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实施经腹部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意义。方法:从2018年09月-2019年09月期间在我院疑似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中随机选取84人,均经病理检查进行诊断分类后,分别使用经腹部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对比,比较分析两种超声诊断方法对于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并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对于子宫切口妊娠各分型的诊断准确率的差异,进而分析经腹部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结果:经病理检查84例研究对象,确诊其中48例研究对象为子宫切口妊娠,36例子宫切口妊娠阴性,其中经腹部超声能发现48例子宫切口妊娠研究对象的36例,并准确判断36例子宫切口妊娠阴性研究对象中的17例,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47.22%,用于子宫切口妊娠诊断的准确率为63.10%;经阴道超声能发现48例子宫切口妊娠研究对象的44例,并准确判断36例子宫切口妊娠阴性研究对象中的25例,敏感度为91.67%,特异度为69.44%,用于子宫切口妊娠诊断的准确率为82.14%;相比之下,两种超声方法用于诊断子宫切口妊娠,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具备更高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子宫切口妊娠,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典型浸润性导管癌乳腺超声检查征象的诊断效能。方法 2022年01月一2023年01月,截选30例患者(32枚浸润性导管癌结节)设为研究组,截选32例患者(36枚乳腺良性肿块)设为基础组,两组均接受乳腺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超声检查征象,行因素分析,评价超声检查征象的诊断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下,浸润性导管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肿物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2)RI>0. 70;(3)造影剂向心性增强;(4)造影后范围扩大。经分析,乳腺超声检查征象诊断灵敏度为89.35%,特异度为90.58%。

  • 标签: 不典型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超声 检查征象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孕妇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中的诊断预测效能。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58例前置胎盘孕妇,均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超声检查,共发现45例前置胎盘孕妇(占比77.59%),其中合并胎盘植入孕妇30例(占比66.67%),与手术病例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孕妇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预测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检出准确率,与手术病理结果相近,说明具有较好的诊断预测效能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孕妇 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在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人员的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X线展开检查,并分析各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方法:设定研究展开区间为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取70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人员为分析对象,在其诊断过程中分别施予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X线,以临床综合诊断为依据,观察两种检查方式所获诊断效果。结果:彩超结石数量高于X线、结石大小诊断低于X线;X线不同部位输尿管高于彩超、在肾积水检测中彩超检出率更高(P

  • 标签: 肾结石 输尿管结石 彩色多普勒 X线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9mTC-MDP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以及全身骨显像在恶性肿瘤患者四肢单发骨转移瘤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对2022年9月-2023年9月之间我院140例进行了全身骨显像诊断显示为疑是四肢单发骨转移瘤的恶性肿瘤,随后进行了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诊断结果及联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诊断结果。结果: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均优于全身骨显像(P<0.05)。结论:四肢单发骨转移瘤临床上较为少见,通过使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可提供全面解剖图像,有利于临床上对于骨转移以及骨良性病变的鉴别。

  • 标签: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 全身骨显像 四肢单发骨转移瘤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数据量的不断增加,人工智能在临床医学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如何优化人工智能在临床医学诊断中的应用,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将探讨人工智能在临床医学诊断中的优化策略,为医学领域中的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 标签: 人工智能 临床医学诊断 效能评估 优化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基于极端梯度上升(XGBoost)算法的联合诊断模型对胃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病理分级的诊断效能。方法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1例胃NENs患者为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和CT影像学资料。分析CT影像的病灶个数、肿瘤部位、形态、淋巴结转移状态、肿瘤最厚径、最长径和动静脉期CT值等特征;采用ITK-SNAP软件和Python 2.1.0 Pyradiomics软件对CT影像进行影像组学分析预处理并从分割图像中提取组学特征;采用XGboost算法分别建立CT影像模型、动脉期组学模型、静脉期组学模型和联合诊断模型;采用准确度、均方误差(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评价以上模型的诊断性能。结果NENs患者年龄为28.0~78.0(58.6±10.7)岁,其中男性56例,占69.1%。胃NENs病理分级G1/G2级和G3级患者病灶个数、肿瘤部位、形态、淋巴结转移状态、肿瘤最厚径和最长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动(静)脉期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诊断模型中的特征分别为A_logarithm_glcm_Imc1、P_squareroot_glcm_MaximumProbability、肿瘤最厚径、最长径、A_wavelet-HHL_glrlm_GrayLevelNonUniformity和P_wavelet-LLL_ngtdm_Contrast。CT影像模型、动脉期组学模型、静脉期组学模型和联合诊断模型的准确度分别为81.8%、86.0%、87.8%和91.0%;MSE分别为539.41、490.08、429.99和371.92;MAE分别为16.72、15.25、14.23和12.33。联合诊断模型的MAE值小于CT影像模型和动脉期组学模型(P值分别为<0.001和0.004),而与静脉期组学模型的MA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1)。结论基于XGBoost算法的联合诊断模型对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级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 标签: 病理学 神经内分泌肿瘤 诊断试验 XGboost模型
  • 作者: 任晓梦 刘晓春 代天姿 张晖 郑国娜 韩丽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2年第09期
  • 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石家庄 050017 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石家庄 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石家庄 050051 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学院,张家口 075000,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石家庄 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石家庄 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石家庄 050051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Kaiser评分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对乳腺BI-RADS 4类病变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乳腺MRI检查归类为BI-RADS 4类且病理结果明确的患者病例。对病例的每个病灶进行Kaiser评分、ADC值测量,Kaiser评分由两名放射科医生商议决定,ADC值的测量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指定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 ROI)并测量,使用logistic回归联合Kaiser评分与ADC值后获得一个新的预测指标Kaiser+。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Kaiser评分和ADC值的诊断效能,应用Delong检验对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进行比较。结果128例患者共165个病灶,Kaiser评分的总体诊断效能(AUC=0.882)显著高于ADC(AUC=0.582,P<0.05),Kaiser+与Kaiser评分之间的AUC无显著性差异(P=0.885)。与ADC相比,Kaiser评分诊断效能不受背景实质增强影响。结论对于乳腺MRI诊断的BI-RADS 4类病变,Kaiser评分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优于ADC,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活检;Kaiser评分与ADC值联合相对于单独Kaiser评分的诊断效能没有显著优势。

