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老年男性患者,因劳力性胸痛入中日友好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近段严重狭窄,置入冠状动脉支架后患者即刻出现剧烈胸痛,心电图示V1~V5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再次造影示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主干血流正常,但右心室支闭塞,诊断为单纯右心室心肌梗死。本文结合文献,分析单纯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特征,以供临床借鉴。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电描记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PAF)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在射频消融治疗前后右室收缩功能参数的改变。方法前瞻性入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5-12月首次行射频消融治疗HFpEF-PAF的患者,分别于消融术前及术后5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分析患者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环内径(TVAD)、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TDI-S′)、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RVFLS)。术后相应时间点行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判断心房颤动是否复发。结果入选的30例患者中,因新冠肺炎疫情无法完成随访者7例,心房颤动复发4例,余19例患者完成随访,并进行右心结构及功能分析。与消融术前相比,心房颤动未复发组在术后随访各个时间点上述右心室结构及功能(RVFAC、TAPSE、TVAD、TDI-S′、RVFLS)参数明显改善(均P<0.05)。与心房颤动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术前RVFLS、TDI-S′较低(P=0.039、0.019)。结论HFpEF-PAF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后维持窦性心律能够使右室收缩功能得到改善。

  • 标签: 持续性心房颤动 心室功能,右 射频消融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舒张末期右心室前壁厚度与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比值(RVAW/LVPW)评估肺动脉高压(PAH)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RVAW/LVPW比值对人选202例单纯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结果RVAW/LVPW比值与右心导管所测肺动脉平均压(MPAP)有良好相关性(r=0.732,P〈0.001)。选RVAW/LVPW比值≥0.6为诊断肺动脉高压阳性(MPAP≥25mmHg)界点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0%和69%。选RVAW/LVPW比值/〉0.9为诊断重度肺动脉高压(MPAP≥60mmHg)界点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93%和94%。结论超声心动图RVAW/LVPW比值可以用来评估室间隔缺损患者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四维血流(4D-FLOW)心血管MR(CMR)技术观察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心室血流特征,探讨右心室血流成分与右心室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确诊PH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于1周内行右心漂浮导管测定血流动力学并行CMR测定右心室血流及右心功能。采用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采集心脏电影序列,测定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等功能参数。采用三维回顾性心电图触发导航仪门控4D-FLOW序列进行全心血流扫描,测定右心室直接血流百分比(RVPDF)、延迟射血血流百分数(RVPDEF)、滞留流入血流百分数(RVPRI)和残余血流百分数(RVPRVo)。用Spearman方法分析右心室血流与心室功能参数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结果PH患者RVPDF、RVPDEF、RVPRI和RVPRVo分别为16.4%±9.2%、16.1%±5.6%、16.8%±6.1%和50.5%±12.3%。RVPDF与RVPRVo呈负相关(r=-0.703,P<0.001),而RVPDEF 与RVPRI呈正相关(r=0.955,P<0.001)。RVPDF与右心室每搏输出量指数(RVSVI)(r=0.38,P=0.041)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r=0.69,P<0.001)呈正相关,与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VESVI)(r=-0.65,P<0.001)及右心室心肌质量指数(RVMI)(r=-0.45,P=0.004)呈负相关。RVPRVo与RVEF(r=-0.58,P=0.007)呈负相关。RVPDF与RVPDEF之和(RVPDF+RVPDEF)为35.2%±11.4%,RVEF与(RVPDF+RVPDEF)呈正相关(r=0.825,P<0.001),且RVEF与RVPDF+RVPDEF之和间差异无计学意义(t=1.427,P=0.164)。RVPDF与肺血管阻力(PVR)呈负相关(r=-0.52,P=0.007),而RVPRVo与PVR呈正相关(r=0.54,P=0.004)。结论4D-FLOW CMR能够在自由呼吸状态下测定PH患者RVEF。PH患者右心室直接血流减低,而残余血流增多,且右心室直接血流及残余血流与右心室功能、PVR相关,是评价右心室功能及后负荷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肺动脉 磁共振成像 右心室射血分数
  • 简介:患者男,46岁,因"脊髓脱髓鞘病变"收入我院神经内科。入院查体:T37.8℃,HR128次/min,BP120/60mmHg,双下肢肌力Ⅳ级,T10以下针刺感觉减退,双髋以下音叉震动感觉减退,双侧病理征阳性。患者入院3d后突感胸闷,心悸,气短,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右心室内约7cm长条状不均匀回声,随心脏舒缩摆动,有时经肺动脉口脱入肺动脉,右心室、右心房扩大,三尖瓣反流,考虑存在肺动脉栓塞并右心室血栓。转入心外科后行肺动脉切开取栓术。

