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拟采用Brigton儿童预警评分表(PediatricEarlyScorePEWS)对我院儿科急诊就诊的患儿进行评估,证实该评估表在湖南常德使用的内部一致性,进一步由该评分表及ROC曲线计算出急诊转入专科病房、急诊转入PICU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得出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来验证该评分系统的有效性,最后,结合临床资料与预后的结果,通过比较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实际阳性值、阴性值之间的差别,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对早期识别危重患儿,更高效、更准确的对患儿进行分流、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节省医疗资源、降低医疗风险都由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 病情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发作颅脑损伤并经证实的病例采用应急预警评分系统之上对层级护理加用的作用状况。方法:对90例急性颅脑损伤病症出现并经我院证实的病例抽选,实验开展介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遵循随机特征分组,各计45例,对照组遵科内常规急救,观察组除应急预警评分系统运用外,择层级护理加用。结果:经对各设计方案应用,观察组各环节用时参数值统计结果居于更少(P<0.05)。经综合评估,观察组有更高的急救成功率和更低的并发症率(P<0.05)。结论:急诊过程中采用应急预警评分系统的同时,对急性颅脑损伤病例施以层级护理干预,可显著压缩各环节用时,并有明显的提升急救成功率的作用,对并发症的发生亦可做到有效控制。

  • 标签: 应急预警评分系统 层级护理 急性颅脑损伤 急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非治愈性切除术后淋巴结转移风险评估系统——"eCura system"的临床适用性。方法2012年1月—2018年3月,因早期胃癌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行ESD治疗,且术后病理提示ESD非治愈性切除的155例病例被纳入回顾性分析,根据eCura评分系统对病例进行评分,按评分结果分成3组,低危组(0~1分)100例、中危组(2~4分)46例、高危组(5~7分)9例,观察各组随访期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预后。结果155例随访时间(25±15.0)个月,其中低危组中位随访25个月,中危组中位随访23个月,高危组中位随访34个月。低危组追加外科手术57例,其中3例[5.26%(3/57)]淋巴结转移;中危组追加外科手术29例,其中2例[6.90%(2/29)]淋巴结转移;高危组9例,均追加外科手术,4例淋巴结转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危组淋巴结转移风险明显高于低危组(P=0.003,OR=14.499,95%CI:2.513~97.214),而中危组淋巴结转移风险较低危组略高(P=0.767,OR=1.326,95%CI:0.165~8.594)。随访过程中,低危组无远处转移及肿瘤相关死亡,43例未追加外科手术者中发现3例[6.98%(3/43)]复发。中危组17例未追加外科手术者中发现1例[5.88%(1/17)]复发,2例[11.76%(2/17)]远处转移,其中1例[5.88%(1/17)]死于脑转移;29例追加外科手术者在随访期间无复发、远处转移及肿瘤相关死亡。高危组9例在ESD术后均追加了外科手术,随访期间无复发、远处转移及肿瘤相关死亡。结论eCura评分系统可用于早期胃癌ESD非治愈性切除病例的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低危患者追加外科手术的获益有限,而中、高危患者追加外科手术可有效改善预后。

  • 标签: 消化系统肿瘤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淋巴结转移 eCura评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改良Alvarado评分系统与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术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以及在妊娠期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04年1月至2013年1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施行妊娠期阑尾切除术的69例临床资料,对各患者的Alvarado系统评分结果与病理诊断进行分析。结果单纯型组患者平均得分为4.2±1.6分,进展型组为平均得分为7.0±1.9分,两组间有差异(P<0.0001);评分系统与病理结果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改良Alvarado评分系统能帮助早期诊断妊娠期急性阑尾炎与确定外科手术治疗,在减少非必要性急诊手术率和穿孔的危险上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妊娠 阑尾炎 病理学 Alvarado评分
  • 简介:2003年,陕西省率先开展了精细化预报,为了及时评定各台精细化预报成绩,2005年省气象局立项开发了精细化预报评分系统。该系统开发采用CS结构和网络编成技术,实现了客观化、自动化、网络化运行。经过2006年试用,操作方便,结果可信,适合地市气象台和业务管理人员使用。

  • 标签: 精细化 预报评分 软件
  • 简介:摘要胎盘植入性疾病(PAS)是指胎盘绒毛生长并黏附或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类疾病,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孕产妇出现子宫破裂、围产期出血、感染,甚至危及生命。随着剖宫产术及宫腔操作的增多,PAS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准确的诊断有助于指导治疗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孕妇预后。超声检查是产科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也是鉴别和评估前置胎盘和PAS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均有建立超声评分系统的文献。本文对国内外各种超声PAS评分系统应用的现状进行综述,并做一比较。

  • 标签:
  • 简介:英语自动作文评分系统不仅能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对提高英语学习者英语写作水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分析了当下四种实现自动作文评分系统的路径,它们分别为基于非文本相关特征、基于文本相关特征、基于概率统计分类方法和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自动作文评分系统。依据分析结果,提出未来英语自动作文评分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是融合四种实现路径的优点、优化作文数据特征维度和提升作文练习的有效反馈能力。

  • 标签: 自然语言处理 自动作文评分 深度神经网络 概率统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的管理模式在急诊留观患者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12月本院急诊留观且行MEWS急诊留观管理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2018年1月至6月本院急诊留观且行常规留观流程管理的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留观期间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急诊留观患者分流去向,比较不同分流去向患者MEWS评分。结果研究组急诊留观期间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显著低与对照组(8.89%比28.8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转入专科病房或抢救室患者MEWS评分均比留观区患者更高,而转入抢救室患者MEWS评分又显著高于转入专科病房患者。结论对急诊留观患者应用基于MEWS模式进行管理,可客观、科学评估患者病情,避免留观意外事件发生,为急诊留观患者分流提供依据。

