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与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对脊柱稳定性。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接诊的9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本文研究对象,数字表法随机分组,观察组49例实施经脊柱固定术,对照组49例实施跨脊柱固定术,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疼痛程度和脊柱功能,统计随访半年内的Cobb角与体高度丢失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JOA、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Cobb角与体高度丢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手术前,两组体压缩率和后凸Cobb角对比无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体压缩率和后凸Cobb角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并发症发生率。结论:经脊柱固定术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固定效果,能够加速患者脊柱功能的恢复,可将体压缩率降低,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 标签: []经伤椎内固定术 跨伤椎内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 脊柱稳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单节段固定和跨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3年12月到医院进行胸腰椎骨折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组,将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跨短节段固定,将剩余3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实施经单节段固定,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影像指标。结果:研究组总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前缘高度比比对照组高, Cobb 角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治疗中采用经单节段固定效果更为理想,建议实施。

  • 标签: 经伤椎单节段固定 跨伤椎短节段固定 胸腰椎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椎弓根行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与板间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两种方法疗效的优劣,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2.12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体高度矫正程度及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获得随访,经椎弓根行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组即试验组在改善体高度、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结合经椎弓根行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可以很好的恢复高度,并且能够很好的长期维持术后的高度,避免远期体塌陷,在减少迟发性体塌陷导致腰背痛、神经症状出现、矫正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内固定 椎体内植骨
  • 简介:背景:跨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骨折较常用的手术方式。但术后易出现后凸畸形复发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体内植骨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12月收治的后路经椎弓根体内植骨治疗腰椎骨折患者45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采用传统跨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40例,设置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以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前缘高度维持、高度百分比、Cobb角大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椎弓根体内植骨治疗腰椎骨折能够有效维持三柱稳定性,减少并发症,促进脊椎功能恢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后路 植骨 内固定 腰椎骨折 疗效
  • 简介:患者,男,24岁,于2007年4月18日被子弹由右面颊射入致伤颈部,当即右面颊流血并感颈部疼痛,无头晕、恶心、呕吐及逆行性遗忘。4月28日转入本科,以“颈椎火器”收入院。患者颈椎活动受限;右面部颧弓外伤5mm×5mm,少量较清亮液体渗出(进食时渗液呈喷射状);全身感觉、肌力、

  • 标签: 寰椎 枢椎 异物创伤 枪击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与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症疗效作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经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用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详细整理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后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与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均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症,但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手术操作方面更具优势。

  • 标签: 经伤椎 跨伤椎 经皮椎弓根内固定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优化测量儿童枕骨髁解剖学特征,并通过模拟评估其可行性。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行上颈椎螺旋CT扫描的年龄段为3~12岁非脊柱疾患儿童上颈椎CT影像学资料104例,其中男61例,女43例,依据年龄分为5组。将获得的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在三维视图下测量枕骨髁解剖学参数。随后,通过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获得枕骨及寰3D骨性结构并模拟,计算不同年龄段后路枕骨髁螺钉置入成功率并在3-Matic软件协助下优化测量螺钉参数,比较分析儿童枕骨髁解剖学参数及螺钉参数间的差异。结果测得儿童枕骨髁解剖学参数长、宽、高及寰枕距离分别为(18.91±1.70)mm、(9.75±1.19)mm、(8.64±1.46)mm及(6.11±1.48)mm,且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P<0.05)。枕骨髁内倾角与年龄相关性不明显(P>0.05)。枕骨髁解剖学参数左右侧及男女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可置入螺钉枕骨髁169侧,均成功置入直径3.5 mm螺钉,总成功率为81.3%,双侧枕骨髁同时成功率为75.6%,高年龄组具有较高的成功率,男性成功率与双侧同时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但成功率左右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数男女性别间及左右侧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长度随年龄增长存在正相关性(P<0.05)。寰枕距离与枕骨髁高之间、道长度与枕骨髁长及枕骨髁内倾角与螺钉内倾角之间呈正相关性(r=0.838,P<0.05;r=0.944,P<0.05;r=0.347,P<0.05)。结论直径3.5 mm螺钉可安全置入寰枕距离>4 mm的3~12岁儿童枕骨髁,且成功率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数字化三维重建及模拟技术可优化测量参数从而合理设计方案。