  • 标签: 肺动脉切开取栓术 肺动脉栓塞 脱髓鞘病变 右心室 脊髓 心脏彩色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常规导联同头胸导联在急性右心室梗死的心电图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从2011年1月到2014年2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右心室梗死病人中,随机抽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再取50例正常人,使其同前者成混合体。对其同时实施常规导联以及头胸导联。对比分析两种导联对心电图的诊断准确率有何区别。结果选择常规导联的40例急性右心室梗死病人,其心电图的诊断准确率是85.0%(34/40),而假阳性率是32.0%(16/50);而选择头胸导联的病人,其心电图的诊断准确率是95.0%(38/40),而假阳性率是0%(0/50)。两种导联最终心电图诊断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急性右心室梗死病人进行心电图诊断时,选择头胸导联,其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常规导联。

  • 标签: 常规导联 头胸导联 急性右心室梗死 心电图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单导管标测指导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RVOT)频发室性早搏(VPC)、室速(VT)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单导管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特发性RVOT室早、室速患者共40例,男女比例1.0∶1.2,平均年龄(42.3±16.3)岁,发病时平均年龄(38.1±16.1)岁.结果40例中单导管激动顺序标测和起搏标测确定起源于间隔部24例,游离壁16例.射频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手术即刻成功率为92.5%,随访(17.7±3.6)个月,复发6例(复发率16.2%),总成功率为77.5%.结论特发性RVOT频发VPC、VT间隔部起源多于游离壁.单导管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RVOT室性心律失常有效、安全.

  • 标签: 射频消融 右心室流出道 室性心律失常 单导管
  • 简介:  患者男,70岁,因胸闷、气短半个月,突然呼吸困难、四肢发冷1h收入院.查体:患者神志模糊,血压测不到;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3R~V6R导联可见异常Q波(QRS波呈QR型)、T波倒置,ST段抬高不明显;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右心室心肌梗死.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右心室腔明显增大,右心室前侧壁中间段至心尖段局部室壁变薄并向外膨隆,右心室腔内充满均匀中等回声物,无活动性,无血流信号,右心室流人道及流出道无狭窄,血流通畅;右心室收缩功能均减低(右心室舒张期内径与收缩期内径相差不大),房间隔凸向左心房侧,心包腔内可见积液.……

  • 标签: 右心室心肌梗死 室壁瘤 附壁血栓 下壁心肌梗死 心室收缩功能 心尖段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利用SPECT定量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心肌血流量(MBF)的方法,并探讨右心室MBF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阜外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患者14例[女13例,男1例,年龄(30.9±13.5)岁],患者均无右心功能不全表现。所有患者均行动态SPECT心肌灌注显像,采用碲锌镉(CZT)心脏专用SPECT仪进行图像采集,并进行图像重建和物理校正;采用单组织双腔室模型进行动力学建模,并考虑右心血池对右心室心肌的溢出效应,从而获得患者右心室和左心室的MBF。所有患者在显像后1周内接受右心导管检查,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测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BF与其他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右心室MBF为(0.70±0.19) ml·min-1·g-1,平均肺动脉压为(68.64±18.18) mmHg(1 mmHg=0.133 kPa),两者间存在相关性(r=0.716,P<0.05)。右心室MBF与肺血管阻力[(14.10±7.81) Wood单位]呈正相关(r=0.768,P<0.05),与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32.00±7.75) mm]呈负相关(r=-0.624,P<0.05)。而左心室MBF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相关性(r值:-0.350~0.310,均P>0.05)。结论初步建立了利用SPECT定量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MBF的方法。对于右心功能代偿的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MBF随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的升高而增加。

