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定量分析肝脏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相对信号强度评估其对纤维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并有肝脏组织病理学结果的131例患者的资料。根据纤维Laennec分级系统对纤维进行分级,F0~F1级27例、F2级19例、F3级17例、F4级68例,测量增强前后肝脏、竖脊肌、脾脏的信号强度,计算获得5个相对信号强度参数,包括肝脏相对强化程度(RE)、肝脏-肌肉信号比(LMC)、肝脏-脾脏信号比(LSC)、LMC增加率、LSC增加率。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纤维分级间5个相对信号强度的差异。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5个相对信号强度参数诊断临床显著纤维(F2~F4)、进展期纤维(F3~F4)和肝硬化(F4)的诊断效能。结果不同纤维分级患者间RE、LMC、LSC、LMC增加率及LSC增加率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随着纤维程度的增加,RE、LMC增加率、LSC增加率逐渐降低。ROC曲线结果显示RE、LMC增加率、LSC增加率诊断各级纤维的AUC均大于LMC和LSC。RE、LMC增加率、LSC增加率诊断显著纤维(F2~F4)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0.86、0.83,灵敏度为81.7%、71.2%、81.7%,特异度为96.3%、85.2%、74.1%;诊断进展期纤维(F3~F4)的AUC值为0.93、0.88、0.86,灵敏度为84.7%、72.9%、91.8%,特异度为91.3%、87.0%、71.7%;诊断肝硬化(F4)的AUC值为0.92、0.86、0.85,灵敏度为82.4%、76.5%、92.7%,特异度为88.9%、81.0%、65.1%。结论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相对信号强度参数RE、LMC增加率、LSC增加率可作为定量评估纤维的影像学指标。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肝纤维化 钆塞酸二钠 信号强度
  • 简介:摘要纤维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重要中间环节。故对纤维无创的、准确的评估能够为及时干预及治疗后评价提供重要的信息。影像组学分析能够提取多种医学图像特征以对疾病进行诊断及评估。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及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磁共振影像组学分析在纤维的诊断及分期中显示出了其突出的价值及应用前景。其中,基于常规磁共振、增强磁共振以及其他功能或定量磁共振图像的影像组学分析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分期性能。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重要的问题及挑战,包括影像组学分析方法内在的局限性以及肝脏形态和病理状态对分期性能的影响。因此,作者就磁共振影像组学分析在纤维分期中的应用和当下面临的客观挑战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纤维化 慢性肝脏疾病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定量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慢性乙型肝炎纤维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依据患者的纤维病例诊断结果进行分期,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肝炎与肝硬化各阶段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相比,门静脉内径(Dpv)这一指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脾静脉内径(Dsv)与静脉内径(Dhv)这两个指标在轻度慢乙肝患者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中度慢乙肝、重度慢乙肝及肝硬化的这三个阶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手段能够对慢乙肝的纤维进行无创诊断和纤维程度地判断,具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肝纤维化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临床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黄庶虫虫丸加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纤维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给大黄庶虫虫丸加味合利加隆;对照组40例,给予甘草二胺、左旋门冬酰氨钾镁等治疗。两组疗程均1个月,可连续用药两个疗程。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肝功能及纤维等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大黄庶虫虫丸加味合利加隆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纤维较理想的药物组合。

  • 标签: 中药复方 利加隆 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 简介:而苦参素各治疗组内的MDA较模型组均有明显下降(P<,本实验应用苦参素治疗大鼠纤维,肝脏脏器指数及组织中HYP、MDA的检测 

  • 标签: 实验性肝 干预作用 纤维化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FibroScan(瞬时弹性扫描仪)用于慢性肝病患者纤维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 2017年 5月至 2018年 5月间收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 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 FibroScan检测。记录检查结果。结果: FibroScan诊断的总体符合率达 98.0%患者检测 Stiffness值( 10.49±3.66) kPa。对于不同的纤维分期患者 AST与 ALT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随患者的纤维分期不断严重, Stiffness值有显著的提高,不同分期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应用 FibroScan对慢性肝病患者 Stiffness值进行测定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纤维程度,该检查方法具有无创以及操作便捷等优点, FibroScan用于慢性肝病患者纤维的早期诊断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FibroScan 慢性肝病患者 肝纤维化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MRE)作为一种近年来发展的无创性磁共振成像新技术,通过剪切波定量测量活体组织内弹性硬度,在纤维分期等疾病中,诊断效能较高,发挥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随着MRE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从MRE的成像方法、扫描序列再到数据后处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笔者对其新技术的进步以及近年来MRE在诊断纤维分期的对比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弹性成像 剪切波 弹性硬度 肝纤维化 肝硬化
  • 简介:摘要酒精性纤维为酒精性肝病一重要阶段,随着其发病率的逐年攀升,已备受关注。中医药在酒精性纤维的防治方面体现了其辨证论治明显的优势。

  • 标签: 酒精性肝纤维化 酒癖
  • 简介:7d时假手术组和高、中剂量药物组在肺泡Ⅰ型和Ⅱ型细胞、肺泡炎症细胞和部分间质细胞的胞质中呈阳性表达,在模型组、阳性药物组、低剂量组在肺间隔肺泡Ⅰ型细胞有部分表达,复方鳖甲软方通过调节细胞中Bax和Bcl-2的凋亡蛋白表达

