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0例产后出血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50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的产次、宫高、前置胎盘、产前PLT、妊娠期高血压、分娩方式、胎盘粘连或植入等7项独立危险因素情况,并评价产后出血高危评分表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产妇在上述7项危险因素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高危评分的总分≥6或者产前评分≥4的产妇应进行产后出血重点监护;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对于预测产后出血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产后出血 危险因素 评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ADSS评分系统在胃肠镜患者复苏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我院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行胃肠镜手术治疗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评分系统分为PADSS组和对照组,各39例,PADSS组应用PADSS评分系统,对照组不应用PADSS评分系统,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生命体征的波动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胃肠镜手术顺利进行,满意度100%,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PADSS组生命体征的波动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麻醉胃肠镜患者的复苏护理中应用PADSS评分系统,对麻醉效果无影响,并降低患者在术中生命体征剧烈变化,同时有效避免发生麻醉不良反应,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PADSS评分系统 胃肠镜 复苏护理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了一种预后评分系统,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135例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随访至2020年2月1日。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70例)和死亡组(65例)。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根据HR值构建预后评分系统,并将患者按低、中、高死亡风险进行划分,比较不同死亡风险患者的预后。结果13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1(3~7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51个月。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预后营养指数(PNI)和C-反应蛋白(CRP)是影响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低死亡风险患者1、3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7%、77.7%、65.2%,高于中死亡风险患者的91.7%、75.6%、37.1%及高死亡风险患者的87.9%、42.2%、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62,P < 0.01)。结论该评分系统是ESCC患者预后的有效评估系统,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给予个体化治疗。

  • 标签: 食管肿瘤 癌,鳞状细胞 预后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本研究围绕汉译英自动评分系统中的语义相似度,考察了N—gram、潜在语义分析和语义点与学生译文语义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它们在评分模型中的预测力.数据表明:这三大语义变量能够较好地预测译文语义质量的优劣,其中语义点的预测力最强,SVD最弱;总语义模型的相关系数和决定系数R。最高,分别达到0.891和0.794,SVD语义模型的相关系数和决定系数R2最低;三大语义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由它们组成的总语义模型的机器评分与人工评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与语义点相差无几,但内部一致性略好于单个语义点模型。

  • 标签: 汉译英 自动评分 语义相似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护理评分系统在分层护理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00例患者住院24小时之后进行评分,其中有病情变化的需要再次评分。结果16到22分60例,23分到32分176例,33到40分64例,大于40分的0例,根据所得到的分数将患者分为三级,分别为A,B,C级,住院期间因为病情的变化而需要再次评分的患者有59例。结论重症护理评分系统可以按照得分多少将患者分为三级,得分越高的话就越说明患者的病情越严重,需要护理的问题也越多,需要采用的护理措施也越多,还需要配备有经验和能力比较强的护士来护理,真正体现了护士和患者之间的对应。

  • 标签: 重症护理评分系统 分层护理 评价
  • 简介:摘要:《化工过程仿真》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重要必修实践环节,是在学生完成了基本理论、基本课程实验,具有理论和实践结合应用。思政融入基本要素框架指导下,查阅相关资料充分挖掘《化工过程仿真》中的思政元素,案例中尽可能使两者过渡合情合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能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化工仿真系统在操作工培训、实验以及科研工作中,研究提出了针对化工仿真过程通用、统一的评分框架,能够实现自定义、规则组态,自动评分等功能。

  • 标签: 思政 化工仿真 自动评分
  • 简介:摘要:综述了MEWS评分工具在我国急诊科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主要包括在急诊科预检分诊、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现况,认为该评分系统可以简单明了且快速有效地对急诊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预判患者病情发生走向。具有不错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MEWS评分  急诊科 预检分诊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护理对ICU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选取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76例脑出血患者,按照入科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每组均38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试验组患者接受基于ICNSS评分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与常规组比较,试验组护理质量明显更优(P

