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比较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优势。方法:选取2022年1月一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检查诊治的156例患者,均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进行检查,之后再采用传统的冠脉造影技术进行检查,对两次检查的准确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诊断方式对于患者的冠脉狭窄病变检查结果不具备可比性,P>0.05,并且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的灵敏度为90.46%,特异度为91.74%,阳性预测值为88.65%,阴性预测值为92.34%。结论: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时运用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可以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同时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操作方便,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126例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分析,评定疾病情况。结果冠状动脉正常者14例(11.1%),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112例(88.9%),其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7例,冠状动脉开口异位2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1例。受累血管151支172处,累及单支血管者35例(31.3%),累及2支及以上血管病变者77例(68.8%)其中,重度狭窄及闭塞68处(占39.5%)。结论冠状动脉DSA造影能够清楚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类型、部位,是诊断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 DSA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3.0 T非增强Dixon水脂分离压缩感知(CS-SENSE)全心冠状动脉MR血管成像(CMRA)在可疑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效能。方法2021年3月至9月,前瞻性纳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53例拟行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进行CMRA检查。非增强CMRA检查采用3.0 T MR成像仪,采用Dixon水脂分离联合CS-SENSE技术。以CAG为参考标准,评估CMRA基于患者、血管及节段水平检测显著性冠状动脉狭窄(管腔直径减少≥50%)的准确度,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结果在53例受试者中,有46例(86.8%)成功采集了全心CMRA图像,成像时间为(7.8±1.8)min。在基于患者的分析中,3.0 T非增强Dixon水脂分离CS-SENSE全心CMRA诊断显著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95.8%(95%CI 78.9%~99.9%)、81.8%(95%CI 59.7%~94.8%)、85.2%(95%CI 66.3%~95.8%)、94.7%(95%CI 74.0%~99.9%)和89.1%(95%CI 76.4%~96.4%)。基于患者、血管及节段分析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6(95%CI 0.745~0.955)、0.880(95%CI 0.814~0.929)和0.903(95%CI 0.877~0.926)。结论3.0 T非增强Dixon水脂分离CS-SENSE全心CMRA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无创无辐射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显著性冠状动脉狭窄。

  • 标签: 冠心病 磁共振成像 冠状动脉狭窄
  • 简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被引入的成功治疗心绞痛的方法,在随后的20年中它在全世界范围内被确立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近年来由于微创技术、“非体外循环”手术和完全动脉血管化在冠状动脉病患者的手术治疗中找到了其各自的位置,从而使得CABG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在过去的两年里,由于药物洗脱冠脉支架(DES)的出现,冠脉血管再通的方式已经变得完全不同。因为使用DES引起支架内狭窄的危险明显降低,所以目前介入心脏病学家开始对更加复杂的病变进行支架植入治疗。结果施行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数量迅速增加,而CABG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图1)。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分流手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支架植入治疗 手术治疗 CABG
  • 简介:冠状动脉“无复流”(no-reflow)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再灌注治疗开通闭塞或严重狭窄的冠状动脉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仅为0~1级。而相关的近端心外膜冠状动脉无痉挛、夹层、撕裂、血栓和严重残余狭窄。如果TIMI血流为2级,则称之为冠状动脉“慢血流”(slow-floW)。有时,尽管心外膜面的冠状动脉TIMI血流达到3级,但其心肌细胞仍然无再灌注,也属于实质上的“无复流”或“慢血流”。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并发症 无复流
  • 简介: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即冠状动脉开口解剖位置发生变异,是冠状动脉解剖变异较为常见的现象,其中右冠状动脉解剖变异的报道不多。有研究报道,CT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右冠状动脉存在副支的很少见-([1-3])。但我们在实际介入工作中发现,右冠状动脉存在解剖变异的并不少见。本研究重点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中所见右冠状动脉存在单独开口副右冠的情况,并分析该解剖变异的临床意义。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14年1—10月,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右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 解剖变异
  • 简介:目的:分析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及不足。方法:对9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行MSCTA。利用先进的后处理软件对血管进行评估并作出诊断。其中40例诊断为不同程度狭窄的患者行冠状动脉DSA,并以此为金标准,评析MSCT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一致性。结果:所有MSCTA和DSA图像均有诊断价值。MSCTA显示97.4%血管的狭窄闭塞程度与DSA一致。MSCTA诊断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为99.6%,特异性为99.7%,准确度为98.6%,阳性预测值为99.6%,阴性预测值为99.7%。结论:MSCTA是一种安全、可靠、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可作为诊断冠心病及介入治疗前预案制定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 简介:[ 摘要 ] : 目的:利用 GE Revolution256排 CT血管成像技术对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探讨 GE Revolution256排 CT对 心律不齐患者所行 冠脉成像的 优势。研究方法 :收集心律不齐患者( A组)及正常窦性心律者(对照组 B组)各 30例,其中窦性心律者 , 心率为 52-83次/ min(bpm),窦性心律且律齐,心率波动范围在 ±5 bpm以内,其中冠脉硬化的冠脉有 23段,放置支架血管 2支;心律不齐患者:心率不限,心率波动范围在 ±10bpm以上,其中房颤 2例,偶发室性早搏 1例,室性心动过速三联律 1例,心脏起搏器者 1例,放置冠脉支架的血管 2支,冠脉硬化的冠脉有 52段。两组受试者均使用 Revolution 256排 CT 联合 SSF技术进行冠脉扫描,心律正常者为一个心动周期,心律失常者由系统自动推荐期相;扫描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在自然呼吸下进行,均采用迭代算法重建图像,由 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双盲法评分,比较两者评分的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两者的一般资料,运用 X2 检验对两组患者的有效剂量 (E)、平均 CT值、信噪比 (SNR)、对比信噪比 (CNR)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一致;两组图像平均 CT值、 SNR 和 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 利用 Revolution256排 CT能够在自由呼吸下对心律不齐患者的冠状动脉做出很好的分析, 获得的图像均 可满足临床需求。

