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损伤激活星状细胞产生I型胶原纤维,造成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堆积,从而形成纤维。免疫微环境的变化在纤维的进展和转归中发挥重要作用。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是肝脏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能够通过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和产生γ-干扰素等效应分子杀死星状细胞,起到明显的抗纤维作用,同时也会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损伤。NK细胞的作用受到其受体和各种免疫细胞和分子的调控。

  • 标签: 肝纤维化 自然杀伤细胞 肝星状细胞 γ-干扰素 受体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红景天的分布、采摘时间及有效成分与抗纤维有关的分子机制,以期引起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红景天苷 肝纤维化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治疗不同病因所致纤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符合入组条件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去除病因及保抗炎等西药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加用逍遥散加减,两组均治疗6个月为1疗程。结果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恢复,其它指标(如临床表现及病毒学等)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但治疗组对纤维相关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逍遥散加减组在抗纤维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

  • 标签: 肝纤维化 逍遥散加减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药在抗乙肝后纤维中的疗效。方法方案设计要求从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且不论是有创的病理还是无创的(血清标记、评分与数学模型、放射影像(CT、MRI、B超、Fibroscan))至少有一项确诊为纤维的的患者中,随机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对照组46例只抗病毒用恩替卡韦;观察组46例在服用恩替卡韦的基础上加服安络化纤丸。观察二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均值(病理学、肝功能生化学、病毒学、血清标记、放射影像学)。结果12个月后两组患者PCRHBVDNA的阴转率均为10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生化功能等均有明显改善。联合组患者不论是临床表现、肝功能生化、病理学(部分缺失)、血清标记(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纤维、放射影像学(Fibroscan、、B超、CT、MRI)等多项指标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影像学(Fibroscan、或是B超、CT、MRI)、血清学(病理学缺失较多)分层分析比较提示,纤维程度的改善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组的抗纤维疗效显著优于单用恩替卡韦组。

  • 标签: 中医药 抗肝纤维化 安络化纤丸 联合 恩替卡韦 疗效
  • 简介:研究番茄红素对纤维的治疗作用,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对腹腔注射ConA诱导昆明鼠纤维的治疗作用,结论番茄红素对纤维有治疗作用

  • 标签: 作用研究 小鼠肝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肝移植术后5年发生纤维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共完成儿童肝移植498例,其中94例于术后4~6年行穿刺活检。根据术后活检的结果将受者分为纤维组和非纤维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肝移植术后纤维临床危险因素。根据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得到联合预测因子的预测值。绘制联合预测因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预测纤维发生的准确性。结果94例儿童受者中有54例(57.5%)出现纤维。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受者在冷缺血时间(Z=-2.094)、热缺血时间(Z=-2.421)、药物性损伤(χ2=7.389)、胆道狭窄(χ2=4.560)、动脉血栓、排斥反应(χ2=6.955)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冷缺血时间(OR=1.003, 95%CI:1.000~1.006)、药物性损伤(OR=6.493, 95%CI:1.615~26.101)、胆道狭窄(OR=6.451,95%CI:1.205~33.295)和排斥反应(OR=2.735,95%CI:1.057~7.077)是肝移植术后发生纤维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因子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6(95%CI:0.691~0.881),临界值为0.311,灵敏度为90.70%,特异度为60.00%,且联合预测因子的诊断价值与其他独立危险因素单独诊断的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肝移植术后5年纤维的发生率为57.5%,冷缺血时间、胆道狭窄、排斥反应和药物性损伤是儿童肝移植术后5年发生纤维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因子对儿童肝移植术后纤维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肝移植 儿童 肝纤维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中医药在抗纤维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92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以及西药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基于常规治疗,让实验组患者服用安络化纤丸,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纤维血清学指标情况和肝功能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2%,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实验组的纤维血清学指标情况和肝功能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抗纤维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的联合治疗,可保障临床疗效,因此可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中医药 抗肝纤维化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纤维是各种慢性肝病常见和共同的病理转归,它是机体对各种病因引起慢性损伤后的一种损伤修复反应,慢性肝病的处理与预后取决于纤维的程度,假如在临床工作中能早期诊断肝脏纤维,并且做到早治疗,就能改善慢性肝病的预后。所以,临床对纤维程度的评估是了解病情、决定治疗的关键。虽然活检是评估纤维的金标准,但仍有其一定的技术局限性与风险,新型分子标志物以及影像学诊断技术均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准确的诊断依据,由此导致了非侵入性评估纤维技术的发展。该篇文章从直接及间接血清学标记物、显像技术方面等非侵入方法诊断纤维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纤维化 非侵入性 诊断方法
  • 简介: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组织后,激活星状细胞,胶原分泌增多,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增多,以至胶原纤维出现大量沉积,最终发展为纤维。近年来纤维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纤维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逆转的。本文就纤维的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及传统药物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肝纤维化 基因治疗 干细胞治疗
  • 简介:临床上准确评估纤维程度对慢性肝病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超声造影和声弹性成像技术分别从微循环和弹性硬度方面间接评估纤维程度,具有无创、便捷和准确率高的优点。本文重点综述超声新技术在纤维评价中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肝纤维化 慢性肝病 超声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采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纤维的实质灌注情况。方法:对30例经硫代乙酰胺诱导的兔纤维模型行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并将结果与病理对照。结果:造影灌注峰值强度随着兔纤维程度(Sa~Sd)加重而逐渐减低,除Sb组与Sc组间峰值强度差异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a组与Sb组及Sc组间的对比剂到达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呈逐渐减低趋势;Sd组的达峰时间明显高于其余各组,且其与Sa组及S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可观察并评估纤维程度。

