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冠状动脉CTA及DSA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把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CTA诊断,观察组100例,采用DSA诊断。分析比较两组阳性检出率。结果:经过检测后,观察组阳性检出率(97.00%)明显高于对照组(89.0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DSA检查检出率较高,但是因检查有一定创伤性,且费用高,在应用期间需考虑经济性。CTA检查空间成本低,用时少,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2-3级分支,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64排 冠状动脉CTA DSA 冠状动脉狭窄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并比较两者的诊断准确性和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50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通过对比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估它们在ACS诊断中的表现差异,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在这50例ACS患者中,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结果呈现一定的差异。心电图能够提示可能的心肌缺血或损伤情况,而冠状动脉造影则能直观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的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心电图在ACS初步筛查上具有较高敏感度,而冠状动脉造影则更加准确地确定病变部位和范围。结论: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在ACS诊断中各具特点,相互补充,共同提高了诊断准确性和临床诊疗水平。结合两者的结果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冠心病状况,为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因此,在ACS的诊断和治疗中,应综合应用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等多种检查手段,以提高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水平。

  • 标签: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应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患者实施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最终临床结果为金标准,对比诊断结果。结果: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率高于心电图,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应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心肌桥和壁冠动脉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20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由两名资深影像科医师进行图像观察,判断有无心肌桥-壁冠动脉存在。观察心肌桥厚度与壁冠动脉长度,并结合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壁冠动脉近端及远端状况。结果200例患者可疑冠心病患者中,发现存在心肌桥-壁冠动脉64例(32.0%),共计76处;其中心肌桥-壁冠动脉位于左前降支部位共计61处,所占百分比为80.3%(61/76);心肌桥厚度为0.8~13.1mm,平均为(3.6±0.8)mm;壁冠动脉长度为7.8~62.8mm,平均为(24.6±3.5)mm;心肌桥-壁冠动脉合并近端血管粥样斑块硬化者36例(56.3%)合并近端及远端血管粥样斑块硬化者2例(3.1%)。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心肌桥和壁冠动脉诊断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能够有效观察到患者的心血管情况。

  • 标签: 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 心肌桥-壁冠动脉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背景对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单能量成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1日—1月31日期间拟行冠状动脉CT成像患者50例,所有患者采用宝石能谱CT双能量扫描模式,扫描后原始数据均采用标准重建算法,传输至GEAW4.6工作站,采用GSIViewer软件,分别选取肌肉、脂肪及心肌为背景,测量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最佳单能量。结果肌肉、脂肪及心肌三种不同背景下冠状动脉最佳单能量在左主干(66.68±0.66VS68.76±2.18VS64.74±0.66)、左前降支(66.60±0.56VS68.86±2.02VS64.69±0.59)、左回旋支(66.48±0.65VS68.78±2.21VS64.83±0.64)及右冠状动脉(66.56±0.56VS68.88±2.09VS64.69±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结论肌肉、脂肪及心肌三种不同背景下,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单能有差异;冠状动脉最佳单能量在脂肪背景下稍高,心肌背景下稍低;背景对冠状动脉成像最佳单能量值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背景 宝石能谱CT 冠状动脉成像 最佳单能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2017至2018年我国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扫描方案和及辐射剂量水平。方法根据全国各省市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数量与分布状况进行整群抽样,最终纳入75家医院(二级医院30家、三级医院45家)。对调研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行CCTA检查的患者进行系统抽样,最终纳入1 312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等)及CCTA检查的资料(扫描前准备情况、扫描参数、图像采集模式、后处理方案及辐射剂量等),并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χ²检验分析各指标的应用情况及相应扫描方案下的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低管电压(≤100 kV)应用比例为35.4%(464/1 312),其中三级医院应用低管电压的比例在患者体质量<60 kg组、60~90 kg组及>90 kg组分别为45.0%(126/280)、39.6%(256/647)和33.3%(8/24),均较二级医院[27.8%(25/90)、18.5%(49/265)、0(0/6)]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34.25、51.05、207.05,P<0.001)。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应用比例为38.5%(505/1 312)。迭代重建技术的应用比例为82.5%(1 082/1 312),应用迭代重建的患者中仍有58.8%(636/1 082)的患者应用120 kV及以上的管电压。CCTA检查的ED为11.84(6.33,16.66)mSv。三级医院行CCTA检查的ED较二级医院的ED低(Z=-5.73,P<0.001)。前瞻性心电门控下ED较回顾性心电门控的ED低(Z=-15.76,P<0.001)。应用迭代重建的ED较未应用迭代重建的ED低(Z=-3.45,P=0.004)。结论调研医院CCTA检查均存在管电压固定化、低管电压和前瞻性心电门控应用比例低、迭代重建技术应用不规范的问题,且扫描方案的不规范是导致CCTA检查时ED高的重要原因。尽管三级医院的扫描规范性高于二级医院,但仍未达到指南要求水平。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疾病 辐射剂量 扫描技术
  • 简介:摘要磁共振非对比增强三维冠状动脉成像具有无电离辐射、不依赖对比剂和无需屏气等独特优势,能无创检测冠脉管腔及管壁异常等病变。随着MRI序列、加速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磁共振冠脉成像技术也逐渐应用于临床,使患者受益。本文就磁共振冠脉成像在检测冠脉管腔及管壁异常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冠状血管 磁共振血管成像 深度学习 冠心病 冠脉斑块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实用价值。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2014年3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确诊或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其冠状动脉造影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测,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72例患者中,经冠状动脉造影,其中10例无临床意义狭窄或表现为正常,另62例患者均表现为1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狭窄程度≥50%,即可确诊为冠心病;运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各节段正常及狭窄进行评价,LM准确度为89.04%,LAD中远段准确度为89.04%,LCX近端准确度为93.15%,OM准确度为93.15%,RCA中远段准确度为90.00%,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总特异度为97.59%。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近段、中远段及分支进行评价,近端的总符合率最高,达到了86.55%。除外分支对冠脉主干的评价准确性中,LM的准确度最高,达到了89.04%。去除钙化因素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诊断结果,其总阳性预测值为90.00%,而总阴性预测值为93.61%;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断价值,其简单易操作,在冠心病筛查中有着较高的前景。

