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近年来,我们对63例下肢静脉形成患者采取积极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下肢深静脉 例护理 形成例
  • 简介:综述国内外脑卒中病人下肢静脉(DVT)相关知识,包括概念、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对DVT的认知现状;归纳国内外脑卒中病人DVT预防的措施及管理现状,为脑卒中病人DVT预防提供参考。

  • 标签: 脑卒中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瘤术后不同护理措施预防下肢静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脑肿瘤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四肢按摩和关节被动活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经典型临床表现和彩超确诊为下肢静脉的有7例,发生率为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P<0.05)。结论行脑瘤术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四肢按摩和关节被动活动,可以有效预防下肢静脉的形成,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瘤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300例下肢静脉形成病人的治疗和对对其中220例病人的随访,观察药物溶栓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特点。方法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300例下肢静脉病人(321侧)均在2周内分别应用尿激酶30~50万单位静脉推注。及rt-PA1.5mg静脉输注。结果全组病人药物溶栓治疗近期均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220例随访,随访时间7~12个月,平均10个月。症状消失为150例(68.2%),肢体出现静脉曲张35例(15.9%),皮肤色素沉着25例(11.4%),溃疡例10(4.5%)。结论药物溶栓治疗静脉方法简便,疗效比较满意。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药物治疗
  • 简介:研究下肢静脉形成(DVT)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DVT的相关性,探讨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在DVT中的发生、发展的作用。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收治的70例DVT患者和7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和DVT部位、分型、时间分期及Hcy水平等实验室检查指标。两组成员间年龄分布及性别组成无显著差异。DVT病例组患者以50-60岁为好发高峰期,左下肢DVT比右下肢多见(3.38:1)。DVT组Hcy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侣.45±9.67vs1389±4.33,P=0.001)。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患者Hcy水平是DVT发生的危险因素。DVT组部位分型、发病时间分期各组间Hcy对比无明显差异。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DVT发生的敏感的风险标记,Hcy的监测对诊断DVT的观察有一定临床参考意义。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同型半胱氨酸 HHCY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下肢静脉患者为研究对象,再选择同期体检的65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两组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的70例患者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67例,符合率为95.71%,其中9例为双下肢静脉病变,占13.43%,15例为右下肢静脉病变,占22.39%,43例为左下肢静脉病变,占64.18%,其余3例漏诊或误诊,均为双下肢静脉病变;观察组的血管不良特征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下肢静脉形成采用超声技术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2月到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下肢静脉患者开展本次研究,并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6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下肢静脉患者为参照组,全部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在术前对两组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将获取的诊断结果与术后确诊结果(金标准)进行对比,从而确认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形成的诊断价值。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结果与金标准进行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两组的各项检查指标,研究组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下肢静脉形成采用超声技术进行诊断的效果极为确切,能够很好的为患者确诊,有必要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诊断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下肢静脉形成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诊断准确率,同时比较两组的静脉内径。结果:超声诊断结果准确率为97.50%,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股总静脉内径(12.00±1.35)mm、内侧腓肠静脉内径(4.64±0.56)mm、下肢股浅静脉内径(7.42±0.83)mm、周围静脉近段(3.12±0.39)mm,分别大于对照组的(8.56±0.73)mm、(3.10±0.21)mm、(5.43±0.42)mm、(2.10±0.11)mm,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下肢静脉形成的诊断中,采用超声诊断的方法,能够达到较高的准确率,可清晰反映出静脉内径增大,诊断效果十分理想。

  • 标签: 超声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内径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形成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经验及并发症的情况。方法 对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二年期间,所治疗的下肢静脉形成疾病进行分析:全组28例患者,30条肢体,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查,明确下肢静脉形成情况及病变范围,均给予药物抗凝、溶栓、祛聚治疗。结果 两周后30条肢体,肿胀消失,各关节活动均正常,效果良好。 结论下肢静脉形成疾病,应用药物抗凝、溶栓、祛聚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静脉血栓 溶栓 抗凝 祛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诊断下肢静脉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8月的院内进行治疗的下肢静脉患者5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彩超诊断,分析患者临床下肢静脉类型以及血管分布情况。结果:左下肢的血管病灶数目显著高于右下肢(P<0.05),且最常见的类型为周围型,患者下肢静脉出现血栓占比最高,占54.10%。其次为腘静脉,占 21.31%。结论:将彩超应用于下肢静脉检测中诊断准确率较高,且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可重复使用,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彩超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下肢静脉为临床常见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甚至引发下肢肢端溃破,若栓子脱落还可导致重要脏器栓塞等,进而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需予以及时治疗。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下肢静脉的方法,因其为侵入性操作,术后存在一定并发症发生几率,因此需强化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以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预后效果。本文主要综合阐述了下肢静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的相关情况,以供参考。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介入治疗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超声诊断下肢静脉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9例于2022年1月至9月来我院接受超声诊断的疑似下肢静脉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金标准为静脉造影检查,观察患者超声诊断影像学特征,汇总并计算灵敏度及准确度。结果 以静脉造影检查诊断作为下肢静脉诊断的金标准,超声诊断灵敏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6.36%(19/22)、92.30%(36/39)。结论 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诊断精度较高,可判别疾病发展阶段,不属于有创检查,多数患者可以接受,临床价值极高。

  • 标签: 超声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下肢静脉患者应用超声介入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体系医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患者中随机筛选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将其分别设定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前者采取保守药物抗凝治疗,后者应用超声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参照组、研究组静脉通畅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静脉通畅评分低于参照组,组间数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下肢静脉患者于治疗期间应用超声介入治疗具有确切效果,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和推广。

  • 标签: 超声介入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静脉患者的护理及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发生的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静脉的患者11例患者,总结对该类患者的护理体会,同时提出护理性预防措施,减少此类静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发生静脉的全部11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压,5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2例患者合并贫血,这11例患者因发现及时,经过积极的抢救及治疗后,预后良好并出院,经分析,自身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者为术后静脉的高发人群,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等,是预防患者发生静脉的重要干预措施。结论对于自身存在并发症的患者要尤其注意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做好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护理,减少下肢静脉的发生,对于并发症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造成更危急情况。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术 深静脉血栓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079-01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进行剖宫产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静脉预防小组护理干预对患者下肢静脉(DV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患者9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进行患者护理工作,观察组采用静脉预防小组护理干预进行患者护理工作,对比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后的凝血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凝血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进行剖宫产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静脉预防小组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工作,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下肢静脉的形成,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血栓预防小组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剖宫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