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创伤协调护理对急诊创伤患者救治效果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100例急诊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实施创伤协调护理干预,根据两组的急诊救治时间、检查时间、救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质量评估结果、护理人员、医师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急诊救治时间及检查时间、救治成功率、护理质量优良率、护理人员、医师及患者(家属)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通过创伤协调护理可有效改善急诊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及护理质量,在急诊创伤患者中具有较高的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创伤协调护理 急诊创伤患者 救治效果 护理质量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预见性创伤护理在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9年7月到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案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救治效果。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抢救时间更短,抢救成功率更高。(P<0.05)结论 预见性创伤护理在急诊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急救成功率,优化急救效果,预见性创伤护理的应用值得推广。本院今后将优先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采用预见性创伤护理进行干预。

  • 标签: 救治效果 急诊创伤性骨折 预见性创伤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协调护理对急诊创伤患者救治效果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4月到2021年5月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采用预见性创伤护理进行救治的效果。方法: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49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49例患者行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比组间有效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实验组研究对象的有效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要短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则要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创伤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有效急救时间的缩短,有助于患者救治效率的提升,从而能够促进患者住院时间的缩短,且该护理措施还可促进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促进作用,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预见性创伤护理 急诊创伤性骨折 救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诊创伤性骨折救治中预见性创伤护理的效果。方法:采取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20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分为100例/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比治疗情况、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在急诊创伤性骨折治疗中实施预见性创伤护理,可提高抢救效率和质量。

  • 标签: 急诊 创伤性骨折 预见性创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预见性创伤护理干预取得的临床效果,重点分析对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将本院急诊科在2021年7月-2022年7月期间诊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1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实施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比两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确预见性创伤护理干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经不同护理,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抢救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预见性创伤护理 急诊创伤性骨折 抢救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救治中,开展院前创伤评分对护理的应用价值。 方法 纳入病例:50例,病症:严重创伤,纳入时间:2021年11月~2022年10月,分组方式:入组顺序,为观察和对照,每组各25例,分别行院前创伤评分的急诊救治护理及常规急诊救治护理方式干预,分析护理效果。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抢救结局(完全救治、情况好转的概率更高,救治困难及救治失败)更优,实验组总满意度水平更高,(P<0.05)。结论 在严重创伤患者中,行急诊救治护理采用院前创伤评分,可优化抢救结局,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院前创伤评分 严重创伤 急诊救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3月-2021年11月收治的72例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6)和研究组(n=36),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研究组采用预见性创伤护理。对两组患者救治用时、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救治用时、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分别为(45.50±6.90)min、(13.50±1.30)d、97.22%,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3%;要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中给予预见性创伤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救治效果,救治用时和住院时间较短,抢救成功率较高,且很少出现并发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预见性创伤护理 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 救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的60例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预见性创伤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指标包括患者VAS疼痛程度、病情稳定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的VAS疼痛程度、病情稳定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预见性创伤护理 急诊创伤性骨折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创伤中心建设在县级医院3级中心颅脑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创伤中心建设前收治的40例颅脑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本院创伤中心建设后收治的40例颅脑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治效率、救治效果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现场救治时间、救护车到达时间、急诊外科救治时间、神经外科专科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致残率和致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县级医院3级中心颅脑创伤救治中建设创伤中心,可有效提升救治效率和救治成功率,降低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从而提升家属满意度。

  • 标签: []  颅脑创伤 县级医院3级中心 创伤中心建设 救治效率 救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阶式单人肠镜培训法"在进修医师内镜初级培训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参加初级单人肠镜培训的进修医师共71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进阶式单人肠镜培训组"(36人)和"传统单人肠镜培训组"(35人)。第1周,入选者学习单人肠镜进镜的基本理论。第2~11周,两组学员每人练习80~100例肠镜,其中"进阶式单人肠镜培训组"分"直肠-乙状结肠近段""降结肠-回盲部"两个阶段进行进阶式培训,区别于传统组。第12周进行考核,每人考核单人肠镜操作各20例,比较两组肠镜的插入回盲部的成功率、通过乙状结肠时间、结袢率、成功插入回盲部的平均操作时间等指标。应用SPSS 26.0行t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进阶式单人肠镜培训组"与"传统单人肠镜培训组"相比,在插入回盲部的成功率(66.8% vs. 59.0%,P=0.005)、通过乙状结肠时间[(6.05±3.32)min vs.(7.15±3.12)min,P<0.001]、结袢率(35.13% vs. 40.71%,P=0.035)、成功插入回盲部的平均操作时间[(9.01±2.12)min vs. (10.25±3.12)min,P<0.001]及受检者的不适反应评分[(5.19±1.41)vs.(6.70±2.15),P<0.001]方面成绩更加优异,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阶式单人肠镜培训法"更利于进修医师掌握单人肠镜操作技巧,缩短教学时间,减轻患者不适反应,适宜推广教学。

