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护理方案在救治ST抬高STIMI危重患者的作用。方法:被检查人员均为患ST抬高STIMI且在我院行急诊PCI;所有被检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样本数168例、时间是2020年2月至9月;实验组使用急诊介入护理,样本数163例、时间是2021年2月至9月。对两组收到紧急诊疗患者到具备手术条件时间、病人转运至手术间至即将行手术时间、检查冠状动脉至血管开通的时间进行对比剖析。结果:探究得出,实验组各阶段所用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急诊介入护理流程 急性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救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标:本研究的目标在于对无溶栓限制条件的急性ST抬高STEMI患者执行早期溶栓治疗,旨在促进梗死相关动脉的再通,以提高生存机率并增进生活品质。方法:研究的样本来源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80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对STEMI患者使用尿激酶150ku进行溶栓治疗(时间:12小时内),同时配合抗血小板疗法、镇痛措施(如吗啡注射液)等全面干预。结果:住院期间溶栓率为21.25%,在3小时内溶栓的比例为5.00%;急诊溶栓的比例为21.25%,3小时内溶栓的比例增加到16.25%。在3小时内完成溶栓的比例中,急诊处理明显高于入院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2.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紧急阶段精准综合干预措施对于增强急性STEMI患者的院前急救效果至关重要,确保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同时能够改进心肌功能,并对长期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心肌梗死,急诊溶栓,疗效,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介入护理流程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09月至2022年01月收治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急诊介入护理流程(研究组)。结果:研究组各阶段时间消耗相对较短;对照组从急诊到球囊扩张时间消耗相对较长,P<0.05。结论:在针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展开诊治工作时,通过合理应用急诊介入护理流程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缩短各个阶段的操作时间,从而最大限度提升救治效果。

  • 标签: 急诊介入护理流程 急性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及探索心电图在急性肺动脉栓塞和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接诊的6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作为A组,60例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B组。两组患者均行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及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的V1-V3导联ST压低率、V1-V3导联T波倒置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B组的V4-V6导联ST压低合并T波倒置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V1-V3导联ST压低、v1-v3导联T波倒置是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典型心电图异常表现,V4-V6导联ST压低合并T波倒置是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典型心电图异常表现,临床可根据该标准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急性肺动脉栓塞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电图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预后的相关因素及有效的治疗策略。方眩收集2001年1月~2010年1月资料完整的NSTEMI患者206例,随访≥6个月,以随访6个月和2年的预后分别为近期和远期预后,记录心血管事件,包括主要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和联合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和(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应用Cox生存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42例完成6个月随访,共发生心血管事件20例,其中心源性死亡16例(11.27%)、非致死性心肌梗死4例(2.82%);93例完成2年随访,共发生心血管事件20例,其中心源性死亡15例(16.13%)、非致死性心肌梗死5例(5.38%)。影响患者班期预后的因素为年龄、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阿司匹林,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因素为年龄、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阿司匹林、早期PCI。结论NSTEMI患者预后不佳,年龄、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阿司匹林是重要的保护因素,早期PCI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预后 危险因素 阿司匹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心肌梗死ST抬高常见疾病心电图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两年间符合心电图ST抬高诊断标准的非心肌梗死患者40例,总结这些疾病的心电图特点及临床诊断要点。结果ST抬高可见于多种非心肌梗塞病人,并且具有各自心电图特点。结论非心肌梗塞ST抬高与心肌梗塞ST抬高鉴别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如掌握了每种疾病心电图的特点,并结合临床情况,就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的发生。

  • 标签: 心肌梗死 ST 段抬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介入治疗中使用欣维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并发症。方法选择19例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术前开始使用欣维宁,6例患者同时冠脉内注射。结果18例(94.7%)患者成功介入治疗,17例(89.5%)达到TIMI血流3级。1例(5.3%)TIMI血流2级,1例(5.3%)TIMI血流0级。结论欣维宁能减少冠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灌注、减少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 标签: 欣维宁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通心络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通心络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及左心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hs-CRP TNF-a、1L-6、1L-8、LADD、LAEDD、LAESD、LVEF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给予通心络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降低患者的炎性指标,改善患者左心功能,提升临床疗效。

