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早发型妊娠内胆淤积围生儿的预后,为临床早期筛查内胆淤积提供参考。 方法: 将我院在 2017 年 2 月 ~2019 年 12 月接受的早发型妊娠期 内胆淤积孕妇 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孕周 <32 周的 60 孕妇设定为研究组,孕周 >32 周的 60 例孕妇设定为对照组,记录两组孕妇的妊娠终止方式 、围生儿 体重、胎儿存活情况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研究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剖宫产率、早产率和围生儿死胎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围生儿窒息率与胎儿窘迫发生率相比较无意义, P>0.05 。 结论: 孕周不足 32 周的早发型妊娠期内胆淤积预后差,临床要加强早期产检筛查,及时给予治疗干预,选择合适的方式终止妊娠,改善围生儿预后。

  • 标签: 妊娠期 肝内胆汁淤积症 早发型 围生儿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熊去氧胆酸及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内胆淤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0例妊娠期内胆淤积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纳入西医组与中西医组各40例,西医组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与熊去氧胆酸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组的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妊娠结局以及围生儿情况。结果中西医组的总胆汁酸、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均低于西医组,差异显著(P<0.05);中西医组患者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以及胎儿窘迫、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均低于西医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与熊去氧胆酸以及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内胆淤积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妊娠结局以及围生儿情况,值得应用。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熊去氧胆酸 茵陈蒿汤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内胆淤积与围生儿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9例出现妊娠期内胆淤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期内胆淤积产妇早产39例,剖宫产108例,新生儿窒息35例,可见妊娠期内胆淤积产妇剖宫产率明显提高。孕妇皮肤瘙痒发生的时间越早,早产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发生率越高。结论妊娠期内胆淤积对围生儿的结局具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妊娠期 肝内胆汁淤积症 围生儿 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内胆淤积对围产儿和产妇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治疗的妊娠期内胆淤积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健康妊娠女性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结局、围产期并发差异。结果实验组羊水污染34.61%、、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21.15%,早产13.46%,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实验组胎膜早破30.76%、妊高13.4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内胆淤积产妇胎儿预后差,增加围产期并发发生率。加强妊娠期内胆淤积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妊娠期 肝内胆汁淤积症 产妇 围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素钠抗凝治疗妊娠期内胆淤积(I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IC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53例每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肝素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ALT、AST、DBIL、TBIL、TB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早产率为7.55%、1.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64%、11.32%(P<0.05)。结论肝素钠抗凝辅助治疗ICP能够改善母体生化指标,降低不良妊娠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素钠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内胆淤积的早期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0月-2011年11月妊娠期内胆淤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早期干预,对照组不采取早期干预。结果观察组分娩孕周、羊水污染、胎儿窒息、早产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早期干预对妊娠期内胆淤积患者明显可以降低妊娠期出现羊水污染、胎儿窒息、早产等情况发生。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早期干预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期不同程度内胆淤积(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ICP)与其个体条件及预计产后情况的关系。方法:按体征及血液学检测结果将328例ICP孕妇分为轻度及重度2组,并选取150名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的甘胆酸(CG)、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详细比较3组孕妇的个体基本条件及妊娠预后,探讨其与ICP分度的关系。结果:3组孕妇间CG值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01);肝功能指标TBIL、DBIL、ALT及AST在轻度ICP孕妇组与正常孕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重度组与轻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孕妇年龄增长,ICP病情存在加重趋势。从孕、产妇结局与ICP的相关性研究可知,正常对照组孕妇的剖宫产率为21.33%,而轻度ICP组和重度ICP组剖宫产率分别达45.83%和93.75%;对照组孕妇仅有6.67%羊水粪染,而轻度ICP组和重度ICP组孕妇羊水粪染率分别为11.11%和38.39%。结论:孕妇血清CG、TBIL、DBIL、ALT及AST测定值与其ICP病情轻、重密切相关,轻度和重度ICP孕妇在妊娠结局的诸多方面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胆汁淤积 肝内 妊娠 甘胆酸 临床分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内胆淤积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研究诊治时间在2020年度1月-2022年度1月的30例门诊妊娠期内胆淤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15例、对照组15例,分别采取单独西医治疗方式、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内胆淤积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胆汁酸(TBA)、甘胆酸(CG)应用于妊娠期内胆淤积(ICP)诊断工作中的实际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21年01月-2021年12月期间孕产保健科门诊90例ICP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TBA、CG检测水平。结果:研究组TBA、C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甘胆酸 总胆汁酸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妊娠期内胆淤积及围生儿预后的临床报道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收治的妊娠期内胆淤积患者60例做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单胎、无妊娠并发的正常妊娠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及围生儿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胆红素及总胆汁酸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新生儿生长受限、产后出血及剖宫产的概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内胆淤积对围生儿预后易造成不良影响,宜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妊娠期 肝内胆汁淤积症 围生儿预后 临床报道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内胆淤积的临床效果。方法 挑选我院妇产科在2018年12月-2020年11月住院治疗妊娠期内胆淤积的9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名。对照组中患者给予能量合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服用熊去氧胆酸,2次/天,0.25g/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患者早产率、胎儿宫内窘迫征、羊水污染等概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妊娠期内胆淤积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内胆淤积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的改善肝功能指标,缓解临床症状,确保产妇及婴儿安全。

