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分析慢阻肺患者在护理中实行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其护理干预下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的状况。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自2021年1月份至2022年1月份期间接收的80例慢阻肺患者为本次探讨对象。并通过单双数的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即为参照组、研讨组,参照组给予慢阻肺患者常规护理模式,研讨组给予慢阻肺患者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每组各有40例。分析组间干预效果。结果:研讨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经过双向质量反馈护理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慢阻肺患者在护理中使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此种方法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双向质量反馈护理 慢阻肺 肺功能指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与评估。本文探讨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重要性以及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具体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能够有效衡量手术室护理质量,并为提升护理水平和改善患者体验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旨在为手术室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 标签: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手术室护理 应用 评估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在静脉输液护理实践中应用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效果。研究对象为2023年2月至2023年12月在医院接受诊治的5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数量相当。比较了两组患者的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输液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指数。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静脉输液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因此,研究结论表明,及时运用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静脉输液护理质量,并且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质量评价体系 静脉输液 护理实践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持续质量改进的优质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样对象:产科收纳的产妇(2021年4月~2023年8月),数量:300例,分组法则:数字盲选法。均分为对照组(n=150)、观察组(n=150),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的优质护理。对比两组产后恢复。结果:观察组产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科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优质护理,利于产妇产后恢复,值得应用。

  • 标签: 产科 持续质量改进的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护理质量是指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和护理服务的效果和程度,是在护理过程中形成的客观表现。护理质量是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服务质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医院各级护理工作者皆以提供优质护理为核心工作,并不断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 标签: 护理 工作量 质量 综合评价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产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及方法,为产科护理效果评估、产科护理质量提高等方面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科住院孕产妇及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综合理论研究、临床调查、专家咨询、出院追踪、病历回顾等方法对指标系统框架进行拟定,并结合理论进行指标筛选及论证。结果产科护理质量另加指标体系应设置为3级结构,1级指标设置3个,2级指标设置7个,3级指标设置为27个。结论设置产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能够有助于促进产科护理质量的不断改进。

  • 标签: 产科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护士分层级管理在提高乳腺外科护理质量的效果。 方法 : 为探究护士分层级管理的应用价值,于乳腺外科中选取 40 例乳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 2018 年,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并于 2019 年再次选取 40 例乳腺疾病患者,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并对比实施前、实施后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文书等方面的护理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 通过实验后来看,在乳腺外科护理工作中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后, 病房管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文书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升,对比来看实施前、实施后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于乳腺外科中使用护士分层级管理对提升管理力度、加强护理规范性、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护士分层级管理 乳腺外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改革制定胸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与考核细则,提高护理质量。方法依据医院原有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三级甲等医院护理质量标准、医疗质量万里行、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检查标准结合胸外科专科工作实际,采用理论研究、临床调研的方法初步拟订质量标准;采用专家咨询及临床实践验证的方法进行筛选与论证;制订胸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与考核细则。包括核心制度执行、综合护理质量、护士执行力3项一级评价标准,14项二级评价标准,64项三级评价标准。结果住院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综合考评平均得分均明显提高(P<0.01)。结论改革后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规范了护士行为,提升了专科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胸外科 护理过程质量 质量标准 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肝胆外科的服务质量,提高肝胆外科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采用案列调查分析的方式,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300例肝胆外科疾病患者对我院肝胆外科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统计结果显示,共用32例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表示不满意,占总比重的10.7%,主要问题表现在执行岗位不到位(13例)、护理操作技术不准确(10例)、护理服务态度不好(5例)、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2例)以及其他(2例)等方面。这表明我院肝胆外科护理服务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而在护理过程中执行岗位不到位和护理操作技术不准确是影响护理质量提高的主要方面,因此着重加强肝胆外科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执行岗位能力和护理操作技术水平,同时也应注重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和法律意识等多方面的培养,综合提高肝胆外科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肝胆外科 护理服务 质量评价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我国重症血液净化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提高ICU护士血液净化护理质量水平,规范ICU血液净化护理操作,降低并发症提供全面、系统、可量化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课题组讨论以及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重症血液净化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结果2轮专家咨询应答率均为100%,2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08、0.965,第2轮咨询结果各级指标的协调系数为0.210~ 0.292,P<0.05或<0.01。重症血液净化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56个三级指标。结论咨询专家的积极性、权威性、意见集中程度、意见协调程度均较高,构建的重症血液净化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ICU血液净化的实施、培训、质量控制、实施规范等具有借鉴作用。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血液净化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护理质量 德尔菲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质量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胸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后,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平均VAS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综合疼痛护理应用于减轻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具有良好效果,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胸外科 术后疼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采集中心护理过程中的效果评价。方法血液采集中心的日常血液采集护理过程,随机抽取血液采集中心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在另一个时期作为观察组,其持续的质量改进,并随机抽取20例血液采集中心的患者为观察组。结果对照组17例患者对血液采集中心血液采集护理过程满意,占8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20例患者对采血中心血液采集护理过程满意度为1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与采血中心患者的血液采集护理过程满意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血中心的血液采集护理过程,应实施持续的质量改进,建立质量控制管理团队,加强质量控制,相关知识和技能,定期培训团队成员,有效提高采血中心的护理管理质量,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血液采集中心 血液采集护理过程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构建科学、规范、全面的消化内镜护理质量指标评价体系。方法本研究遴选消化内镜护理管理专家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南昌等11省市15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专家由12名女性和3名男性构成,年龄31~40岁8人(53.33%)、41~50岁7人(46.67%)。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和德尔斐(Delphi)专家函询法构建了消化内镜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两轮专家函询结果,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15/15)、100%(15/15),权威系数分别为0.88、0.85,协调系数分别为0.398、0.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建立3项一级指标(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11项二级指标和43项三级指标的消化内镜护理质量指标评价体系。结论构建消化内镜护理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护理管理者进行消化内镜安全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 标签: 消化内镜 护理质量 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胆外科护理质量不良的原因,可据此采取改进措施。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我院普外科诊疗的201例肝胆外科疾病的患者为调查对象,对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37例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不满意的原因。结果:对肝胆护理服务不满意的患者有37人,占比为18.4%,其中护理操作不准确的占8.1%,对基础护理不到位的占24.3%,健康教育不完善者占37.8%,护理服务态度不佳者占18.9%,缺乏相关出院指导占5.4%,其他原因占5.4%。。结论:影响肝胆外科护理服务质量的主要原因是对患者的基础护理不到位及为患者的提供的健康教育不足,提示我们要加强对肝胆外科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同时提高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次数,指导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提供疾病的相关知识,从而全面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护理服务质量评价 影响因素 基础护理 健康教育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与日常工作经验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中医护理质量评价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并以此为基础,针对目前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以期能够中医护理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

