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经皮介入治疗,延迟介入治疗及静脉溶栓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17年9月~2020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 标签:
  • 简介:微创技术、脱泵手术及完全动脉再血管化在冠心病的外科治疗中的作用业已被认识到,因此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bypasssurgery,CABG)正在跨人崭新的时代。经皮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技术的持续发展也影响着CABG治疗患者的类型。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介入治疗 冠心病 外科治疗 适应证 手术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A与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9年1月-2019年7月期间冠状动脉患者150例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造影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CTA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冠状动脉CTA诊断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具有较高的相符度;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与造影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 CTA检查 冠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CTA联合造影对急性综合征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某院2020.1-2021.3月期间收治的60例(180支)冠心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类型将所有患者分为ACS组与非ACS组,两组各为30例(90支),两组患者均接受CTA及冠造影(CAG)临床检查,并以CAG检查结果作为对照指标,研究分析CTA在ACS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TA与CAG在诊断狭窄方面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TA检查中,ACS组斑块分型、正性重构及脂质成分明显高于非ACS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发生血管迷走反射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采取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12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早期综合护理,对比患者出现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病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血管迷走反射(VVRs)的发病率为1.67%,对照组患者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病率为15%,实验组患者发生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冠心病患者采取介入治疗的过程中,要采取早期有效的综合护理和抢救措施,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发生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病率,从而提高采取介入手术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冠心病 冠脉介入治疗 血管迷走反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延迟经皮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接收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方法治疗基础上利用延迟经皮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7.1%,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8%,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心功能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治疗措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经皮介入治疗,撩起额哦确切,且还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SYNTAXⅡ评分系统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PCI且可计算SYNTAXⅡ评分的200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SYNTAXⅡ评分中位数将患者分入3组,分别为SYNTAXⅡ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1年的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SYNTAXⅡ高分组缺血事件、全因死亡发生率高于SYNTAXⅡ低分组和SYNTAXⅡ中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SYNTAX评分 经皮冠脉介入 临床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综合征紧急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100例急性综合征紧急介入治疗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急诊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诊急救护理路径 急性冠脉综合征紧急介入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急诊经皮介入术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收治的46例AMI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3例。在基础治疗上观察组给予PCI治疗,对照组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的血管开通率、LVEF水平、病死率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及对比。结果观察组血管开通率为95.65%,病死率为4.35%,术后LVEF水平为65.41±12.3,对照组血管开通率、病死率和术后LVEF水平分别为65.22%、34.78%和50.90±9.72,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2例反复室性心率失常,对照组发生1例血尿及1例反复室性心率失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8.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经急诊PCI治疗,疗效好,血管开通率高,可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皮冠脉介入术 急诊 溶栓
  • 简介:目的探究替格瑞洛在急性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于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综合征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PCI)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术后服用替格瑞洛,对照组服用氯吡格雷。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IMI血流变化和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差异和两组出血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IMI血流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IMI血流变化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6%,对照组为17.8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为5.36%,对照组为7.14%,两组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替格瑞洛在急性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替格瑞洛 急性冠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ACT在经皮介入治疗术中对抗凝剂监测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治疗的120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A组、B组),在同时给予两组患者调脂、消心痛、氯吡咯雷、阿司匹林等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A组患者造影术治疗,给予B组患者造影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医护人员对其活化凝血时间进行比较。将B组患者分成三个亚组,在进行支架置入手术之后的3h、6h、8h对其进行低分子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对肝纳素注射前以及注射后不同时间点的ACT值进行检测。结果:与治疗前进行比较,A组患者的ACT值未发生显著变化,B组患者ACT值延长,P<0.05;与术前进行比较,B组患者三个亚组在注射药物之后的10min达到峰值,注射药物4h时与术前手术水平持平,4-12h稍延长,P>0.05。结论:低分子肝纳素能够对ACT值产生影响,氯吡咯雷、氯吡咯雷等药物不能够对ACT值产生明显影响。患者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能够对药物有效吸收,迅速发挥效果,在注射3-4h之后ACT值与术前持平。结果表明,ACT值监测肝素代谢,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