  • 标签: 肝纤维化 灰阶超声造影 定量评估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TOLL样受体下游重要信号因子TRIF与纤维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关系。方法以四氯化碳皮下注射+低蛋白高脂饮食+酒精饮料的方法复制大鼠纤维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在完成制备模型实验后进行取材。部分实验鼠进行心脏生理盐水和多聚甲醛灌注后,取肝脏组织制备石蜡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实验;另一部分实验鼠脱颈安乐死后,取新鲜组织进行电镜标本的制备和WesternBlot实验检测。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而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小叶结构明显破坏,肝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和纤维程度等特点明显;电镜结果也显示,纤维组可见大量胶原纤维沉积现象,胞质可见明显的溶解现象,在狄氏腔内,星状细胞的细胞核溶解,血窦内皮细胞胞质、胞核皆溶解;免疫组模型组大鼠组织均显示内皮细胞、星形细胞等TRIF都有强烈高表达,并且以胞核表达为主,亦见胞质表达,而正常组呈现弱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组织TRIF蛋白表达都明显升高,呈显著性差异(P〈0.01),与形态学的表达特点相一致。结论TRIF在纤维中表达显著增强,说明在纤维过程中,TOLL样受体明显激活,并且通过下游信号转导途径,在机体内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应答反应。通过该现象的观察,我们初步证实了TOLL样受体固有免疫信号因子TRIF在纤维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肝纤维化 固有免疫 TOLL-LIKE RECEPTORS TRIF
  • 简介:纤维(1iverfibrosis)是肝脏对各种原因所致损伤的创伤愈合反应,表现为内结缔组织增生和沉积。传统对于纤维或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依赖于穿刺活组织检查(活检),并且仍以组织病理学检查最为可靠,但这是一项有创性检查,且存在显著的取材误差,另外,只能对纤维进行大致的静态评估,不能反映其动态过程。

  • 标签: 肝纤维化 非损伤性检测方法 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红曲对改善血吸虫病纤维的实验结果。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吡喹酮组、吡喹酮+红曲组,每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小鼠均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并诱导纤维模型,并在感染42d后分别对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进行生理盐水灌胃,而药物组则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灌胃。再持续治疗42d后,将所有小组的小鼠肝脏取出并观察形态和记录重量,同时光镜下对4组小鼠的肝脏纤维程度进行分级比较。结果吡喹酮+红曲组治疗较单纯吡喹酮组治疗肝脏形态学得到了明显改善。正常对照组小鼠的、脾指数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吡喹酮+红曲组的、脾指数与模型组和吡喹酮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吡喹酮组、吡喹酮+红曲组的纤维评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吡喹酮组、吡喹酮+红曲组的纤维评分虽然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曲能够显著改善血吸虫病纤维程度。

  • 标签: 红曲 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医疗手段不断进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即便是低水平HBV DNA仍会促进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纤维进展。据估计,世界范围内超1/3的肝硬化病例是由CHB引起的。纤维被认为是影响CHB患者疾病进展及治疗疗效的重要因素,早期准确评估纤维程度是相当重要的,有助于缓解病情、改善预后。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仍是纤维诊断的“金标准”。由于活检属于创伤性检查,少数病例可能会发生并发症,如疼痛、出血、感染甚至死亡等风险。近年来血清纤维标志物和超声弹性成像(UE)已成为纤维评估的研究热点。UE为一种测量组织硬度的成像技术,被广泛认为是评估纤维的可靠方法。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肝纤维化评估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