  • 标签: 进阶式培训法 内镜初级培训 单人肠镜插入法 进修医师
  • 简介:初级职称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是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继续教育的重要阶段,是护理人才梯队培养的重要环节,起到衔接院校基础教育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作用。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护理事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护士队伍数量大幅度增加。截至"十一五"末,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05万,较2005年增长了52%,是历史上护士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1]。

  • 标签: 护理人员 在职培训 教育
  • 简介:摘要跨国企业的最佳实践活动往往都形成了自己完善的方法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初级TTT培训在构建企业大学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系统的介绍了优秀跨国公司企业大学中初级TTT培训的原理和内容,共分三个方面a、营造和管理学习环境,b、锻炼和提升培训技能,c、构建和关注学习过程,本文还详细介绍了此培训在实践中的应用过程。

  • 标签: 企业大学 TTT初级培训 跨国企业
  • 简介:摘要通过运用初级创伤评估法,在院前对创伤患者运行快速初级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同步快速给与相应各项的急救措施,使医护人员配合更默契,大大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初级创伤评估 院前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评分法应用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急诊室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120例,以创伤评分为参考为患者采取抢救措施。结果入院时,患者的RTS记分>11分的患者为88例,占73.33%;患者的RTS记分≤11分的患者为32例,占2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创伤评分法能提高判断患者病情的效率,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减少了死亡率。

  • 标签: 创伤评分法 严重创伤患者 急诊救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急诊性创伤骨折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80例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进行急诊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进行急诊预见性创伤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急救时间、医疗费用、住院时间以及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及急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的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属及医生对急诊工作的满意程度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救治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时,采用预见性创伤护理可以帮助提高急诊的救治效果以及减少患者的抢救时间和康复时间,提高患者及医生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急诊 预见性创伤护理 创伤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干预过程中,预见性创伤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样本数据选取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总数为50。根据研究需要,利用随机采样法,按照每组25例的方法分为对比组与观察组。其中,常规护理作用于对比组中,预见性创伤护理作用于观察组中。临床中比较患者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比组,P

  • 标签: 预见性创伤护理 急诊创伤性骨折 救治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骨折患者救治效果、救治效率的影响。方法:2022年4月~2023年3月,选取徐州市铜山区急救医疗站收治的64例创伤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发将患者分为规范组(n=32)与常规组(n=32)。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规范组患者接受规范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率及效果。结果:与常规组比较,规范组患者的各环节救治时间显著更短(P

  • 标签: 创伤骨折 院前急救 规范化护理 救治效果 救治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创伤患儿各项临床指标对创伤救治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儿童重症监护病房48例重症创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苏州地区儿童重症创伤的临床特征,按照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各种并发症的抢救成功率。结果苏州地区儿童严重创伤,男女比例为11,其中以3岁以下儿童多见,占47.92%,学龄前儿童占33.33%,学龄期儿童占18.75%。致伤因素中,车祸占首位(56.25%),次之为高处坠落(18.75%)、摔伤(8.33%)、气管异物(6.25%)、硬物砸伤(2.08%)、自缢伤(4.16%)、烫伤(2.08%)、电击伤(2.08%)。两组pH、血钾、血乳酸、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血糖、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方面,死亡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颅高压、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感染及心跳骤停的发生率要高于存活组(P<0.05),两组ARDS、休克、电解质紊乱、高血糖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CU严重创伤儿童死亡原因中MODS占首位,ARDS次之。结论对严重创伤患儿进行pH、血钾、血乳酸、纤维蛋白原指标的观察,可判断病情并采取有利措施,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 标签: 创伤 儿童 严重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