  • 标签: 高血压,肺性 心肌灌注显像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 简介: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价新生儿窒息后患儿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足月新生儿60例(其中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各30例),正常对照组50例,分别应用脉冲多普勒获取二尖瓣口及主动脉瓣口血流频谱,测量并计算3组新生儿左心室Tei指数.结果正常对照组及轻度窒息组左心室Tei指数分别为0.39±0.10、0.44±0.11,而重度窒息组Tei指数为0.59±0.16,后者Tei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轻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i指数能简便、安全、综合评价新生儿窒息后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TEI指数 左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常规右心室起搏(RVP)和左束支起搏(LBBP)对三尖瓣反流(TR)影响的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因心动过缓行首次起搏器植入且术前2周内和术后1年以上超声心动图资料齐全的患者,根据心室导线植入位置分为RVP组和LBBP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导线相关TR(LRTR)的发生情况。结果140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65.0±11.3)岁,男58例(58/140,41.4%),RVP组73例(73/140,52.1%),LBBP组67例(67/140,47.9%)。两组术后新发TR的发生率分别为13.7%(10/73)和7.5%(5/67)(P=0.282),TR加重的发生率分别为16.4%(12/73)和13.4%(9/67)(P=0.6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基线特征和基线超声心动图参数后,两组术后随访新发TR(校正OR=7.26,95%CI 0.99~53.42,P=0.052)和TR加重(校正OR=3.40,95%CI 0.70~16.45,P=0.128)的发生风险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植入器械时长(校正OR=1.11,95%CI 1.01~1.22,P=0.042)、基线二尖瓣轻度以上反流(校正OR=4.64,95%CI 1.01~21.43,P=0.049)为TR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VP和LBBP术后新发TR或TR加重的发生风险相当,LBBP并不额外增加术后TR加重的发生风险。随访时长和基线合并二尖瓣反流为TR加重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三尖瓣反流 左束支起搏 右心室起搏
  • 简介:摘要右心室肥厚(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RVH)和右心室衰竭(right ventricular failure, RVF)是具有致命性的恶性心脏疾病,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大量研究已经发现,Ca2+处理重塑在RVH和RVF发展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以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患者的两大主要死因(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和恶性心律失常)为框架,从微观角度详细阐述了在RVH和RVF病理过程中Ca2+的作用及Ca2+稳态的变化,以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右心室肥厚 右心室衰竭 钙离子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在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右心室肥大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80例患者从我院收治患者中抽选,随机分成不同护理组,并于护理干预后统计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疾病效果、指标时间和对照组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针对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右心室肥大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突出,可改善病症,减轻心理负担,增强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临床护理干预 阻塞性肺气肿 右心室肥大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利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纵向应变比较不同部位右心室起搏对左心室收缩不同步性的影响。方法有双腔起搏器植入指征的无器质性心脏病变患者共60例,按1:1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根据分组结果分别将右心室电极植入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ightventricularoutflowtractseptum,RVOTs)及右心室心尖(rightventricularapex,RVA)。术后起搏器程控并保证心室完全起搏后,进行二维斑点超声成像分析,记录左心室收缩时纵向应变达峰时间的最大差(LS—TD)。结果RVA组左心室收缩时纵向应变最大差大于RVO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1.6±43.9msvs(74.3±13.7)ms,P〈O.001]。结论二维斑点追踪超声纵向应变结果显示RVOT起搏时的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优于RVA起搏。

  • 标签: 生理性起搏 斑点追踪成像超声 纵向应变 心脏起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采取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到2019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急性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观察组患者接受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共发生7例,其中感染发生4例,心脏穿孔发生1例,电极脱位发生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4%;观察组并发症共发生2例,其中感染和电极脱位各发生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应用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期 高度 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诊断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大的价值。方法把本院在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接收的47例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检查诊断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经检查诊断,超声心动图右心室肥大检出率(68.1%)明显比心电图右心室肥大检出率(42.6%)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大的临床检查诊断中,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所获检出率高,可为肺源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明确提供更为合理且准确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右心室肥大 诊断 超声心动图 肺源性心脏病 心电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