  • 标签: ACT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抗凝剂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替格瑞洛在急性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72例急性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一组在介入治疗后使用氯毗格雷进行治疗,为常规组,一组则采用替格瑞洛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TIMI血流评定为3级的患者占比为91.67%(33例),评定为2级的患者占比8.3%(3例),各项数据与常规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为(141.6±10.2)×109,血小板聚集率为(0.28±0.1)%,各项数据与常规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2例),低于常规组的22.22%(8例)(P<0.05)。结论急性综合征患者行介入治疗后采用替格瑞洛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且不良反应较少,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替格瑞洛 急性冠脉综合征 介入治疗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建立、效果,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行介入治疗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常规路径护理)、观察组(n=48,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导管室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导管室、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计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建立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可以缩短患者入导管室时间、提高患者安全性以及预后效果。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介入治疗 绿色通道护理路径 并发症
  • 作者: 斯日古楞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  内蒙古锡林浩特  026000)  【摘  要】目的: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价值意义。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差异,分组各25例,观察对照组(施以药物溶栓治疗)、研究组(加强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比对照组(68.00%)高,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6月心功能指标比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优越,P<0.05。治疗后6月,研究组LVEF指标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LVDD与LVED指标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不良事件率(36.00%),比研究组(8.00%)高,P<0.05。结论: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确切,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治疗策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1位造影(CAG)提示冠状动脉弥漫病变患者,对照组35例,常规行PCI术植入药物涂层支架(DES),实验组16例均行FFR检测,指导支架植入策略。所有病人均行最优化药物治疗。临床终点是一年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MACE),定义为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在内的复合事件。次级终点包括住院时间,支架使用数量以及住院费用等。结果FFR组和常规治疗相比,平均支架植入分别为0.1205±0.3416枚和1.9714±0.5137枚,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41341.75±19445.26元和78680.2±26352.46元,住院时间分别为11.8125±3.08天和11.8857±5.94天,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分别为11.25%和8.75%。FFR组在支架植入的数量及住院的费用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但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及随访1年间的MACE发生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1、血流储备分数(FFR)引导的PCI术是冠状动脉弥漫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一个安全、可靠、有效的策略。2、造影并不能全部真正反映心肌缺血情况。3、通过FFR指导PCI治疗弥漫性病变较常规PCI治疗对中期预后没有影响。

  • 标签: 冠心病 冠脉血流储备分数 弥漫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从临床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角度对介入治疗在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以随机和均等的方式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其中对照组予以传统的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介入治疗,每组各43例;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各自的优越性。结果对照组胸闷占比为9.30%、胸痛13.95%、呕吐9.30%、恶心11.63%、皮疹6.98%,观察组胸痛占比为4.65%、呕吐2.33%;两组对比,观察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两组对比,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从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的角度而言,介入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还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冠脉介入治疗 效果与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科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AMI合并糖尿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各51例,观察组采用PCI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FPG、2hPG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8%,显著低于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5.5%(P<0.05)。结论AMI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PCI,能有效恢复患者心肌血流灌注,有利于血糖控制,减少心脏不良事件。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 经皮冠脉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静脉溶栓与直接经皮介入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直接经皮介入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2.5±2.7)mm、(53.5±2.7)mm、48.9%;对照组分别为(47.9±2.4)mm、(59.3±3.5)mm、40.8%,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职能评分分别为(85.65±4.56)分、(91.56±3.12)分、(88.58±3.57)分;对照组分别为(68.32±3.58)分、(74.13±4.18)分、(76.42±4.63)分,P<0.05。结论直接经皮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静脉溶栓 冠脉介入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术后术肢肿胀的有效护理措施及办法,结合临床资料,得出有效结论。方法采用资料分析法,针对其他参考资料中针对处理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后术肢肿胀问题的护理措施及办法,总结分析后,寻求符合自己研究观点的内容,提出个性建议。结果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后术肢肿胀的发生概率还是很高的,不同患者术肢肿胀类型、表现不同,需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方才能避免其危害。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办法和措施,是杜绝、降低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术后术肢肿胀发生几率的有效办法,其推广发展意义深远。

  • 标签: 经桡动脉 冠脉介入术 术肢肿胀 护理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