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血站采血人员HIV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方法,观察预防及处理效果。方法选取本血站采血人员86例作为样本,将其随机分为预防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采血,预防组在分析HIV感染原因的基础上,加强对HIV职业暴露的预防。结果预防组采血人员HIV知识(98.48±0.15)分、预防知识(99.00±0.04)分、处理知识(99.17±0.06)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站应加强对采血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HIV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知识的掌握水平,降低HIV感染率,提高自身的安全性。

  • 标签: 采血人员 HIV职业暴露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方法 对我科近 3 年来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进行进行比较。 结果 经调查统计,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包括针刺伤、洗胃时被患者呕吐物喷在身上等情况。通过实施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急诊科护士的职业暴露情况的得到有效的改善,各种类型职业暴露的发生例数明显 减少,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大幅提高,不良防护行为明显下降,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处理率大大提高 。 结论 充分认识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同时要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强化防护意识,建立健全急诊科的各项规章制度,重视感染管理,做好安全防护,有效提高急诊科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改善防护不利的现状,切实保护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提升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是减少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 标签: 急诊科护士 职业暴露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不同措施的培训,来分析讨论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预防意识及成果。方法对200个随机样本随机分配,分别采用常规和职业暴露专业两种培训方式,培训后通过观察测试、数据整理来检验两种不同方式的效果。结果200名样本测试观察后数据显示,对照组平均防护知识知晓率为54.5±8.8;观察组平均防护知识知晓率为92.2±4.4。观察组对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不容忽视,护士的培训方向应更多的增加职业暴露防护等培训,最大程度的降低职业暴露对手术室护士的危害。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职业暴露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助产士职业暴露危害因素,并且分析防护对策。方法选择我市4家市级医院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助产士共计57位,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问卷自行设计,通过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助产士的职业暴露危害影响因素,进而制定相应对策。结果57份调查问卷显示,对于助产士主要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为羊水、血液污染,操作时利器伤害,环境伤害,以及心理因素。57位参与者显示共计发生过243次危险因素,其中羊水、血液污染143次,占58.85%;操作时利器伤害64次,占26.34%;环境伤害27次,占11.11%;心理因素9次,占3.70%。结论助产士职业暴露危害来自多方面,只有建立健全相应规章制度,提高助产士的安全操作意识,才能有效降低助产士的职业危害。

  • 标签: 助产士 职业暴露危害 防护
  • 简介:摘要医务人员随时面临着职业暴露的危险,尤其是在进行抽血拔针、手术缝合等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锐器伤,其中检验人员、外科医生以及护士是职业暴露高发人群。针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需要从教育培训、流程规范、预防措施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尽可能保护医务人员,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本文主要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与相关危险因素出发,分析如何有效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口腔科护士的工作量大,给患者进行直接性操作相对较多,相对的增大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针对口腔科护士职业暴露风险性,采取相对应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口腔科护士职业暴露风险,提出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 标签: 口腔科 护士 职业暴露 安全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感染科护理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以此为前提建立系统的职业暴露规范措施。方法:从2020年起对感染科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与调整,集中针对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加以明确和整改,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模式,加强职业暴露控制力度,观察2019年采取优化与整改的效果与2019年之前未实施整改的效果差距,从而明确护理职业暴露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以此为前提针对具体的防范措施和健康教育工作加以完善和改进。结果:2020年感染科护士的职业暴露理论知识、防护能力以及情绪调整能力明显优于2019年,并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感染科护理职业暴露的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感染科忽视对于职业暴露的认知,从而避免因为职业暴露知识匮乏导致的危险事件的发生,从而提升护士工作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感染科 医院感染 护理职业 暴露 规范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成分制备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观察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成分制备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分析相关暴露风险发生原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29634份血源性样本中,职业暴露样本69例,其中离心破袋32例、热合渗漏或破损18例、去白渗漏2例、针刺伤1例、间接性血液接触16例;69例职业暴露样本中,直接、间接接触血液、针刺伤分别为42例、16例、1例。结论:成分制备人员面临较高职业暴露风险,为保障制备人员安全性,需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 标签: 职业暴露 成分制备 风险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存在的职业暴露风险,构建有效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从而提升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方法 增强对职业暴露危害的认识,分析具体情况,找出存在的危害因素,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组织人员培训,从心理和身体防护入手,进一步加强急性伤害教育,构建职业暴露报告和反馈机制。完善防护设施,严格根据标准开展操作,预防感染并切断传播途径。结果 通过处理手术室常见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避免了职业暴露导致的危害,有效控制感染的发生。结论 做好手术室职业防护是很重要的,采取有效的职业防护可以避免手术室风险,保护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院各种有创诊疗操作的增加,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频率越来越高。为防患于未然,尽早对医学生进行职业暴露防护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鉴于医学生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本文结合学科特点,主要探讨在实验教学中从如下方面实施防护教育:提高医学生职业暴露认识水平,增强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规范日常操作流程,探索科学防护路径等。

