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创伤性休克是由于机体遭受剧烈的暴力打击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等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以及创伤后的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常见于多发性骨折,多器官损伤,严重挤压伤,外伤性血气胸,大面积烧伤.因此,创伤性休克比失血性休克的病因,病理要复杂得多.当今社会,尤以交通事故,机器损伤所致的创伤较为突出,救治中及时准确找出发生休克的原因,采取有效抢救措施,积极处理是抗休克的关键环节.

  • 标签: 创伤 休克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外科中采取创伤救治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12月到2021年1月在本院急诊外科进行创伤治疗的患者200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得到充分管理,无死亡病例,全部患者均接受止血和夹板治疗。其中药物镇静44例,呼吸机辅助呼吸45例,气管切开31例,插管35例,深静脉穿刺45例,穿刺成功率为87.1%。结论:在急诊手术创伤患者的救治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在护理过程中,应关注护理的需求,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护理素质。通过提高急诊外科护士的护理技能,提高护士的心理和生理素质,可以提高急诊手术创伤患者的护理质量,这对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 标签: 急诊 创伤救治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机体承受物理、化学、生物性致伤因素刺激产生躯体创口与伤情,引起组织结构破坏,打破原有机体完整性则为创伤。简单分析,创伤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相关,创伤轻重偏差较大,轻者可自愈,重者合并器官衰竭、失血过多、肢体残缺,有着生命威胁,从急诊创伤救治角度分析,创伤后部位不同,其救治特点基于创伤的头部、胸部、腹部情况各有差异。针对多发性创伤或复杂创伤问题,需从院前急救、院内急救角度出发,衔接救治环节,围绕抢救技术/形式研究进展而完善抢救过程,获取急救时效性、协调性空间。

  • 标签: 急诊创伤 救治特点 进展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多发伤主要是腹部创伤患者的急诊救治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多发伤主要是腹部创伤的40例患者有关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对临床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患者腹腔、胸腔穿刺诊断阳性率分别为92.5%、94.1%(P>0.05);腹部损伤患者采用B超、CT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77.3%、91.4%,(P>0.05)。患者急诊救治平均有效时间为(49.5±5.3)分钟,住院平均时间为(17.5±3.1)天。救治成功率为87.5%(35/40),好转率10%(4/40),死亡率2.5%(1/40)。产生切口感染并发症的患者为2.5%(1/40),产生肺部感染并发症的患者为5%(2/40),产生肝内血肿并发症的患者为2.5%(1/40),产生胃肠道粘连并发症的患者为2.5%(1/40)。结论:多发伤主要是腹部创伤患者在急诊救治中应对致命创伤及时进行处理,对救治的规范过程尽快予以确定,使患者明显降低死亡风险。

  • 标签: 急诊救治 腹部创伤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工程机械修理属于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到的各类专业知识繁多,而对各种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消化就成了是否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机械修理人员的关键。由于修理基础、文化程度、理解能力、动手能力的不同,我们在教学培训过程中会发现学员在学习进度、技能的掌握程度和个人的操作习惯上有很大的差异性,给教学培训带来难度。想要达到好的培训效果,就要把所有学员放置到同一个起点上,从最基本的基础理论开始学习逐渐深入。从而做到所有学员学习的同步性。

  • 标签: 基础理论 理论实际交叉教学 良好的操作习惯
  • 简介:摘要工程机械修理属于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到的各类专业知识繁多,而对各种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消化就成了是否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机械修理人员的关键。由于修理基础、文化程度、理解能力、动手能力的不同,我们在教学培训过程中会发现学员在学习进度、技能的掌握程度和个人的操作习惯上有很大的差异性,给教学培训带来难度。想要达到好的培训效果,就要把所有学员放置到同一个起点上,从最基本的基础理论开始学习逐渐深入。从而做到所有学员学习的同步性。

  • 标签: 基础理论 理论实际交叉教学 良好的操作习惯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急诊救治创伤患者死亡发生危险因素及急诊救治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5年-2017年所收治的共计200名创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死亡病例共计60名,收集并对比患者的性别、年龄、创伤原因、现场急救等资料情况。结果通过资料研究显示,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在年龄、现场急救等方面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可以分析年龄越大,现场急救方式的正确与否、及时与否等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体的治疗效果。结论在临床上急诊救治创伤患者的死亡独立危险因素为超过50岁,现场急救不规范等。可以针对上述两个方面对患者的整体急救方式进行有效的改善,提升救治的整体效果。

  • 标签: 急诊救治 创伤患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救治方法在临床严重创伤急诊救治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月,共计50例严重创伤患者在我院就诊,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2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紧急救治,观察组患者则应用整体救治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而其死亡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应用整体救治方法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临床急诊救治,能够显著地减少救治时间和患者的死亡率,属于一种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整体救治方法 严重创伤 急诊救治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中的影响研究。方法:随机抽取100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进行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性处理,实验组采取初级创伤救治护理,分析效果。结果:对比两组的急救效率和急救效果,实验组远远强于对照组,P<0.05,差异较大,具有临床对比价值。结论: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采取初级创伤救治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率,缩短抢救时间,保证临床效果。

