高风险胃间质瘤的术前预测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8年在西京医院行内镜或外科切除治疗的275例直径≤5 cm的胃间质瘤患者资料,经多因素分析找出高风险胃间质瘤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其回归系数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赋分,建立术前预测评分。以评分系统为检验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肿瘤直径>1.75 cm(OR=6.474,95%CI:2.335~17.948)、肿瘤不规则形态(OR=3.548,95%CI:1.745~7.216)和溃疡(OR=2.412,95%CI:1.154~5.041)是预测直径≤5 cm高风险胃间质瘤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评分系统设置:溃疡为1分,不规则形态为2分,肿瘤直径>1.75 cm为3分。评分系统的AUC值为0.781,最佳截断值为4;将评分0~3分定义为低危组,4~6分定义为高危组,低危组的高风险胃间质瘤发生率为13.3%(26/196),高危组的高风险胃间质瘤发生率为48.1%(3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266,P<0.001)。结论对于≤5 cm的胃间质瘤,肿瘤直径>1.75 cm、肿瘤呈不规则形态和溃疡,这3个因素构建的术前评分系统具有较好的高风险个体预测能力。

  • 标签: 危险因素 预测 胃间质瘤 高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全息影像技术建立肾肿瘤手术难度评分系统,探讨其在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84例临床分期为cT1~T2期肾肿瘤患者的资料。男110例,女74例;年龄中位值55(47,62)岁;体质指数23.7(21.8,26.4)kg/m2;肿瘤最大径3.9(2.9,5.2)cm;伴高血压病60例,糖尿病24例,高尿酸血症7例;中位R.E.N.A.L.评分8(6,9)分,中位PADUA评分9(8,10)分;中位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99.7(83.4,114.2) ml/(min·1.73m2);cT1期153例,cT2期31例。184例行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术。根据患者术前CT或MRI检查进行全息影像重建,综合考虑肿瘤最大径(D),肿瘤压迫肾分支血管程度(C),肿瘤占肾窦体积的比率(O),肿瘤外生率(M),我们提出了基于全息影像技术的肾部分切除手术难度评分系统(DCOM评分系统)。根据DCOM总评分将肿瘤手术复杂程度分为低度复杂(4~6分)、中度复杂(7~8分)、高度复杂(≥ 9分)。以切缘阴性、热缺血时间<20 min、无围手术期重大并发症3项指标均实现(达到MIC)为评价手术效果的主要指标。比较不同复杂程度组患者的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3种不同评分系统(R.E.N.A.L.评分、PADUA评分、DCOM评分)预测达到MIC的能力。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一步分析各评分系统对于肾部分切除术达到MIC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中14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43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包括3例由肾部分切除术中转为根治术患者)。肾部分切除术患者DCOM评分6(5,8)分,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DCOM评分10(9,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度、中度、低度复杂组中分别有23例(37.7%)、39例(88.6%)、79例(100.0%)行肾部分切除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度复杂组和高度复杂组患者DCOM评分预测未达到MIC的风险分别是低度复杂组的1.76倍(P=0.005)和8.88倍(P =0.001)。中度复杂组和高度复杂组患者PADUA评分预测未达到MIC的风险分别是低度复杂组的3.41倍(P=0.006)和4.86倍(P =0.005)。中度复杂组患者R.E.N.A.L.评分预测未达到MIC的风险分别是低度复杂组的3.11倍(P=0.003)。预测达到MIC的ROC曲线显示,R.E.N.A.L.、PADUA和DCOM评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7、0.655和0.764, DCOM评分明显高于R.E.N.A.L.评分(P = 0.025)和PADUA评分(P = 0.009)。结论基于全息影像技术建立的DCOM肾肿瘤手术难度评分系统可以预测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效果,但结论尚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 标签: 肾肿瘤 肾部分切除术 全息影像 评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公民身后器官捐献供肝移植后发生移植肝失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捐献和移植中心供者资料和肝移植受体资料。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供者和肝移植受者资料进行评估和筛选,得到供受体间协变量均衡的样本。结果供者男70例,女20例,年龄(40.6±16.3)岁,受者男70例,女20例,年龄(41.8±20.3)岁。移植肝失功能与下列参数显著相关:供者心肺复苏时间(t=0.429,P=0.000)、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χ2=67.151,P=0.000)、肝功能分级(χ2=54.154,P=0.000)、大泡性脂肪肝分级(χ2=8.120,P=0.017)、小泡性脂肪肝分级(χ2=16.000,P=0.001)、ICU住院时间(χ2=14.900,P=0.001)、血肌酐水平(χ2=44.685,P=0.000)。本研究建立了公民身后器官捐献肝脏质量标准供者评分系统。供肝质量分为四级,很好地对应肝移植受者的预后。结论根据移植肝失功能高危因素分析建立的供者评分系统及分级标准,可以对我国公民身后供肝质量做出客观评价。

