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血标本采血集方法进行改良。方法以利用真空采血技术和传统一次性注射器血样采集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前者避免溶血和凝血现象,减少患儿反复抽血的痛苦,避免血标本受污染。结论应用真空采血技术取代传统的注射器采血法。

  • 标签: 新生儿 血样采集 真空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采血部位采血在儿科住院病儿中的适用性。方法将120例住院病儿按性别、年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股静脉、外周静脉采血,观察组采用头皮静脉穿刺采血。结果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采血,操作方便,穿刺成功率高,病儿及家属容易接受。

  • 标签: 小儿头皮静脉 股静脉 穿刺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急查血常规的区别。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100例,在相同的情况下采集所有受检患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急查血常规,对两种血常规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0例患者采用静脉采血急查血常规的结果中Hb、WBC、RBC的参数均低于通过末梢采血急查血常规的参数(P﹤0.05),通过静脉采血急查血常规HCT的参数明显高于采用末梢采血(P﹤0.05)。结论: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急查血常规的结果有所区别,静脉采血的Hb、WBC、RBC参数均低于末梢采血,HCT参数高于末梢采血,其结果与末梢采血相比更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且应用价值更高,更适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静脉采血 末梢采血 急查血常规 区别
  • 简介:【摘 要】目的:在本次门诊采血室当中,采取两种不同的核对方式,分别为单人核对与双人核对,观察核对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5月在本院进行抽血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75例患者,分别采取单人核对与双人核对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核对效果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当中核对错误的人数为34例,占比45.33%,研究组患者当中核对错误的人数为8例,占比10.67%,研究核对错误人数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人数为74例,占比98.67%,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人数为60例,占比80.00%,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采血室当中,采取单人核对的采血方法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减少了在采血过程当中误差的出现,提高了采血的准确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门诊采血室 单人核对 双人核对 核对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动脉采血组)、B组(静脉采血组)、C组(末梢采血组),三组采血方法不同,对三组的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三组患者的六项血常规检验指标进行对比发现A组与B组检测结果组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组患者的WBC(白细胞计数)、MCV(红细胞平均体积)高于其他组,RBC(红细胞计数)、PLT(血小板计数)、HCT(红细胞比容)、Hb(血红蛋白浓度)低于其他组,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有一定影响,动脉采血与静脉采血方法较末梢采血的参考价值更高,由于静脉采血方法更加简单因此推荐为首选采血方法。

  • 标签: 采血方法 动脉血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的溶血样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新生儿采血过程中怎样减少溶血样本发生率。方法新生儿未溶血样本30例,每例二管,一管作溶血前样本,另一管立即人工溶血作溶血后对照。采血过程中自动溶血样本15例,也与溶血前结果进行比较。所有项目都测定三项激素TSH、FT3、FT4。结果溶血样本检验结果对FT3影响最大,P<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对FT4影响较大,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对TSH影响较小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无论是人工溶血样本或采血过程中的溶血标本都能影响FT3及FT4的检验结果,并从正常范围升高至异常范围,但对TSH检验结果影响不大。FT3和FT4检验结果的升高,将影响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的及时诊治。新生儿采血过程中有五点要素能减低溶血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 溶血标本 检验结果 采血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接受血常规检验的1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90例。其中观察组病例采用静脉血采集方法,对照组采取末梢血采集的办法,对两组病患的血常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血中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的检测数量均比末梢血的检测结果高,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血常规的检测,采用不同的采血方式,检测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其中静脉采血的检测结果较为准确,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很大的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血采集 血常规检验 末梢血采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结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人群作为观察对象,所有人群分别接受手指末梢采血及肘前静脉采血,采用手指末梢采血的称为对照组,采用肘前静脉采血的称为实验组,分析比较两种采血方式血常规检验结果中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血常规检验结果中的红细胞、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实验组血常规检验结果中的红细胞、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指标(p<0.05),两组间血常规检验中的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结果的差异明显,采用肘前静脉采血检验结果稳定性更好,值得在日后的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采血 血常规检验 临床应用 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两种采血方法(末梢采血、静脉采血)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5-10月期间的200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前者采取末梢采血、后者采取静脉采血,伦理委员会批准、被采血者知情同意。比较2组受试者采血后即刻、采血后3h血常规检验指标结果。结果:组间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含量(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方面比较,观察组采血后即刻、采血后3hRBC、WBC、HGB、HCT、PLT水平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末梢采血 静脉采血 血常规检验 检验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将本医院2017年—2018年收治的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70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检验方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末梢采血,研究组行静脉采血,分析不同采血方式的准确性。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行静脉采血准确率较高,可准确对WBC、RBC、Hb、MCV等指标进行检测,检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两组检测方式都可对患者的血常规情况进行检测,但是静脉采血对指标的检验更加的清晰和准确,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准确的依据,有应用的价值。

  • 标签: 静脉采血 末梢采血 血常规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并制定应对策略,以提高采血标本质量。方法:将我院2018年-2020年间实施免疫学检验分析的采血标本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析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并针对结果制定应对策略。结果:对照组采血标本中发生质量问题共775次,发生率为0.53%,其中以其他原因、标本量少和医嘱有误占比最高,其他原因占比0.24%、标本量少占比0.18%和医嘱有误占比0.08%。观察组采血标本不合格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应对策略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有效降低采血标本不合格的发生情况,有利于免疫学检验准确率的提高。

  • 标签: 免疫学检验分析前 采血标本质量控制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5月的门诊患者120例,分别对他们进行静脉采集和末梢采集血常规分析样本。将两种采血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为静脉血样本,实验组为末梢血样本,分别将两种标本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两组样本的血常规结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血常规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采集患者静脉血,能够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更好的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奠定基础,值得在临床方面予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不同采血方法 血常规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影响临床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12月-2021年04月的80例血常规检验标本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检查时间及采血部位的检查结果。结果 静脉血中,白细胞及红细胞计数高于末梢血,血小板相对较低;立即检测的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3小时检测(P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采血标本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血标本进行免疫学检验分析之前的质量干扰影响进行分析,旨在对采血标本质量进行全面控制。方法:选择我院进行免疫学检验分析的采血标本13462份作为此次研究目标,将质控前的6478份采血标本作为对照组,将质控之后的6984份采血标本作为研究组,对两组采血标本不合格出现概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采血标本不合格出现率相对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控制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对不合格采血标本数量能够有效减少,为实现采血标本全程质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保障了免疫学检验分析。

  • 标签: 免疫学检验 采血标本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验采血常规与整体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的比较。方法:从在我院检验科接受采血的患者中选取90例,将研究时间选定于2021年3月到2022年10月,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实施分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整体护理,观察两组的采血成功率、标本合格率、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的采血成功率、标本合格率、护理满意度显著较高,比较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

  • 标签: 检验科 采血 常规护理 整体护理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