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自身免疫脑炎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自身免疫脑炎患者共81例。将其临床资料和治疗方式进行回顾分析,将患者分为3组,边缘叶组、抗电压-门控钾通道脑炎组和抗N-甲基-D-天冬氨酸脑炎组,每组27例,比较三组的鉴别诊断差异性。结果抗电压-门控钾通道脑炎和抗N-甲基-D-天冬氨酸脑炎相比,在临床表现、核磁检查、脑脊液检查方面存在着差异性;边缘叶脑炎中的精神病、代谢性疾病、非血管炎自身免疫脑膜脑炎和桥本脑病的MPI检查正常;非血管炎自身免疫脑膜脑炎、桥本脑病和代谢脑炎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和困倦;非血管炎自身免疫脑膜脑炎、Wernick-Korosakoff脑病、精神病、阿尔茨海默病、代谢脑炎以及进行多灶白质脑病的脑脊液正常。结论自身免疫脑炎不同的疾病类型表现出不一样的临床特点,应该采取对应的检查方式进行诊断治疗。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脑炎 临床鉴别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对自身免疫脑炎认识的深入和新型抗神经抗体不断被发现,很多抗体相关神经免疫综合征作为疾病实体获得确认。同时一些伴有多种抗神经抗体阳性或者表型重叠的自身免疫脑炎病例引起了临床关注。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自身免疫脑炎的这种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机制与临床意义。

  • 标签: 自身免疫 脑炎 抗体 表型 重叠综合征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是一种可治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炎性疾病,以脑膜、脑、脊髓和视神经等受累为主要表现,磁共振成像可见脑室旁线样放射状强化和(或)脊髓长节段受累伴中央强化病灶,脑活体组织检查提示小血管周围炎症伴小胶质细胞活化,对类固醇激素治疗敏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被认为是本病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 标签: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少突神经胶质 炎症 激素类
  • 简介:白癜风常并发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如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autoimmunnethyroiddisease,AITD)、类风湿关节炎、1型糖尿病、恶性贫血、系统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thematosus,SLE)、艾迪生病、斑秃等,其中以AITD最多见,包括Graves病、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桥本病)、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相关眼病等,但有关白癜风并发AITD确切机制研究甚少。鉴于白癜风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和各种非遗传因素相关,多数认为是由基因、环境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导致共同的终末通路,即氧化应激-自身免疫介导的黑素细胞缺失,特别是非节段型白癜风(non-segmentalvitiligo,NSV)。该文从白癜风的基因、自身免疫和氧化应激3个关联机制上综述、阐述其与AITD的关系。

  • 标签: 白癜风 甲状腺疾病 自身免疫性 遗传 自身免疫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分析并总结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胰腺炎(AIP)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13例AIP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AIP中,中位年龄48岁,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疼痛不适,梗阻黄疸及体重下降。胰腺弥漫增大及局限性增大各6例,胰体尾假性囊肿及胰腺结石各1例,胰管扩张4例。胰腺外器官受累9例(胆管病变8例、胆囊病变7例、腹膜后纤维化1例、腹腔淋巴结肿大6例、脾静脉变细4例、干燥综合征及溃疡结肠炎各1例)。7例行血免疫标志物检查,IgG升高5例,类风湿因子(RF)及抗核抗体(ANA)升高各3例。8例被误诊而行手术治疗。经激素治疗后,患者预后良好。结论AIP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疾病,无特异临床表现,易与胰腺癌及胆管癌混淆,误诊率高。必须充分认识和重视AlP的诊治,避免因误诊而行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胰腺癌 胆管癌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autoimmune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strocytopathy,GFAP-A)是一组近来才被认识的少见的可累及脑膜、脑、脊髓和视神经的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儿童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成人大致类似,与成人GFAP-A患者相比,儿童患者脑干受累、自主功能障碍及共患NMDAR脑炎的比例稍多,而成人患者伴发恶性肿瘤、复发病例比儿童更为多见。脑脊液GFAP-IgG阳性是诊断本病的生物学标志。GFAP-A的治疗方法与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相似。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 儿童 自身免疫性抗体
  • 简介: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后,其血小板计数未见有效提升,临床出血症状未见改善。目前,临床判断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依据为输注前、输注后1h、输注后24h时患者的血小板计数。

