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抗逆转录病毒联合治疗(cART)的应用,艾滋病相关淋巴瘤(ARL)的发生风险有所下降,但是其仍是最常见艾滋病(AIDS)相关肿瘤,其中基本以B细胞来源为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AIDS相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HIV/AIDS-DLBCL)是其中发病率最高的亚型,临床表现可伴有B症状及结外器官受累等特点。cART联合利妥昔单抗的化疗方案能够显著提高HIV/AIDS-DLBCL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并且改善患者预后。笔者拟就HIV/AIDS-DLBCL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进行介绍,旨在进一步加深临床医师对于HIV/AIDS-DLBCL的认识。

  • 标签: 淋巴瘤,艾滋病相关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抗HIV药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高效 利妥昔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i pneumonia,PCP)的临床特征,提高儿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例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PCP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诊治经过及治疗转归。结果7例患儿中,男6例,女1例,平均年龄(6.09±3.80)岁。6例患儿既往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平均使用时间(80±30)d,1例虽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用史,但最终确诊为免疫缺陷病。7例患儿均以发热、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肺部体征轻而胸部影像学重;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淋巴细胞计数不同程度降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革兰阴性菌脂多糖轻度升高或正常,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PaO2/FiO2明显降低;所有患儿均合并不同程度心、肝及消化道损害。肺孢子菌感染均由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确诊,其中1例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出,余6例经血液mNGS检出。7例患儿入PICU后均给予机械通气、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连续性肾脏替代等治疗。所有患儿院外均无预防性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TMP-SMZ),1例患儿入PICU前已确诊PCP并给予TMP-SMZ治疗20 d,余6例入PICU后开始TMP-SMZ治疗。最终,1例治愈,3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后死亡。平均住院(11.28±8.78)d,平均住院费用(7.8±2.4)万元。结论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PCP患儿通常有基础性疾病或免疫缺陷病,以发热、干咳及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进展快,病死率高,应早期行血液mNGS确诊PCP,及时给予TMP-SMZ治疗;对高度怀疑而无条件进行病原学检查者可给予TMP-SMZ预防治疗。

  • 标签: 肺孢子菌肺炎 宏基因二代测序 复方磺胺甲噁唑 儿童
  • 简介:摘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病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HIV感染者较非HIV感染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病率增加。HIV通过包膜表面的糖蛋白120和转录反式激活因子,下调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cells,RPEC)中紧密连接蛋白,破坏血-视网膜屏障的完整性,同时诱导RPEC发生氧化应激和炎症,导致光感受器丧失,进而促进AMD进展。(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361-366)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 简介:摘要2017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和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共同制订并发布了第1版《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1年,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HIV合并结核病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对第1版共识进行了修订和更新。新版共识更新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患者的结核病预防性治疗、结核病的分子诊断、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启动时机与方案、结核相关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的诊断及处理、不良反应等方面的进展。本共识将根据最新临床研究证据定期进行更新。

  • 标签: 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诊治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i pneumonia,PCP)的临床特征,提高儿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7例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PCP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诊治经过及治疗转归。结果7例患儿中,男6例,女1例,平均年龄(6.09±3.80)岁。6例患儿既往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平均使用时间(80±30)d,1例虽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用史,但最终确诊为免疫缺陷病。7例患儿均以发热、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肺部体征轻而胸部影像学重;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淋巴细胞计数不同程度降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革兰阴性菌脂多糖轻度升高或正常,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PaO2/FiO2明显降低;所有患儿均合并不同程度心、肝及消化道损害。肺孢子菌感染均由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确诊,其中1例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出,余6例经血液mNGS检出。7例患儿入PICU后均给予机械通气、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连续性肾脏替代等治疗。所有患儿院外均无预防性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TMP-SMZ),1例患儿入PICU前已确诊PCP并给予TMP-SMZ治疗20 d,余6例入PICU后开始TMP-SMZ治疗。最终,1例治愈,3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后死亡。平均住院(11.28±8.78)d,平均住院费用(7.8±2.4)万元。结论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PCP患儿通常有基础性疾病或免疫缺陷病,以发热、干咳及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进展快,病死率高,应早期行血液mNGS确诊PCP,及时给予TMP-SMZ治疗;对高度怀疑而无条件进行病原学检查者可给予TMP-SMZ预防治疗。