  • 标签: 成像,三维 枕骨髁 骨螺丝 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后路经皮与开放置行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信封法将我院于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74例脊椎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37)采用后路开放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n=37)采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应激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obb角较对照组更小,且VAS评分、ODI评分、Cor、NE更低(P<0.05)。结论:脊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手术治疗可恢复体高度,缓解疼痛与功能障碍,对机体造成的应激小。

  • 标签: 后路经皮置钉 开放置钉 椎弓根钉内固定 脊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经椎弓根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内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后路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腰背痛及内固定失败卒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Cobb角、腰背痛及内固定失败卒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内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重建了体高度,有效建立体前中柱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良好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腰椎爆裂骨折 伤椎 椎弓根 椎体内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植骨与不植骨结合椎弓根棒系统辅助药物治疗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9年12月-2021年05月纳入的90例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展开研究,依照植骨和不植骨情况将其分为植骨组和非植骨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椎弓根棒系统辅助药物治疗,观察应用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植骨组疼痛评分低于非植骨组,治疗有效率较高(P

  • 标签: 伤椎 椎弓根钉棒系统 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
  • 作者: 程实 柯晋 周洁龙 陈旭琼 姚孟宇 傅光涛 杨涛 张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1
  • 出处:《中华骨科杂志》 2020年第16期
  • 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骨科,广州 510080;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 医学院,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 医学院,广州 510515;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广州 510010,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广州 510010,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骨科,广州 51008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开放减压术并行微波消融术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共20例(26个转移灶)采用经皮开放减压术并行微波消融术进行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资料,男13例,女7例;年龄(43.85±18.67)岁(范围:16~79岁)。病变部位:胸椎9例,腰椎11例。肿瘤类型:骨髓瘤2例,白血病1例,肝癌4例,骨肉瘤2例,肺癌5例,肾癌1例,食管癌1例,子宫颈癌1例,肠癌1例,前列腺癌1例,腺样囊性癌1例。术前均行CT扫描或MR检查明确转移灶部位及大小,设计相应微波消融范围。术中经皮微创置入椎弓根螺钉,局部肿瘤减压联合微波消融灭活肿瘤,消融过程中采用测温针分别对消融范围边缘和体后壁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并采用冰生理盐水冷循环降温保护重要组织;13例行骨水泥灌注体成形术。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疼痛缓解效果;采用Frankel分级和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等评估神经功能及体能状态。结果术中微波消融时间(5.43±2.07)min(范围:3~10 min);微波功率40~60 W。术中出血量(852.50±514.40)ml(范围:100~1 700 ml);手术时间(4.11±0.99)h(范围:2.5~6.0 h)。病灶中心温度控制为70~85 ℃,周围组织温度通过冰盐水控制<43 ℃。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45±2.01)个月(范围:6~14个月),至末次随访无一例出现局部复发。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得到明显缓解,术后48 h、1个月、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为(1.55±1.23)分、(2.70±0.87)分、(2.40±1.14)分及(3.05±1.00)分,与术前的(5.95±1.18)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及体能状态均明显改善,15例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至少改善了1个等级,并且8例患者术后6个月ECOG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1例术后出现下肢肌力减退,经对症治疗后1个月内神经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微波消融联合经皮开放减压术能够有效地缓解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疼痛,解除脊髓及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改善患者远期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

  • 标签: 微波 外科手术,微创性 肿瘤转移 姑息疗法
  • 简介:摘要:近年来,脊柱植入的外科治疗已朝着微创手术,智能系统,自动化技术和标准化发展方向发展。高精度手术治疗设备是现代科学追求完美的方向。手术治疗简便有效,确保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点项目。基本的人工脊椎手术只能由具有较高工作经验的医生执行,并且手术治疗时间和创伤程度都是对医生和患者的双向培训。本文讨论了骨科手术智能机器人在脊椎放置中的科研应用。

