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灌洗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抽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灌洗治疗,治疗期间19例行常规护理者作为对照组,19例治疗期间行综合护理干预者作为实验组,评估两组营养状态,并对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1)实验组干预后PA、HSA、HGB、TF、TB等营养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行腹腔灌洗治疗时,配合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有效防控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腹腔灌洗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 PDAP)是导致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其中真菌性腹膜炎(fungal peritonitis, FP)虽然在PDAP中占比少,但其治愈率低,由其导致的技术失败率及PDAP相关死亡率高。然而,至今尚缺乏统一的FP预防及治疗方案。预防FP的药物主要包括制霉菌素与氟康唑,但其用药时机尚未确定。治疗FP主要包括拔除导管和抗真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然而,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拔除导管,但拔除导管的最佳时间仍然未知。本文结合近年来的重要临床研究,对腹膜透析相关性FP的预防及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真菌性腹膜炎 腹膜透析 预防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发生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将其分为治愈组、复发组和拔管/死亡组。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84例腹膜透析患者共发生312例次细菌性腹膜炎,其中革兰阳性菌感染144例次,阴性菌83例次,多种微生物感染19例次,培养阴性66例次。与治愈组相比,革兰阴性菌在复发组和拔管/死亡组比例均较高(P〈0.01)。与治愈组和复发组相比,拔管/死亡组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较低(P〈0.01),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较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水平的升高是影响腹膜炎患者复发、再发、重现和拔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全身炎症反应状态是影响腹膜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原因。方法收集我科因尿毒症接受CAPD治疗发生腹膜炎的9例患者,1次感染者6例,发生2次感染者1例,发生3次感染者2例,对患者进行护理,包括术前护理、定期随访和加强饮食管理,并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原因。结果环境因素、每次换液时必须遵守无菌操作、正确洗手非常重要、便秘或腹泻也是引起腹膜炎的主要原因。结论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受多种因素影响,加强操作培训、宣传教育,选择适宜的患者行腹透治疗,是减少腹膜炎的关键。

  • 标签: 腹膜炎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20年度1-8月份在我院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35人作为观察对象,其发生腹膜炎者为7例,发生率为20%,经分析原因后,提出护理对策并实施。 统计2021年1-8月上述人群发生腹膜炎的几率。结果 2021年度1-8月上述无一例发生腹膜炎,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关于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真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以及易感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接诊的腹膜透析患者200例,其中并发真菌性腹膜炎患者16例,将其纳入成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分析16例腹膜透析并发真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资料。结果 16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原发疾病与真菌性腹膜炎的出现没有明显关联,患者全部存在营养不良表现,其中2例患者确诊真菌性腹膜炎期间正在接受免疫抑制药物进行治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患者出现真菌性腹膜炎的危险系数明显升高。结论 近期出现细菌性腹膜炎,长时间不恰当采取抗菌药物治疗属于真菌性腹膜炎出现的重要易感因素,真菌性腹膜炎患者的死亡率比较高,整体治疗效果不佳,所以护理工作需要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对于细菌性腹膜炎进行及时处理,避免真菌性腹膜炎的出现。

  • 标签: 腹膜透析 真菌性腹膜炎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行腹膜透析时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腹膜透析技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危害极大[1-2] 。结合我科收治的一例居家腹膜透析反复发生腹膜炎的患儿,经过我们精心的治疗、护理以及出院指导,取得满意的效果,目前居家腹膜透析顺利,未再发生腹膜炎,生存质量较前明显提高。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腹膜透析 腹膜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腹膜透析患者转血透的心理特征,提出正确的心理疏导措施,延长尿毒症患者的生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选用ZUNC自评抑郁量表调查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腹透中心21例腹膜透析患者转血液透析前和接受血液透析1月后的心理状况。结果21例患者均接受了血液透析,接受血液透析1月后抑郁程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出现腹透并发症需改行血透的患者在中转期心理问题突出,护士采取恰当准确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平稳度过中转期,延长尿毒症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心理护理
  • 作者: 谢向真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06-07
  • 出处:《健康女性》2020年 第30期
  • 机构:郑州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3
  • 简介:目的:研究腹膜透祈息者转血液透析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8例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访谈、分析资料,从医疗因素,个人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家庭因素等方面对腹膜透祈患者转血液透析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的原有透析不充分。体内毒素清除率低、技术失败和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等,在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中转期给予准项的疏导和护理干预,平稳过渡到血液透析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命

  • 标签: 腹透转血透;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膜透析专业护理门诊对患者透析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并于门诊接受专业护理,对其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和探究。结果本组120例患者中,门诊按时随访85例,门诊随访率达到70.83%;另有20例患者主动放弃随访工作,15例患者出现问题后来院进行处理;按时随访者调查显示,其精神状态、日常活动、睡眠休息、社会功能的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膜透析专业护理人员主导的护理门诊,可有效改进透析治疗问题,并强化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明显。