  • 标签: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冠心病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病人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时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60例,对其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造影剂都是一次成功灌入,未发生渗漏。在扫描期间50例病人的的心率控制在50/min~70/min,符合正常的屏气要求,图像质量为1级,7例由于病人的心率突然加快导致图像质量为2级,2例由于造影剂对身体的刺激作用让身体发生了移动,导致图像质量为3级。1例由于未能调整好呼吸,图像不清晰,评定影像为4级。结论老年冠心病病人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时,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操作,对患者进行科学细致的护理,从而保证患者检查成功。

  • 标签: 冠心病 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检查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Flash模式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62例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剂量组,n=31,100kV,FBP)和B组(Flash模式低剂量,n=31,80kV,SAFIRE)。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A组和B组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CTDIvol、DLP和ED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双源CT在Flash模式下采用低电压联合SAFIRE技术行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能满足诊断要求,而且能显著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 标签: 冠状动脉 低剂量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迭代重建
  • 简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具有严重威胁[1]。在临床工作中,迫切需要一种安全无创、高效准确的检查方法及时作出诊断,针对病症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冠状动脉造影一直是冠心病临床诊断公认的“金标准”,但其费用高,属有创性检查,且有引起并发症的风险;多层螺旋CT(MS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方面虽然无创,但X线辐射量较大;随着磁共振设备及其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进展,磁共振冠状成像技术已成为显示冠脉形态可靠的影像检查方法[2]。本文回顾对比分析32例磁共振对比增强冠状动脉成像(CE-CMRA)与DSA冠脉造影的图像资料,探讨3.0TCE-CMRA在冠心病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磁共振对比增强 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价值 应用 影像检查方法
  • 简介:摘要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绝经后妇女中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性能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接受64SCTCA检查、并于4周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绝经1年以上妇女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绝经10年以内(n=50)及绝经10年以上(n=39)两组,以CAG为“金标准”判断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64SCTCA在绝经后妇女中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指数分别为86.46%、89.58%、66.94%、96.44%和76.04%。其在绝经10年以内的妇女中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更高的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论64SCTCA适合于绝经后妇女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尤其适用于绝经10年内的妇女。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绝经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7月-2014年3月期间诊治的疑诊冠心病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以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冠脉成像诊断结果。结果依据15节段法,本组52名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共计显示780节段冠状动脉图像,冠脉成像检查显示有720节段为可供分析的优良血管;有134支血管出现病变,其中有56支为钙化斑块,占总数的41.79%,病变部位主要为左前降支,共计49支,占总数的36.57%。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超过百分之五十狭窄性病变特异性为96.2%,敏感性为95.3%,阴性预测值96.5%,阳性预测值83.1%,准确率96.1%,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进行比较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作为一种冠心病无创性筛查手段,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冠心病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8月我院接诊的冠心病患者7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组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其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相比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结果敏感度为83.27%,特异性为96.35%,阳性预测率为82.76%,阴性预测率为96.52%。结论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患者冠状动脉具体病变情况,具有较高的检验准确性,敏感度与特异性较好,能够为后续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 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 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