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了解钢骨-钢管混凝土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为钢骨钢管混凝土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本文对5根构件开展拟静力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不同轴压比和不同含骨率下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并分析比较了轴压比和含钢率对构件耗能及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钢骨-钢管混凝土抗震性能良好,含骨率的增加和轴压比的减小都有利于试件承载力的提高;随着试验位移增大,试件累积耗能和等效粘滞阻尼系数都增大,表明试件耗能能力不断增大,如此就能有效地抵御地震作用,而且试件轴压比越小,含骨率越大试件的耗能能力越强;含骨率的增大可以减缓试件的刚度退化,轴压比的减小对减缓刚度退化影响显著;即使在高轴压比下钢骨-钢管混凝土仍能满足规范对抗震极限位移角的要求,试件延性系数随含骨率增大而增大,随轴压比的增大而减小。

  • 标签: 抗震性能 耗能 刚度退化 延性
  • 简介:总结了凝胶发动机不同研制阶段相对应的试验系统以及系统试后处理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5N发动机试验系统的建立;变推力发动机试验系统的建立;双组元发动机试验系统的建立;变推力发动机试验系统的最终建立和凝胶试验系统试后处理工艺。通过对不同试验系统的建立与比较,确立了最终的凝胶试验系统及系统试后处理工艺。

  • 标签: 凝胶 推进剂贮箱 试后处理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凝胶技术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微凝胶和凝聚胺配血法同时对临床血样进行交叉配血试验,阳性结果用传统抗球蛋白试验鉴定比对,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微凝胶技术具有更高的检出配血不合不完全抗体的敏感性,与传统抗球蛋白配血法有更高的符合性。结论微凝胶技术应用于临床输血工作中具有更多优势,适合各级医院广泛使用。

  • 标签: 微柱凝胶技术 交叉配血 不完全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聚胺法与微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需输血治疗的398例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两组各有患者199例,A组应用微凝胶法予以交叉配血试验检测,B组应用凝聚胺法予以交叉配血试验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A组患者交叉配血相合率是90.45%,不相合率是9.55%;B组患者交叉配血相合率是83.42%,不相合率是16.5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交叉配血中应用微凝胶法的灵敏度要相对好于凝聚胺法,值得优先选用或是联合应用。

  • 标签: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
  • 简介:目的:探讨微凝胶抗人球蛋白法(MGT-AGT)替代Coombs试验检测IgG抗体的敏感性和对临床患者血液标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检出率。方法:采用MGT-AGT法对不同浓度的DAT阳性标本或IgG抗D致敏红细胞及IgG游离抗D抗体进行实验比较,并用MGT-AGT法、凝聚胺试验(MPT)和Coombs试验,对81例临床患者的血液标本DAT阳性检出率进行了比较。结果:对于DAT阳性标本或IgG抗D致敏的红细胞的检测,MGT-AGT法在1:128稀释时可以检出,MPT法在1:32稀释时可以检出,Coombs试验在1:32稀释时可以检出。对于IgG游离抗D抗体的检测,MGT-AGT法在1:32稀释时可以检出,MPT法在1:16稀释时可以检出,Coombs试验在1:16稀释时可以检出。对于81例临床患者血液标本DAT阳性的检出率,MGT-AGT法为: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87.8%,新生儿溶血病患者68.2%,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5.5%;MPT法分别为75.6%、54.5%和33.3%;Coombs试验分别为78.1%、54.5%和11.1%,MGT-AGT法的敏感性高于MPT法和Coombs试验(P<0.01)。结论:MGT-AGT法检测DAT阳性标本、IgG抗D致敏的红细胞、IgG游离抗D抗体的敏感性和对临床患者血液标本DAT阳性的检出率均高于MPT法和传统的Coombs试验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抗人球蛋白试验 IgG抗D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聚胺法与微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我院需输血治疗的 398例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 A组与 B组,两组各有患者 199例, A组应用微凝胶法予以交叉配血试验检测, B组应用凝聚胺法予以交叉配血试验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A组患者交叉配血相合率是 90.45%,不相合率是 9.55%; B组患者交叉配血相合率是 83.42%,不相合率是 16.5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在交叉配血中应用微凝胶法的灵敏度要相对好于凝聚胺法,值得优先选用或是联合应用。