  • 标签: 腹膜透析 专业护理门诊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锡盟地区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锡盟40例腹膜透析者视为观察组,收治时段在2014年1月—2016年5月问;并选取同期间的锡盟40例血液透析者为常规组,两组患者均实施生化指标检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参数、生活质量(KDQOL—SFTM表评估)等予以对比。结果:①临床参数情况:两组的各项临床参数指标均无差异性(P〉0.05);②生活质量:常规组的生命活力高于观察组,(P〈0.05);而观察组的躯体功能和情感职能均与常规相比较高,(P〈0.05),观察组的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经腹膜透析患者较经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较高,且价格低,更适合我盟地广人稀,血液透析不普及的现状。

  • 标签: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终末期肾衰竭,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病因为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遗传性肾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接受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治疗)和对照组(接受腹膜透析治疗)。分析两组透析前后一般情况(体重、尿量、收缩压及舒张压);两组透析前后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透析前一般情况(体重、尿量、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透析后一般情况(体重、尿量、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透析后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总蛋白、血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钙、血磷、PTH)比较有差异(P

  • 标签: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终末期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末期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为其他医院治疗末期肾病方面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料。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为了获取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选取了我院在2017年1月份到2018年12月份共收治的150名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因为数据分析的内容中有一项数据对比的环节,因此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我们都需要进行分组讨论,属于不同组别的患者分别使用血液透析治疗方法,腹膜透析治疗方法以及联合透析治疗方法进行具体的治疗操作。最终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生存率以及生化指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来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临床效果。结果本次研究收集到的所有数据均真实有效,而且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发现使用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的治疗方式进行终末期肾病的治疗操作,能够促进患者生存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生化指标,治疗效果等各项指标的优化。结论使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对终末期肾病的患者进行具体的治疗操作,通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生化指标等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我们发现使用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治疗方式进行具体的治疗操作,不仅能够促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终末期肾病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的分析,探讨相应的防治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05年2月-2012年1月因肾衰竭接受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时间和原因,分析死亡病例的死因。结果共有166例患者符合条件,因各种原因退出腹膜透析共75例,退出率为45.1%。其中死亡67例,转血液透析8例。121例医保患者35例退出(28.9%),明显低于自费组的退出率88.8%。结论心脑血管事件和腹膜炎是CAPD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而经济因素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重要原因,因此应积极加强透析前的一体化治疗及腹膜透析患者透后的持续管理。

  • 标签: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 心脑血管事件 腹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尿毒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腹膜透析组、血液透析组、联合应用组(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各3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白蛋白、血红蛋白的指标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肌酐、尿素氮水平低于血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病率分别低于血透组和腹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的治疗方式,使得患者能保持更为良好的内环境,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有效改善了尿毒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尿毒症
  • 简介:目的对比腹膜透析(PD)与血液透析(HD)患者接受肾移植的效果。方法从1997年7月~2007年2月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中选取28批次总共125例,每批次中均同时含有术前接受PD和HD的患者。按肾移植术前的主要透析方式分为PD组(44例)与HD组(81例),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移植前PD组血浆白蛋白(ALB)水平明显低于HD组[(38.91±5.13)g/L和(43.78±4.82)g/L,P〈0.05],但移植后两组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组移植后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优于HD组,两组的术后18个月血肌酐水平分别为(84.00±19.94)μmol/L和(107.17±52.4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远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移植前后的血红蛋白、尿量、排斥发生率、移植术后并发症、人,肾存活情况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D患者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较HD患者满意,但两者肾移植远期效果相当,均可作为终末期肾病患者肾移植的术前准备。

  • 标签: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肾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末期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为其他医院治疗末期肾病方面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料。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为了获取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选取了我 院在 2017年 1月份到 2018年 12月份共收治的 150名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因为数据分析的内容中有一项数据对比的环节,因此 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我们都需要进行分组讨论,属于不同组别的患者分别使用血液透析治疗方法,腹膜透析治疗方法以及联合透析治疗方法进行具体的治疗操作。最终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生存率以及生化指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来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临床效果。结果:本次研究收集到的所有数据均真实有效,而且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发现使用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的治疗方式进行终末期肾病的治疗操作,能够促进患者生存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生化指标,治疗效果等各项指标的优化。结论:使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对终末期肾病的患者进行具体的治疗操作,通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生化指标等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我们发现使用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治疗方式进行具体的治疗操作,不仅能够促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终末期肾病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对比。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透析患者64例,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2)和治疗组(n=32),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组患者则采用腹膜透析,对比两组终末期肾病的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采用腹膜透析同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相比,其临床指标存在明显的差异,前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膜透析对贫血、钙磷代谢异常起到改善作用,然而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血液透析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和低蛋白质血症,但是心血管发病率相对较高。因此,两组透析方法各有利弊,在治疗期间要以个体化治疗为主。

  • 标签: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终末期肾病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