  • 标签: ICU 脑出血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 护理干预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ing system,MEWS)联合D-二聚体检查用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严重程度评估模型建立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AP患者的病例资料,共357例被纳入研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用于确定MEWS和D-二聚体预测非轻症AP的最佳截止值。对MEWS评分与D-二聚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曲线下面积(AUC)的大小用于评估每个因素预测AP严重程度的能力,并计算新模型预测非轻症AP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根据ROC曲线,D-二聚体、MEWS和新模型的AUC分别为0.702、0.628和0.734(P < 0.05)。新模型预测非轻症AP的AUC值高于MEWS和D-二聚体(0.734 > 0.702 > 0.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0,P < 0.01)。结论基于MEWS联合D-二聚体的新模型在预测AP严重程度方面优于MEWS和D-二聚体。新模型拥有简单、便捷、更适合临床使用的特点。

  • 标签: 胰腺炎 D-二聚体 改良早期预警得分 严重程度 预测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情况用改进早期预警评分进行判断,并展开相应的护理。方法: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为纳入分析对象的主要方向,主要选取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21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 MEWS)在性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7年 3月 -2019年 4月 3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早期预警评分,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入院方向及预后情况。结果:入院后, 0-3分大多保守治疗, 4-5分、≥ 6分大多手术治疗;评分为0分患者均转入普通病房, 1-3分大部分转入普通病房, 4-5分大部分转入 ICU病房,≥6分均转入 ICU病房; 0分患者均治愈; 0-3分大部分治愈; 4-5分、≥ 6分好转率高于治愈率。结论:早期预警评分能够有效评估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急性胰腺炎 护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护理记录模板于小儿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19年11月~2020年4月我院儿科收诊80例小儿肺炎患儿划入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文书书写;取2020年5月~2020年10月我院收诊小儿肺炎患儿80例划入研究组,依据PEWS护理记录模板进行护理文书书写,比较两组护理文书缺陷次数、书写平均时间。结果:研究组护理文书缺陷次数、书写平均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护理记录模板 小儿肺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研究临床危重病人护理时使用早期预警评分情况,并且分析该类评分使用进展,以便后期在危重病人临床护理中应用,减少危重病人意外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保证危重症病人护理安全。以此,本文分析早期预警评分概述,研究其在临床应用进展,同时发现其不足,展望未来发展,以便早期预警评分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使其为更多的危重症患者服务。

  • 标签: 护理 危重症病人 早期预警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危重患儿住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危重住院患儿74例(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7例)与应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的观察组(37例),观察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恢复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恢复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危重患儿住院护理中应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儿身体恢复,值得借鉴。

  • 标签: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危重 住院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护理干预中利用早期预警评分护理记录模板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9年2月至2021年8月接收78例肺炎患儿纳入本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以上肺炎患儿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早期预警评分护理记录模板,对比两组护理记录缺陷、护理记录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记录缺陷总发生率77.78%相比对照组38.46%明显较低(P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小儿肺炎 护理记录时间
  • 简介:【摘要】综述早期预警评分在临床危重症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旨在为后续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帮助护士快速、准确对危重症病人病情进行评估。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危重症病人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高风险胃间质瘤的术前预测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8年在西京医院行内镜或外科切除治疗的275例直径≤5 cm的胃间质瘤患者资料,经多因素分析找出高风险胃间质瘤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其回归系数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赋分,建立术前预测评分。以评分系统为检验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肿瘤直径>1.75 cm(OR=6.474,95%CI:2.335~17.948)、肿瘤不规则形态(OR=3.548,95%CI:1.745~7.216)和溃疡(OR=2.412,95%CI:1.154~5.041)是预测直径≤5 cm高风险胃间质瘤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评分系统设置:溃疡为1分,不规则形态为2分,肿瘤直径>1.75 cm为3分。评分系统的AUC值为0.781,最佳截断值为4;将评分0~3分定义为低危组,4~6分定义为高危组,低危组的高风险胃间质瘤发生率为13.3%(26/196),高危组的高风险胃间质瘤发生率为48.1%(3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266,P<0.001)。结论对于≤5 cm的胃间质瘤,肿瘤直径>1.75 cm、肿瘤呈不规则形态和溃疡,这3个因素构建的术前评分系统具有较好的高风险个体预测能力。

