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产后静脉窦血栓形成一例。患者女性,19岁,产后一月,表现为头痛、发热、呕吐、意识障碍、双侧瞳孔不等大。头颅CT提示脑梗塞并脑出血,头颅核磁共振提示:出血性脑梗塞。凝血功能实验提示高凝血状态,血小板减少,脑脊液常规、生化、培养无异常。按脑梗塞、脑出血、脑炎治疗,入院7天诊断不明确,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加重,请上级医院会诊,确诊为“产后静脉窦血栓形成”,给予规律脱水降脑压、醒脑、营养脑细胞、清除氧自由基、防治并发症、补充水盐电解质、营养支持治疗,未抗凝,未介入治疗,治愈出院。报道该病例旨在增加同行对该疾病的认识,遇到孕产妇有类似症状要排除本病。

  • 标签:   产后  静脉窦血栓  诊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严寒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3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4期
  • 机构: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 644000
  • 简介: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在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种疾病的复发率高,且引发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也较大,因此,需要大家加强重视。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家属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下肢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患者进行研究,时间为2020~2021年,共计21例。本院基于患者病情、身体素养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分析临床疗效、安全性、预后。结果 21例患者中,开放手术6例、介入手术8例、杂交手术7例,临床有效率95.24%,术后并发症率33.33%,介入手术中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杂交手术中1例术后血栓再次形成,随访1年时保肢率90.48%。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血栓形成需及时治疗,手术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恢复其下肢血流,保障生命安全,提高保肢率。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 血栓形成 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产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参与本次研究产妇的数量为100例,研究起始时间2022年6月份,截止时间2022年12月份,将其纳入组别:甲组70例与乙组30例,甲组未出现深静脉血栓,乙组出现深静脉血栓,分析两组出现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相关护理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两组产妇的年龄、体重质量指数以及高血压、口服避孕药、糖尿病、体育锻炼、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以及活化部分血活酶时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产科深静脉血栓 相关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产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参与本次研究产妇的数量为100例,研究起始时间2022年6月份,截止时间2022年12月份,将其纳入组别:甲组70例与乙组30例,甲组未出现深静脉血栓,乙组出现深静脉血栓,分析两组出现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相关护理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两组产妇的年龄、体重质量指数以及高血压、口服避孕药、糖尿病、体育锻炼、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以及活化部分血活酶时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产科深静脉血栓 相关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以脑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尿激酶溶栓治疗,评估作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7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将其按1:1原则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n=35),常规治疗;观察组(n=35),另在前一组的治疗方案上加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全面性比对两组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临床疗效94.29%、77.14%,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明显(P<0.05);NIHSS评分,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血管再通率,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脑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效果,使受损的神经功能得到恢复,提高血管再通率,推荐。

  • 标签: 尿激酶 脑血栓形成 溶栓治疗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