  • 标签: 乳腺癌 Kaiser评分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与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检测用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诊断临床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汉中市三二〇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 411例疑似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送检BALF-GM检测95例,送检血清GM检测2 394例,分析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情况,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BALF-GM与血清GM单用或联合应用诊断效能。结果78例同时送检BALF-GM和血清GM检测,两者均为阳性22例,临床确诊符合率为95.45%(21/22);BALF-GM和血清GM检测均为阳性患者临床确诊符合率显著高于两者均为阴性及任一检测为阳性(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ALF-GM与血清GM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高于两者单用,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6%、87.96%、94.40%、91.25%。免疫功能正常者BALF-GM检测阳性诊断IPA敏感度高于血清GM检测阳性;免疫功能异常者血清GM检测阳性诊断IPA敏感度高于BALF-GM检测阳性。结论BALF-GM联合血清GM检测用于IPA诊断与临床诊断结果具有更高符合率,效能优于两者单用。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血清 半乳甘露聚糖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中国版(2020)和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版(2017)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对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分层评估的诊断效能,验证中国版TIRADS的价值。方法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别采用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浅表器官和血管学组与中国甲状腺与乳腺超声人工智能联盟(China,C)制定的C-TIRADS和ACR-TIRADS对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1 306例患者的1 389个甲状腺局灶性病变的恶性风险度进行回顾性评估,分析两种TIRADS诊断效能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 389个甲状腺局灶性病变中,良性结节973个,恶性结节416个,C-TIRADS 4C和ACR-TIRADS 5准确度最高。以C-TIRADS 4C和ACR-TIRADS 5为最佳截断值对甲状腺结节评估效能进行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7.39%、89.92%、75.00%、95.38%、0.89和85.58%、91.88%、81.84%、93.71%、0.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TIRADS和ACT-TIRADS对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分层评估有很好的诊断效能;C-TIRADS 4C的诊断效能与ACR-TIRADS 5的诊断效能相当。

  • 标签: 超声检查 甲状腺结节 恶性风险 甲状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流式(CLLflow)评分和Moreau评分(MS)系统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效能差异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郑州金域血液病理综合诊断中心的133例免疫表型不确定的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CLPD)患者,分为CLL组(83例)和非CLL组(50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或骨髓白细胞分化抗原CD5、CD10、CD20、CD19、κ链、λ链、FMC7、CD23、CD22、表面免疫球蛋白M、CD200和CD79b免疫标志物表达情况,分别计算CLLflow评分和MS;四格表法计算2种评分系统诊断效能指标,使用McNemar检验和Kappa检验进行2种评分系统的优效性和一致性检验。结果CLL组CLLflow评分阴性和阳性患者分别为4.8%(4/83)和95.2%(79/83),非CLL组分别为80.0%(40/50)和2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LL组MS≤2、3和≥4分患者分别为1.2%(1/83)、10.8%(9/83)和88.0%(73/83),非CLL组分别为86.0%(43/50)、14.0%(7/5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LLflow评分对CLL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2%(79/83)、80.0%(40/50)、88.8%(79/89)和90.9%(40/44),MS系统分别为98.8%(82/83)、86.0%(43/50)、92.1%(82/89)和97.7%(43/44)。CLLflow评分与MS总体符合率、阳性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1.0%(121/133)、93.3%(83/89)和86.4%(38/44),且McNeamr优势性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96)。MS≤2分和MS≥4分时,MS系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73/73)和97.7%(43/44),CLLflow评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7%(71/73)和86.4%(38/44)。MS=3分时,MS系统敏感度和特异度为100%(9/9)和0(0/7),CLLflow评分为88.9%(8/9)和57.1%(4/7)。结论CLLflow评分和MS对CLL鉴别诊断性能无明显差别,且2种评分系统一致性较好,但MS=3分对CLL病例诊断的特异度较低,联用CLLflow评分可提高其对CLL诊断准确性。

