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硬件产品在测试过程中存在产品质量的是否可量化问题。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使用的需求,找到硬件产品功能和性能的重点,建立可信的测试原则,以及设计相应的测试案例。

  • 标签: ATM机芯 硬件 测试 案例设计 评分
  • 简介:摘要胸腰椎骨折在脊柱外科中十分常见,对其治疗方案的研究也一直是脊柱外科的热点。随着对胸腰椎骨折损伤程度的不断研究,提出了多种损伤分型及对应治疗方案,其中胸腰椎损伤分型和严重评分系统(TLICS)作为临床中最重要的指导方式之一。该文就胸腰椎损伤分型和严重评分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评分系统 临床应用
  • 简介:1引言长期以来,我市基层台站的预报评分主要是人工评分。人工评分在具体操作时受人为因素影响,计算误差有大有小,影响预报质量的客观评价。为此,我们用Excel2000及内置的VB6.0开发了适用于县(市)局的《短期天气预报自动评分系统》。其特点是:操作简单,评分客观,不需人工输入,实现评分的自动化。

  • 标签: 自动评分系统 短期天气预报 EXCEL2000 设计 县站 VB6.0
  • 简介:根据《气象部门城市紫外线预报质量考核和管理暂行办法》中的方法,采用VB6.0语言编程技术,提取紫外线预报质量考核数据,建立紫外线预报质量考核自动评分系统,并投入业务使用。结果表明该评分系统科学有效,操作简单,运行稳定。

  • 标签: 紫外线预报质量考核 自动评分 系统设计 程序制作
  • 简介:自动作文评分系统的技术优势为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本研究对基于自动作文评分系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进行了设计与教学实践,包括写前阶段、初稿和同伴互评阶段、修改和自动评阋阶段、课堂讲评和定稿阶段的设计。为期一年的写作教学实验表明:新的写作教学模式督促学生写,保持写作的频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 标签: 自动作文评分系统 英语写作 模式设计 实践
  • 简介:【摘要】创伤评分系统是一种将创伤数字化表述的系统,具有客观、科学的特征,通过创伤评分系统对患者创伤予以评价,是保障其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对此,本研究着重就当前创伤评分系统的相关研究予以综合评价,并介绍在急救系统中的应用情况。

