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对于糖尿病自身免疫抗体检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科收治的136例糖尿病患者,并根据患者病因将其分为T1DM组21例,T2DM组105例,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对照8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分别进行化学发光酶免疫法(CLISA)及免疫印迹法(IB)进行其糖尿病自身免疫抗体检测,对受试者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抗体(IAA)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计算其敏感度与特异性。结果T1DM组的GADA(54.5%)和IB(8.6%)明显高于T2DM组(15.6%、4.3%)及对照组(3.0%、4.0%),此外T1DM组的IAA(37.6%)和IB(23.3%)明显高于T2DM组(29.7%、18.0%)及对照组(0%、12.0%),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P<0.05);两组患者的GADA与IAA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对于糖尿病自身免疫抗体的检测敏感性与特异性相对更为准去,可以达到对于糖尿病分型的准确判断,并过对于合理干预与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化学发光酶免疫法 糖尿病 自身免疫性抗体 免疫印迹法 胰岛素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报告 1例自身免疫脑炎患者行蛋白 A 免疫吸附时发生低钾血症的个案及护理 。使⽤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时,治疗前对患者评估⾄关重要。安全、有效、规范的评估、操作和护理有助于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期间需要多学科护理人员共同配合,通过全面观察护理,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通过该病例的护理关注点为临床应用蛋白 A 免疫吸附发生低钾血症的护理提供参考。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脑炎 蛋白 A 免疫吸附治疗 低钾血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脑炎(AE)患者的血脑屏障(BBB)完整与其临床特点、免疫治疗反应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收集自2015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47例A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以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Qalb)值7.00为界将患者分为BBB正常组(n=101,Qalb值≤7.00)与BBB损伤组(n=46,Qalb值>7.00),分别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AE临床评估量表(CASE)评分评估患者入院时和一线免疫治疗30 d时的疾病严重程度,并以一线免疫治疗30 d时的CASE评分或mRS评分低于入院时评分定义为免疫治疗反应良好。对比分析2组患者间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脑脊液及外周血生化检查结果、免疫治疗反应等的差异。结果BBB损伤组患者中意识水平下降比例(58.7% vs. 37.6%),脑脊液蛋白水平增高、IgG增高、24 h鞘内IgG合成率增高比例以及外周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BBB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BB损伤组患者治疗30 d时mRS评分明显高于BBB正常组,治疗前后CASE评分及mRS评分差值均明显低于BBB正常组(0.50±0.46 vs. 3.24±2.93、0.70±0.62 vs. 1.15±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BB损伤组患者中接受单一免疫治疗患者的免疫治疗反应良好率明显低于接受两联、三联免疫治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BB完整与A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免疫治疗反应密切相关,建议对BBB损伤的AE患者积极采用联合一线免疫治疗方式。

  • 标签: 血脑屏障 自身免疫性脑炎 免疫治疗反应性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血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免疫血小板减少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于我院初次诊断的ITP患儿,血小板计数均小于等于20×109/L,同时伴有皮肤、黏膜出血,给予大剂量人血免疫球蛋白(800~1000mg/Kg.d)冲击治疗2天后,开始给予足量醋酸泼尼松片(5mg/片)1.5~2mg/Kg.d口服,4周内逐渐减停。电话随访出院ITP患儿转归(痊愈、转为慢性ITP)情况。结果90例重症ITP患儿给予人血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后,截止随访时82例未出现病情反复,8例转为慢性血小板减少紫癜,转慢率为8.89%。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人血免疫球蛋白 激素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丙戊酸(VPA)抑制大鼠实验自身免疫神经炎(experimentalautoimmuneneuritis,EAN)的机制。方法36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12只,应用P257-81多肽与完全弗氏佐剂的混合液免疫治疗组和模型组大鼠。治疗组于免疫当天至第15天每天腹腔内注射300mg/kg丙戊酸钠,模型组、正常组同时点注射等量的PBS。观察发病情况,坐骨神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改变,检测外周血中Th17和Foxp^3+Treg细胞含量及淋巴结中肿瘤坏死因子OL(TNF-α)、1干扰素(IFN-1)、白介素17(IL-17)和β型转化生长因子(TGF—B)mRNA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最初发病时间迟于模型组,其高峰期神经系统体征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坐骨神经炎细胞浸润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与治疗组外周血中Th17、Foxp^3+Treg细胞所占百分比均高于正常组,治疗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所占百分比低于模型组,Foxp^3+Treg细胞所占百分比高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淋巴结中TNF—α、IFN-γ和IL-17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TGF—β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丙戊酸能够抑制EAN大鼠的自身免疫反应,对EAN有治疗作用。

