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术后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对策分析。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于我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208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病人基本资料情况及自我效能现状情况,并针对其相关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术后自我效能得分为(4.96±3.78)分,其中低自我效能病人占38.46%,中自我效能病人占46.63%,高自我效能病人占14.91%,显示病人术后自我效能现状呈偏低水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文化程度、月收入、合并慢性疾病及希望水平为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术后自我效能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月收入、希望水平为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术后自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自我效能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100例2016年4月到2018年4月医院接收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办法为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要远远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整体护理干预的方法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被临床应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急性肾功能不全 护理
  • 简介:摘要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其是急性风湿热引起的心脏炎后遗留下来并以瓣膜病变为主的心脏病,随机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20例,细致恰当的护理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24例行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连续随访6个月,评估患者预后,并统计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研究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124例患者中,经瓣膜置换术后,随访6个月中,16例(12.90%)患者出现预后不良,纳入预后不良组;其余108例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术前左心房内径(LAD)、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术前肺动脉高压(PAH)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外循环时间长、术前LAD大、NYHA分级为Ⅲ~Ⅳ级、术前PAH是导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体外循环时间长、术前LAD大、NYHA分级为Ⅲ~Ⅳ级、术前PAH是导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置换术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CPB(心肺转流术)下停跳心脏行瓣膜置换术中,麻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性。方法:20例cBP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应用组(RP组)和芬太尼对照组(F1组),分别记录不同时段HR,MAP的数值。结果:舒芬太尼用于cBP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血流动力学要相对稳定些。

  • 标签: 舒芬太尼 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合理管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缝针,提高医护人员手术效率,防止异物残留,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总结2012年01月~2013年03月我院41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器械护士对缝针的管理体会。结果减少了术中断针、丢针、找针现象,降低了术中缝针遗失率,杜绝了安全隐患。结论术中器械护士科学、规范、合理管理缝针,手术配合过程井然有序,增加医护合作的默契感和信任感,加快手术的进程,提高手术的质量。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缝针管理 新型排线板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心脏瓣膜置换术并冠脉搭桥术的护理体会。方法我院胸心外科2009年3月-2010年12月,心脏瓣膜置换术并冠脉搭桥术15例,术后进ICU监护,经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病人恢复顺利,康复出院。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术并冠脉搭桥术15例,术后进ICU监护,一例出现心律失常,经及时处理,症状缓解,其佘病人顺利康复出院。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冠脉搭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时间长,要求严格,患者要经过保温、降温、复温三个过程,所以体温的护理在手术中显得尤为重要方法手术过程中留意手术进程,进行准确及时的体温护理结果患者保温、降温、复温顺利,未发生冻伤等不良事件,及时复温保护心脏功能结论合理的术中体温护理能减少对患者的损伤,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置换 体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左室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行左室瓣膜置换术的170例大左心室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后早期死亡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和心功能分级。结果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左室瓣膜置换术术后死亡率为5.29%(9/170)。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LVEDD、TRPG明显降低,LVEF、LVFS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NYHA III级、IV级患者明显减少,NYHA I级、II级患者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左心室瓣膜病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左室瓣膜置换术的近期疗效满意,围术期死亡率低,且术后左室重构、心功能明显改善。

  • 标签: 体外循环 左室瓣膜置换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合并小左心室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总结围术期治疗经验。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科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23例合并小左心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术后早期出现低心排、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和二次开胸止血等并发症6例,术后早期死亡1例。结论影响早期疗效的主要因素包括术前严重左室心肌萎缩和左室收缩功能下降、术后低心排、呼吸衰竭和肾功能衰竭,加强围术期管理是治疗合并小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关键。

  • 标签: 合并小左心室 心脏瓣膜置换术
  • 简介:目的:研究瓣膜置换术同期实施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和脑钠肽(BNP)的关系。方法:对60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行瓣膜置换手术和射频消融手术,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内房颤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房颤复发组(AF组)和房颤未复发组(SR组)。两组患者在性别、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和射血分数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七天抽血测定血浆中BNP,分析患者术后BNP水平与房颤复发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房颤复发组患者术后的BNP水平明显高于房颤未复发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BNP在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上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干预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瓣膜置换 射频消融术 房颤 脑钠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MHVR)后不同桥接抗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于2018年1月至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行MHVR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术后接受的桥接抗凝方式,分为普通肝素(UFH)和低分子量肝素(LMWH)组。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及术后相关时间、费用参数,其中,时间参数包括引流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术后时间(手术结束至出院的时间间隔)、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稳定时间(桥接抗凝开始至INR值连续2 d达标的时间间隔)。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栓塞和出血事件,随访时间为4周。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VR术后发生栓塞和出血事件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最终纳入217例患者,其中UFH组120例,LMWH组97例。UFH组有2例患者发生卒中,LMWH组未发生栓塞事件。与UFH组比较,LMWH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9.28%(9/97)比1.67%(2/120),P=0.02],但引流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时间、INR稳定时间较短(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抗凝方案(OR=0.18, 95%CI 0.04~0.86, P=0.03)、纤维蛋白原水平(OR=1.99,95%CI 1.16~3.41,P=0.01)和血肌酐水平(OR=1.05,95%CI 1.01~1.08,P=0.04)为MHVR术后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与UFH比较,MHVR术后采用LMWH桥接抗凝虽然减少了引流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时间及INR稳定时间,但会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肝素,低分子量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 桥接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合并巨大左心室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总结围术期治疗经验。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6月在我科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28例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81.5±7.3)mm,左室射血分数为(0.36±0.08);心功能Ⅲ级20例,Ⅳ级8例,主动脉瓣置换20例,二尖瓣置换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6例。结果术后早期出现低心排、肾衰和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8例,占28.5%,术后早期死亡1例,占3.5%。结论影响早期疗效的主要因素包括术前严重左室扩大和左室收缩功能下降、术后低心排、肾衰和室性心律失常,加强围术期管理是治疗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SCL90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且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并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 标签: 心理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术前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心脏外科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和完善。心肌保护措施的不断改进及体外循环(CPB)装置,使患者术后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的概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在临床中,仍有部分患者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存率产生严重影响。临床可见,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肺不张,肺水肿,气胸,胸膜腔积液,呼吸衰竭,肺出血,肺部感染,肺栓塞,灌注肺,急性肺损伤等。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瓣膜置换术 早期诊断 肺部并发症 治疗
  • 简介:总结6例机械心瓣膜置换术后孕妇行剖宫产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护理重点是重视心理护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特殊用药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同时做好专科护理与健康教育。6例安全度过围术期,心功能恢复II级以内出院;健康新生儿5例,中度窒息新生儿1例,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机械心瓣膜置换术后 孕妇 剖宫产 围术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