  • 标签: 危险因素 预测 胃间质瘤 高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全息影像技术建立肾肿瘤手术难度评分系统,探讨其在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84例临床分期为cT1~T2期肾肿瘤患者的资料。男110例,女74例;年龄中位值55(47,62)岁;体质指数23.7(21.8,26.4)kg/m2;肿瘤最大径3.9(2.9,5.2)cm;伴高血压病60例,糖尿病24例,高尿酸血症7例;中位R.E.N.A.L.评分8(6,9)分,中位PADUA评分9(8,10)分;中位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99.7(83.4,114.2) ml/(min·1.73m2);cT1期153例,cT2期31例。184例行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术。根据患者术前CT或MRI检查进行全息影像重建,综合考虑肿瘤最大径(D),肿瘤压迫肾分支血管程度(C),肿瘤占肾窦体积的比率(O),肿瘤外生率(M),我们提出了基于全息影像技术的肾部分切除手术难度评分系统(DCOM评分系统)。根据DCOM总评分将肿瘤手术复杂程度分为低度复杂(4~6分)、中度复杂(7~8分)、高度复杂(≥ 9分)。以切缘阴性、热缺血时间<20 min、无围手术期重大并发症3项指标均实现(达到MIC)为评价手术效果的主要指标。比较不同复杂程度组患者的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3种不同评分系统(R.E.N.A.L.评分、PADUA评分、DCOM评分)预测达到MIC的能力。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一步分析各评分系统对于肾部分切除术达到MIC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中14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43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包括3例由肾部分切除术中转为根治术患者)。肾部分切除术患者DCOM评分6(5,8)分,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DCOM评分10(9,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度、中度、低度复杂组中分别有23例(37.7%)、39例(88.6%)、79例(100.0%)行肾部分切除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度复杂组和高度复杂组患者DCOM评分预测未达到MIC的风险分别是低度复杂组的1.76倍(P=0.005)和8.88倍(P =0.001)。中度复杂组和高度复杂组患者PADUA评分预测未达到MIC的风险分别是低度复杂组的3.41倍(P=0.006)和4.86倍(P =0.005)。中度复杂组患者R.E.N.A.L.评分预测未达到MIC的风险分别是低度复杂组的3.11倍(P=0.003)。预测达到MIC的ROC曲线显示,R.E.N.A.L.、PADUA和DCOM评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7、0.655和0.764, DCOM评分明显高于R.E.N.A.L.评分(P = 0.025)和PADUA评分(P = 0.009)。结论基于全息影像技术建立的DCOM肾肿瘤手术难度评分系统可以预测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效果,但结论尚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 标签: 肾肿瘤 肾部分切除术 全息影像 评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公民身后器官捐献供肝移植后发生移植肝失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捐献和移植中心供者资料和肝移植受体资料。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供者和肝移植受者资料进行评估和筛选,得到供受体间协变量均衡的样本。结果供者男70例,女20例,年龄(40.6±16.3)岁,受者男70例,女20例,年龄(41.8±20.3)岁。移植肝失功能与下列参数显著相关:供者心肺复苏时间(t=0.429,P=0.000)、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χ2=67.151,P=0.000)、肝功能分级(χ2=54.154,P=0.000)、大泡性脂肪肝分级(χ2=8.120,P=0.017)、小泡性脂肪肝分级(χ2=16.000,P=0.001)、ICU住院时间(χ2=14.900,P=0.001)、血肌酐水平(χ2=44.685,P=0.000)。本研究建立了公民身后器官捐献肝脏质量标准供者评分系统。供肝质量分为四级,很好地对应肝移植受者的预后。结论根据移植肝失功能高危因素分析建立的供者评分系统及分级标准,可以对我国公民身后供肝质量做出客观评价。

  • 标签: 肝移植 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 供者评分 供肝评分 倾向性评分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