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自身免疫肝病不同亚型,即自身免疫肝炎(AIH)、原发性胆汁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胆管炎(PSc)患者中隐匿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并探讨隐匿HBV感染与ALDS之间有无相关。方法检测386例HBsAg阴性自身免疫肝病患者初诊血清标本(自身抗体、HBVM、HBV-DNA)等。结果发现有HBVM阳性患者168例,占43.52%,其中HBV-DNA阳性19例,占11.3%。168例隐匿HBV感染患者中AIH、PBC和PSC患者分别为50.59%(85/168)、47.02%(79/168)和2.35%(4/168)。结论自身免疫肝病患者中隐匿HBV感染率较高,ALDS与隐匿HBV感染密切相关。

  • 标签: 肝炎,自身免疫性 隐匿性HBV,乙型 DNA 感染
  • 简介:摘要佐剂诱导的自身免疫/炎综合征(autoimmune/inflammatory syndrome induced by adjuvants,AISA)是指暴露于佐剂之后机体产生的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AISA的常见类型主要包括疫苗接种后综合征、硅相关疾病、海湾战争综合征及巨噬细胞肌筋膜炎综合征。但是目前国内对AISA这一概念及发病机制的认识不足,文章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AISA的概念、常见类型及可能的免疫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佐剂 自身免疫性/炎性综合征 免疫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采取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过去一年来院就诊的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60例,通过随机法将其分组,30例患者接受去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作为对照组,另30例患者接受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输血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不良反应例数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为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提供散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输血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免疫肾小球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传统的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外,生物制剂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免疫肾小球疾病的临床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为这类疾病的靶向治疗带来了曙光。然而,生物制剂在免疫肾小球疾病中的应用尚缺乏统一的规范,制定既符合国际指南标准又贴近中国临床实践的免疫肾小球疾病生物制剂治疗共识势在必行。为此,我国肾脏病领域专家依据国内外研究数据和临床经验,结合中国肾脏疾病患者的特点,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共识。本共识内容包括免疫肾小球疾病的分类及其发病机制,常用生物制剂及其作用机制,生物制剂的应用原则与方法、疗效与安全、患者的选择与监测、常见问题与对策以及特殊人群应用的注意事项等方面,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具体的指导意见。