  • 标签: 医学生 职业暴露 防护教育
  • 简介:摘要:本文在对警察职业暴露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安机关一般办案程序中各环节可能产生职业暴露的风险点,并提出在不同情况下所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发生职业暴露尽快采取有效的阻断措施,从身体、心理等方面进行应对,保障民警身心健康,促进广大民警提高防范意识。

  • 标签: 警察 职业暴露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的职业暴露风险,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了解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的职业暴露潜在威胁,结合我院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职业暴露风险进行探讨,总结相关经验,制定防护措施。结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存在的各种职业暴露,对护士的身体安全造成潜在性的风险。结论:针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的职业暴露,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要求护士的操作流程标准规范,正确处理突发情况,减少或者避免职业暴露对护士造成的影响。

  • 标签: 静脉药物 配置中心 护士 职业暴露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合理化的管理对策。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份至2022年1月份在医院肝胆外科中从事护理工作的50名护士,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肝胆外科护士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引发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包括锐器伤、皮肤暴露、护士独立值班。职业暴露操作不当环节包括拔针及拔针后、动静脉穿刺、针头回套、分离针头及整理用物。结论:通过规范、全面及系统的对肝胆外科护士进行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相关知识培训,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明显减少,确保护士的人身安全。

  • 标签: 肝胆外科护士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  ICU护士职业暴露所指的是在其从事的职业之中,存在相关可能造成其出现相关疾病和潜在危险的现象,就护士职业而言,在其正常的工作展开阶段,往往会采取多种防护存措施以保护护士免受相关危险侵袭。从实际情况而言ICU护士的工作之中,ICU护士的职业暴露类型较多,如物理性职业暴露、生物性职业暴露和化学性职业暴露等,以生物性暴露为例,生物性暴露即在护理活动之中,部分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和寄生虫等,会存在于患者的衣物、分泌物或相关用具之中,因此当ICU护士与其接触的时候,比较容易受到侵袭。此外,在进行ICU患者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也需要执行注射等操作,在该过程也比较容易导致护理人员遭到医疗用具刺伤,进一步增大其职业暴露风险。职业暴露是临床医疗工作面临的重要危险因素,根据科室以及工作内容的差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对控制职业暴露风险、保障护士的人身安全与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ICU护士职业暴露因素,重点从护士的工作年限、护士护理操作的规范性、护士对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ICU日常工作负荷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层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培养护士的防护习惯、增加人力与物质投入、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的监管、做好专业心理辅导以及提供释放压力的渠道等防护措施,以增强ICU护士在自身护理工作之中的安全性。

  • 标签: ICU护士 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医学检验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分析防护和应急处理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检验科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全体检验人员为研究对象,统计出现职业暴露类型与原因。结果: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检验过程中发生职业暴露20例,其中采血针头刺伤皮肤占7例,6例检验人员为血液、体液、化学试剂污染皮肤和黏膜。4例检验人员为负压管破裂,形成划伤,3例检验人员为仪器针头戳伤。所有检验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均采用了有效措施进行处理。通过统计发现职业暴露以皮肤暴露为主,通过传染性暴露源和化学损伤性暴露源进行传播。结论:医学检验人员在进行工作过程中,要充分重视防护,避免职业暴露,当发生暴露时应进行应急处理,降低风险。

  • 标签: 检验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 应急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监测分析与风险防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40名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回顾分析职业暴露的监测资料。结果 40名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及护生占比为70.00%,工龄低于5年占比为67.50%,初级职称占比为72.50%。外科是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科室,占比为27.50%,其次是手术室。病房是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地点,占比为42.50%。职业暴露方式以锐器损伤为主,占比为90.00%。结论 通过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因素,并制定相对完善的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组织安全培训,接种预防疫苗等,确保医务人员操作规范,对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监测分析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防止基层血站采血护士暴露职业风险。方法:全面分析基层血站采血护士的采血流程,总结采血护士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并商讨相应的应对策略。结果:结合基层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风险,实施针对性的防护,可有效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结论:基层血站采血护士职业暴露风险的关键在于防护,通过有效的防护,可以有效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 标签: 基层血站 采血护士 职业暴露风险 防护
  • 简介:摘要  通过选取上海市6家制造业公司的噪声检测数据,对每家公司的噪声定点采样及个体采样的结果数据进行双侧T检验发现定点采样的噪声均值均低于个体采样且p值均小于0.05,表明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文献查询以及调查、访谈等形式,阐述个体采样更能准确评价作业环境中职业性噪声暴露水平,并探讨个体采样的优劣势以及如何规范和推广个体采样方法。

  • 标签: 职业病危害因素 噪声 个体采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