  • 标签: 中医护理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管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肝胆外科护理服务质量,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在医院接受肝胆外科手术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评价。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护理服务的方面进行评价,包括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沟通能力、服务态度等。对患者的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服务质量评价结果。结果:通过对82例患者的评价结果统计分析,得出肝胆外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结果。其中,患者对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沟通能力、服务态度等方面的评价较高,整体满意度达到80%以上。然而,也发现了部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不满意现象,主要集中在护理过程中的信息沟通不顺畅、护士对患者需求的反应不及时等方面。结论:肝胆外科护理服务质量整体较好,但仍存在改进的空间。影响护理服务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信息沟通、反应速度等方面。需要加强护士的沟通技巧和服务意识,提高对患者需求的敏感度和反应速度,以进一步提升肝胆外科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肝胆外科 护理服务 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灵敏、科学、实用的血液净化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评价体系,为血液净化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专家访谈法,建立血液净化专家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并要求设计专家信函询问量表,经过两轮专家对应,统计分析数据,最后确定血液净化专家护理质量敏感指数评价体系。结果:在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3%和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2和0.874。两轮调查后,共形成3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所有指标的重要性分数、可操作性分数和计算公式均合理,专家识别度≥90%。结论:构建的血液净化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评价系统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 标签: 血液净化 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在老年髋关节置换病人围术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以我院收治1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6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86例给予专科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在术后并发症专科护理质量指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

  • 标签: 专科护理 老年髋关节置换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论述PICUs质量改进(quality improvement,QI)的文献,评价现有研究质量。数据来源本文检索了2020年5~6月间PubMed、Cumulative Index to 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Literature和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databases这几个数据库发表的相关文献。研究选择纳入报告PICUs QI干预的英文同行评议文章。筛选标题和摘要并回顾文章以确定其是否符合QI标准。数据抽取采用结构化模板抽取数据。采用质量改进最低质量标准集(quality improvement minimum quality criteria set,QI-MQCS)评估纳入的文章质量,量表评分0~16分。数据合成确定的2 449篇文章中,158篇被纳入分析。QI干预最常见的目标是医疗相关感染(n=17,10.8%),交班(n=15,9.5%),查房(n=13,8.2%),镇静/疼痛/谵妄(n=13,8.2%),药物安全(n=11,7.0%)和非计划拔管(n=9,5.7%)。在医学研究所描述的医疗质量6个领域中,以患者为中心和时效性少被提及,没有一项研究涉及公平。基于QI-MQCS的中位质量分数为11.0(9.0,13.0)。虽然文章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上升,但只有17%的研究被认为"高质量",得分在14~16分。只有8(5%)篇文章引用质量改进报告卓越标准(SQUIRE)指南来报告QI工作。结论关于PICUs QI干预的出版物,包括高质量出版物的数量正在增加。然而即使在近年,低质量文章仍在继续发表。因此,报告质量还有提高空间。

  • 标签: 质量改进 儿科 重症监护室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医疗质量 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