  • 标签: 创伤评分系统 急救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eCura评分系统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非治愈性切除后治疗策略选择上的辅助作用。方法2015年1月—2019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110例早期胃癌ESD非治愈性切除病例纳入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eCura评分系统分成低危组79例、中危组22例和高危组9例。采用ROC曲线分析检验eCura评分系统预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eCura评分系统风险分层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使用Kaplan-Meier法评估癌症生存率,生存率比较使用log-rank检验。结果35例患者于ESD术后追加了标准外科手术,包括低危组22例、中危组8例和高危组5例,其中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包括低、中危组各1例和高危组3例。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95%CI:0.697~0.952,P=0.001),eCura评分系统评分的最佳截断值设置为3分时约登指数为0.7,达最大值,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和9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危组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概率约是低危组的3.00倍(95%CI:0.17~54.57,P=0.458);高危组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概率约是低危组的31.50倍(95%CI:2.14~463.14,P=0.012)。随访时间12~5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10例复发,包括低危组4例和中、高危组各3例,其中2例来源于ESD术后追加标准外科手术者中,且均来自低危组,其余8例均来源于ESD术后未追加标准外科手术者中。Kaplan-Meier生存率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低危组中追加手术者的癌症生存率略低于未追加手术者(P=0.319),中危组中追加手术者的癌症生存率高于未追加手术者(P=0.296),高危组中追加手术者的癌症生存率明显高于未追加手术者(P=0.013)。结论eCura评分系统能够较好地辅助早期胃癌ESD非治愈性切除后治疗策略的选择,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后续淋巴结转移和复发风险。对于eCura评分系统评估为低风险类别者,密切随访可能是一种可接受的选择;而对于eCura评分系统评估为高风险类别者,追加标准外科手术治疗可能更有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非治愈性切除 eCura评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术前预警评分系统(POWSS)在上尿路结石合并重度肾积水患者行腔内碎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7年7月在本院行上尿路腔内碎石治疗的重度肾积水患者147例的临床资料,POWSS评分>7.5分者89例为高分组,其中41例术前行肾穿刺造瘘;POWSS评分≤7.5分者58例为低分组,其中19例术前行肾穿刺造瘘。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高分组未穿刺造瘘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35.42%(17/48),显著高于低分组未穿刺造瘘患者的5.13%(2/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进行术前穿刺造瘘的高分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7.32%(3/41),显著低于术前未穿刺造瘘的高分组患者(P=0.002)。结论POWSS评分能筛选出上尿路结石患者行腔内碎石发生术后感染的高危人群,对于重度肾积水的高危患者宜术前行患侧肾穿刺造瘘术,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 标签: 尿路结石 肾积水 预警评分系统 碎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结合预见性护理在多发性脏器损伤患者ICU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管理中,分析改良预警评分联合护理标识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静脉用药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改良预警评分联合护理标识)与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管理),比较2组护理管理质量、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药物配置评分、药品发放评分、文书书写评分、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14.535、17.508、22.281、43.03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空气沉降菌生成事件发生率、输液反应发生率、感染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6.275,(P=0.012<0.05),差异显著。结论: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管理中,实行改良预警评分联合护理标识,能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护理管理质量 改良预警评分 护理标识
  • 简介:摘要:目的:就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危重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危重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在其护理中应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结果:通过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干预,患儿各指标呈良好趋势,发生意外事件的几率较低,进一步促进了其生活质量的改善。结论:在危重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护理中,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发挥的作用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危重呼吸系统疾病患儿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的胰瘘风险评分系统(a-FRS)预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LPD)术后临床相关胰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8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二科收治的接受LPD且围手术期资料完整的400例患者的资料。男性217例,女性183例,年龄[M(QR)]为58(53)岁(范围:26~93岁),体重指数为(23.0±2.7)kg/m2(范围:19.4~27.1 kg/m2)。术前CA19-9为352.5(473.7)U/ml(范围:32.1~762.6 U/ml),术前CA125为47.6(62.5)U/ml(范围:9.0~112.3 U/ml)。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临床相关性术后胰瘘(CR-POPF)的独立相关因素。a-FRS包含胰腺质地、主胰管直径和体重指数三个指标。由两名主治医师对400例患者按照a-FR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按照发生风险的概率分为低胰瘘风险组(0~5%)、中度胰瘘风险组(>5%~20%)和高胰瘘风险组(>20%)。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a-FRS中三个指标预测CR-POPF的临床价值。结果400例LPD患者中,发生CR-POPF 60例(15.0%),其中B级胰瘘54例(13.5%),C级胰瘘6例(1.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胰腺质软、主胰管直径≤3 mm和体重指数>23 kg/m2是影响LPD术后CR-POPF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P值均<0.05)。低胰瘘风险组156例,发生CR-POPF 3例(1.9%);中度胰瘘风险组187例,发生CR-POPF 11例(5.9%);高胰瘘风险组57例,发生CR-POPF 46例(80.7%)。a-FRS预测LPD术后CR-POPF的灵敏度为76.7%、特异度为96.8%、阳性预测值为80.7%、阴性预测值为95.9%、阳性似然比为23.66、阴性似然比为0.24、曲线下面积(截点值为20%)为0.735(95%CI:0.668~0.799)。结论a-FRS在预测LPD术后CR-POPF方面有临床应用价值,可为术后进行CR-POPF风险预测和及时进行相关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 标签: 胰腺瘘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危险因素 风险评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收治的小儿肺炎在护理的过程中开展早期预警评分护理记录模板成效。