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与SBAR沟通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患者210例,遵照双盲分组标准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05例,分别采取MEWS与SBAR沟通模式、常规评估和沟通,对比两组住院时间、转入ICU率和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掌握程度。结果实验组转入ICU率为0,与对照组的5.71%相比优势明显;且对照组住院时间长于实验组,对患者病情掌握程度差于实验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与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中有可靠效果,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能力,保障患者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内科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SBAR沟通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管理模式在急诊留观患者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12月急诊留观且行MEWS急诊留观管理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2018年1—6月急诊留观且行常规留观流程管理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留观期间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急诊留观患者分流去向,比较不同分流去向患者MEWS评分差异。结果相比行常规急诊留观流程管理患者,行MEWS急诊留观管理患者急诊留观期间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显著降低(8.89%比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转入专科病房或抢救室患者MEWS评分均比留观区患者更高,而转入抢救室患者MEWS评分又显著高于转入专科病房患者(均P<0.05)。结论对急诊留观患者应用基于MEWS模式进行管理,可客观、科学评估患者病情,避免留观意外事件发生,为急诊留观患者分流提供依据。

  • 标签: 急诊留观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留观意外事件 分流去向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对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 月收治颅脑外伤患者计 64例,随机分为常规救治对照组( n=32)与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干预实验组( n=32),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神经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进行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预后,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颅脑外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借助实验探究法就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机制在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价值进行分析。 方法:本次研究中纳入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ICU危重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56例患者均等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监护措施。对于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早期预警评分机制。就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合格交接率进行对比。 结果:此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交接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运用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ICU危重症患者 院内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重症心衰患者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护理对预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心衰患者50例,随机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n=25)、研究组(n=25)。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研究组采取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护理。评价及对比两组的预后、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的再次入院率、致残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心衰患者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护理,可提高预后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症心衰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护理 预后 满意度
  • 简介:摘要:选择本院 2022年 4 月至 2023 年 1 月收治的 94 例老年重症 HF 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47例) 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 47 例) 实施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分级护理,两组均持续随访 1 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4. 26% 低于对照组的 17. 0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 - 74) 中的心理、躯体、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 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分级护理在老年重症 HF 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于加快恢复速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心力衰竭 生活质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用改良预警评分系统结合心血管专科医院特色对病人病情及预后进行评估,提高心血管专科护理的针对性。方法2014年11月~2015年6月内科内科收治的596例病人进行MEWS评分,据此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根据病情危重度和潜在危险性实施护理,并将MEWS评分与病情转归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MEWS1-3分,关注患者主诉,遵医嘱按需处理;4-5分病情重,危险性大,按疾病高危处理,加强病情观察;6分以上,危险性大告知医生进行抢救准备或转重症监护室,予以特别护理。结论MEWS将心血管专科病人病情分值化,制定护理计划依据更充分,心脏专科护理更具个性化、更强、提高了临床护理效果。

  • 标签: MEWS 内科 护理
  • 简介:摘要基于纸质评分表的现场评分方式存在汇总慢、工作效率低,易出错的问题。智能评分系统通过在电脑端及智能移动平台端安装专用软件,并在评分现场架设无线局域网络环境,实现评委通过智能移动平台预设软件进行项目评分评分结果在电脑端实现实时显示及自动统计排名的功能。

  • 标签: 现场评分 数据库 智能移动平台 智能评分系统
  • 简介:鉴于VBA与Office系列软件的良好沟通作用,及word的宏录制功能,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VBA的WORD操作自动评阅方法。该方法能适应于更广泛的word操作判断,适用于日常的word操作作业评阅。系统经真实实验数据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师评阅word操作作业的效率,且系统可行性好。

