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总结相应的防护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30名供应室护理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问题展开调查分析,并且总结防护方法。结果本组供应室护理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问题中,出现紫外线暴露损伤者26例,出现利器刺伤者25例,出现噪音暴露损伤者15例,出现烫伤者12例,出现化学消毒剂暴露损伤者10例,出现污染血液暴露损伤者10例,利器刺伤和紫外线暴露损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等,其中以发生紫外线暴露损伤和利器刺伤的频次最高,因此院方需要重视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采用合理防护措施,以保障护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 标签: 供应室护理 职业暴露 防护方法
  • 简介:目的了解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状况,提出预防策略。方法对两所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发生的135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案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职业暴露人群居前3位的依次为:护士54.81%,医生25.19%,工勤人员16.30%;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占91.11%,常见于拔针及手术缝合时被刺伤;血源性病原体中,乙型肝炎病毒占20.18%,丙型肝炎病毒占2.63%,人免疫缺陷病毒占2.63%,梅毒螺旋体占6.14%。暴露者均及时进行了局部处理及预防性干预,经追踪检测无一例因此发生感染。结论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实施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行为,暴露后正确处理局部,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感染风险。

  • 标签: 血传病原体 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 标准预防 职业安全
  • 简介:摘要美同疾病控制中心公布1987年,美国12000名医护工作者感染HBV。由此可见,我们应强化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培训,以促进职业安全,使职业暴露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本文就门诊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现状,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因素对护士的影响,探讨职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门诊 手术室护士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的8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增强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和职业防护意识,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结论在医疗护理活动中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和暴露后的预防,是降低职业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艾滋病职业暴露 防护 医务人员
  • 简介: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重庆 400037 摘要:目的 研究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及 措施 。 方法 ;分析调查我院妇产科 98 例职业暴露事件中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类型、职业暴露操作及职业暴露防护情况。 结果; 98 例次妇产科职业暴露类型主要包括 ; 锐器伤暴露与血液 、 体液 、 分泌物暴露两种,安瓿术、会阴缝合术、穿刺 / 拔针 / 针帽术是引起尖锐器械损伤和暴露的主要手术。分娩过程中羊水 / 血液溅出、更换会阴垫、接触新生儿是诱发血液 / 体液 / 分泌物暴露的主要操作; 98 例妇产科职业暴露护士对尖锐器械损伤的主要原因、尖锐器械损伤创面的处理、血液病感染途径及妇产科职业暴露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较好的了解。但戴手套、及时报告职业暴露等防护行为的实施情况不佳。 结论; 妇产科职业暴露风险因素复杂,护理人员防护实施不到位,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防护管理。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现状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尽可能减少参与感染HIV患者手术的医务人员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机率。方法我科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16例HIV阳性患者实施手术过程中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HIV阳性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参加手术的医务人员均未发生职业暴露。结论合理的手术防护和应对措施是避免外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有效方法。

  • 标签: HIV 手术患者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医护人员成为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制定职业暴露卡规范操作行为,提高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的危害。方法职业暴露报告卡用长为13厘米,宽为10厘米的硬纸皮做成。结论医护人员面临着职业暴露的严重威胁,必须从医院管理部门着手,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规范操作行为,提高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的危害。

  • 标签: 职业暴露报告卡 医护人员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对策,为临床实践更好的提出有效的指导性措施。方法:从我院 2019 年出现的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事件中随机抽取 60 例,从暴露类型给予全面分析,总结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结果: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类型总体分为血液 / 体液、 锐器伤、 手术刀/ 剪,占比最高的是皮肤暴露于 血液 / 体液( 46.67% ),其次为 锐器伤( 28.33% )、再次为 手术刀 /剪所致的锐器伤 ( 25% ) 。结论:导致护理 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 类型多样 ,并且护理人员对自身职业防护并不重视,所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必要的。