  • 标签: 血小板无效输注 诊断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CT与MRI检查对自身免疫胰腺炎(autoimmunepancreatitis,AI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至2016年6月天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确诊为AIP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CT及MRI检查分别可见14/12例胰腺肿大,合并肾脏多发病变3例;胰腺周围环绕增厚的包膜样结构CT可见4例,MRI检查可见10例;胰管局限性狭窄CT未发现,MRI可见6例;胆管狭窄CT检查可见5例,MRI检查可见ll例。CT及MRI检查对于胰腺形态改变、肾脏病变的检出率一致,但对于胰胆管病变及假包膜形成的显示,MRI较CT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AIP的影像学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征,对于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相对于CT,MRl对于AIP的特征表现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可作为临床首选。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CT MRI 诊断
  • 简介:目的总结并探讨自身免疫胰腺炎(AIP)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3年3月至2008年1月确诊的16例AIP患者资料.结果AIP患者以男性居多,男∶女为15∶1,平均年龄61岁(47~79岁).81.2%的患者以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68.8%的患者有高γ球蛋白血症,66.7%血IgG增高,56.2%红细胞沉降率增快,50.0%类风湿因子阳性,43.7%嗜酸粒细胞升高,26.7%抗核抗体阳性,31.2%血清脂肪酶升高,18.7%血淀粉酶一过升高,25.0%CA19-9升高.腹部CT和(或)内镜超声(EUS)示93.7%患者的胰腺弥漫肿大,100%胰管狭窄、87.5%合并胆总管胰腺段狭窄,50.0%胆管壁增厚.EUS下穿刺活检6例,1例无结果,5例均未见肿瘤细胞;3例见淋巴细胞浸润;2例有胰腺纤维化.75.0%合并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43.7%见腹腔淋巴结肿大,42.9%有脾静脉或下腔静脉受累,18.7%合并泪腺肿大,12.5%合并颌下腺肿大.11例应用泼尼松治疗(其中7例同时胆总管支架置入),10例效果良好,1例因不耐受而停用;2例单纯行胆总管支架置入术,黄疸解除;3例仅对症治疗.激素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影响不一,泪腺与颌下腺肿大者在激素治疗后迅速消肿.结论AIP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以无痛、梗阻黄疸首诊.可有血清IgG和球蛋白升高,抗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阳性.影像学见胰腺弥漫或局限性肿大、胰管狭窄、胆总管胰腺段狭窄.激素治疗有效,支架植入可缓解症状.

  • 标签: 胰腺炎 慢性 胰腺炎 自身免疫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胃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集的14例自身免疫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改变及活检标本病理形态学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例自身免疫胃炎患者表现为非特异性的胃肠道症状,血清学检测均显示抗壁细胞抗体阳性和/或抗血清内因子抗体阳性。12例为女性,2例为男性,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5岁。其中7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2例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14例患者中有2例内镜下可见多个息肉状广基隆起(直径0.2~0.9 cm),组织学诊断为多发神经内分泌瘤;2例胃体/胃底见10余个形态不规则隆起型肿物(直径0.8~3.5 cm),组织学诊断为多发增生性息肉。14例组织病理学特征为以胃体/胃底黏膜慢性炎性病变为主,具有不同程度的胃底腺萎缩,伴有不同程度的肠上皮化生、假幽门腺化生、胃小凹增生及胰腺腺泡化生。嗜铬粒素A或突触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所有病例均有胃体神经内分泌细胞线状和/或微结节状增生,而胃泌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胃窦黏膜内G细胞增生。所有病例胃窦黏膜无明显炎性病变或呈轻度慢性炎。2例属于早期病变,6例属于旺炽期病变,6例属于末期病变。结论自身免疫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一,部分较隐匿,内镜表现呈多样,不同的临床阶段,具有不同的组织学改变。病理医师应提高对自身免疫胃炎的形态学认识,避免漏诊、误诊,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

