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QCC方法,降低急诊输液差错,提高输液质量与安全。方法成立QCC小组,采用对急诊输液现状进行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QCC活动前后的的15周输液病人的差错发生比较,差错发生明显下降,由活动前的0.04%下降到0.01%。结论应用QCC活动,不仅改进了医嘱核对与处理流程,降低了输液差错,提高了急诊输液质量与安全,还增加了科室的凝聚力。

  • 标签: 门诊输液 QCC理论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的心电图变化及其与死亡关系。方法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在入院24小时完成心电图,并根据头颅CT结果分成脑梗死及脑出血两组。结果在脑梗死组,常见的心电图异常是T波倒置(34.48%),ST段下移(32.76%),QT间期延长(29.31%)和U波出现(27.59%)。而在出血组则为T波倒置(33.33%)、心律失常(33.33%)、U波出现(30.95%)及ST段下移(23.81%)。在脑梗死组死亡患者中,最常见ECG改变为ST-T改变,而在出血组则是U波的出现(60%)。结论心电图改变及异常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普遍常见,而且其心电图异常是多样的。从T波倒置到ST段下移在脑梗塞患者心电图改变中都可出现,而在脑出血患者中T波倒置及心律失常更为常见。总体来讲,脑出血组死亡比脑梗死组高,心电图异常患者具有更高死亡

  • 标签: 脑卒中 心电图 死亡率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护理宣教对小儿缺铁性贫血发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园儿童300例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儿童不实施干预模式,观察组儿童实施健康护理宣教,比较两组儿童的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结果观察组儿童实施健康护理宣教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采取有效的健康护理宣教后能够明显的降低发生,改善营养状况,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

  • 标签: 发病率 健康宣教 小儿 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品管圈在优质护理病房降低陪护中的应用方式。方法将品管圈应用在优质护理病房中,确定管理方式,成立专门的品管圈小组,其中1名圈长、1名辅导员、5名圈员,设置好圈徽与圈名,定期举行圈会,将各类措施落实到日常护理工作中,统计实施前后陪护。结果在将品管圈应用在优质护理病房之前,患者日间与夜间陪护分别为73.9%与56.4%,在开展品管圈管理模式之后,患者日间与夜间陪护降低至42.1%与35.3%,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品管圈”活动开展之后,有效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参与度、团队精神以及工作满足感,护理管理工作不再局限于护士长的管理工作中,而是营造出一种全面参与的模式。该种模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品管圈 优质护理病房 降低陪护率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分析流脑流行期健康人群免疫水平及带菌。方法运用分层法,选择我市8个研究地区985例健康人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革兰染色镜检、生化反应检测、乳胶凝集检测分别监测血清样本A、C群流脑抗体浓度水平和流脑菌株数。结果985例健康人群中,A群总带菌1.62%(16/985),不同年龄段均有菌株检出;700份血清标本中,健康人群血清阳性99.57%(697/700),A群、C群抗体滴度几何均数(GMT)均以10-岁年龄段较高(258.5、225.8),A群平均GMT(165.85)明显高于C群;16例脑膜炎球菌均对磺胺甲基异恶呈高度耐药性,对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利福平、四环素、米诺霉素表现出敏感性。结论我市流脑流行期健康人群带菌普遍较低,A群、B群抗体水平较高,治疗首选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利福平、四环素、米诺霉素。

  • 标签: 流行性脑膜炎 脑膜炎奈瑟氏菌 监测 流行病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品管圈(QCC)方法,降低患者静脉输液渗漏发生,方法成立QCC小组,采用对本病区现状进行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实施,效果确认等措施结果住院患者的静脉输液渗漏率由之前的9.5%下降到3.91%结论通过QCC的实施降低了静脉输液渗漏,减少了病患痛苦,提高了病患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输液渗漏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残胃患者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方法对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既往病史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电子胃镜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比较两组感染情况。结果本次调研中,实验组残胃患者中30%出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其感染达到75%,高于对照组(18例感染,感染为45%)(P<0.05)。结论残胃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出明显偏高,残胃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出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幽门螺旋杆菌的特性及防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提供依据。

  • 标签: 残胃患者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对脂肪肝的认识,探讨脂肪肝的患病及相关因素。方法在对院门诊就诊或体检的128例患者中,经B超检测出脂肪肝,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如冠心病、胆囊息肉、胆囊结石)情况及血压、肝功、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脂肪肝患病61.72%,女性脂肪肝患病38.28%,脂肪肝患病与年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甘油三酯(TG)及胆固醇(TC)水平升高、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饮酒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地区脂肪肝患病较高,男性高于女性,高血压、空腹血糖升高、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尿酸血症可能引起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患者易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及胆囊息肉等。