  • 标签: 骨科 手术机器人 脊柱置钉 研究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体内植骨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11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2)。对照组行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体内植骨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出血总量、术前和术后1周前缘高度、术前和术后1周后凸Cob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时长明显短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后凸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体内植骨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联合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确切,术后恢复效果佳。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椎体内植骨 后路椎弓根系统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方法。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2例无神经损害的胸腰段骨患者的资料,全部患者无需椎管减压。采用后正中切口,经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分离肌肉,直达上下相邻双侧关节突、横突基底,以“人”字嵴为进针点进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2周佩戴支具下地活动。结果全部患者经11~15个月随访,平均13.5个月。本组手术时间50~60分钟,平均55分钟,出血量100~250ml,平均180ml,切口全部一期愈合,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终末随访,体高度均无丢失,无断,松动及神经症状发生。结论经旁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入路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体骨折,可保留脊柱后方复合体结构的完整,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病人恢复快等优点,用传统的手术器械达到了微创的治疗,对无神经损伤的体骨折的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目的:探讨寰枢椎弓根固定融合治疗寰枢不稳的手术配合及术后护理。方法:总结138例病例资料,从术前访视,心理疏导,以及术中及术后医护人员的配合及观察详细的阐述了护理过程。结果:3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引流至术后7d,拔除引流管,加密缝合2例治愈,1例发热,经再次清创,引流而治愈;1例术后7d出现切口感染,经换药、静滴抗生素后愈合。138例患者中10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年,平均2.8年。24例神经损伤者得到改善,X线片显示螺钉位置良好,无棒断裂、螺钉松动、脱落等现象,2例患者出现鹅颈畸形,经理疗、对症治疗而治愈。结论:心理疏导可以减轻患者恐惧;正确的体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熟练地配合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严密观察有利于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 标签: 上颈椎 后路 内固定术 寰枢椎融合术 手术配合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病短节段内固定加间或关节突间植骨治疗单间隙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BS)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7例B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42~65岁.患者均为单间隙病变,累及两个体,其中L1~21例,L2~33例,L3~48例,L4~512例,L5~S13例;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术前至少经过一个疗程的规范药物治疗.均选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病短节段内固定加间或关节突间植骨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Cobb角、VAS、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脊髓功能评定、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指标,以及X线片、CT、MRI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预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术后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8个月,无一例发生窦道形成及复发.侧凸Cobb角术前及术后3、6个月分别为14.89°±1.48°、4.00°±1.44°和4.01°±0.87°,VAS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分别为(8.4±1.6)、(3.1±0.3)、(1.1±0.3)及(0.7±0.2)分,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SIA脊髓功能分级较术前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随时间推移,术后ESR、CRP、Cobb角明显减小,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RBPT术后转阴率(正常率)逐渐增高,术后3个月为48.14%,6个月为100%.临床疗效评价:术后3、6、12个月治愈率分别为59.25%(治愈16例、改善10例、无效1例)、81.48%(治愈22例、改善5例)、96.29%(治愈26例、改善1例),后一个时间点治愈率与前一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应用有效的药物控制前提下,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病短节段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脊柱炎 腰椎 病灶清除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胸腰椎骨折行后路部分剥离旁肌肉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观察组患者行后路部分剥离旁肌肉手术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旁肌肉组织剥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治疗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与术后3d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且差异性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后凸Cobb角矫正率、体高度矫正率以及Oswestry评分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研究表明,后路旁肌肉部分剥离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骨折的一种有效、安全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后路部分剥离 伤椎椎旁肌肉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经皮体后凸成形术在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52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来自2021年8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以26人/组的规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行常规手术治疗,后者行经皮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改善情况及V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较手术前比较,前端增高、压缩率及Cobb角均有改善,且实验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手术前相比均有降低,且实验组分值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外科手术,经皮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脊椎骨折患者的改善效果更好,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骨折 椎体压缩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治疗胸腰椎骨折中,应用旁肌间隙入路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40例于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中,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正中入路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旁肌间隙入路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下地活动时间短,P<0.05。比较VAS评分,两组术前对比未见差异(P>0.05),术后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中,复位丢失1例,复位丢失率为5.00%,对照组复位丢失率为35.00%,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选用旁肌间隙入路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方案疗效较好,能够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度较轻,且患者恢复相对较快,后期发生复位丢失的风险较低。因此,旁肌间隙入路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临床治疗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旁及间隙入路 椎弓根植骨内固定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急性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患者复位板减压内固定术后脊髓功能预后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了自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两院收治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共66例,男53例,女13例,平均年龄47.1±15.2岁。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术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一天,术后一周、末次随访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评分。患者按末次随访时ASIA评分情况进行分组,定义末次随访ASIA评分较术前提高一个等级以上者为A组,未改善则定义为B组。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差异,选取存在统计学差异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剔除因子间影响后,进行逻辑回归分析寻找出预后相关因子,并使用ROC曲线找出具有显著意义的预后指标值。结果: A、B两组患者术前ASIA评分、术前等待时间两项指标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脊髓功能与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改善间显著相关(p=0.023

  • 标签: 急性脊髓损伤 预后因素 脊髓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