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患者的抗凝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抗凝治疗对胎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入住我院的1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妊娠、分娩期抗凝治疗情况,胎儿发育情况。结果12例患者在整个孕期均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瓣膜血栓和栓子栓塞并发症,其中足月正常妊娠8例,早产2例,产后大出血2例其中1例患者胎儿发育迟缓出生时体重偏低,无胎儿畸形发生。在妊娠过程中有2例患者发生阴道出血现象,经治疗后没有发生流产。结论对于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患者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效果显著且对孕妇及胎儿不会产生影响,安全方便,不会引发胎儿畸形,能够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 妊娠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瓣膜置换术后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患者的术后治疗及患者的病情进展进行护理。结论肝素是瓣膜置换术后最常用的抗凝药。低分子肝素术后抗凝的应用及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使患者护理更加复杂,病情更加多变。做好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对确保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瓣膜置换 血小板减少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外科瓣膜置换术后人工瓣膜瓣周漏(PVL)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于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接受经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的外科瓣膜置换术后PVL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穿刺肱动脉,进行造影和经导管封堵操作,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测下进行介入手术。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资料及手术前后TTE检查结果,记录术后并发症,出院后门诊随访手术相关不良事件。计算手术成功率,手术成功定义为封堵器置入后30 d内不影响瓣膜运动和冠状动脉血流,且TTE显示瓣周反流程度下降1级及以上。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例患者,年龄(57.5±14.6)岁,其中男性6例。主动脉瓣PVL 7例,二尖瓣PVL 3例。除1例患者改为股静脉-房间隔入路外,其余9例患者成功经肱动脉入路置入封堵器,手术时间为(103.3±34.0)min,术后无需卧床制动。住院时间为7.5(3.0,9.8)d,经肱动脉入路的手术成功率为9/10。患者手术前后的PVL反流程度、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例术后第2天新发溶血伴肾功能不全,经透析治疗后顺利出院;1例术后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经瘤体内注射凝血酶好转后出院。随访(14.3±7.9)个月,随访期间9例患者心功能维持在Ⅰ/Ⅱ级,无严重手术相关不良事件。结论经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外科瓣膜置换术后PVL是一种可行、有效、安全的操作,可简化操作流程、减少术后卧床制动时间。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 瓣周漏 经肱动脉入路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采用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反映心肌微小损伤的血清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来评价缺血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病人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40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缺血预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在疾病种类,术中升主动脉阻断及转流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于术前、转机开始后多个时点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cTnI含量。结果术前两组的cTnI在正常范围内,转机开始后5h至24h达峰值(P<0.01)。其后缓慢下降。转机开始后5h、24h、48h缺血预处理组cTn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病人的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缺血预处理 病人 心脏瓣膜置换 人血浆 对照组 心肌肌钙蛋白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PDCA循环法在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健康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11月于我胸外科住院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162例,随机分对照级及观察组,在健康宣教中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宣教,比较两组健康宣教效果。结果观察组健康宣教效果明显提高。结论在患者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健康宣教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和自我护理保健能力,避免并发症及有利于其术后康复。

  • 标签: PDCA循环法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 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0例全心型巨大心脏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观察方法及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10例全心型巨大心脏行瓣膜置换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针对性观察与护理。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一例死亡。结论术后针对性的观察和护理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全心型巨大心脏 瓣膜置换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亚高原地区(1800M)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进一步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方法对17例亚高原地区体外循环下心脏双瓣膜置换术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死亡2例,术后一周内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23.5%。结论亚高原地区心脏瓣膜置换术要考虑到环境缺氧所致心肺血管的影响,手术中有效的保护心肌年口三尖瓣成形,术后补足血容量,最适血球比积是45%-50%,可提高血液携氧能力,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适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 标签: 亚高原 风心病 双瓣置换术 围手术期处理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对象为2021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72名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肺部感染与否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两组均行低体温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模式。统计两组肺部感染情况和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可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肺部感染;预防护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为了能够对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以求得更大的生存几率、生活质量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实施过第 1 次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200 例,时间为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且患者在手术后行抗凝治疗。将选取的200例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人数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实验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且为责任制护理,即病患均有对应的专职责任护士,负责整个治疗阶段。术后护理效果评价时间节点定位3、6及12个月,评价指标包括服药的依从性和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术后3个月内,两组患者以评价指标为基准,并无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6个月和12个月以评价指标为基准,实验组得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通过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数据比较得知,与常规性护理模式比较,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更为有效。病人在得到精心护理后,其服药的依从性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得到了提升,从而降低了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不仅使患者的生存几率有所增强,也使其生活质量有了提高,对患者是十分有益的。

  • 标签: [  ]  心脏瓣膜置换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服药依从性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在2020年1-12月收治的7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8例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法,进一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护理后,观察组躯体状态、心理状态、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四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26%,与对照组的23.68%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延续性护理干预 心脏瓣膜置换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及探究康复护理对心脏双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择了2020年7月至2021年11月时间段内在本院当中进行了心脏双瓣膜置换术治疗的64例患者的资料实施研究,以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了参照组(n=32)和实验组(n=32),参照组内的患者使用常规性护理方式,实验组内的患者使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别中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当中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首次步行150米时间以及首次坐椅活动时间均比参照组内患者更短,数据当中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概率为3.13%,明显要低于参照组中患者的21.87%,数据当中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护理心脏双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期间,对其使用康复护理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康复护理 心脏双瓣膜置换术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以验证系统康复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目的开展研究论述。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涉及人数共计80例,将上半年收治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后半年收治4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系统康复护理,对过程中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数据进行收集记录,并应用统计学软件完成验捡分析,观察结果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低,生活质量、护理有效率数据均居高,组间P值均小于0.05,符合统计学有效标准。结论:系统康复护理能够明显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生活质量,整体护理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 标签: 系统康复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选择4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23例采用常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护理,观察组23例采用优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护理,比较术后舒适度评分、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舒适度中,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环境评分都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生活质量结果中,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移动能力、自理能力。日常活动、疼痛/不适感、焦虑/抑郁评分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可以对其术后舒适度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因此该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舒适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系统护理配合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实施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2021.03~2023.07期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系统护理,各30例。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不良情绪改善好,护理满意度改善好,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好,(P<0.05)。结论:给予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系统护理配合,效果积极,值得借鉴。

  • 标签: []系统护理配合 心脏瓣膜置换术 实施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心脏瓣膜置换术对于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病患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18.1月~2019.1月,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病患,研究对象选取例数为80例。根据治疗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和研究组(40例,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在住院时间对比上,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较短;在呼吸机使用时间对比上,观察组所使用的时间较短;在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对比上,观察组的改善效果较为显著;在治疗满意度对比上,观察组对治疗的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病患,使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心脏瓣膜置换术 冠心病 心脏瓣膜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