  • 标签: 凋亡实验 实验研究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了解长春市吸毒人群中HCV感染状况及HCV求医行为,评价长春市吸毒人群HCV感染者纤维进展程度及其危险因素,为指导长春市丙肝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11~12月在长春市的戒毒所和美沙酮门诊,现场调查了133名吸毒人员,并对其进行采血来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被调查的吸毒人员共133人,平均为(36.980±9.365)岁;HCV抗体阳性患者共检出26人(19.5%);被调查吸毒人群知道丙肝的占36.8%;9.O%的吸毒人员吸毒方式为注射、18.2%共用过针具、60.9%在过去一年偷吸过毒、36.1%发生过无保护性行为;抗体阳性者接受丙肝治疗率低,未接受治疗主要是因为经济困难;丙肝抗体阳性者中怀疑肝硬化(APRI〉2)的共4人,占15.4%;民族、是否知晓非正规口腔治疗史是否可能感染丙肝、是否知道纤维、是否知晓肥胖是否会加速纤维及肝硬化、是否饮酒的APRI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CV阳性患者中4(15.4%)人怀疑肝硬化。结论长春市吸毒人群HCV感染情况较重,且丙肝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较差、高危行为情况有待改善,HCV阳性患者的纤维程度相对较好。应加大宣传和健康教育力度,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吸毒人群患丙肝的概率,提高治疗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岳.

  • 标签: 丙肝病毒 吸毒人群 肝纤维化 长春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纤维评分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等因素在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树兰(杭州)医院因肝癌行肝移植的601例受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随机法按2∶1比例分为模型组(399例)和验证组(202例),因APRI>1.5可以较好的评估肝脏重度纤维,根据移植术后1个月APRI分为低APRI组(≤1.5,374例)和高APRI组(>1.5,25例)。在模型组人群中,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OC)绘制生存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准确度。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冷缺血时间(CIT)>8 h、受者肿瘤超出杭州标准、术中失血>1 000 ml和APRI>1.5。将上述独立危险因素纳入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发现移植术后复发预测模型在模型组和验证组人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4[95%置信区间(CI):0.681~0.787)和0.749(95%CI:0.671~0.817)];肝癌肝移植受者死亡预测模型的AUC分别为0.735(95%CI:0.679~0.790)和0.758(95%CI:0.682~0.834)。结论肝癌肝移植术后1个月APRI>1.5可能是受者术后复发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冷缺血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杭州标准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有效预测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复发和总体存活。

  • 标签: 肝移植 肝癌 肝纤维化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纤维患者,对其采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后的效果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60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设为B1组(常规护+小柴胡汤治疗)与B2组(常规护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时间为120d,并且检查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的相关指标,比较发生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有效完成治疗后,患者肝功能的情况以及患者血清纤维的情况均有了显著的改善,但B1组患者改善的程度较为明显(P<0.05)。结论针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可以获得确切疗效,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 标签: 小柴胡汤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临床观察
  • 简介:<正>4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IFN-γ,前3个月每日肌注射1MU,后6个月为隔日肌注,疗程9个月)组20例、IFN-α(3MU,隔日肌注,疗程6个月)组10例和对照(常规护治疗)组10例。结果:IFN-γ组和IFN-α组治疗后纤维计分分别下降至10.2±5.3和11.8±6.4,较治疗前13.4±5.4和13.5±7.2明显降低(P<0.01和<0.05);IFN-γ组的纤维计分显著低于IFN-α组(P<0.05)。IFN-γ组总有效率(70%)显著高于IFN-α组(29%)。

  • 标签: 肝纤维化 干扰素-Α 肌注射
  • 简介:背景:混合物脑肽是从动物脑中提取的多肽混合物,含有神经生长因子成分。近年研究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与损伤密切相关。目的:使用自拟混合物脑肽观察对大鼠纤维的影响。方法:利用四氯化碳诱导形成SD大鼠纤维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纤维模型组、脑肽干预组和对照组。4,8周采集标本。通过活体解剖取门静脉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白蛋白;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纤维指标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常规苏木精-伊红和网状纤维染色检测组织标本。结果与结论:大鼠纤维模型成功建立。脑肽干预组纤维程度较纤维模型组显著减轻,但组织炎症和肝细胞脂肪变性反而较纤维模型组更显著。初步判断脑肽能够阻断四氯化碳诱导的纤维,司能与神经生长因子有关。

  • 标签: 脑肽 四氧化碳 纤维化 神经生长因子 组织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评价纤维程度的价值。方法针对我医院从2011年8月到2012年8月收治60例接受纤维治疗的患者,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且每组都有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采取常规血清学方法评价纤维程度。结果在两组患者中,试验组评价纤维程度的方式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纤维治疗的患者中,采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去评价患者的纤维程度,不仅可以发现患者的MSI、MSD以及TIC都和自身的纤维程度呈负相关关系,TTP与纤维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还可以反映出患者的纤维血液流变学变化,是新型的影像学无创纤维程度评价方法,安全性高,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价值 肝纤维化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