  • 标签: 丙戊酸 神经炎 自身免疫性 实验性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银屑病并发免疫大疱皮肤病的临床表现,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例银屑病并发免疫大疱皮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分析。结果入院前,1例患者在发生PV前2个月接受过UVB照射治疗,另2例有过氨蝶呤药物应用史;3例患者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氨苯砜治疗后,获得了理想的效果,水疱消退、创面结痂后,均痊愈出院。结论银屑病并发免疫大疱皮肤病较为罕见,应用硫唑嘌呤、氨苯芬、氨甲喋呤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

  • 标签: 免疫性 大疱性皮肤病 银屑病 硫唑嘌呤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采取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6例AIHA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输注洗涤红细胞治疗的为A组,输注悬浮红细胞的为B组,在输注洗涤红细胞的基础上接受血液置换治疗的为C组。对比并评价三组患者的输血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水平相比于治疗前明显升高,网织红细胞及胆红素水平相比于治疗前则显著下降(P<0.05)。此外,C组患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网织红细胞及胆红素水平则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对于AIHA患者,通过向其输注洗涤红细胞联合血液置换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血液相关指标,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值得重视。

  • 标签: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 输血治疗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提高自身免疫肝病患者的依从的影响。方法将60例自身免疫肝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依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心理干预对提高自身免疫肝患者依从有比较明显的帮助。