  • 标签: 肺孢子菌肺炎 宏基因二代测序 复方磺胺甲噁唑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阴性与HIV阳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alaromycosis marneffei,TSM)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9年4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75例T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IV确认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HIV阳性组和HIV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蛋白、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统计学处理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和χ2检验。结果175例TSM患者中,HIV阳性85例,HIV阴性90例。HIV阳性组与HIV阴性组主要的临床表现发热、畏寒,淋巴结肿大例数分别为71例(83.53%)和73例(81.11%)、50例(58.82%)和47例(52.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75、0.771,均P>0.05);而呼吸系统症状、体质量下降和皮下肿物分别为62例(72.94%)和81例(90.00%)、73例(85.88%)和56例(62.22%)、1例(1.18%)和16例(1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514、12.630、13.737,均P<0.01)。HIV阳性组与HIV阴性组患者血红蛋白分别为90.50(77.00,113.95) g/L和88.65(72.85, 99.93)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3,P=0.043);白蛋白<30 g/L、CRP>10 mg/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9.41%(59/85)和60.00%(54/90)、94.37%(67/71)和94.19%(81/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693、0,均P>0.05);白细胞计数>10×109/L、CD4+T淋巴细胞计数<50/μ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53%(3/85)和81.11%(73/90)、80.77%(63/78)和1.75%(1/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7.095、82.467,均P<0.01)。结论TSM患者中,HIV阴性组皮下肿物、白细胞计数增高多见,HIV阳性组体质量下降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50/μL的患者多于HIV阴性组。

  • 标签: HIV 马尔尼菲篮状菌 临床特征
  • 简介:2015年11月5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Genvoya(含埃替格韦、达芦那韦、恩曲他滨、替诺福韦艾拉酚胺的复方片剂)适用于HIV感染成人、12岁及以上儿童,体质量不低于35kg(77磅)的HIV感染患者,作为初次治疗用药。不推荐用于重症肾功能不全患者,但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仍可使用Genvoya。

  • 标签: 肾功能不全 食品与药品 药品监督 临床试验 替诺福韦 初次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后的相关临床特征与死亡相关性。方法文献检索2020年1月至8月发表的有关HIV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共感染的队列研究、横断面研究和病例系列,选择年龄、合并症、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 RNA水平、抗反转录病毒方案为评价指标,使用系统综述及荟萃分析评估与病死率的关系。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939例HIV/2019-nCoV共感染病例。总体病死率为10.3%(97/939),高龄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肿瘤与病死率增加相关(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05~0.050,0.042~2.294,0.390~2.754,0.513~2.848,0.348~3.743,1.943~7.101,P=0.021、0.043、0.012、0.008、0.022、0.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μL或>500/μL、HIV RNA水平低于检测下限及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包括替诺福韦)与病死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HIV感染人群患COVID-19整体预后与普通人群相似,高龄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肿瘤与病死率增加相关,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死率无关,初步评估主流抗HIV药物对于COVID-19无明显保护作用。

  • 标签: HIV 冠状病毒感染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同时感染 病死率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致死性疾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累及全身多系统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近年我国梅毒和AIDS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二者有相同的高危人群和相似的传播途径,双重感染患者日渐增多,且二者相互影响。部分双重感染患者以眼部症状首发就诊于眼科,其眼部表现多样化,缺乏典型、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易漏诊、误诊,治疗的失败率和复发率高。本文汇总国内外近年相关研究进展,总结双重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眼部表现、检测诊断及治疗,以期为临床诊疗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865-870)

  • 标签: 同时感染 HIV感染 梅毒 眼表现 治疗
  • 简介:摘要大脑中动脉夹层是引起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少见病因,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情况更为罕见。文中报道1例26岁HIV抗原/抗体阳性的急性脑梗患者,起病表现为内囊预警综合征,继而进展为右基底节区的脑梗死,磁共振高分辨率管壁成像扫描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夹层“双腔征”和“内膜瓣征”的影像学表现。HIV感染常以HIV相关性血管病引起脑血管病,该例患者还合并血压变异系数增大的高血压病,二者均可增加大脑中动脉夹层的发生风险。结合文献报道,文中进一步探讨HIV感染与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大脑中动脉夹层发生的可能机制。

