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102例进行分析讨论,在围手术期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术前给予心理护理以及存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给予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及针对并发症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此组患者有效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后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8例,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针对冠心病介入的患者给予有效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冠心病 造影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应用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的10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动脉穿刺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穿刺成功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0.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2.0%)明显少于对照组(15.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经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成功率比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从我院抽选冠心病患者90例,均实施动脉穿刺介入处理,但对照组患者于治疗中实施基础护理,干预组则实施围术期护理,评定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并发症率、护理满意率和对照组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于冠心病动脉穿刺介入治疗中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突出,可预防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学习。

  • 标签: 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 冠心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连续8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40例射血分数小于45%左室功能减退的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手术治疗,对临床资料、术中搭桥支数、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转流温度、停跳液使用情况、术后呼吸机时间、多巴胺支持率和IABP使用的情况进行研究,以及非体外循环搭桥OPCAB在左室功能减退的冠心病患者中治疗效果。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恰当的围术期处理、熟练的外科手术技巧,对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大意义,研究表明OPCAB在左室功能减退的冠心病患者中治疗效果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CABG OPCAB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19-01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康复护理干预对其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文中针对100例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平均分成两组(研究组、参照组),分别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后两组患者心脏血管动力学指标(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直径)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患者心脏血管动力学指标变化明显,同时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与参照组研究结果相比,占有明显的优势,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针对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使用康复护理干预可将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全面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使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强,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简介: 【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老年患者接受不同入路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21年1月~2023年1月时间段随机抽选40例老年患者开展研究,均确诊为冠心病,通过双盲法分为研究组(桡动脉入路,20例)与对比组(股动脉入路,20例),研究指标为治疗效果、心功能情况、时间指标、治疗安全。结果:治疗效果对比显示对比组与研究组并无明显差异P>0.05;心功能情况对比显示对比组与研究组并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与对比组并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穿刺至置管时间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卧床时间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安全对比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老年患者接受桡动脉入路与股动脉入路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均十分显著,有助于心功能改善,但前者更加安全可靠,缩短卧床时间。

  • 标签: 心功能 桡动脉入路 股动脉入路 时间指标 心功能情况 治疗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改善和协助,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为急性心肌梗死人群,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38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综合护理干预。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对照组为26.3%,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评分为(94.1±2.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3±3.2)分,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更好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治疗,在并发症的预防上较好预防作用,患者满意度高,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改善和协助,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为急性心肌梗死人群,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38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综合护理干预。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对照组为26.3%,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评分为(94.1±2.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3±3.2)分,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更好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治疗,在并发症的预防上较好预防作用,患者满意度高,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改善和协助,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年 1月 -2019年 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为急性心肌梗死人群,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 38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综合护理干预。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10.5%,对照组为 26.3%,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评分为( 94.1±2.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88.3±3.2)分,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更好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治疗,在并发症的预防上较好预防作用,患者满意度高,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管开通情况、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比对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开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血管开通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诱发房颤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该院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详细记录研究对象基本资料、临床指标及术后房颤发生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影响急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诱发房颤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诱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60例冠心病患者中,术后发生房颤8例,占比13.3%;未发生谵妄的患者52例,占比8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冠心病类型、术前心力衰竭、术前心源性休克、高血压疾病、术前心功能状况、β-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及P波离散度是影响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房颤的相关因素(P<0.05);将术后房颤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将相关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冠心病类型、心源性休克及β-受体阻滞剂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诱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本研究选取的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中,房颤的发生概率为13.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冠心病类型、心源性休克及β-受体阻滞剂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诱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护理人员应尽早识别诱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并尽早采取相应护理对策,以预防或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房颤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作者: 江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12-21
  • 出处:《系统医学》2022年第8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溶栓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PCI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生理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LVESVI)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脑钠肽(BNP)以及C反应蛋白(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用PCI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还能够改善BNP、CRP指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实施。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功能;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探讨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9月~2009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患者中接受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2例作为观察组,其余42例非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心功能Ⅱ~Ⅲ级与Ⅳ级患者在6个月的LVEF分数与30天相比提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30天分数无显著性差异,12月分数显著提高(p<0.05);心功能Ⅰ级与Ⅳ级患者在6个月的LVEF分数与30天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充分开通心肌梗死的相关动脉,对于病情严重且心功能评分在Ⅱ及以上的患者结果更为明显,符合指证的患者及早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阿维A 迪银片 寻常性银屑病