  • 标签: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凝聚胺法与微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有效的分析,总结经验工作经验。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收治的临床确诊肝硬化患者198例,对所有的患者输血前血样检验中分别采用凝聚胺法与微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的实验,通过实验将检查的结果,认真地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凝聚胺法交叉配血实验相合率为84%,微凝胶法交叉配血相合率为90%,通过结果可以明显的得出,凝聚胺法明显的低于微凝胶法,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凝聚胺法而言,采用为主,微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进行实验的敏感性会更加的理想。在今后的临床工作过程中,对于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应该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足够重视,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优先选用或者进行联合应用的方式。

  • 标签: 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应用价值
  • 简介:ABO血型正反定型一致是ABO血型鉴定的关键。出现AB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技术因素;(2)试剂因素;(3)被鉴定者自身血型抗原因素;(4)被鉴定者血型抗体因素;(5)抗原抗体混合因素;(6)其他未知因素。笔者就近3年来本院工作中所遇到的65例ABO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原因作一简要分析,并探讨其可能的解决方法。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ABO血型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手工微凝胶免疫检验法应用于ABO、RhD血型抗原鉴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检验血型抗原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检验科2010年1月-2014年1月接收健康体检人员20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试管法和手工微凝胶免疫检验法,检测样本中ABO、RhD血型抗原鉴定,统计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结果试管法和手工微凝胶免疫检测法检出ABO阳性143例,阳性率71.5%,检出RhD阳性195例,检出率97.5%,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率完全一致(P>0.05)。结论手工微凝胶免疫检验法应用于ABO和RhD血型抗原检测中,能够有效检出血型抗原,结果准确、可靠且稳定,操作方便、快速,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可以在临床检验中应用。

  • 标签: 手工微柱凝胶 免疫检测 ABO RhD 抗原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凝胶和凝聚胺两种交叉配血方法的临床应用进行观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应用微凝胶和凝聚胺两种配血方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2154例交叉配血试验中,微凝胶法配血不合32例,主侧(供血者血球+受血者血清)不合2例,次侧(受血者血球+供血者血清)不合30例。将微凝胶法配血不合的标本用凝聚胺法再次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主侧不合2例,次侧不合3例。结论微凝胶法灵敏度高、结果稳定、便于观察、保存时间长,便于自动化、标准化,但孵育和离心时间长;因其高灵敏度易引起假阳性结果。而凝聚胺法简便快速,但结果不易观察,且影响因素多,易引起假阴性结果。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凝聚胺法 交叉配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聚胺法与微凝胶法交叉配血阳性结果对比。方法取衡阳市中心医院临床受血者样本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凝聚胺法组与微凝胶法组各600例,比较两组操作耗时与交叉配血阳性结果。结果与微凝胶法比较,凝聚胺法操作时长短;微凝胶法检出主侧阳性134例,次侧阳性412例,假阳性54例,凝聚胺法检出主侧阳性132例,次侧阳性390例,假阳性78例,微凝胶法较凝聚胺法具有较高的阳性标本检出率,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微凝胶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操作时间较长不适用至急诊配血流程,给予凝聚胺法操作易发生漏诊,在急诊配血流程较适用,值得借鉴。