  • 标签: 自身免疫疾病 胃炎 肠嗜铬细胞 神经内分泌瘤
  • 简介:摘要原发免疫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一种孤立血小板减少的获得自身免疫疾病。近10年来,ITP研究领域发展迅速,新的治疗药物和临床试验结果不断涌现。本文就ITP诊断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解读,力求推动国内更好地诊断及治疗ITP。

  • 标签: 血小板减少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自身免疫肝病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的方法。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肝病患中选取部分具有代表的作为分析对象,从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选取的患者中选择90例,将患者采用平均分配的原则,分到不同护理方法的小组中,使用综合护理方法的45例患者视为研究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45例患者视为参照组。详细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两组护理后的情况进行记录,深入了解护理后患者是否对护理满意。结果:患者的具体表现为总胆红素水平、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有一定程度上的升高。此类患者均表现为慢性肝炎,这也是患者的肝病肝组织的主要变化。胆管损害是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患者的主要表现。对患者进行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中有44例满意,参照组有38例满意,满意度分别为97.78%(44/45)、75.56%(34/45),这一结果说明研究组满意度高存在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浆细胞数量呈现出一定的增加是自身免疫肝病患者的主要表现,对患者采用综合护理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满意度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临床特点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胰腺炎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准确诊断,确保检出率,降低临床误诊率,给予患者针对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30例自身免疫胰腺炎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症状,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根据诊断结果进行外科治疗。结果:30例自身免疫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有梗阻黄疸、腹痛、腹胀、消瘦等,其中12例患者经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口服激素治疗后8例患者一年内未复发。18例因未能排除恶性病变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获得病理诊断,2例患者行开腹探查+胰腺活检术,术后口服激素治疗一年内均未复发,6例患者行胆肠吻合手术,术后口服激素治疗1例复发,10例行胰腺切除手术后无复发。结论:为确保自身免疫胰腺炎的诊断准确,减少临床误诊率,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相关检查诊断,为医生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诊断数据,给予患者针对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临床诊断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疾病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对自身细胞组织产生免疫作用的疾病,由于该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致病因素尚未查明,因此随着疾病的恶化,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就会过度活化,并对其体内的器官和系统造成危害。本文在对自身免疫疾病发病加以概述的基础上,对该类型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综合论述,并分析了不同致病机理与自身免疫疾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自身免疫疾病的有效防治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机制 致病机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不同剂量人免疫球蛋白用于治疗新生儿免疫溶血的临床效果与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儿科新生儿免疫溶血患儿150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人免疫球蛋白0.5g(kg?d),0.8g(kg?d),1.0g(kg?d)用于治疗免疫溶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指标。结果治疗时间及需换血人数比较显示治疗后三组患者蓝光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需换血人数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相关检查指标比较显示治疗后三组患者在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较小剂量人免疫球蛋白用于治疗新生儿免疫溶血疗效确切。人免疫球蛋白可有效抑制吞噬细胞破坏致敏的红细胞,迅速控制新生儿溶血发展,减轻溶血,显著降低溶血光疗的时间及换血几率。小剂量免疫球蛋白疗效与大剂量一致,小剂量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并提高疾病治疗效率,改善患儿生存质量。

  • 标签: 人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 不同剂量 临床疗效与意义
  • 简介:目的观察阿伐他汀(Atorvastatin)对EAE的治疗作用并初探其治疗机制。方法以豚鼠脑、脊髓为原料提取髓鞘碱性蛋白MBP,免疫Lewis大鼠建立EAE模型。建模后每日对大鼠神经症状进行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12和IL-4水平。结果与EAE组相比,Atorvastatin组大鼠发病时间有所延迟,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与正常组相比,EAE组大鼠17d、21d时,IL-4水平明显升高(P〈0.01),13,17,21d时IFN-γ、IL-1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IFN-γ、IL-12浓度与神经症状评分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IFN-γ=0.904,P〈0.01;RIL-12=0.885,P〈0.01)。与EAE组相比,Atorvastatin组13d、17d时IL-4水平明显升高(P〈0.01)。IFN-γ、IL-12水平在13,17,21d时均显著低于EAE组(P〈0.05)。结论Alorvastalin能改善EAE大鼠的症状,其机制可能与纠正Th1/Th2失衡有关。

  • 标签: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阿伐他汀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12 白细胞介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