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对介入治疗后出现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评估。方法80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术前均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行造影并且行支架治疗,根据hs-CRP值分为hs-CRP增高组(≥3mg/L)和hs-CRP(<3mg/L)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变的个数和支架植入术后随访一年时间患者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支架内再狭窄,心源性死亡等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hs-CRP增高组在病变的数量和植入支架的数量上高于hs-CRP正常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在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上,hs-CRP增高组高于hs-CRP正常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介入治疗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并能预测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心血管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前壁心梗进行急诊介入治疗时间窗差异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60例急性前壁心梗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入院治疗前后时间划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即对照组发病>7h后接受治疗,观察组发病<6h接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前壁心梗患者在6h内进行急诊介入手术予以治疗效果最佳,可提高整体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急性前壁心梗 急诊冠脉介入 疗效
  • 作者: 张梦雪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1-16
  • 机构:民航总医院 北京  100025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综合征紧急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收治的42例急性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9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19例给予急诊急救护理路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滞留急诊科、首次球囊扩张、住院时间等时间更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4%(P<0.05)。结论:急性综合征患者术后采用急诊急救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缩短急救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急救护理路径 急性冠脉综合征 紧急介入治疗 影响
  • 简介:【摘 要】目的:对于患有冠心病疾病的高龄心绞痛患者采取介入治疗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2020年在我院就诊并且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各60例患者,分别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以及冠介入治疗两种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心绞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为59例,占比98.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为40例,占比66.67%,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在术后1年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疾病认知度、心绞痛稳定程度、治疗满意度以及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优于研究组术前以及对照组患者,并且研究组术后1年评分与术前以及对照组进行比较(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人数为6例,占比(10.00%),少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人数19例,占比(31.67%)。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P<0.05)。结论:对于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介入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使其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降低。

  • 标签: 冠心病 高龄 心绞痛 冠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综合征紧急介入治疗期间应用急诊急救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进行紧急介入治疗的60例急性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前者应用急诊急救护理路径实施干预,后者采取常规护理实施干预,比较不同干预模式下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期间,滞留时间、进门-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诊急救护理路径 急性冠脉综合征 紧急介入治疗 临床指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 要】目的:在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过程当中,采用介入的方式,研究其安全性以及临床治疗性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患有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进行,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患者,分别采取介入治疗以及常规治疗方式,研究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式后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为39例,占比97.5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为30例,占比75.00%,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人数为3例,占比7.50%,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人数为18例,占比45.00%,研究组患者良反应发生人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采取介入治疗的方式,具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也会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将其应用到临床治疗当中。

  • 标签: 冠脉介入 高龄冠心病心绞痛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 要】目的:对急性综合征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急诊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方法:将2018年5月-2021年5月作为研究时间,随机选取100例急性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急诊急救护理为实验组,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各项指标数据均小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诊急救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心脏介入治疗急性综合征并发左心衰竭患者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20年9月-2021年12月)收治的76例急性综合征并发左心衰竭患者(均应用心脏介入术),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每组均为38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生存质量(体力健康、精神健康以及总体功能等)评分。结果: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急性冠脉综合征 左心衰竭 心脏介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综合征紧急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100例急性综合征紧急介入治疗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急诊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不良情绪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急性综合征紧急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急诊急救护理路径效果确切。

  • 标签: 急诊急救护理路径 急性冠脉综合征紧急介入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的效果,并观察其并发症情况。方法 将2021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接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资料抽取68份进行分析,随机均分2组各34例,参照组为药物保守治疗患者,研究组为介入治疗患者,总结不同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时长更低,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几率更低,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接受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其预后,减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心绞痛 冠脉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 2021年12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作分析对象,并以入院时间单双号法将其平均分为2组,即基础组与分析组,每组45例。基础组应用常规治疗,分析组应用介入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分析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基础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介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改善预后,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冠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心绞痛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延伸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辅助效果。方法:将本院2021年4月至2023年2月间接受治疗的103位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52名,给予延伸护理干预)和对照组(51名,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即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以及环境领域。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以及环境领域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介入治疗中的心肌梗死患者使用延伸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况,从多方面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延伸护理干预 心肌梗死患者 冠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狭窄主要是粥样硬化引起的,严重狭窄时可能导致冠心病,为确定狭窄程度,一般需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一经确诊需立即进行治疗。目前常见的治疗方式有介入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基础的治疗手段。随着我国中医药技术发展越来越完善,其在冠状动脉狭窄中的治疗方案也越来越丰富,患者的接受度高、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现对中医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更丰富、可靠的临床治疗依据。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中医药 治疗 进展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通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心绞痛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组20例应用西医常规治疗加用心通治疗,疗程均为3周。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心通汤对于心绞痛患者有确切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供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冠心通脉汤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综合征(AC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96例老年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观察组TIMI分级、LEVF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为4.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综合征可以提高TIMI分级,改善心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

  • 标签: 冠脉内注射 替罗非班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8排CT成像与选择性造影在支架手术后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进行128排CT成像和选择性造影患者,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两种检查均为阳性345个节段,均为阴性354个节段,MSCTA阳性而SCA阴性12节段,SCA阳性而MSCTA阴性13节段(P<0.05)。DSCT与SCA诊断结果基本一致,对左主干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达到100%,对左前降支近段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6.15%,对右远段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1%和93.15%。结论128排CT成像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准确性和安全性较好,可以作为优选的检查方式。

  • 标签: 128层CT冠脉成像 选择性冠脉造影 冠脉支架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总结介入治疗后患者搭桥手术的临床特点.方法本组53例患者,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CABG15例,非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CABG(0PCABG)38例.结果死亡2例,术后再发心绞痛1例,其余患者疗效满意.结论介入治疗后能造成血管内膜损伤;降低CABG动脉血管材料使用率;增加外科需血管化的靶血管数目.

  • 标签: 介入治疗 冠脉搭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不同介入路径的术后并发症和舒适度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采用介入治疗的100例拟诊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桡动脉穿刺路径,对照组患者采用股动脉穿刺路径,观察分析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舒适度相关的生理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穿刺路径下的介入治疗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术后的不适和痛苦的,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冠脉介入路径 术后并发症 舒适度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