方法:实验选择本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84例肺炎患儿,开展随机数字表法设:比对组,试验组,其中42例比对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42试验组开展基于以上同时给予早期预警评分护理记录模板,比较护理记录缺陷发生情况、不同层级护理人员记录时间。结果:试验组护理记录缺陷发生率更低,优于比对组,组间对比(P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护理记录模板 小儿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展开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7年5月来我院接受急诊就诊的患者4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分诊方法,而实验组则实施早期预警评分(MEWS),对比两组患者分诊精确度、患者去向和转归实况等结果。结果分诊后,了解到实验组患者在分诊精确度上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评分方面,使用MEWS系统进行评分,处在5~8分的患者极易发生病情变化,也是潜在危重患者。结论MEWS评分的应用,能让患者在短时间得到救治,从而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MEWS) 急诊 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方面为,在ICU护理的工作中使用早期预警评分后,对应用的成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文章选取的数据来源为,时间节点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间,因病在ICU重症监护室进行病情医治的100名病人,选取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的人数为50人,使用传统的护理方式应用于对照组的病人,在此基础上配合使用早期预警评分的方式应用于护理组的病人,对不同组别的病人实施有效的护理后对其成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两组不同的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后,呈现出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机率较低,为11.61%,而对照组病人产生并发症的机率较高,为32.74%。而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呈现出护理组的满意度较高,而对照组病人满意度相对较低。结论在ICU重症监护室中全面使用早期预警评分的方式,其收获了较高的成果,能够对病情严重病人产生肺部感染和压疮、呼吸衰竭和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的机率进行有效的降低,同时让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不断的提升,减少病人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医学实践价值。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ICU重症护理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ICU护理工作中,早期预警评分的作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早期预警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意外事件发生例数明显较少,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ICU患者护理中,早期预警评分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ICU 护理工作 运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预警(MEWS)评分对其在分诊中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急诊科收治10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53例。给予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急救方案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急救方案基础上实施早期预警评分。观察两组干预后急救成功几率、神经功能损伤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急救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92.45%、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EWS评分应用于急诊脑卒中患者分诊中,可有效的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脑卒中 早期预警评分 分诊
  • 作者: 刘海珊 李晓蒙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08-10
  • 出处:《国际护理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
  • 机构: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844000
  • 简介:目的:ICU病房的护理工作繁重且护理人力资源紧缺,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在ICU患者分层护理中通过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对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力资源分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患者120例,将其纳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以1:1的比例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根据ICNSS评分系统进行分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ICU治疗时间、护理风险事件和护理纠纷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死亡率为1.67%,参照组死亡率为11.67%,实验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ICU治疗时间为(3.27±1.12)天,参照组ICU治疗时间为(4.16±1.35)天,实验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1起,参照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7起,实验组护理风险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发生护理纠纷事件1起,参照组发生护理纠纷事件8起,实验组护理纠纷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6.67%,参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1.67%,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ICU患者分层护理中应用ICNSS评分系统,明显减少了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了护理结局。同时,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不仅减少了患者的治疗痛苦,还为患者节省了更多的治疗费用。通过ICNSS评分系统合理配置ICU护理人力资源,合理的工作分配使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得到提高,明显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和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获得了更高的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U患者;分层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早期诊断及不同创伤评分系统对其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不同的评分方法对100例危重创伤患者的组织损伤程度、伤后生理状态、整体病情变化、器官功能改变及预后预测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治疗组中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PT、APTT恢复时间较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154,P<0.05;t=2.756,t=2.84,P均<0.01);伤后MOF组的ISS和SSS分值明显高于非MOF组(t=2.254t=2.756,P均<0.05);生存组ISS、APACHEⅡ、SSS、TRISSRTS评分值低于对照组(t=2.314,t=2.246,t=2.354,t=2.216,P均<0.05)。结论在多发伤中运用损伤控制能明显提高严重创伤的生存率,应作为多发伤处理广泛遵守的原则。

  • 标签: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 创伤严重度评分 多器官功能衰竭 多发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