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跨固定与经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这项研究中,观察了66例入住我院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患者于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入院,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跨固定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固定方式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和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4.2±7.6)min,失血量为(103.1±10.2)ml,引流量为(42.3±5.1)ml,住院时间为(9.1±2.5)d,所有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伤椎固定 跨伤椎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棒系统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5月~2016年4月期间,骨科所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共计3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1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1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椎弓根轴形内固定治疗。2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伤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棒系统复位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相关指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前缘高度取值明显高于对照组,Cobb’s角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椎管占位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棒系统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相当确切,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 后路短节段钉棒 系统复位治疗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后路寰枢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2例寰枢疾病患者资料。根据是否使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后路术中置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1)和实验组(n=11)。对照组男6例,女5例;年龄(63.6±4.6)岁。实验组男7例,女4例;年龄(57.6±4.8)岁。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X线辅助,实验组术前根据CT数据进行三维建模、设计并打印后路寰枢三维模型和导航模板,指导术中置。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及准确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共置入螺钉44枚,其中Ⅰ类螺钉12枚,Ⅱ类螺钉20枚,Ⅲ类螺钉12枚,成功率为72.7%。实验组共置入螺钉44枚,其中Ⅰ类螺钉21枚,Ⅱ类螺钉19枚,Ⅲ类螺钉4枚,成功率为90.9%;实验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120.0±5.0)min]、透视次数[(9.9±0.5)次]、出血量[(96.6±4.2)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53.1±5.3)min、(12.2±0.7)次、(128.5±5.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导航模板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透视次数,提高成功率,在寰枢后路手术中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颈椎 骨钉 脊柱损伤 3D打印 椎弓根螺钉置入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与比较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治疗中传统跨固定治疗与经单侧固定临床效果。 方法: 抽调 2017 年 2 月~ 2019 年 1 月在我院骨外科诊治的 92 例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 46 例患者采用跨固定手术治疗,实验组 46 例患者给予经单侧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压缩率、后凸 Cobb 角的数据统计均优于对照组, P < 0.05 差异显著。术后半年统计,实验组患者的体高度丢失、 Cobb 角丢失的数据统计均优于对照组, P < 0.05 差异显著。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各临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经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断脊柱骨折效果更显著,术后骨折 恢复指标优于传统手术恢复指标 ,临床医师可广泛应用。

  • 标签: 伤椎单侧固定 跨伤椎固定 胸腰椎段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跨固定和经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多采用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情况,分别采用日本腰椎功能评价JOA评分法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法分别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脊柱功能障碍及疼痛程度,观察术前术后体压缩率与后凸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JOA、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术后两组差异均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后压缩率、压缩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术后观察组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跨固定和经固定治疗均能有效缓解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疼痛,改善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恢复,但经固定治疗对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恢复效果更佳,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增加。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跨固定与经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跨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接受经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体前缘高度、Cobb角平均值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①两组术后体高度、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体高度、Cobb角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比较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观察组ASIA分级改善率为86.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固定术式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优于跨固定术。

  • 标签: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单侧固定及跨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的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临床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将全部的患者根据统计学原理平均分为对照组(n=34例)以及实验组组(n=34例)。前者接受跨固定治疗,后者接受经单侧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Cobb角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实验组的Cobb角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89%,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用经单侧固定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Cobb角,提高机体功能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经伤椎单侧固定 跨伤椎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临床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经单侧固定及跨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的时间为 2016年 8月至 2018年 8月,临床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 6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将全部的患者根据统计学原理平均分为对照组( n=34例)以及实验组组( n=34例)。前者接受跨固定治疗,后者接受经单侧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 Cobb角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后,实验组的 Cobb角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5.89%,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23.53%,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用经单侧固定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 Cobb角,提高机体功能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经伤椎单侧固定 跨伤椎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临床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治疗中实施经和跨脊柱固定术的临床疗效,为手术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6 年8 月至2020年8 月我院收治的98 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两组,A组(n=49)采用经脊柱固定术,B组采用跨脊柱固定术,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疼痛程度和脊柱功能作为评价指标,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半年随访,观察Cobb角与体高度丢失情况。结果 A组治疗后JOA、VAS评分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Cobb,s较和脊柱压缩率均明显低于B组,P

  • 标签: [] 胸腰段骨折 经伤椎 跨伤椎 内固定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跨固定与经固定治疗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脊柱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90例,时间段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份,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其中甲组实施跨固定治疗,乙组患者实施经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体前缘高度、Cobb角及脊柱功能。结果 乙组患者的体前缘高度及JOA评分高于甲组,Cobb角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P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跨固定与经固定分别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22年9月至2023年7月之间收治的9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9例,跨固定给予对照组,经固定给予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评分、功能障碍指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症状评分、功能障碍指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均小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取跨固定与经固定的分别治疗,经固定效果更好,患者恢复效果更佳。