  • 标签: 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 阳性结果
  • 简介:凝胶检测技术(MGT)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免疫检测方法,目前在我国已逐渐成为常规的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用于交叉配血、血型鉴定及不完全抗体测定。笔者将该方法与传统的游离和热放散试验(试管法)相结合,将改良后的方法应用于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微柱凝胶技术 Coomb's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凝胶法和聚凝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比较。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1年12月)内,纳入1542例输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数字随机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应用微凝胶法交叉配血(观察组,n=771)与聚凝胺法交叉配血(对照组,n=771),对不同交叉配血试验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性进行差异对比。结果:观察组微凝胶法交叉配血结果准确性、敏感度、特异性均高于对照组,聚凝胺法交叉配血结果,(p<0.05)。结论:用微凝胶法和聚凝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比较,前者比后者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敏感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结果直观,扫描后可长期保存,适合手工操作、半自动和全自动,灵活方便。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聚凝胺法 交叉配血。
  • 简介:通过室内利用诱杀型触破式微胶囊剂对松褐天牛进行毒力试验,得出其毒力回归方程,并确定100倍液为室内最佳持效实验浓度。应用该药剂100倍稀释液,每隔10d打1次药能迅速诱杀飞到诱木上产卵交配的成虫。林间诱木设置间隔50m,1株喷洒诱杀剂的诱木在林间能迅速诱杀0.785hm2内的松褐天牛成虫;诱木间隔100m,也能较有效地诱杀3.14hm2内的松褐天牛成虫。考虑经济有效性,建议生产上1hm2设置1株诱木,每隔15d喷1次100倍稀释液为宜。

  • 标签: 诱杀型触破式微胶囊剂 松褐天牛 药效试验
  • 简介:传播学布下的陷阱几乎随处可见,新闻学面临的困境巳绝非雾里看花。被誉为“追寻新闻学本身的力作”的教材,不过是在原来四大部分的基础上,增加了“新闻受众”的内容,也不过是搬运了传播学的东西,体系上并无创新性突破。有学者对另一部新闻学教材的研究认为,教材大多为传播学内容,不过是加上了“新闻”两字。

  • 标签: 式微 学科 新闻学 传播学 新闻受众 教材
  • 简介:“老爸,老爸,我们去哪里呀?”这档真人秀亲子节目引发了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反映出的一个社会问题是父亲应该在孩子成长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不久前网上的一份调查显示,八成受访者认为当前社会父亲教育缺失现象普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发布了一个“男孩危机”调查报告,指出在男孩成长与教育中存在着学业危机、心理危机、体质危机和社会危机。在中国家长最为关注的学业方面,从小学到大学,男孩学业全线告急,初中和小学阶段男生已经掉队了,原来男孩优势最明显的高中阶段也呈现颓势,2010年前后男生学业落后的现象已经延伸到高等教育领域。不

  • 标签: 心理危机 式微 男性 社会问题 教育缺失 小学阶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凝胶免疫分析在临床血型鉴定和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输血科住院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静脉血进行分析。分别进行血型鉴定和输血试验。血型鉴定采用微凝胶法、盐水管法,输血前交叉配血试验采用微胶法和多胺法。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血型鉴定和输血结果。结果:微凝胶法与盐管法阳性分型与阴性分型符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多胺法相比,微凝胶交叉配型成功率显著提高(P

  • 标签: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 临床血型鉴定 输血 应用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索手工微凝胶免疫检验法在 ABO、 RhD血型抗原鉴定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 2018年 3月~ 2020年 3月不同科室、病种、性别的患者的血液样本 700例,均一分为二,成为 1400例血液样本,分别用手工微凝胶法和试管法进行 ABO、 RhD血型抗原鉴定,比较反应结果及反应强度。结果:手工微凝胶法和试管法相比,检测结果准确性上无统计学差异( P>0.05),反应强度上手工微凝胶法明显优于试管法。结论:手工微凝胶法用于检测 ABO、 RhD血型抗原鉴定,较传统的试管法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微凝胶法;试管法;血型鉴定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manual microcolumn gel immunoassay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ABO and RhD blood group antigens. Methods: one divides into two. Blood samples from 700 patients in different departments, diseases and gender were collected from March 2018 to March 2020. They were divided into 1400 blood samples. The ABO and RhD blood group antigens were identified by manual microcolumn gel method and tube test method respectively, and the results and reaction intensity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accuracy between manual microcolumn gel test and test tube method (P>0.05). Manual microcolumn gel method was superior to test tube method. Conclusion: manual microcolumn gel method has a certain advantage over the traditional test tube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ABO and RhD blood group antigens,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