  • 标签: 初级创伤救治原则 急性颅脑损伤 急救
  • 简介:摘要创伤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和亟需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创伤救治体系的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国际上有两种主流的创伤救治体系模式,一种是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院前救治强调快速转运模式,另一种是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的院前救治强调现场救治模式。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欠缺完整的创伤救治体系。近十余年来,中国在创伤救治体系建设方面取得飞速发展,建立了“中国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CRTCS)”。CRTCS以一个政府主辖区作为区域单位,以一家大型三级医院作为创伤救治中心,以区域内5~6家二级医院作为创伤救治点,建立院前急救团队、院内急救团队,以及院内创伤专科救治团队,并强化其救治能力,形成闭环式区域性创伤分拣、转运救治流程。经过数年的建设和实施,CRTCS被认为是符合中国国情特点的、切实可行的新型创伤救治体系,明显缩短创伤救治时间,降低创伤死亡率,可供发展中国家借鉴。

  • 标签: 创伤诊治中心 创伤学 中国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 体系建设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创伤已成为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骨创伤创伤环境下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高能量的复杂创伤还是低能量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对于死亡率和长期生活质量的改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骨创伤救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骨科新技术的应用与治疗策略的发展也进一步提升了骨创伤救治水平。该文对近年来骨创伤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为骨创伤的研究和救治提供参考。

  • 标签: 创伤学 治疗应用 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立创 张扬 崔永刚 周俊 景峰 陈尔真 尚寒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长治医学院,长治 046000,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上海 20003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上海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上海 20002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海南医院(海南博鳌研究型医院)神经外科,琼海 571437
  • 简介:摘要创伤中心是创伤救治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创伤患者得到专业的一体化救治、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创伤救治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区域创伤救治能力,使医疗资源布局更加合理化、创伤救治更加规范化。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区域内创伤患者数量、人口数量、地面交通情况、地理信息等大数据进行分析,科学规划区域内创伤中心数量及位置,对进一步优化创伤救治中心地理布局、统筹区域创伤救治资源、提升整体救治能力至关重要,有利于优化创伤救治资源,提高区域创伤救治能力,降低创伤患者病死率和病残率。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调研,探讨如何利用GIS优化我国的创伤救治体系,以期对区域创伤救治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 标签: 创伤诊治中心 急救医疗服务 地理信息系统 创伤救治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旨对急性创伤患者院前救治工作的组织实施与救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120院前救治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方法回顾分析总结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我市120出诊急救急性创伤患者200例的救治资料,并就急性创伤患者年龄、性别、创伤部位、致伤原因等进行详细统计分析。结果本组200例急性创伤患者中,男性占62.0%,女性38.0%;其中21~35岁发生急性创伤患者居首。本组患者存活195例(97.5%),死亡5例(2.5%),其中1例在到达现场已死亡,4例在途中死亡;其急性创伤死亡原因主要为重度颅脑外伤、交通伤、多发伤以及刀伤。结论急性创伤是院前急救第一病因,以颅脑伤、肢体伤最为常见,而颅脑伤也是主要致死因素。同时,在全面控制救治反应时间的基础上,院前急救医师还须全面掌握基本颅脑伤、骨科检查等技能,有效提升现场急救技术水平是降低各类创伤漏诊率,避免或降低致死率、致残率的关键环节。

  • 标签: 院前救治 创伤 致死率 致伤原因
  • 简介:创伤弧菌(vibriovulnificus)为嗜盐性海生革兰阴性杆菌属,1970年Roland[1]首先报道了由创伤弧菌感染引起的小腿坏疽和内毒素性休克.美国、西班牙、日本等国相继有创伤弧菌感染的报道[2],我国除少数地区(如台湾)外,创伤弧菌感染的病例鲜见报道.近几年来,浙江温州地区陆续发生创伤弧菌脓毒症病例,75%的患者在入院48h内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而死亡[3].笔者单位2002年3月-2003年10月收治下肢创伤弧菌感染致脓毒症的患者5例,在综合治疗的同时行早期减张、引流、彻底清创,效果满意.

  • 标签: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弧菌性 创伤弧菌感染 救治 内毒素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连枷胸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对我院胸外科2000年4月—2OO9年4月救治的36例创伤性连枷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行肋骨悬吊牵引8例,肋骨内固定21例,气管切开5例,呼吸机治疗10例,急诊剖胸探查17例。治愈或基本治愈33例,死亡3例。结论CT可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注重连枷胸固定的同时积极治疗肺挫伤,可防止ARDS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

  • 标签: 胸部创伤 连枷胸 肺挫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创伤的临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125例颈部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相应措施。结果123例皆临床治愈。其中105例患者Ⅰ期治愈,无并发症,13例接受Ⅱ期手术而治愈,2例死亡;46例气管切开病例,除6例因喉狭窄接受Ⅱ期手术(瘢痕切除)外,均在1个月之内成功拔管。结论在颈部创伤患者救治过程中,要把抢救生命放在首位,并积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科学准确的处理呼吸困难、出

  • 标签: 颈部创伤 救治体会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