  • 标签: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心律失常 SSF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期间,予以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探究。方法:研究起始时间自2022年4月开始,拟定临床分析计划,并收集研究数据,直至2023年4月截止,我院心内科临床诊治患者100例参与分析,将研究选取数据,以计算机表法进行分组,每组患者50例,研究组予以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组予以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分析两组诊断准确率、漏诊率,诊断疼痛情况、诊断费用等。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96.00%)比较对照组诊断准确率(100.00%)较低,且漏诊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诊断疼痛情况、诊断费用比较对照组诊断情况更优异,组间开展比较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期间,予以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操作期间患者疼痛程度较低,费用多数患者均能接受,值得临床广泛推荐使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技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近3年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HA)、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均连续更新冠心病相关诊断指南,将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列为非典型或典型心绞痛等有症状患者排查冠心病的首选检查方法(Ⅰ类推荐),甚至将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MI)的中低危患者,也纳入CCTA检查适应证,起到了导管室“看门人”的作用。CCTA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识别、量化评估具有巨大的优势,从而为冠心病患者Ⅰ级和Ⅱ级预防提供直接证据,CCTA对于冠心病的风险分层及预后评估也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就CCTA的最新临床应用推荐以及规范化诊断进行阐述,包括钙化积分测量、斑块量化评估,尤其是易损斑块的识别、管腔狭窄程度的判断、心肌缺血的识别等,有助于临床工作的规范应用。

  • 标签: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适应证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8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男47例,女4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评估有效节段内CT冠状动脉成像(CTA)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误诊率及漏诊率。结果CTA诊断结果同CAG一致的血管共976段,不相符血管57段,CTA的诊断特异性为93.90%,敏感性为94.70%,准确性为95.50%,漏诊率为4.50%,误诊率为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上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可将其作为早期筛查冠心病的有效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CT冠状动脉成像 冠心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4年19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分别予以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诊断,分析两组方法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结果应用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轻度、中度、重度敏感性分别为75.4%、86.2%、92.6%,特异性分别为94.5%、96.5%、98.2%。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存在明显诊断准确性,在冠状动脉狭窄检测中属于应用价值较高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 标签: 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比较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应用不同方式控制呼吸的效果。方法选取DSCT被检者150例.分自主式屏气组(对照组)和方言+捏鼻式屏气组(干预组),通过护理干预呼吸控制,CT冠状动脉造影后,进行MIP、vR后处理,参考美国心脏病协会的冠状动脉指南,采用的5分制标准,评价冠脉成像质量,对比2种方式的屏气效果。结果自主式屏气组(对照组)75例,控制呼吸成功率占90.7%(68/75);方言+捏鼻式屏气组(干预组)75例,控制呼吸成功率占96%(72/75)。结论方言+捏鼻式屏气组控制呼吸成功率明显优于自主式屏气组,同时减少了呼吸训练的次数和缩短了呼吸训练的时间。

  • 标签: 冠状动脉成像 双源CT 呼吸控制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心率及不同重建时相对64层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9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CTA检查资料。按扫描时平均心率分组,对心动周期的R-R相位30%-90%间期,每间隔5%重建后进行血管分析及评分,获得回顾性心电门控最佳重建时相,并评价不同心率时的图像质量。结果:冠状动脉图像质量随心率增加而降低,两者呈负相关。心率〈70次/min时,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间窗为R-R间期的70%-75%;心率70-79次/min时,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R-R间期的60%-70%;心率〉80次/min时,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R-R间期的40%-50%。左前降支在70%和75%R-R重建时相显示最佳,左回旋支在70%R-R时相显示最佳,而右冠状动脉在50%R-R时相显示最佳。结论:选择最佳重建时相、合理控制心率能够减轻运动伪影,明显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其中准确选择回顾性心电门控最佳重建时相是保证图像质量、准确诊断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造影 心率 R-R相位
  • 简介: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脉桥血管的价值.方法1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在心电门控技术下采用16层螺旋CT行冠状动脉造影扫描,将所得原始数据进行薄层重叠400msR-R间期重建,重建图像系列调入3D任务卡内进行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等图像后处理,全面观察桥血管有无狭窄、钙化及吻合口情况.结果1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共有29条桥血管,其CT图像均能清晰显示,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可用于影像学评价;4例桥血管有不同程度的钙化和狭窄变细,经DSA检查得到证实.结论16层螺旋CTA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在冠状动脉桥血管随访的诊断和评价中是安全可靠的检查技术,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分流术 血管造影术 诊断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