  • 标签: 心理干预 自身免疫性肝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如何提高自身免疫肝炎患者的治疗依从和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谈话沟通的方式,了解我院10例自身免疫肝炎患者的真实想法,并且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能够影响自身免疫肝炎患者的治疗依从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了就诊医院的环境,对疾病的了解,治疗药物的副作用,患者的经济压力,心理压力以及社会压力和家庭压力等,这些因素都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的关键因素。结论 想要加强自身免疫肝炎患者的治疗依从,医院就要加强对患者的沟通和宣传教育,并且与其家属做好沟通交流,尽可能的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帮助患者提高治疗依从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治疗依从性 宣传教育 治疗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型免疫血小板减少紫癜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的患有重型免疫血小板减少紫癜的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单药组(30例)及双药组(30例),单药组使用丙种球蛋白展开治疗,双药组使用丙种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不同用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双药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单药组(P<0.05)。结论 双药组的治疗方式疗效更好,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 标签: 血小板 儿童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自身免疫肝病患者通过进行心理干预对其治疗依从的实际影响。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心理干预。结果:施护前SAS、SDS量表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SAS、SDS量表评分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施护前服药依从评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护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服药依从评分为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对自身免疫肝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提升其治疗依从,并有效缓解负性情绪。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心理干预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自身免疫肝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免疫因子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2例首次诊断为自身免疫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3例,女59例,年龄(54.11±5.20)岁,年龄范围为44~62岁。根据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阳性组(n=58)与阴性组(n=44)。所有患者均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判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的血清髓过氧化物酶抗体(MPO)、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及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的阳性率,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谷氨酰胺转胺酶(MTG)。结果阳性组患者的MPO[36.2%(21/58)]、抗核抗体[46.6%(27/58)]、AMA[43.1%(25/58)]、SMA[34.5%(20/58)]及ANCA阳性率[44.8%(26/58)]均高于阴性组[15.9%(7/44)、27.3%(12/44)、22.7%(10/44)、18.2%(8/44)、27.3%(1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与阴性组的ALT、AST、ALP及M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患者的干扰素-γ[(17.42±5.44)μmol/L]、IL-6[(45.60±12.45)μmol/L]、IL-10[(35.88±7.65)μmol/L]及TNF-α水平[(13.45±4.11)μmol/L]均高于阴性组[(8.30±2.23)μmol/L、(24.43±10.25)μmol/L、(17.60±8.33)μmol/L、(6.57±2.6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检验可见,幽门螺杆菌阳性与自身免疫肝炎中MPO、抗核抗体、AMA、SMA及ANCA的阳性率,干扰素-γ、IL-6、IL-10及TNF-α水平具有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25、0.54、0.58、0.65、0.88,0.65、0.42、0.43、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免疫肝炎患者的感染率较高,且其发生发展多与多种免疫抗体阳性及细胞因子水平具有密切的相关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自身免疫性肝炎 肝功能 细胞因子 免疫性抗体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的调节B细胞(Bregs)及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并分析其与ITP持续时间和缓解时间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88例ITP患儿治疗前和其中84例治疗1个月后和4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Bregs的比例。采用包括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射IgG作为一线药物治疗ITP患儿。对比治疗后不同缓解时间ITP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所有ITP患儿的Th、NK、Breg细胞计数和Th/Tc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而Tc以及CD19+B细胞增高(P<0.05)。持续和慢性ITP组Breg细胞计数较新诊断ITP组明显降低(P<0.05)。共84例ITP患儿治疗后缓解,58例(69.1%)获得长期缓解,26例(30.9%)短期缓解,短期缓解组治疗后Breg和淋巴细胞亚群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仍有明显差异(P<0.05);长期缓解ITP组治疗后Breg和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治疗前比较,除Tc之外,其他细胞亚群均明显增高(P<0.05);长期缓解ITP组NK细胞和Breg细胞明显高于短期缓解ITP组(P<0.05)。结论长病程ITP患儿外周血Bregs明显降低,治疗后获得长期缓解ITP患儿的外周血Bregs显著增加,表明恢复Bregs的免疫机制可能与儿童ITP的长期缓解有关。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B淋巴细胞,调节性 淋巴细胞亚群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的调节B细胞(Bregs)及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并分析其与ITP持续时间和缓解时间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88例ITP患儿治疗前和其中84例治疗1个月后和4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Bregs的比例。采用包括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射IgG作为一线药物治疗ITP患儿。对比治疗后不同缓解时间ITP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所有ITP患儿的Th、NK、Breg细胞计数和Th/Tc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而Tc以及CD19+B细胞增高(P<0.05)。持续和慢性ITP组Breg细胞计数较新诊断ITP组明显降低(P<0.05)。共84例ITP患儿治疗后缓解,58例(69.1%)获得长期缓解,26例(30.9%)短期缓解,短期缓解组治疗后Breg和淋巴细胞亚群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仍有明显差异(P<0.05);长期缓解ITP组治疗后Breg和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治疗前比较,除Tc之外,其他细胞亚群均明显增高(P<0.05);长期缓解ITP组NK细胞和Breg细胞明显高于短期缓解ITP组(P<0.05)。结论长病程ITP患儿外周血Bregs明显降低,治疗后获得长期缓解ITP患儿的外周血Bregs显著增加,表明恢复Bregs的免疫机制可能与儿童ITP的长期缓解有关。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B淋巴细胞,调节性 淋巴细胞亚群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肝炎患者临床与免疫学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自身免疫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和免疫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38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纳差、恶心、呕吐、黄疸、腹胀等,体征包括肝肿大、蜘蛛痣、肝掌、面色晦暗、脾大、皮疹、腹水等,多数患者为女性,发病年龄高峰在50岁左右;患者常合并发生2型糖尿病、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干燥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过敏鼻炎等自身免疫疾病,可重叠原发性胆汁肝硬化;肝功能显示患者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谷胺酰转肽酶、总胆红素(TBil)异常,丙种球蛋白以及免疫球蛋白G均明显高于正常值;25例患者(65.8%)抗结核抗体(ANA)阳性,此外还出现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特异性胞质抗原性1抗体(LC-1)、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肝细胞膜抗体(抗L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LAK)、抗核糖体抗体(抗RNP)、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结论自身免疫肝炎在我国并不少见,其诊断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生化和免疫血指标等检查结果进行,自身免疫肝炎确诊的重要依据是肝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

  • 标签: 自身免疫性 肝炎 免疫学
  • 简介:目的:探讨补肾消抗汤治疗免疫复发性流产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免疫复发性流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50例,西医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中医组患者给予补肾消抗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4、IL-10、IFN-γ的变化、并对比4项抗体总转阴率和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IL-4、IL-10、IFN-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治疗后IL-4、IL-10、IFN-γ均明显优于西医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4项抗体总转阴率和妊娠率明显高于西医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消抗汤治疗免疫复发性流产疗效确切,可有效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消除血清自身抗体,提高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免疫性复发性流产 补肾消抗汤 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