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医院急诊的临床应用,观察对急诊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90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一般性急诊应用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干预,即心理健康护理。结果经过2个月对比护理治疗结果,发现相同症状的患者,观察组的患者在心理情绪状态上、与医生治的疗配合上及和护理人员的关系上都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从急诊转入普通病房数量上要多于对照组。结论急诊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可以树立患者积极主动的康复信心,有利于促进急诊患者的康复进程。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诊患者 应用 应用
  • 简介:急诊成立于1954年,1952年成立西安市急救中心创伤急救站,是当时唯一一家院前医疗急救专业机构,承担西安地区各类医疗抢救任务,并提供电话急救、咨询等业务。2013年中国西部创伤中心大楼启用,急诊迁至大楼的一楼东侧,面积1500m2,

  • 标签: 医院急诊科 西安市 创伤中心 急救中心 专业机构 医疗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急诊护士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认知程度。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急诊护士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予以问卷调查,观察护士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认知程度。结果本研究中共有100例研究对象,平均得分(40.7±5.1)分;得分分布情况很差15名,较差50名,一般28名,较好7名,很好0名;掌握程度最高内容为“标准预防概念”,最低为“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预防”;护士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得分高低与职称、学历、科室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急诊护士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认知程度仍需进一步提高,急诊作为医院重要科室,应重视在职护士培训,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

  • 标签: 急诊科 医院感染 认知
  • 简介:摘要提高急救水平必颁建立一个好的急诊,具备创伤手术室、城区转运、城外空中救护配置救护车、直升机、街区的特殊通道等,使患者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送至匡院。据统计,真正的急症很少是慢性病变,将最好的资源投入急诊建设不仅可最有效地救治生命

  • 标签: 急诊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脓毒症患者的危险因素,为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急诊病房2011年8月-2014年7月140例脓毒症患者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将急诊3年间出院患者信息数据库中所有数据导入Excel2007,运用Stata7.0统计软件对660例感染病例(140例脓毒症组和520例非脓毒症组)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发生率为6.8%,病死率为3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和D-二聚体升高是急诊脓毒症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140例脓毒症组中死亡(67例)与存活(73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血脂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和肾功能不全是影响脓毒症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急诊老年患者居多,脓毒症患病率在逐年增高,脓毒症患者多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和凝血功能障碍。而高龄、高血脂、血肌酐升高和甲状腺功能异常可作为临床独立预判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实验依据。

  • 标签: 脓毒症 急诊科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诊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急救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急诊2015年6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14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7例患者为对照组,57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使用传统的常规方法进行急救;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在常规的基础上,使用预见性方法。然后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和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其满意度较高,组间差异皆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的急救中,在常规中使用预见性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还能减少患者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从而提高患者对急救的满意度,并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科 脑出血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急诊的价值以及意义。方法对我院急诊收治的患者进行随机抽取,所有患者都为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使用抽签的方法对88例患者进行小组划分,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44例研究组同时进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差错率以及患者投诉率等数据。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同时差错率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经对比和检验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另外研究组患者投诉率比对照组低,但是组间差异的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急诊患者中,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减少护理差错以及投诉情况,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 标签: 急诊科 优质护理 价值研究
  • 简介:摘要急诊算是医院接诊最多的科室之一,担任着医院接诊的排头兵,是医院的窗口,也是抢救、治疗病人的场所。在其工作的特点是急,危,重病人多,工作节奏快,由于护患双方知识层次、社会人际关系和心理素质的不同,在相互的接触中,难免会发生纠纷。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质量,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减少纠纷,一直是急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标签: 急诊科,护患纠纷,纠纷预防
  • 简介:摘要急诊医院的窗口,其不但代表医院的医疗水平而且表现医院的服务水准。急诊中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分诊,只有及时有效的预诊与分诊才可以提高诊疗速度与护理质量,更直接影响患者的救治效果。加强前台分诊中心的管理,可缩短候诊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急诊护患矛盾,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急诊科 预诊 分诊 护理
  • 简介:摘要二级医院急诊大多担负着全院门诊输液、院前急救及院内急诊抢救等工作,输液工作已成为内一项及其艰巨而又繁重的任务。针对门诊输液病人烦燥、耐心不够、要求高等特点,通过对我院近三年来输液工作流程的回顾和分析,不断改进和完善门诊输液流程,以减少患者静脉输液等待时间及护理差错的发生,确保了输液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 标签: 输液流程 分析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诊护理开展质量持续改进对提高急诊质量的有效性。方法我院急诊护理工作自2014年开始实施质量持续改进对策,以2014年前作为实施前调查数据,实施前后分别抽取65例患者进行调查,对比实施前后急诊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数据显示,实施前后护理满意率分别为84.61%、98.46%;实施前后护患纠纷发生率分别为15.38%、1.53%;实施前后护理满意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工作中采用质量持续质量,可促进急诊质量明显提高,降低护患发生率,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科 持续质量改进 急诊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诊药物中毒的分布特性及其趋势,为提高对药物中毒的诊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以2006年~2015年本院急诊登记数据,统计分析急诊药物中毒在类别、性别、年龄、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急诊药物中毒的高发人群是老年人群,男性青年为药物中毒的高危人群,镇静剂、安眠药为急诊药物中毒主要类型。结论了解药物中毒的相关特性,明确急诊药物中毒的高发人群及高发毒物类型,对提高急诊救治药物中毒病患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药物中毒 急诊科 分布特性
  • 简介:摘要急诊的工作是临床多个科室中相对较为复杂的一项,而在对新上岗护士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我们要求护士必须掌握基本的急救技巧和相应的仪器操作方法等,因此对于新上岗护士的培训工作应该如何良好的完成,就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次我们对于新上岗护士培训的实践做出总结,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现将详细情况做如下综述。

  • 标签: 急诊科 新上岗护士 培训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就诊前后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急诊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急诊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急诊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现状,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职业暴露,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方法对我院急诊3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知晓率、针刺伤情况和针刺伤流程化处置执行情况、护理操作中的防护意识。结果急诊护士职业暴露知识知晓率较低,尤其是年青护士防护意识差,针刺伤发生率高,针刺伤后流程化处置执行差。结论应加强急诊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增强其防护意识,提高防护能力。

  • 标签: 职业暴露 护理人员 职业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