  • 标签: 肝移植 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 供者评分 供肝评分 倾向性评分匹配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并应用智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electronic further 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system, e-fMEWS),探讨其在非重症单元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及预警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早期、动态识别患者病情潜在恶化风险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及2020年1月至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多个非重症单元住院患者262 805例。其中2018年1月至12月住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由责任护士使用传统的单一评估指标启动应急反应系统;2020年1月至12月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应用e-fMEWS启动应急反应系统。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⑴患者住院时间≥24 h;⑵患者年龄≥14周岁。排除标准:⑴患者入院前进行过心肺复苏;⑵患者治疗中途中止治疗或者转院;⑶接受姑息治疗患者;⑷急诊预检分诊I级收治非重症病区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快速反应小组(rapid response team, RRT)启动情况、心搏呼吸骤停小组启动情况,以及启动RRT的患者心搏呼吸骤停发生例数、有创机械通气例数、转入重症监护室例数、住院天数及预后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果e-fMEWS评估下,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心搏呼吸骤停小组启动比例下降0.03%;启动RRT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缩短,发生院内呼吸心搏骤停例数下降(12.2% vs. 13.2%)及转入重症监护单元例数较少(42.8% vs. 50.6%),治愈/好转率提高(58.4% vs. 56.1%)。结论应用e-fMEWS有助于临床护理人员快速、准确识别患者病情潜在恶化风险,通过早期识别非重症单元的潜在重症患者,早期干预、及时治疗,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智能早期预警评分 人工智能 快速反应团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ICU护理工作中使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重症患者8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采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的方式。结果观察组的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护理工作中,采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的方式,可以使护理质量得到保障,使护理满意度提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 系统 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被证实可显著提高多种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因此需要寻找有效的疗效预测指标来指导免疫治疗。肺免疫预后指数(LIPI)是近期发展起来的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的新指标。基线LIPI能够识别免疫治疗潜在获益人群,是一种方便有效的预后预测指标。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预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肺免疫预后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预测代谢手术术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完全缓解的四个评分系统,以期筛选出更适合中国大陆人群的术前精准评估胃旁路术(gastric bypass, GBP)治疗T2DM效果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普外科接受腹腔镜GBP治疗的T2DM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相关指标的变化,采用ROC曲线比较ABCD、DiaRem、IMS及天坛预测评分系统对入组患者GBP术后T2DM完全缓解率的预测效力。结果最终入组患者101例,女58例、男43例,年龄(45.3±11.1)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30.3±5.5)kg/m2,T2DM病程(7.1±4.8)年,HbA1c(8.5±1.7)%。术后1年T2DM完全缓解率70.3%(71/101)。BMI、体质量、TCHO、TG、LDL、FBG、HbA1c、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HOMA-IR、血清铁蛋白均较术前明显减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各评分系统对入组患者GBP术后T2DM缓解率的预测效力,IMS、天坛、DiaRem及ABCD预测评分系统的AUC值分别为0.833、0.825、0.764和0.724。结论IMS和天坛预测评分系统能较好的术前预测GBP术后T2DM完全缓解率。

  • 标签: 代谢手术 减重 胃旁路术 2型糖尿病 预测 模型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概念、评分方法及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科的应用现况及进展。多数研究者认为该评分具有快速、简便、费用低廉便于操作的优点,适用于急诊科,但该评分尚存在有最佳截断点不统一,研究样本量不足等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 进展
  • 简介:摘要收集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372例肝衰竭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肝衰竭合并真菌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CLIF-C ACLF、CLIF-SOFA、SOFA、MELD、MELD-NA及CTP评分系统对预测患者短期病死率的价值。结果显示影响肝衰竭合并真菌感染患者9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抗真菌疗效、肝性脑病(HE)、总胆红素(TBil)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6种预后评分系统中CLIF-C ACLF评分对患者短期病死率预测价值最高。

  • 标签: 肝功能衰竭 真菌感染 预后 预后评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在重症医学科(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方法将100组IC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平均分床法进行护理,观察组依据APACHEⅡ评分系统进行护理人力配置,比较两组病人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人和家属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的评分,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APACHEⅡ评分系统合理的调配ICU护理人力资源,科学合理,值得推广。

  • 标签: APACHEⅡ评分系统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
  • 简介:摘 要:在体操比赛项目中,运动员比赛动作是连续地,动作转瞬即逝,裁判员评判时,要在瞬间做出准确判断。体操比赛完成分与艺术分易受裁判员的审美、经验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判断的准确性无法保证。随着3D技术的发展,3D激光感应技术能正确识别和跟踪目标,提高目标识别概率和可靠性。本文介绍了3D激光感应技术的概念、工作原理、发展现状、应用领域,分析3D激光感应技术和体操评分特点,为3D激光感应技术引入体操评分系统提供依据,系统地对3D激光感应技术引入体操评分,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 标签: 竞技体操 激光感应 3D技术 评分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新型BISAP评分体系(bedsideindexforseverityinAP)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临床拟诊为SAP的患者68例,分别进行BISAP、APACHEII、Ranson以及CTSI评分。BISAP评分标准包括患者入院24h内的尿素氮水平、受损精神状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年龄、胸腔积液5项内容。以BISAP≥3分、APACHEⅡ〉8分、Ranson≥3分、CTSⅡ〉3分为SAP的评估标准,分析这几种评分系统评估SAP的正确率。结果68例患者中,BISAP≥3分者43例,占63.2%;APACHEⅡ≥8分者41例,占60.3%;Ranson≥3分者41例,占60.3%;CTSI≥3分者46例,占67.6%。BISAP评分系统与APACHEⅡ评分系统、Ranson评分系统以及CTSI评分系统比较,评估SAP的正确率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BISAP评分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简便的评分体系可推广应用于SAP的评估。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损伤严重度评分 BISAP评分 APACHEII评分 RANSON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