  • 标签: word操作 VBA 自动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早期输血预测评分系统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于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的92名ICU患者作为本次探究的主要对象。将其平均分到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46名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ICU早期输血预测评分系统,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CU滞留时间、ICU交接时间低于参照组,输血成功率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ICU早期输血预测评分系统能够提高ICU患者的输血质量,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值得在ICU管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ICU早期输血预测评分系统 ICU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文献计量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预检的分诊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0~12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急诊患者342例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0~11月的急诊患者169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预检分诊;将2019年1~12月的急诊患者173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基于文献计量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急诊预检分诊。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分诊正确率、预检分诊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预检分诊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预检分诊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预检分诊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急诊预检分诊的工作中,能够显著提升分诊准确率,缩短急诊患者候诊时间,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提升患者及家属对急诊预检分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文献计量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的护理干预模式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2018年1~6月进行院前急救的患者46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模式;选取该院2019年1~6月进行院前急救的患者460例为观察组,采用基于MEWS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急救效率及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院前救治时间、现场至医院时间、急诊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院前急救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院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EWS评分越高,患者的死亡率越高。结论院前急救护理中采用MEWS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的病情,提高对疾病的预测能力。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护理干预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心内科门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就诊的心内科门诊3000例进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MEWS评分情况,根据评分合理安排患者分诊去向,并进行情况跟踪及及时诊断和救治。结果MEWS评分5分以上,病情加重的患者比例明显增加,相比于5分以下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心内科门诊预检分诊中可以有效确诊患者病情,同时避免患者漏诊和误诊,值得应用参考。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心内科门诊 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80例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急诊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常规急诊护理服务组采取常规护理,常规护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组则采取常规护理加上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院前急救护理。结果治疗前常规急诊护理服务组APECHEII评分是64.25±2.67g/L,治疗后是82.12±3.21g/L,治疗前常规护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组APECHEII评分是64.79±2.52g/L,治疗后是91.21±3.44g/L。结论常规护理加上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理想,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 院前急救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重症患者中随机抽选实施早期预警评分管理的37例作为试验组,实施基础护理管理的37例作为对照组,评定干预后的效果。结果试验组并发症3例,占比8.1%;对照组并发症10例,占比27.0%,两组并发症率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将早期预警评分用于ICU患者护理干预中作用显著,可预防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ICU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拟采用Brigton儿童预警评分表(PediatricEarlyScorePEWS)对我院儿科急诊就诊的患儿进行评估,证实该评估表在湖南常德使用的内部一致性,进一步由该评分表及ROC曲线计算出急诊转入专科病房、急诊转入PICU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得出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来验证该评分系统的有效性,最后,结合临床资料与预后的结果,通过比较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实际阳性值、阴性值之间的差别,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对早期识别危重患儿,更高效、更准确的对患儿进行分流、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节省医疗资源、降低医疗风险都由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 病情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发作颅脑损伤并经证实的病例采用应急预警评分系统之上对层级护理加用的作用状况。方法:对90例急性颅脑损伤病症出现并经我院证实的病例抽选,实验开展介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遵循随机特征分组,各计45例,对照组遵科内常规急救,观察组除应急预警评分系统运用外,择层级护理加用。结果:经对各设计方案应用,观察组各环节用时参数值统计结果居于更少(P<0.05)。经综合评估,观察组有更高的急救成功率和更低的并发症率(P<0.05)。结论:急诊过程中采用应急预警评分系统的同时,对急性颅脑损伤病例施以层级护理干预,可显著压缩各环节用时,并有明显的提升急救成功率的作用,对并发症的发生亦可做到有效控制。

  • 标签: 应急预警评分系统 层级护理 急性颅脑损伤 急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非治愈性切除术后淋巴结转移风险评估系统——"eCura system"的临床适用性。方法2012年1月—2018年3月,因早期胃癌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行ESD治疗,且术后病理提示ESD非治愈性切除的155例病例被纳入回顾性分析,根据eCura评分系统对病例进行评分,按评分结果分成3组,低危组(0~1分)100例、中危组(2~4分)46例、高危组(5~7分)9例,观察各组随访期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预后。结果155例随访时间(25±15.0)个月,其中低危组中位随访25个月,中危组中位随访23个月,高危组中位随访34个月。低危组追加外科手术57例,其中3例[5.26%(3/57)]淋巴结转移;中危组追加外科手术29例,其中2例[6.90%(2/29)]淋巴结转移;高危组9例,均追加外科手术,4例淋巴结转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危组淋巴结转移风险明显高于低危组(P=0.003,OR=14.499,95%CI:2.513~97.214),而中危组淋巴结转移风险较低危组略高(P=0.767,OR=1.326,95%CI:0.165~8.594)。随访过程中,低危组无远处转移及肿瘤相关死亡,43例未追加外科手术者中发现3例[6.98%(3/43)]复发。中危组17例未追加外科手术者中发现1例[5.88%(1/17)]复发,2例[11.76%(2/17)]远处转移,其中1例[5.88%(1/17)]死于脑转移;29例追加外科手术者在随访期间无复发、远处转移及肿瘤相关死亡。高危组9例在ESD术后均追加了外科手术,随访期间无复发、远处转移及肿瘤相关死亡。结论eCura评分系统可用于早期胃癌ESD非治愈性切除病例的淋巴结转移风险预测,低危患者追加外科手术的获益有限,而中、高危患者追加外科手术可有效改善预后。

  • 标签: 消化系统肿瘤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淋巴结转移 eCura评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