  • 标签: 梗死,大脑中动脉 动脉夹层 HIV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合并肾脏疾病患者的病理类型、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行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的21例HIV感染合并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肾脏病理类型、治疗和转归。结果21例患者中,男19例,女2例,年龄为(45.4±11.0)岁。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473.7±218.4)/μL。20例患者检测病毒载量,其中13例(65.0%)HIV RNA<40拷贝/mL。肾穿刺前18例(85.7%)患者已启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治疗时间为12(1,47)个月。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14例(66.7%),肾炎综合征7例(33.3%)。肾脏病理提示HIV相关免疫复合物性肾病为最常见病理类型,占42.9%(9/21),其次为足细胞病和糖尿病肾病,各占23.8%(5/21)。HIV相关免疫复合物性肾病以IgA肾病多见(23.8%, 5/21),而足细胞病以微小病变型肾病最常见(19.0%, 4/21)。未见经典HIV相关性肾病。随访时间为(12.5±9.2)个月,9例病情好转,8例稳定,2例恶化,2例死亡。结论HIV感染合并肾脏疾病病理类型以IgA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病和糖尿病肾病常见,大部分治疗后预后良好。对于HIV感染合并显著肾脏损伤者,应积极行肾脏活组织检查明确病理类型,以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高效 肾疾病 肾病综合征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得益于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发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已成为可控的慢性疾病,患者对生命质量的要求日益增高,临床也逐渐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新模式发展,以优化HIV感染者的长期管理。其中,以患者主观感受为导向的患者报告结局作为一类新的评价指标,有助于临床工作者将HIV感染者的治疗需求、对健康的偏好和价值取向纳入临床决策,进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然而在我国HIV领域中,患者报告结局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对患者报告结局的基本概念和内容进行阐述,并结合文献资料综述其在国内外HIV感染临床研究及实践中的进展,以期为患者报告结局在我国HIV领域中的普及和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HIV 患者报告结局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中存在较高的发病率,目前尚无有效的无创方法能对其进行评估。本研究旨在评估无创模型对该人群肝细胞脂肪变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1)评估受控衰减参数(CAP)和肝细胞脂肪变性指数(HSI)对HIV感染者肝细胞脂肪变性的诊断价值。(2)评估无创模型对糖脂代谢异常引起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造成肝细胞脂肪变性的鉴别能力。(3)评估上述模型对HIV/丙型肝炎病毒共感者肝细胞脂肪变性的诊断价值。用诊断试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1)对HIV感染者肝细胞脂肪变性诊断价值:当CAP = 232 dB/m时其敏感度为89.2%,特异度为78.1%;当HSI = 34时,其敏感度为79.1%、特异度为83.2%。(2)对造成HIV感染者肝细胞脂肪变性原因的鉴别能力:当CAP = 258 dB/m时其敏感度为81.5%,特异度为88.2%;HSI = 37时,其敏感度为70.7%、特异度为92.4%。(3)对HIV/丙型肝炎病毒共感染者肝细胞脂肪变性的诊断价值:当CAP = 241 dB/m时其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71.4%;HSI = 32时,其敏感度为73%、特异度为68.9%。结论CAP和HSI对HIV感染者肝细胞脂肪变性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脂肪类 诊断 HIV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以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SIV30蛋白作为抗原诊断试剂,建立免疫梳方法(IC)用于特异性检测实验猴血清中抗SIV的抗体IgG。方法应用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SIVSIV30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并在感受态细胞BL21中表达,将该重组蛋白纯化后作为诊断抗原,建立免疫梳标准化检测程序,并应用于临床检测。结果最佳抗原包被量为0.02mg/mL;制备好的IC均能够特异性检测到相应的SIV阳性血清而不与其他病毒血清间发生交叉反应,表明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SIV30蛋白能够敏感地检测到1∶400倍稀释的SIV阳性血清;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同一样品重复检测3次,变异系数(CV)均小于10%;利用该检测方法在对10份可疑猴血清样品进行检测,IC与ELISA检测结果

