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龙蛇溶栓冲剂对实验性动物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通过结扎左肾下方下腔静脉建立大鼠血瘀模型和分离颈动脉建立动脉血栓模型,给予龙蛇溶栓冲剂(高剂量组0.80g/kg/d、低剂量组0.30g/kg/d)灌胃治疗,用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血塞通片(0.03g/kg/d)作为阳性对照药物。观察该药对动脉及静脉血栓形成率及血栓湿重的影响。结果龙蛇溶栓冲剂能有效抑制大鼠静脉与动脉血栓形成,降低血栓形成率,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蛇溶栓冲剂有较好的抑制动物血栓形成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龙蛇溶栓冲剂 大鼠 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护理对策。方法对近期医学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前认真评估患者,做好卫生宣教;术中仔细操作,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情况;术后积极预防护理,加强下肢功能锻炼,防止血管内膜损伤及血液高凝给予机械性、药物性和其他的预防及护理方法。结果对于围手术期患者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减少DVT和肺栓塞的发生,降低患者住院日、医疗费用和病死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以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针对我科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80例患者进行分析讨论,对于此组病例患者进行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给予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结果此组患者经密切的临床观察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均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采取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疾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目的:对近十年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经深静脉顺行造影确诊共215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组1,病程3天内者,采用溶栓及手术取栓46例,后者仅2例。溶栓药尿激酶直接灌注患肢,50万单位/日,平均疗程7天;同时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日。组2,病程3天以上,用抗凝为主的综合治疗169例。每日肝素钠盐水静滴12500单位,疗程21天,同时同组1以低分子右旋糖苷静滴,患肢尿激酶灌流,疗程7天。结果:组1,治疗24~48小时除2例晚期癌症并盆腔转移疗程超过8个月仍有明显胀外,其余44例肿胀逐渐消退,平均住院10天,出院时患肢深静脉造影均恢复通畅,疗效满意,随访无复发。组2,除2例并发肺栓塞死亡外,167均有不同程度消肿,平均住院28天。出院时患肢深静脉造影,均显示下肢深静脉为完全闭塞或以闭塞为主的部分再通。出院后静脉造影检查151例中,完全闭塞为主的呈现部分再通28例,原为闭塞为主部分再通者,有16例已完全再通。但组2所有病人均伴有下肢浮肿、色素沉着、皮炎、溃疡等并发症。

  • 标签: 患肢 再通 造影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疗程 出院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近年来,我们对6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取积极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下肢深静脉 例护理 形成例
  • 简介:摘要阿司匹林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属于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其药理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1的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可发挥抗血栓的作用。近年,阿司匹林药物广泛应用于动脉血栓的防治,其临床疗效已得到临床医者的共识。但该药物能否有效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文献报道相对较少。本文就对阿司匹林在静脉血栓预防中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静脉血栓 阿司匹林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在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中的效果。方法:研究资料共 90例,均为本院于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2月 期间收治的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组各 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护理,评价两组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改善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运动能力及神经功能均较差,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后,观察组运动能力及神经功能改善且优于对照组,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使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明显改善,获得良好康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急性脑血栓形成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对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76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进行预防性护理,另外选取7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护理,观察者是在对照组基础上对其进行抗凝药物、观察和活动等预防护理,对两组患者状况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及疼痛、肺栓塞等状况进行对比,观察组的发生率为7.9%,对照组的发生率为19.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骨科手术后对其进行预防性护理可以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

  • 标签: 骨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药物涂层支架(DES)晚期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分别纳入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DES置入术后发生晚期血栓患者30例(血栓组)和置入DES1年以上未发生支架内血栓患者30例(对照组),通过64SCT冠状动脉成像观测支架贴壁情况、支架置入部位个数及长度与直径,采集病史分析晚期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栓组支架贴壁不良发生率(60.0%vs.10.0%)、采用挤压支架技术(crush技术)比例(36.7%vs.13.3%)、分叉病变发生率(43.3%vs.16.7%)、多支架(>4)置入比例(33.3%vs.0)均较高;支架平均长度较长[(39.2±20)mmvs.(21.7±7)mm],同时支架平均直径也较大[(3.0±0.5)mmvs.(2.5±0.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血栓组合并左室射血分数减低、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过早停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ES晚期血栓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复杂病变、置入支架过多、过长等,同时还与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抗凝不足等具有相关性.

  • 标签: 冠脉动脉造影 药物涂层支架 支架内形成血栓
  • 简介: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DVT的相关性,探讨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在DVT中的发生、发展的作用。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收治的70例DVT患者和7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和DVT部位、分型、时间分期及Hcy水平等实验室检查指标。两组成员间年龄分布及性别组成无显著差异。DVT病例组患者以50-60岁为好发高峰期,左下肢DVT比右下肢多见(3.38:1)。DVT组Hcy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侣.45±9.67vs1389±4.33,P=0.001)。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患者Hcy水平是DVT发生的危险因素。DVT组部位分型、发病时间分期各组间Hcy对比无明显差异。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DVT发生的敏感的风险标记,Hcy的监测对诊断DVT的观察有一定临床参考意义。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同型半胱氨酸 HHCY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检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千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总有效率为85%,实验组总有效率高达93%;且实验组患者偏瘫程度较轻,肌力比对照组高。两组患者护理前服药依从性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护理后依从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7%(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患者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恢复,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早期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与脑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09年10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血栓形成患者76例为脑血栓组,口腔科门诊以非牙周疾病就诊患者98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相同的病史及牙周检查。比较两组牙周炎患病率及牙周健康状况的差异。结果脑血栓组患者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栓组牙周炎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慢性牙周炎程度的加重,脑血栓形成的危险性递增。结论慢性牙周炎与脑血栓形成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脑血栓形成 慢性牙周炎 危险因素
  • 简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占所有卒中的不到1%。由于其临床症状谱广且常呈亚急性或迁延起病,因此往往被漏诊或延误诊断。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查以及溶栓技术的发展,CYST的早期确诊率及治疗效果有了极大的提高。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19例CVST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临床分析 静脉回流受阻 脑血管病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文章回顾性综述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对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药物和机械的预防方法和健康宣教、观察护理、疼痛护理、功能锻炼、用药护理、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重点阐述,提出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应以预防为主,有效的预防方法可最大程度上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