  • 标签: 急诊留观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留观意外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预检分诊及病情分级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2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3例,观察组采用MEWS分诊,对照组采用早期预警评分(EWS)分诊。比较两组患儿预检分诊准确率、诊断准确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急诊患儿预检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EWS能够有效提高急诊预检分诊以及病情分级的准确率,对患儿疾病预后有积极影响。

  • 标签: 改良版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 预检分诊 病情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联合ISBAR沟通模式对提升呼吸内科护理质量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患者以常规形式进行病情观察、病情报告等,观察组55例患者以MEWS系统对病情进行评估,以ISBAR模式进行病情报告,对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ISBAR沟通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效果,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呼吸内科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ISBAR沟通模式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中采取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联合护理标识对其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9月-2023年9月接收的78例老年静脉输液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联合护理标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51%,明显高于观察组的5.13%,(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基础护理、安全护理与病房管理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中采取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联合护理标识,可以提升护理质量,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护理标识 静脉输液 护理管理 质量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危重症评分系统在预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7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500例留置中心静导管患者,采用改良危重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分数≥15分则发生感染的高危分值,将40例≥15分患者纳入观察组,并与2013年6月-2015年7月期间≥15分患者作为对照,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80%患者的改良危重评分≥15分,给予这些患者集束化护理,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使用率下降至60.55%,感染率下降至0.22%。结论改良危重症评分系统在预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纳洛酮 慢性呼吸衰竭 肺性脑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剖学评分ISS和生理学评分APACHEⅡ对C型骨盆骨折伴多发伤患者不同预后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伤后24小时内收入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急诊、ICU及骨科的Tile骨盆骨折分型中C型伴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预后结果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进行C型骨盆骨折亚型病死率比较,计算比较损伤严重评分(ISS)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对患者预后评估及ROC曲线下面积,明确最佳诊断截点。结果共纳入48例患者,死亡7例,病死率17.07%。C3型骨盆骨折伴多发伤较C1、C2型病死率明显增加。ISS评分(p=0.005﹤0.01)与APACHEⅡ评分(p=0.02﹤0.05)在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S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902(95%CI0.773-1.001),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95%CI0.571-1.011)。ISS评分24小时内41分,APACHEⅡ在26分时是区分预后严重不良的最佳诊断预测点。结论解剖学评分ISS和生理学评分APACHEⅡ对C型骨盆骨折伴多发伤患者死亡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是临床筛选高危创伤患者并指导进行早期干预的重要标准。

  • 标签: 多发伤 骨盆骨折 ISS评分 APACHE Ⅱ评分
  • 简介:摘要对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伤情及预后进行客观、准确、无创的评估是TBI救治工作的基础。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是临床最为常用的伤情评估方法,但对需镇静、插管或合并语言、运动障碍的患者往往无法进行准确评分。此外,GCS也无法提供病理损害的直接证据。CT评分系统是近年来出现的基于CT图像的无创评估体系,其评估过程不受镇静、插管等的影响,还可以客观反映脑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笔者就CT评分系统评估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临床预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伤情评估方法及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标签: 颅脑损伤 预后 CT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决策树构建儿童手足口病(HFMD)早期预警评分模型,为临床早期识别危重症HFM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住院的2 488例重症及危重症HFMD患儿的病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重症HFMD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决策树卡方自动交互检测法构建儿童HFMD早期预警评分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该模型的应用效果。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年龄<3岁、血糖≥8.0 mmol/L、体温≥39.0 ℃、肢体抖动和震颤、手足部疱疹5个危重症HFMD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决策树将血糖和体温2项危险因素纳入树形图,并根据树形图设立评分标准,结合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最终构建的预警模型由5个维度组成,包含意识、肤色、心率、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呼吸频率、呼吸肌参与情况、氧疗、血糖和体温9项评估指标,每个维度0~3分,总分为0~15分;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约登指数最大为0.684时,敏感性为0.910,特异性为0.774,截断值为6.5分。结论儿童HFMD早期预警评分模型识别危重症HFMD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提高。

  • 标签: 危重症 手足口病 早期识别 预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预警评分在 ICU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18年 1月 ~2018年 6月我院 ICU收治患者 83例,将随随机分为观察组 43例、对照组 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期预警评分,比较两组 ICU入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 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 ICU住院期间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 P<0.05);观察组患者 ICU入住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 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在 ICU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临床治疗时间,可作为 ICU患者风险状况评估的重要指标。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重症监护室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9月我院ICU收治患者83例,将随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期预警评分,比较两组ICU入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期间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P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重症监护室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6月我院ICU收治患者83例,将随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期预警评分,比较两组ICU入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期间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P<0.05);观察组患者ICU入住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临床治疗时间,可作为ICU患者风险状况评估的重要指标。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重症监护室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住院的8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预警评分。比较两组ICU在入院时的并发症以及ICU住院和住院时间。结果: ICU住院期间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在观察组明显著低于对照(P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重症监护室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CRAMS(循环、呼吸、腹部、运动、语言)评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用于急诊心血管疾病预检分诊中的价值。方法  以随机样本抽样法,于我院(2023年1月-2023年6月)急诊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抽取90例,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观察组:CRAMS评分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比两组预检分诊准确率与错误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预检分诊预检分诊工作效率,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P<0.05。结论  在急诊心血管疾病预检分诊中,采用CRAMS评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的方式,可提高预检分诊准确性与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与依从性高,价值显著。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预检分诊 心血管疾病 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