  • 标签: 白血病,淋巴细胞,慢性,B细胞 流式细胞术 Moreau评分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超声造影(CEUS)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经皮穿刺纵隔肿瘤的诊断效能及影响因素,探讨CEUS引导穿刺纵隔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经皮穿刺活检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CEUS引导穿刺组54例、CT引导穿刺组75例,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对纵膈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CEUS组的取材有效率98.1%高于CT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引导组的取材有效率与坏死面积占比(A%)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56,P<0.001)、与肿瘤的有效厚径(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44,P=0.002),临界值分别为A%=46.7%,P=0.001,T=20.5 mm,P=0.002。CEUS引导组并发症发生率1.9%,CT引导组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气胸发生率:CT引导组中经皮穿刺途径为2.1%,经皮-肺穿刺途径为29.6%(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超声可探及的纵隔肿瘤,尤其是其中坏死程度较广泛的肿瘤,超声造影能够有效引导穿刺肿瘤活性区域,可作为CT引导穿刺活检的有效补充。

  • 标签: 超声引导 计算机体层摄影 穿刺活检 纵隔肿瘤 临界值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联合多个实验室血液学指标诊断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细胞癌(AFP-NHCC)的模型,探讨其临床诊断效能。方法纳入2011年12月到2017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首次确诊为AFP-NHCC的住院患者124例,男110例,女14例,年龄[M(Q1,Q3)]为57(51,66)岁;以同期331例非癌人群作为对照组,男279例,女52例,年龄为58(51,63)岁,包括47例乙型肝炎、40例肝硬化、64例肝血管瘤或囊肿、7例肝结节、8例脂肪肝、146例非肝病患者以及19名健康体检者。将AFP-NHCC组和对照组人群分为训练组与验证组:训练组共纳入196例受试者,包括103例AFP-NHCC患者和93例非癌人群(包括19名健康体检者、25例乙型肝炎患者、22例肝硬化患者、23例肝血管瘤和囊肿患者以及4例肝结节患者),用来分析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和建立不同AFP水平下AFP-NHCC的诊断模型;验证组共纳入259例受试者,其中包括113例肝病患者,用来验证诊断模型对AFP-NHCC的诊断效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不同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灵敏度及特异度分析,采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不同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在训练组中,AFP≤5 μg/L时所建立的AFP-NHCC诊断模型包括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和糖类抗原19-9(CA19-9),AUC为0.848(95%CI:0.786~0.911);AFP≤10 μg/L时所建立的AFP-NHCC诊断模型包括PLT、PTA、ALB、PT和红细胞压积(HCT),AUC为0.839(95%CI:0.780~0.897);AFP≤20 μg/L时所建立的AFP-NHCC诊断模型包括PLT、PTA、ALB、PT、HCT和AFP,AUC为0.866(95%CI:0.815~0.917);这3种模型的AUC值均高于AFP和CA19-9单项诊断AFP-NHCC时的AUC值[0.634(95%CI:0.560~0.709)、0.691(95%CI:0.620~0.761),均P<0.05]。将这3种模型筛选出的指标联合,建立最终诊断模型,包括PLT、PTA、ALB、PT、HCT、CA19-9和 AFP,其AUC为0.873(95%CI:0.824~0.923),灵敏度为78.6%(81/103),特异度为81.7%(76/93)。在验证组中,最终诊断模型在肝病患者中的预测AUC为0.892(95%CI:0.832~0.951),灵敏度为100%(21/21),特异度为71.7%(66/92);在全部验证人群中的预测AUC为0.931(95%CI:0.890~0.972),灵敏度为100.0%(21/21),特异度为75.6%(180/238)。结论建立的最终诊断模型包括PLT、PTA、ALB、PT、HCT、CA19-9和AFP,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对于临床诊断AFP-NHCC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 标签: 甲胎蛋白类 肝肿瘤 诊断模型 诊断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0~1 h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浓度及其变化对于判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可行性及准确性,并探讨流程简化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胸痛需排除NSTEMI的患者。对入选患者在就诊时(0 h)、就诊后1 h进行hs-cTnI检测,按照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推荐的0~1 h的hs-cTnI诊断流程及界值标准进行检验判定,由未参与课题设计且不知道hs-cTnI检测结果的心脏科医师按照急诊常规诊疗流程进行临床判定;以临床判定为金标准,分析指南推荐0~1 h的hs-cTnI浓度及其变化对于判断NSTEMI在中国人群中的诊断效能。对该指南流程进行简化,在不考虑胸痛时间的条件下,利用指南界值进行检验判定,并评估简化流程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1 534例患者,年龄(62±12)岁,男952例(62.1%)。其中临床诊断NSTEMI患者402例(26.2%),非NSTEMI患者1 132例(73.8%)。依照指南推荐诊断及判定流程,672例(42.8%)患者排除NSTEMI,464例(30.2%)患者诊断NSTEMI,与临床判定一致率为92.4%(1 050/1 136),排除诊断的灵敏度为99.5%(95%CI:98.0%~99.9%),阴性预测值为99.7%(95%CI:98.8%~99.9%),阴性似然比为0.008(95%CI:0.002~0.335);纳入诊断的特异度为92.6%(95%CI:90.9%~94.0%),阳性预测值为81.9%(95%CI:78.0%~85.2%),阳性似然比为12.739(95%CI:10.356~15.670)。