  • 标签: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通心络胶囊 氯吡格雷 临床疗效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通心络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通心络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及左心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hs-CRP TNF-a、1L-6、1L-8、LADD、LAEDD、LAESD、LVEF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给予通心络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降低患者的炎性指标,改善患者左心功能,提升临床疗效。

  • 标签: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通心络胶囊 氯吡格雷 临床疗效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斑在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经冠脉造影及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患者介入治疗中梗死相关动脉的TIMI血流情况及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造影、介入治疗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TIMI血流3级明显高于对照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出血并发症。结论替罗非斑在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明显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远端的血流,并且是安全的。

  • 标签: 心肌梗死 替罗非斑 冠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对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1月-2017年11月60例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根据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分组。对照组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在6-12h,观察组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在6h以内。比较两组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效果;ST50%回落率、TIMI3级血流率;干预前后患者BNP和CK-MB峰值、肌钙蛋白;心脏彩超疗效。结果观察组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T50%回落率、TIMI3级血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BNP和CK-MB峰值、肌钙蛋白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BNP和CK-MB峰值、肌钙蛋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彩超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越短,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越好,可更好保护BNP和改善心肌灌注,缩小心梗面积,改善预后。

  • 标签: 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内静脉溶栓、急诊院前静脉溶栓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0例,将50例患者分为院内组和急诊组,急诊组患者行急诊院前溶栓治疗,院内组行院内溶栓治疗。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溶栓处理,急诊组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院内组(P<0.05);院内组冠脉再通率(72.00%)显著低于急诊组(92.00%)、院内组病死率(20.00%)显著高于急诊组(4.00%),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急诊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有利于保障其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内溶栓 急诊院前溶栓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抢救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效果。方法:以优化前收治的34例患者为对照组,优化后的41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急救效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急救效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抢救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良好效果。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入院时病情稳定且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PCI)治疗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住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的风险预测评分,以筛选需要CCU的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805例行PCI治疗的入院时病情稳定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654例患者作为建模组,有CCU需求125例,无CCU需求529例;2018年8月至2018年10月151例患者作为验证组,有CCU需求28例,无CCU需求123例。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确定评分标准,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最佳约登指数确定临界值。结果805例STEMI患者中,有CCU需求153例(19.01%),其中泵衰竭(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最多见(113例)。建模组中,最终年龄(60~74岁,OR = 1.513,95% CI 0.945~2.424,P = 0.085;≥75岁,OR = 2.740,95% CI 1.371~5.478,P = 0.004)、总缺血时间>4 h(OR = 1.701,95% CI 1.022~2.831,P = 0.041)、入院休克指数≥ 0.8(OR = 1.910,95% CI 1.178~3.099,P = 0.009)、多支血管病变(OR = 2.090,95% CI 1.272~3.432,P = 0.004)、术前病变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0级(OR = 2.099, 95% CI 1.313 ~ 3.353,P = 0.002)、急性前壁心肌梗死(OR = 3.696,95% CI 2.347~5.819,P<0.001)、既往有脑卒中史(OR = 3.927,95% CI 2.057~7.500,P<0.001)共7个变量是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有CCU需求的独立危险因素。评分标准:年龄<60岁为0分、60~74岁为1分、≥75岁为2分,总缺血时间>4 h为1分,入院休克指数≥0.8为2分,多支血管病变为2分,术前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0级为2分、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为3分,既往有脑卒中病史为3分,总分15分。0~6分患者为低风险,7~15分为高风险。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建模组中,风险预测评分诊断STEMI患者有CCU需求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0(95% CI 0.692~0.788,P = 0.580);验证组中,风险预测评分预测STEMI患者有CCU需求的AUC为0.755(95% CI 0.658~0.853,P = 0.755)。结论基于年龄、总缺血时间、入院休克指数、多支血管病变、术前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和既往有脑卒中史建立了预测入院时病情稳定且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有CCU需求的风险预测评分,用于识别发生并发症的高风险患者,帮助医生进行CCU决策,为合理分配有限的CCU资源提供简便、实用的临床工具。