  • 标签: 猴免疫缺陷病毒 SIV30蛋白 免疫梳 快速检测方法 抗体
  • 简介:在大肠杆菌中,利用新构建的含T7g-10LRBS以及λ-PR启动子的新型原核表达载体,通过表达gag-pol基因片段,获得了具有天然序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核心蛋白p24的高效表达。克隆的gag-pol基因片段在其阅读框架移位区域插入了4bp碱基,其表达的病毒蛋白酶在阅读框架上与gag一致,从而实现了对gag-pol融合蛋白的有效加工,产生成熟的核心蛋白p24及其它产物。重组p24以可溶形式存在,可以被抗p24的单克隆抗体特异识别。测定的N端8个氨基酸序列与从病毒纯化的p24完全一致。在使用硫酸铵沉淀后,采用两步离子柱层析,可将重组蛋白纯化到95%以上的纯度。结果表明,纯化的p24可以作为特异性很强的试剂而用于HIV感染的诊断及病情的预后,并可用于p24的生化及结构分析。

  • 标签: HIV-1 核心蛋白 表达 纯化 鉴定
  • 作者: 万鑫蕊 孙明 李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云南省检验医学重点实验室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检验诊断省创新团队,昆明 650032,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昆明 650118
  • 简介:摘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的长期不进展者(LTNP)体内分离到的广谱中和抗体(bNAbs),已被证明可以预防HIV-1感染并降低感染者体内的病毒载量,成为了指导HIV-1疫苗设计和被动免疫治疗的突破口。中和抗体的功能除了与靶向表位有关,其亲和力也极大的影响了抗体的活性。HIV-1 bNAbs通过体内的多轮亲和力成熟获得了较高亲和力,从而实现了广谱度和中和活性的增加。高亲和力HIV-1 bNAbs在治疗过程中能更好的协助机体免疫系统清除病原体,并且使用剂量更少,毒副作用也相对较低。在亲和力成熟的同时,HIV-1 bNAbs表现出了高水平的体细胞超突变(SHM)、插入缺失、较长的重链第三互补决定区等不寻常的特征。这些特征阻碍了通过有效疫苗诱导HIV-1 bNAbs在体内产生并发育成熟,因此了解抗体亲和力成熟过程中发生的突变及其要点,有助于理解中和抗体的活性与特征的关系,并为设计有效的HIV-1潜在免疫原提供参考。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广谱中和抗体 抗体亲和力 疫苗
  • 简介:摘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以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或丧失为特征,最终引起机会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极高。近年来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在HIV阳性患者中的广泛应用使其寿命已接近正常人群。然而HIV、ART、免疫功能改变等对骨代谢的不良反应愈发凸显,HIV阳性人群罹患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笔者就HIV阳性患者骨质疏松脆性骨折流行病学特点、可能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骨质疏松 脆性骨折
  • 简介:摘要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出现与普及大大延长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的生存期,但同时该人群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也逐步升高。现借鉴国内外指南及学术报道,结合我国艾滋病和心血管病领域专家的临床经验,对中国HIV感染者的心血管疾病预防,特别是血脂异常和高血压这两个危险因素的管理提出建议,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HIV感染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会随着地域、感染原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本建议基于现有临床证据和国内外文献提出,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时需结合当地HIV感染的具体情况确定患者的治疗策略。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和国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痴呆量表(international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dementia scale,IHDS)筛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男男同性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无症状认知功能损伤(asymptomatic neurocognitive impairment,ANI)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痴呆(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ssociated dementia,HAD)的效能。方法根据排除标准纳入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HIV感染MSM 210例和自愿咨询检测的HIV阴性MSM 84例。分别采用MoCA和IHDS对HIV感染MSM和HIV阴性MSM进行横断面认知功能评估,分析各量表在ANI和HAD中的筛查效能。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结果HIV阳性MSM的MoCA和IHDS总分[(26.04±3.41)分和(11.15±1.44)分]均低于HIV阴性MSM[(27.58±1.85)分和(11.67±0.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70、-4.542,均P<0.01)。不同认知功能的HIV感染者MoCA、IHDS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7.982、49.291,均P<0.05),MoCA<26分、IHDS≤10分所占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5.917、70.155,均P<0.05)。ANI筛查中,MoCA以<26分为阈值,灵敏度为79%,特异度为91%,约登指数为0.70;IHDS以≤11分为阈值,灵敏度为74%,特异度为75%,约登指数为0.49。HAD筛查中,MoCA以<24分为阈值,灵敏度为88%,特异度为87%,约登指数为0.75;IHDS以≤10分为阈值,灵敏度为68%,特异度为87%,约登指数为0.55。结论MoCA比IHDS更适用于HIV感染MSM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对于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应采用不同分数阈值。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认知功能障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痴呆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国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痴呆量表 男男同性性行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