  • 标签: 脂肪肝 患病率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因素,以便采取正确的措施,从而提高筛查的准确。方法采用两阶段筛查法,即出生后2-7天进行第1次筛查,未通过初筛者于出生42天左右进行第2次筛查。使用丹麦耳声发射仪,采取耳声发射法(TEOAE)对2704例活产新生儿出生后2-7天进行听力筛查。结果2013年1-12月份在本单位及县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活产婴儿2869例,初筛2704例,筛查94.25%,初筛通过2439例,初筛通过90.20%,复筛258例,通过237例,复筛查仍未通过21例,经上级诊断机构确诊4例被诊断为听力损失,听力损失发病为0.15‰,符合全国新生儿听力损失正常发病标准。结论熟练掌握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正确处理筛查操作流程,严格按照筛查技术规范标准进行操作,可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准确

  • 标签: 新生儿 听力筛查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妇出血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诊治的产妇8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产妇各41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产程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及出血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O.05)。结论: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妇出血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产妇 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高危患者压疮发生中的作用。方法2013年12月起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以“降低ICU高危患者压疮发生”为活动主题,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和改进护理措施,加大对压疮高危患者的护理预防力度,并对活动前后AB两组共100例患者的压疮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由7%下降到2.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高危患者压疮发生中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压疮 压疮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儿科实施护患沟通对患者满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240例患儿,将其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患沟通,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结果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整体满意为93.33(112/120),观察组患者为98.33%(119/120),两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护患沟通,对于增近护患之间的理解以及缓和护患的关系有很大帮助,将患者满意提高,更加有利于医院护理工作的开展。

  • 标签: 儿科 护患关系 患者满意率 患者家长 数据收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采集血液标本的溶血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圈活动的管理方法,进行主题确定、活动计划拟订、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订、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成果发表共11个步骤进行。结果经过5个月品管圈小组活动,使血液标本溶血率由改善前的6.25%降到0。改善前、后比较,经统计学计算有显著差异性(p<0.01)。使患者满意度由改善前的95%提高到97%。护士们的工作积极性有了大大提高。提高了大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了团结协作精神及主动服务意识;熟练掌握静脉采血的操作流程,提高专业操作水平;采血操作规范达100%。住院患者血标本不合格为0。患者对护士的采血操作技术满意度达99%。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采集血液标本溶血有显著的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血液标本 溶血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输液空水(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补液)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ICU输液空水问题进行改进,将改进前与改进后进行比较。结果ICU输液空水率由原来的6.27%变为1.15%,空水现象明显减少(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ICU输液空水有很好的效果,同时提高了护士的护理管理的参与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 标签: 品管圈 ICU 静脉输液
  • 简介:目的:分析呼吸内科痰培养阳性偏低的原因并探讨提高阳性的改进方法。方法:以随访形式调查呼吸内科的住院患者及其家属和呼吸内科医护人员、检验科相关人员,详细了解痰培养的整个过程。结果:患者及其家属对留痰知识的欠缺;医务人员对痰培养宣教的力度不够,送检不及时并对痰标本未做初筛以及检验方法的陈旧等,是造成痰标本阳性低的原因。结论:加强痰培养各个环节的监管,提高医生、护士、患者和检验人员的共同参与意识,正确留取合格的痰标本,及时送检,初步筛选,从而提高痰培养阳性的准确

  • 标签: 痰培养 阳性率 原因分析 改进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医务人员与社区居民的营养认知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寻找社区营养教育培训的切入点。方法在社区招募符合条件的医务工作人员及居民,采用一对一、面对面调查的方法,对351名社区医务人员及居民进行营养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社区人群营养知识得分9.93±3.12,医务人员营养知识得分11.43±1.99,显著高于居民8.49±3.33(F=50.66,p<0.001),及格及优秀也均高于社区居民(分别为30.65及24.40,p均小于0.001)。营养知识知晓中食物加工时需要生熟分开知晓最高95.7%,保健品是否对健康有益知晓最低33.2%,其他食物提供的营养素、预防缺钙的主要食物知晓也较低。社区居民的营养知识知晓与社区医务人员趋势一致。结论社区医务人员营养知识水平尚有改进空间,社区居民营养知识的改善依赖于医务人员营养知识的提高,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营养知识培训,提高营养教育技能水平,从而提高社区居民营养知识知晓,改善营养饮食行为习惯,达到饮食促进健康的目的。

  • 标签: 社区医务人员 居民 营养知识 知晓率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住院患者粪常规漏检,规范粪常规留取的流程。方法对120例品管圈活动前患者首粪常规漏检的原因采用鱼骨图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规粪常规留取流程,实施2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粪常规漏检达标96%、进步72.22%,;圈员认为本次品管圈活动规范有效,提升了团队精神、增长了专业知识等。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住院患者粪常规漏检,并具有可持续性。

  • 标签: 消化内科 住院患者 粪常规 漏检率 品管圈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G-杆菌引起医院感染的现状及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得出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目前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避免或延缓感染菌株产生耐药的关键,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控制医院感染,宏观调控抗菌药物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革兰阴性杆菌 医院感染 药敏试验 耐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