  • 标签: 心肌梗塞 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 预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入院时病情稳定且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PCI)治疗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住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的风险预测评分,以筛选需要CCU的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805例行PCI治疗的入院时病情稳定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654例患者作为建模组,有CCU需求125例,无CCU需求529例;2018年8月至2018年10月151例患者作为验证组,有CCU需求28例,无CCU需求123例。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确定评分标准,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最佳约登指数确定临界值。结果805例STEMI患者中,有CCU需求153例(19.01%),其中泵衰竭(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最多见(113例)。建模组中,最终年龄(60~74岁,OR = 1.513,95% CI 0.945~2.424,P = 0.085;≥75岁,OR = 2.740,95% CI 1.371~5.478,P = 0.004)、总缺血时间>4 h(OR = 1.701,95% CI 1.022~2.831,P = 0.041)、入院休克指数≥ 0.8(OR = 1.910,95% CI 1.178~3.099,P = 0.009)、多支血管病变(OR = 2.090,95% CI 1.272~3.432,P = 0.004)、术前病变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0级(OR = 2.099, 95% CI 1.313 ~ 3.353,P = 0.002)、急性前壁心肌梗死(OR = 3.696,95% CI 2.347~5.819,P<0.001)、既往有脑卒中史(OR = 3.927,95% CI 2.057~7.500,P<0.001)共7个变量是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有CCU需求的独立危险因素。评分标准:年龄<60岁为0分、60~74岁为1分、≥75岁为2分,总缺血时间>4 h为1分,入院休克指数≥0.8为2分,多支血管病变为2分,术前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0级为2分、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为3分,既往有脑卒中病史为3分,总分15分。0~6分患者为低风险,7~15分为高风险。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建模组中,风险预测评分诊断STEMI患者有CCU需求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0(95% CI 0.692~0.788,P = 0.580);验证组中,风险预测评分预测STEMI患者有CCU需求的AUC为0.755(95% CI 0.658~0.853,P = 0.755)。结论基于年龄、总缺血时间、入院休克指数、多支血管病变、术前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和既往有脑卒中史建立了预测入院时病情稳定且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有CCU需求的风险预测评分,用于识别发生并发症的高风险患者,帮助医生进行CCU决策,为合理分配有限的CCU资源提供简便、实用的临床工具。

  • 标签: 心肌梗塞 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 预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慢性闭塞病变(CTO)对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前瞻性注册研究中接受急诊PCI的2 271例急性NSTEMI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合并CTO组和非合并CTO组,主要研究终点为在院期间和术后2年病死率,次要研究终点为2年时的总心血管不良事件率,包括再次血运重建、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再入院、卒中、严重出血等。结果急性NSTEMI患者中有13.4%合并CTO,与非合并CTO患者相比,在院期间病死率(3.6% 比1.4%,P<0.01)和2年随访病死率(9.0% 比 5.1%,P<0.01)明显增加。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接受急诊PC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 7.28,95%CI 1.50~35.35,P=0.01),而高龄(HR 1.04,95%CI 1.01~1.07,P<0.01)和射血分数(EF)减低(HR 0.95,95%CI 0.93~0.98,P<0.01)是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CTO并未增加患者死亡风险,而是再次血运重建的独立危险因素(HR 1.67,95%CI 1.10~2.54,P=0.02)。结论尽管合并CTO的急性NSTEMI患者近远期病死率明显增加,但CTO并不是急性NSTEMI患者近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仅和再次血运重建增加相关,高龄和EF减低是接受急诊PCI的急性NSTEMI患者2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性 心肌血管重建术 慢性闭塞病变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