  • 标签: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预置道模型在单发性完全分节型先天性半体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收治的13例单发性完全分节型先天性半体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5~14岁,平均9.9岁。病变位置在T9 3例、T10 2例、T11 5例、T12 1例、L1 2例。术中使用3D打印预置道模型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通过术后CT评估的准确性。所有患儿术前、术后常规拍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及矢状面Cobb角,术后及随访时计算脊柱侧、后凸矫正率。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脊柱侧、后凸Cobb角的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3例患儿共置入椎弓根螺钉85枚,准确率为95.3%。手术时间(216.9±28.3) min;出血量(478.5±132.6) mL。术前侧凸Cobb角为(57.1±12.7)°,术后为(12.7±4.7)°,矫正率为(78.4±5.9)%,末次随访时为(14.2±7.0)°;术前后凸Cobb角为(46.2±8.4)°,术后为(13.2±4.4)°,矫正率为(72.6±7.0)%,末次随访为(14.0±3.4)°。患儿均未出现严重血管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2.3个月(6~18个月),随访期间未见明显角度丢失。术后与末次随访时,侧、后凸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侧、后凸角度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单发性完全分节型先天性半体切除术过程中,3D打印预置道模型可提高螺钉置入的精准性,改善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矫形效果。

  • 标签: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3D打印 半椎体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椎弓根螺钉结合PSIS()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实验数据均是在2019年6月一2020年6月期间截取的,以我院收治的9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为例作为本次实验数据的提供对象,根据治疗模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45例患者实施椎弓根螺钉治疗的设为常规组,45例患者实施椎弓根螺钉联合治疗的设为研究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研究组在术后3月、6月节段后凸Cobb角更小,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联合治疗后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骨质酥松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椎弓根螺钉结合伤椎置钉 治疗效果 节段后凸Cobb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在寰枢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及早期疗效。方法抽取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3D打印导板辅助下行寰枢内固定术的患者48例,其中寰枢脱位30例,寰枢脱位伴齿状突骨折17例,传统后路寰枢内固定术中左侧椎动脉破裂术后翻修1例。术后随访15~40个月,分析其手术效果。结果48例患者共置入192枚螺钉,其中0级190枚(C1 94枚、C2 96枚)占98.96%,Ⅰ级2枚(C1)占1.04%,Ⅱ级0枚,接受率为100%,术中无神经、椎动脉损伤。17例伴有齿状突骨折的患者术后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疗效评估指标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3D打印导航模板用于寰枢内固定术可辅助,且较准确,术中神经、血管损伤减少。

  • 标签: 3D打印 导航模板 寰枢椎 内固定
  • 简介:目的评价数字化“定点-定向”双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4例采用数字化“定点-定向”双导航模板辅助行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的寰枢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CT扫描获取数据经Mimics10.0软件三维重建后进行寰枢后路椎弓根螺钉理想道的计算机辅助规划,并根据寰枢后方骨性结构表面数据设计个性化“定点-定向”双导航模板。在3D打印机上制作“定点-定向”双导航模板,高温消毒后应用于临床手术辅助。术后根据颈椎X线和CT检查结果评价椎弓根螺钉的位置,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及颈椎稳定性。采用颈部和/或枕骨下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应用数字化双导航模板为24例患者置入椎弓根螺钉,22例行寰枢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2例行寰枢后路椎弓根螺钉并板螺钉固定。共置入寰椎弓根螺钉48枚,枢椎弓根螺钉46枚,枢板螺钉2枚。术后CT检查示所有螺钉均未穿破道骨皮质。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大部分患者颈部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7.78±1.12)分降至术后(2.48±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肌力下降者术后均不同程度恢复。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等相关并发症。结论数字化“定点-定向”双导航模板不仅能够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还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寰枢不稳提供更合理的方式。

  • 标签: 寰椎 枢椎 关节不稳定性 内固定器 计算机辅助设计 成像 三维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设计改良数字化导航模板并应用于术中辅助寰枢椎弓根,评估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行后路切开复位寰枢椎弓根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寰枢脱位患者38例,根据术中置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模板导航组(18例)和徒手组(20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C臂透视次数、出血量等术中指标;术后采用Kawaguchi法评估位置的满意程度,测量并比较术前预设道与术后实际道的内倾角、头倾角、进点坐标;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活动障碍指数(NDI)评估两组术后症状改善程度。组间患者年龄、随访时间、疗效评估等参数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组内计量资料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模板导航组共置入70枚椎弓根螺钉,徒手组置入75枚椎弓根螺钉。模板导航组在手术时间[(87.6±35.4) min]和透视次数[(3.9±1.9)次]方面均明显少于徒手组[手术时间(124.3±56.6) min(χ2=3.734,P<0.05)、透视次数(12.4±4.7)次(χ2=4.32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板导航组在出血量[(84.5±55.2) ml]方面略低于徒手组[(96.1±69.4) ml],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5,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随访期内各时间点的JOA评分和NDI指数均有相似改善;但是术后CT提示,模板导航组Kawaguchi分级0级的总准确率为95.7%(67/70),明显高于徒手组[77.3%(58/75),χ2=2.6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板导航组术后实际测量的内倾角、头倾角、进点坐标位置与术前预设值基本一致,而徒手组术后的各参数与术前预设值均存在偏差。结论改良数字化导航模板应用于寰枢的辅助操作简便、安全,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放射线暴露,且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数字化导航 3D打印 寰枢椎脱位 椎弓根螺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