依据简化流程,675例(44.0%)患者排除NSTEMI,463例(30.2%)患者诊断NSTEMI,与临床判定一致率为92.4%(1 051/1 138),排除诊断的灵敏度为99.3%(95%CI:97.6%~99.8%),阴性预测值为99.6%(95%CI:98.6%~99.9%),阴性似然比为0.012(95%CI:0.004~0.389);纳入诊断的特异度为92.6%(95%CI:90.9%~94.0%),阳性预测值为81.9%(95%CI:78.0%~85.2%),阳性似然比为12.705(95%CI:10.328~15.630)。简化流程判定结果与指南推荐流程相比,其诊断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015年ESC指南推荐0~1 h的hs-cTnI浓度及其变化标准判断NSTEMI的诊断流程在中国人群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且在排除诊断时不考虑就诊时胸痛时间的简化流程仍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标签: 肌钙蛋白 高敏肌钙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中国人群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2020年中国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TIRADS)与2017年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ACR-TIRADS)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体检时超声发现甲状腺结节并行甲状腺结节手术的289例患者共324个甲状腺结节的二维超声图像结果,由一名浅表专业方向的高级职称医师同时运用C-TIRADS和ACR-TIRADS方法对上述结节进行评估,结果均以病理为参照标准进行χ²检验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C-TIRADS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为81.90%、特异度为97.72%、准确性为92.59%、阴性预测值为91.85%、阳性预测值为84.51%;ACR-TIRADS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为59.05%、特异度为99.54%、准确性为86.42%、阴性预测值为83.52%、阳性预测值为98.41%。获得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8和0.935(Z=2.31,P=0.021)。结论基于计数法的C-TIRADS分类较赋分法的ACR-TIRADS分级在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更佳,更适合目前中国甲状腺结节诊疗现状。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中国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系统 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 简介:小细胞肝癌(smallhepatocellularcarcinoma,SHCC)作为肝癌常见类型,其恶性程度、病死率均较高,故对SHCC进行早期发现并及时诊治对降低SHCC病死率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影像学检查为SHCC诊断中常用手段,其中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l)、CT因凭借诊断特异度、敏感度高且无创等优点在SHCC诊断中逐渐推广.

  • 标签: 16层螺旋CT 小细胞肝癌 磁共振成像 成像诊断 CARCINOMA 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彩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甲状腺微小癌诊断效能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因甲状腺肿块到我院就诊的疑似甲状腺微小癌的21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T、彩超、二维超声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彩超、二维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诊断效能。结果213例疑似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中,病理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为阳性178例,二维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为阳性107例,彩超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为阳性145例,CT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为阳性160例,CT、彩超、二维超声联合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为阳性175例。彩超、CT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效能优于二维超声(P<0.05);彩超、CT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效能无显著差异(P>0.05);CT、彩超、二维超声联合检查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效能优于各项单独检查(P<0.05)。结论二维超声、彩超及CT联合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准确性较高,其诊出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彩超、CT的单一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二维超声 彩超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甲状腺微小癌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经阴道联合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我院进行检查治疗的子宫腺肌患者120例,按照检查方式的差异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经腹部超声检查,研究组患者联合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确诊率、误诊率、灵敏度以及特异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确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09,P=0.0431),误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5.53,P=0.187);研究组患者检查的灵敏度以及特异性显著高于对照组(X2=3.96,7.52;P<0.05)。结论经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相较于单纯腹部检查优势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腹部 经阴道联合超声检查 子宫腺肌病 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