  • 标签: 护理人员 血液性职业暴露 原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引起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因素,并提出有效防护策略。方法调查分析我院2012年—2016年血源性职业暴露事件。结果我院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现状不容乐观,抽血注射等操作正确防护率2.4%,接触患者前洗手为64.7%,正确洗手率17.7%,单手回套针帽40.0%,用工具分离针头29.4%,接触污物时未戴手套94.1%,护士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正确92.9%。结论应积极实施职业安全防护策略,以此来预防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降低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血源性职业暴露 护理人员 危险因素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护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及感染率。方法对本院2015年在院的护理人员进行有关职业暴露的问卷调查,及近几年上报的职业暴露登记表,进行统计,分析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通过统计2010—2015年发生职业暴露32人,其中锐器伤27人,占84.38%,血液/体液暴露5人,占15.62%,暴露源病种以乙丙肝为主,其次为艾滋病、梅毒病人。其中1例感染丙肝病毒,经过暴露后系统干预,病毒转阴。结论通过加强新入职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性,采取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规程,制定安全防护制度,加强自身防护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根本所在。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分析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分布特征,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的73名医务人员并进行率的分析。结果73名医务人员暴露中,其中护士占65.75%、实习护士占2.73%、助产士占2.73%、临床医师占23.28%、麻醉师占4.10%、检验师占1.37%。结论职业暴露高危人群为护士,高危科室为外科系统,高危暴露源为乙肝;建立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标准预防意识,可有效防止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高危分布
  • 简介:摘要医院是病原体集中的场所,护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她们极易发生职业暴露。本文阐述了职业暴露和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概念,分析了可能产生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易发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和一旦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采取的一系列应对办法。本文总结,只要每一位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发生职业暴露的危害及做好职业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集中注意力,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职业暴露是可以避免或减少发生的。

  • 标签: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 原因分析 预防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与应对措施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将我院1996年1月到2015年1月发生职业暴露的100例护士进行电话随访,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原因,再给予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职业暴露发生比例较高,其发生率是逐年增加的,且上升幅度较大,标准预防与现实执行存在较大的偏差。结论职业暴露职业防护是目前护理人员必须提高重视程度的问题,应该对防范力度和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力度进行加大,规范护理人员操作行为,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力措施。

  • 标签: 护士 职业暴露 原因 预防
  • 简介:摘要分析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及危害,认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建立全面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可有效减少职业暴露,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感染机会,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焦点问题,为降低医院职业暴露发生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及员工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发生113例职业暴露案例,分析统计相关资料。结果我院职业暴露中主要人群为护士(62例,54.87%)、医生(22例,19.50%)和实习生(21例,18.58%);类型主要为锐器伤(91例,80.53%)、黏膜喷溅(11例,9.73%)、密切接触疑似肺结核患者(9例,7.96%);主要操作环节为手术操作(26例,23.01%)、穿刺抽血(23例,20.35%),拔针(22例,19.50%);主要的暴露源为不明来源82例(72.57%),乙肝18例(15.95%),丙肝7例(6.19%)。结论临床医护人员为医院职业暴露的高发人群,锐器伤占职业暴露首位,发生职业暴露时大多为不明暴露源,因此加强我院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提高医务人员标准预防的意识,规范潜在危险的医疗行为,是降低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确保员工安全的根本。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职业防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了解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现状,分析职业暴露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完善预防HIV感染的防控措施。方法对文山州2011-2015年报告的HIV职业暴露案例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149人职业暴露包括医务人员和公安司法人员,暴露类型包括针头刺伤、抓咬伤和血液、体液接触皮肤或粘膜,主要途径是针头刺伤暴露。125人实施暴露后预防(PEP),有118人采用基本用药程序进行干预治疗,占94%(118/125);7人采用强化用药程序。目前所有病例随访未发现HIV抗体阳转者。结论需要对医务人员、公安司法人员加强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以减少HIV职业暴露发生率;健全职业暴露后防护措施,暴露后及时使用预防用药,可有效阻断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感染。

  • 标签: 艾滋病 职业暴露 暴露后预防
  • 简介:【 摘要】 为增强广大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加强职业防范意识,本文从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阐述了护理工作的职业暴露问题,分析了目前我国护理人员职业危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便对护理人员预防职业伤害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护士 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