  • 标签: 熊去氧胆酸 妊娠期 肝内胆汁淤积症
  • 简介:妊娠期内胆淤积是孕中晚期特发的一组以瘙瘁、黄疸为主要症状,伴胆酸,酶等生化异常,产后症状迅速消失的一种疾病。对孕妇预后良好,但使围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已引起产科医生重视,尽早诊断和治疗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的关键。虽然对ICP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但针对其可能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疗效。

  • 标签: 妊娠并发症 胆汁淤积症 肝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内胆淤积发病不同孕周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62例ICP病例资料按照孕周分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是ICP终止妊娠的主要方式。孕周<36周组的早产率、羊水粪染率均明显高于孕周较长的患者组,新生儿评分也较低。孕周>38周组的新生儿评分也不太高。本组研究三组产妇在胎儿窘迫、围产儿死亡以及产后出血等情况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P孕周与妊娠结局有密切关系,临床确诊后要密切监护,36~38周可能是终止妊娠的最佳阶段。

  • 标签: 妊娠 胆汁淤积症 妊娠结局 孕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辅助生殖受孕双胎与自然受孕双胎内胆淤积(ICP)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分娩辅助生殖受孕双胎合并ICP16例,自然受孕双胎合并ICP22例作为研究组及自然受孕双胎未并发ICP17例作为对照组,对胆汁酸等相关生化指标及母婴结局做统计分析。结果辅助生殖受孕组与自然受孕组在TBA、ALT、AST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研究组在入院孕周、分娩孕周、新生儿平均体重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辅助生殖并不引起新生儿低体重、围产期不良结局的发生及疾病严重程度增加,但辅助生殖双胎并发ICP仍属于高危人群。

  • 标签: 辅助生殖受孕 双胎妊娠 妊娠胆汁淤积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妊娠期高血压(HDCP)合并妊娠期内胆淤积(ICP)临床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妊娠期ICP患者35例,将其记为观察组,另选取未合并妊娠期ICP患者200例,记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量与肝功能受损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妊娠期内胆淤积疾病除了对母亲造成影响之一,还会对影响到新生儿,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该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 标签: 临床治疗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期高血压
  • 简介:摘要妊娠期内胆淤积(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ICP)是以妊娠中晚期出现的皮肤瘙痒、黄疸,或伴肝功能损害、高胆酸血为特征的产科疾病。ICP发病率在各个国家及种族有很大差异,其中北欧的瑞典、芬兰、波兰,南美的智利、玻利维亚是高发区1。目前对ICP的发病原因及发病的机制尚未完全研究清楚,多数专家学者认为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与孕妇体内雌激索升高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妊娠 肝内胆汁淤积症 雌激素 胆汁酸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妊娠期内胆淤积(ICP)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收集本院116例妊娠期IC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ICP孕妇主要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CP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高危因素。结果116例ICP患者中发生产后出血17例(14.66%)、黄疸33例(28.45%)、羊水污染21例(18.10%)、瘙痒91例(78.45%)、不良妊娠结局16例(13.79%)。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ICP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高危因素包括合并糖尿病、多胎妊娠、TBA>40umoL/L、ALT≥100IU/L。结论ICP显著增加了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且合并糖尿病、多胎妊娠和TBA、ALT升高是影响因素。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临床特征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于妊娠期内胆淤积(ICDP)患者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ICDP患者50例,根据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实验组(25例,舒适护理)和对照组(25例,常规护理),比较其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HAMA、HAMD评分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结果差异明显(p

  • 标签: 舒适护理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妊娠期内胆淤积是发生在妊娠中晚期的一种并发,一般开始于30周后,其症状内在表现为胆汁酸升高、肝功能不正常,外在表现为皮肤瘙痒。该病症的危害主要集中在胎儿身上,会增加早产、病死的几率。因此,我们必须弄清妊娠期内胆淤积的发病机制,找出胎儿宫内缺氧的原因,从而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对病情相应控制,保护好母婴的生命安全,并重点研究胎儿的预后工作。本文将在文中对妊娠期内胆淤积胎儿宫内缺氧机制的新进展以实验综述的形式呈现出来。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胎儿宫内缺氧 机制 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措施在妊娠期内胆淤积综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妊娠期内胆淤积综合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理护理,统计两组患者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情况,对比两组患者TBIL、CG、ALT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TBIL、CG、ALT指标水平表现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整体护理措施在妊娠期胆汁淤积综合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整体护理 妊娠期 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