  • 标签: 免疫疗法 肾小球肾炎 肾疾病 生物因子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胰腺炎(AI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胰腺炎,激素治疗后短期预后良好,但随着病程延长,相当一部分患者病情复发,且出现胰管结石、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等典型CP的临床表现。此外,AIP与胰腺及其他器官肿瘤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就AIP长期预后研究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长期预后 胰管结石 胰腺内外分泌功能 胰腺癌
  • 简介:摘要自2017年版《中国自身免疫脑炎诊治专家共识》发布以来,国内外发表了一系列自身免疫脑炎诊治相关的重要研究成果。因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组对该共识进行更新与完善。学组于2021年启动修订工作,组织该领域专家反复讨论而成稿。内容包括自身免疫脑炎的临床表现、分类、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脑炎 临床表现 分类 诊断 治疗 共识
  • 简介:摘要免疫血小板减少症是以孤立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常见出血性疾病,部分患者病程持续超过12个月,发展为慢性免疫血小板减少症( chron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a,CITP)。CITP病因复杂。传统的一线治疗对CITP患者疗效有限,研究中的二线治疗(血小板生成素及其受体激动剂、利妥昔单抗和脾切除术)、免疫抑制剂、全反式维甲酸、阿托伐他汀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为CITP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文就近年来CITP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希望有助于制定CITP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儿童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生成素 免疫抑制剂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来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治疗自身免疫溶血贫血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即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输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结论给患有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患者采用洗涤红细胞输血治疗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输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胰腺炎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接诊的10例自身免疫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10例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患者行强化扫描及CT扫描结果,分析自身免疫胰腺炎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结果10例患者经CT扫描结果显示,6例胰腺周围存在低密度晕征环绕,且其为包鞘征;6例出现胰管无规则狭窄;2例为局限性胰头区肿大,8例弥漫肿胀增粗,且为腊肠状;经增强扫描结果显示,10例均为胰腺病变,且为相对低密度,延迟期增强。结论由于自身免疫胰腺炎具备独特的CT影像学特征,通过掌握CT影像学特点,可为胰腺炎临床诊断提供数据支持,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CT影像学 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自身免疫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将70例患有自身免疫肝病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其空腹静脉血的抗体、生化等指标与同时期前来进行健康检查人群进行对比,并进行熊去氧胆酸与泼尼松联合治疗。结果在患有自身免疫肝病的老年患者中,女性患者比例多于男性;PBC的诊断准确率最高。经治疗后,患者的各种症状有明显改善,P0.05。1.2方法1.2.1检测方法选取清晨空腹时,抽取肘部静脉血。待抽取后立即进行抗凝处理,再利用离心机将血液进行分离。在分离结束后,将血样放置于-20℃的冰箱进行保存,便于之后的检测。严格按照免疫荧光法说明书的操作步骤对血液中的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以及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等指标进行检测2。此外,在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的参与下,对患者的肝组织进行穿刺取样,将取出的组织样本放置于浓度为10%的中性甲醛中进行固定,再将固定好的肝组织用石蜡包埋并染色,将其转至病理室进行病理分析与检测。根据血样与肝组织的检测结果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诊断。1.2.2治疗方法老年自身免疫肝病患者每日服用医院统一煎制化浊解毒的中药,早晚两次,每次150ml。在起始时,泼尼松的用量为30mg/d,之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递减并逐渐稳定于每天10mg。此外,口服熊去氧胆酸的用量标准为每kg10mg/d,一日两次。1.3观察指标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转氨酶等酶的指标,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判断。1.4统计学方法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以百分数对计数数据表示,卡方测定,计量数据以t测定,均值±标准差表示,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身免疫胰腺炎患者腹部影像学改变特征。方法根据2008亚洲诊断标准,回顾分析总结本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20例自身免疫胰腺炎患者CT和MRI影像学资料。其中行CT检查有16例,MRI检查有13例,同时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有9例。结果胰腺弥漫肿大者13例(65%),局限肿块型5例(25%),混合型2例(10%)。CT平扫病变有16例,呈等密度13例(81.25%),稍低密度3例(18.75%)。MRI检查中DWI序列信号升高有17例(85.00%)。病变周围呈包壳样结构占14例(70.00%)。胰管轻度扩张6例(30.00%)。胰管形态不规则6例(30.00%)。胆道系统受累13例(65.00%);肾脏受累4例(20.00%);腹膜后纤维化1例(5.00%)。淋巴结肿大患者2例(10.00%)。结论自身免疫胰腺炎患者腹部有特殊影像学改变特征。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CT检查 MRI检查
  • 简介:病例患者,男,29岁,藏族。因“全身水肿伴腹胀10d”于2012年6月1日入院。患者于1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水肿,腹胀,活动后心悸气促,伴有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无发热腹痛及关节肌肉疼痛,8d前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蛋白尿,水肿腹胀进行加重,遂入我院。否认肝炎史,有大量饮酒史9年,每天半斤白酒。入院体检:T36.8℃,P83次/min,R19次/min,BP90/60mmHg,神清。颜面水肿,口腔黏膜未见溃疡,全身皮肤无皮疹,右下肺叩诊呈浊音,呼吸音消失,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腹部膨隆,剑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浊音(+)。双下肢重度指凹水肿。2012年5月30日查血常规:WBC8.75×109/L,NEUT0.903,Hb211g/L;尿常规:PRO(++),尿蛋白定量15.9g/24h;血生化:TP55.7g/L,Alb14.8g/L,GLO40.9g/L,ALT53U/L,AST44.7U/L,ALP96.1U/L,γ-GGT266.8U/L,BUN22.88mmol/L,Scr109μmol/L。病毒性肝炎、肿瘤标志物均阴性。腹水常规:乳糜,浑浊,无凝块,李凡他试验(-),有核细胞计数0.01×109/L;腹水生化:蛋白7.8g/L;腹部彩超:肝脏体积增大,结构欠清晰,左肝缘变钝,实质回声不均匀,弥漫增粗,第二肝门静脉消失,门静脉主干内径1.2cm,腹腔大量腹水。泌尿系彩超:双肾形态大小正常,皮实质回声均匀,皮髓质分界清楚。X线胸片: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入院诊断:肾病综合征。予甲强龙8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并给予抗凝,金水宝、黄芪颗粒等治疗。6月4日复查肝功:TP34.8g/L,Alb15g/L,GLO19.8g/L,总胆红素3.2μmol/L,DB1.7μmol/L,ALT495.8U/L,AST432.2U/L,ALP259.1U/L,γ-GGT659.4U/L,血清总胆汁酸19.5μmol/L;肾功能:BUN6.83mmol/L,肌�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膜性肾病 肾小球系膜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 自身免疫性肝病 抗组蛋白抗体
  • 简介:摘要胎儿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症(fetal alloimmune thrombocytopenia, FAIT)是一种围产期的严重并发症,影响胎儿发育,甚至导致胎儿宫内出血及死亡。虽然FAIT危害严重,但因发病率低、治疗经验有限,临床诊治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基于国内外指南、共识及相关研究对FAIT的发病概况、高危因素筛查、产前管理流程、分娩管理等问题进行综述,期望为FAIT的临床管理提供帮助。

  • 标签: 血小板减少,新生儿同种免疫性 抗原,人血小板 围生期医护 产前保健 血小板输注 超声检查,产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迟发自身免疫糖尿病的临床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6年4月4年间收治的24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其中12例为按照1997年WHO诊断标准确诊的LADA病例,另12例对照组为同期随机抽取的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诊断标准确诊的2型糖尿病病例。结果LADA患者胰岛功能呈缓慢性破坏,开始时不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也不依赖胰岛素治疗,但随着病情进展,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最终将依赖胰岛素生存,并且有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危险。C肽水平明显降低或正常低线水平,GAD_Ab阳性率高。

  • 标签: LADA C_P GAD_A
  • 简介:目的探讨对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30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采取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结果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且女性多于男性。绝大多数患者在2~3周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反应。结论经治疗使患者恢复到正常的血液值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无毒水平。

  • 标签: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肾上腺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探讨高效价免疫抗A抗B中药防治效果。方法将82例IgG抗A(B)抗体效价比值>l512的孕妇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采用口服中药复方茵陈合剂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西药静脉推注VitC,同时口服VitE并吸氧治疗;两组定期检测血清免疫抗体效价。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2%,发生新生儿溶血病2例;对照组有效率为76.7%,发生新生儿溶血病7例;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O.01)。结论中药复方茵陈合剂对降低母儿血型不合IgG抗A(B)抗体效价明显优于对照组,能有效地预防因母儿血型不合而造成的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中药汤剂简单、方便、有效,对围产期的保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抗A抗B 中药防治 母婴血型不合 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